资本运作篇1
航空工业是目前体量最大、未来迎来高速增长、市值仍有较大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原丁认为航空工业是当前国防工业体量最大的行业。根据美国***近期公布的2017财年国防预算,空***部预算为1669亿美元,增长3.1%,增速最快。根据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民机市场规模将会翻一番。其中中国市场是亚太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中国的航空工业将面对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他认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我国***用飞机即将进入四代机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C919、ARJ21为代表的民用飞机逐渐进入市场,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进入发力阶段。
目前中航工业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基本完成,中航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资本运作阶段,以提升效益,优化结构为主的内生高效增长和外延跨越发展相结合将是未来中航工业资本运作的“新常态”。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罗斯洛普的市值相比,我国航空制造板块的市值仍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物质类、信息类、能量类、综合类等技术将成为引领航空发展的前沿科技
技术推动是航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的主要特征是“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体系日益庞大;技术成熟周期缩短,知识倍增信息海量;科技加剧全球竞争,吸引各类资源注入;科技转化速度加快,产品复杂程度提升;主导技术牵引方向,显示群体突破态势”。全球前沿科技呈现出“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和“颠覆性”等四个特性。
当今前沿科技领域广泛,每年都会有众多突破性进展,进而带动或促进更多的关联科技快速发展。其中,引领航空未来发展的前沿科技主要包括物质类、信息类、能量类和综合类等方面的技术。物质类科技有助于扩展航空材料体系,能量类前沿科技将会有效丰富航空能源,而信息类科技将会颠覆航空电子能力,综合领域的前沿科技将会创新和改变航空产业。
民用航空:***策体系日趋完善、***府重视国际合作、国家战略带来新机遇
航空工业是工业中的“王冠”,是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也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又是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产业。当前世界民用航空工业在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以及机载设备等方面竞争非常激烈。
近些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迅速,民用飞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用飞机产品研制取得突破,民用飞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航空工业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目前仍面临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民用飞机产业规模占比较小、民用飞机产品谱系存在缺失、民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民机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等方面。
从全球市场来看,商用飞机、通用飞机、无人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未来需求非常大。根据波音公司的调查数据表示,全球民航机队规模将在未来20年翻番。我国近年来在引进大型飞机方面增长迅速。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相继多次与航空工业直接相关的规划,设立航空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10年左右,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将以《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积极推进大型飞机、发动机重大专项。
未来我国民用航空发展的***策环境不断改善。民用航空产业***策体系不断完善,***府更加重视民用航空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非区域航空”等国家战略将推动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快速发展。
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头来自于***事战略需求和未来作战需求。以美国为例,美***提出“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空天优势、信息优势、全球快速机动、全球打击是美国空***的核心能力和重要标志。去年,美国提出了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发展颠覆性技术或者说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和武器系统,谋求在新一轮的***事竞争中“抵消”对手的战略优势。因此,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主导思想一方面是适应未来在主要方向作战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扩大对主要对手技术和装备的跨代领先优势,同时有针对性地破解主要对手日益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美空***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大力发展下一代战斗机,二是加速发展新一代轰炸机B-21;三是大力发展快速打击装备;四是加速发展无人作战系统。
目前世界航空武器装备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作战飞机升级改进和更新换代加速,隐身化、无人化、智能化、远程化、高速化趋势明显;新型支援保障飞机逐渐实现“一机多用”和多功能化;无人机加快向高空、高速、高隐身、长航时和自主化方向拓展,功能由信息支持向火力打击拓展;机载武器向更加远程、更加精确以及高超声速化方向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新质作战能力不断形成和提升。
资本运作2.0时代: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中航工业集团通过八年的运作,不断进行整合,去年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集团实施“五化”战略。资本运作是“五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资本化运作,来实现“五化”目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拓将会沿着航空产业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并购和投资。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终极目标是实现产业化发展。
资本运作篇2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和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的概念为中国企业界所特有。西方没有资本运作的概念,只有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中国资本运作的概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它除了包括西方的企业并购和整合外,还包括上市融资(注:上市融资其实也是零卖企业股权)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出售。
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方式可细分为7种:
a、成立新公司;
b、发行股票或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
c、配股、派送红股、增发新股;
d、股权转让、转增股本;
e、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
f、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
g、风险投资,等等。
二、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的基本形式
近几年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的形式主要有:外商并购内资企业股权后变更为外资企业;外方收购中方投资者部分股权达到控股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目的;外方收购中方投资者全部股权变合资为独资,达到独享丰厚利润的目的,同一外方投资的多家外资企业在各自定期减免税享受期满后进行合并;税后分得利润再投资转增股本;借壳上市企业股权被境外公司收购等等。
三、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法律法规
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涉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方面的规定。每个外商投资企业都须涉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概念。投资总额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总和;注册资本是投资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也是投资各方对外商投资企业承担责任的限额。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关系,可简单表示为: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借款。为防止注册资本过少,借款比例过大,风险分担不合理,中国法律规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须符合下列标准:
投资总额(美元)注册资本(美元)
300万以下占投资总额7/10
3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占投资总额1/2
(若在420万以下至少210万)
1000万以上3000以上万以下占投资总额2/5
(若在1250万以下至少500万)
3000万以上占投资总额1/3
(若在3600万以下至少1200万)
因此,当收购或重组使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或注册资本发生任何改变时,应始终保持它们之间的比例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外合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企业法及其细则的规定,作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的出资比例至少占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25%,由此,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才可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7]71号),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涉及的有关营业活动延续性认定、资产计价、税收优惠和亏损结转等税务处理问题进行了统一和规范。通知规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后的企业,其内外资股权比例不符合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定比例的,除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以外,不再继续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而应按照内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进行税务处理。同时,对重组前的企业根据税法第八条规定已享受的定期减免税,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凡重组前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的股权,在企业重组业务中没有退出,而是已并入或分入合并、分立后的企业或者保留在股权重组后的企业的,不论重组前的企业经营期长短,均不适用税法第八条关于补缴已免征、减征的税款的规定。
(二)凡重组前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在企业重组业务中,将其持有的股权退出或转让给国内投资者的,重组前的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适用定期减免税优惠的规定年限的,应依照税法第八条的规定,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上述两个方面的规定,都从不同的侧面要求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这个底线。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存在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以及不按期缴付注册资本的行为都要纳入工商、税务监管的重点。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若因收购或重组导致外方的出资比例少于25%,则原有的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将被视同一个一般的内资企业,将丧失作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可享受的一切优惠待遇,并可能包括补缴以往所享受的所有税收优惠待遇。
若外方要完全撤出其投资而将其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中方或其他的中国公司,则原有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中国内资企业,正如以上所述它便不能再享受原来所享受的任何优惠待遇。同时,如果是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下的,则还须补缴以往所享受的所得税“二(年)免三(年)减半”的优惠及其他任何税收优惠。由于这些规定的存在,使得外国投资者采用股权转让方式撤资在经济上很不划算,因此,有些外国投资者通常谋取以外商投资企业清算解散的方式来撤资。
四、企业资本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涉税风险
一是外商收购资产设立新公司涉及的税收***风险。外商可通过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并成立另一新的外商投资企业,而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予以解散。这种收购资产的方式,对外商来说,其有利的一面是,外商作为收购方无需承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任何债务或责任;其不利的一面是,收购资产一般会涉及多种税负,如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预提所得税等。对税务机关而言,无论是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出售,还是新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成立,都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监控管理问题。旧企业财产转让所得如何确认和计量、新企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和处置时对当期所得额的影响等,如果对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不熟悉、对企业资产转让与受让的时间、交割的价格和过程不掌握,就有可能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二是外商收购股权变更原公司涉及的税收***风险。外商也可通过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而成为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一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继续经营。这种收购股权的方式,对外商来说,其有利的一面是,相对收购资产的方式,税务问题不多,一般只涉及预提所得税,所以实践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商均采用收购股权的方式;其不利的一面是,外商作为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新的投资方,要与其他投资方一样按投资比例承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所有债务和责任。所以外商在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前,一般都会聘请律师、会计师或审计师、工程师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全面的谨慎的调查,以免掉入陷阱。外商收购股权,通常又有下列两种方式:
1、直接收购。是指外商在中国境内直接收购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这种收购方式有利的一面是,外商可以更有效地参与或控制其所收购的外商投资企业,此外,若该外商用其在中国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所分得的利润收购或投资于一个新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可享受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退税40%的优惠待遇;不利的一面是,这种收购须经外商投资企业董事会和各股东方的同意以及原审批机构的批准,将来的再转让还须再经批准,有诸多不便。
2、间接收购。是指外商在中国境外通过收购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在中国境外公司的股权以达到间接拥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这种收购方式的有利一面是,纯属中国境外交易,无需经中国任何方面的批准,再转让中国境外公司的股权也很方便,也不用缴中国有关的税负;不利的一面是,外商不易直接参与或控制外商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上述收购股权的方式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收监控和管理的责任与风险依然较大。外商在中国境外间接收购企业股权,一般不涉及中国税收监管问题,但是,如果外商直接收购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就涉及到股权转让收益的税收监管和外商直接再投资退还企业所得税的监管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转让中国境内企业股权,一般来讲,都要对股权转让收益按照10%的税率征收外国企业所得税。而外商以其在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税后分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或增加原企业注册资本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但是如果是用税后分得的利润购买已经存在企业的股权是不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待遇的。如果我们对***策不熟悉,对股权转让的价格、成本、收益计算不准确、对股权收购进行再投资的方式不调查清楚,就有可能少征税款或多退税款,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中注册资本和外方到位注册资本比例变化涉及的税收***风险。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无论是设立初期还是其后的资本运作,其合同、章程和相关批准证书中,外方的出资比例能够达到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5%,但实际到位资本中,外方的出资比例如何,仍值得关注。从企业方面来说,外商投资企业各方的出资应按法律和合同规定及时到位,包括收购或重组所需投入的资金也应及时到位。否则,外商在其实际缴付的出资额未达到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额前,只能按其实际缴付的出资额的比例分配收益。已投入的资本金未达到企业投资各方已到位资本金25%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予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待遇。就税务机关方面而言,如果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后,不及时掌握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比例的变化和外方实际到位注册资本比例的变化,就有可能让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从而导致税收***风险。
五、关注企业资本运作,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的思考
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资本运作,税收***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税务机关,无权干预企业资本运作的时机、方式,但有责任对企业资本运作的结果及所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调查、监控和管理,防止因监管不力而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资本运作可能导致的税收***风险主要方法有四。
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关注企业资本运作的信息披露。重点解读企业的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对企业对外投资、对内增资减资情况、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构成比例情况进行动态把握。
二是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重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不断促进税制和***策完善。针对税制本身的缺陷和税收***策的漏洞,作为基层税务部门而言,虽然没有修改完善的权力,但可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提出解决完善的对策,进而推动税制和***策的不断完善。
三是加强企业资本运作专题业务的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干部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将拥有这“两师”资格的干部放在国际税收征管第一线。
资本运作篇3
[关键词]***工企业 资本 国防
***工企业是国防科研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企业的改革调整取得了很大成就。
一、进行***工资本运作的原因和动力
国内外严峻的形势都要求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后盾。但随着我国发展战略及国防展战略的调整,国防支出占财***比重已经由建国初期的30%降低至2000年的7%左右,国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近几年我国国防战略的调整,自2005年起我国的国防支出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总金额达2474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从前两年的11%左右提高到17%。充分显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府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事能力的决心。但由于***工行业是战略性部门,难以产生直接的效益。如果***工事业全部依靠***府投资,将成为巨大的财***负担,甚至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包袱。
1998年,国防科技工业是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十大***工集团公司成立后,加快了改革脱困步伐,2002年实现了全行业持平并略有盈余,扭转了连续八年全行业亏损局面。2003年,各***工集团公司实现利润36.59亿元。截止2004年6月底,已有39家***工企业股票上市。***工企业的发展为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工企业的特殊性和多年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工企业的改革步伐还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工企业的市场化改造远未完成,产权过于单一,机制不灵活,竞争力不足,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为了促进***工企业更快发展,实现企业规模经营,调整产品结构,实施有效的低成本扩张,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应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必须加快***工企业改革步伐,尤其要做好对***工企业的资产重组,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
2007年2月26日,中央***发文要求全***加紧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各项工作落实。2月27日,国防科工委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3月1日,国防科工委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民用产业指导意见。三个文件紧锣密鼓出台,预示***工产业将迈入市场化快行道。
市场化意味着社会资本将不断进入***工领域。国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和项目合作。具体运作模式上,国防科工委将推进资本运作,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收购、资产置换、合资等方式,进入***工民品企业,推动优质资源集中。并且以***工上市公司为平台,吸收社会资源,实现加速发展。而从国防科工委的指导意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将是***工投资体系多元化的重要形式,国防资产证券化将成为***工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未来的3年~5年将是国防资产证券化的黄金时期,中国的***事工业必将飞速发展,***工企业借助整体上市极有可能掀起一股狂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会长、泰豪科技总裁黄代放指出,推动我国***工产业市场化的动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武器高科技化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二是国家***费投入有限,成本降低是必然要求。
对***工产业资产证券化的驱动因素,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郑贤玲的观点是资金和体制。我国***工企业基础比较好,但发展步伐非常慢,2002年之前整个***工系统有8年亏损,这是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所不能承受的,因为国家越发展,越需要相应的***工作为保障。
另一个原因是体制。我国***工产业原来资金来源非常单一,以税收作为***工开支,这样导致以成本最大化为目标,“因为每一年的费用开支,是以上一年的成本基数来推算的,这个成本的基数导致企业每年报的成本有多少,也就是说今年你花钱越多明年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钱,企业是没有动力去提高效益,是不能创造效益的。”
二、***工资本运作的前景
通过资本运作,以上局面会有很大的改观,***工企业整体上市其实是***工资产运作的提升过程,并不是说所有的***工资产都必须得上市,而且上市以后也不可能所有企业都会进入一个完全竞争状态。***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有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是有限的竞争,但是至少存在一点竞争。
关于哪些类别的资产注入将走在前列,郑贤玲认为,现在以机床重机为首的在产业链里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的公司未来前景会更好一些。鞠厚林则认为,根据目前国防科工委和下属集团的一些表态来看,应该说跟民用品相关的一些资产,在未来一两年内,应该是整体上市或者资产注入的主力。
同时,在资产证券化趋势下,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是***工上市公司充满亮点的投资机会。从2006年起,***工企业的重组已经潮流涌动,整合渤海湾地区、长三角地区造修船资源,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并购辽宁华锦集团等,***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迈上快行道。此前,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黄强曾透露,***工上市公司在2007年将加大专业化重组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根据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意见,国家将推动重组和资本运作,集聚产业发展资源。面向行业内外,加大龙头企业合并重组,推进强强联合,在民用船舶、汽车、摩托车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配套产品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鼓励跨集团重组整合,采取兼并、收购、资产划转等方式,在船用配套设施、航空机载设备、卫星地面应用、光电信息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产品领域造就一批专业化“小巨人”,面向***民两用市场发展。
国防工业市场化和国防企业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改制上市。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主要的***工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我国要在未来二十年内基本完成新***事变革,并达到国防科技产业化、充分发挥国防科技投资效率,必然需要社会资金的大量参与。***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即***工资产证券化。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工资产都在上市公司以外,把***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使其迅速壮大;另一方面,由于***工行业的周期性较强,如果不抓住这几年的***工行业景气时期实现***工资产的证券化,增强再融资能力,迅速做大做强,一旦行业下滑,***工企业将失去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国家***策对***工资产证券化也逐渐放开,除了总装资产外,其他大部分将可以进入上市公司。国防工业市场化和国防企业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改制上市。证券化的途径包括***民两用产品企业的改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
三、***工企业资本运作的新机遇
国防科工委2007年3月6日表示,鼓励非限制***工企业整体上市,同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品研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工企业改组改制。
国防工业转型升级机制建立为证券市场创造机遇,目前,正值我国国防工业企业实施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股改对国防工业上市公司的市场化大大推进了一步。
股改的本来目的是真正实现上市公司同股同权,长期以来,国防科工委特别是涉及国防工业较多的航空航天企业相对封闭,主要依靠国家财***拨款,且订单也主要来自***府采购,所以,企业基本上没有压力,实际仍然带有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企业观念比较落后,经营效率比较低,对我国国防工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而引进社会资金,建立国防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国防工业效率、推进国防工业企业走向是市场的良好途径。公开上市的企业面临更多的社会监督和业绩增长的要求,经营体制更加健康,企业由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开拓市场,经营效率和科技转换效率更高。
在我国国防工业快速发展阶段,应借助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推进我国国防工业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国防工业产业化的进程,也为下一步国防工业企业改革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四、进行***工资本运作的特点
由于***工企业是国家的特殊性行业,其资本运作也有其特殊性。
第一,由于该行业的效益很大成分取决于国家安全考虑,如何吸引国际和民间资本投入需要深入研究;第二,出于技术保密考虑,国家不可能同意非安全的资金进入。因此,***工企业在资产重组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障国防安全原则。(2)有利宏观调控原则。(3)突出总体效益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文绚高建锋:***工产业涌动市场化证券化浪潮.中国证券报,2007年3月15日
[2]宋清李志祥:我国***工企业资产重组的方式选择.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4月上半月刊
[3]***工资产证券化:增强***企再融资能力.中国证券报,2006年9月4日
[4]郑贤玲:国防资产证券化***工上市公司盛宴.新财经,2006年9月
[5]郑贤玲:国防科技产业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5月
资本运作篇4
[关键词]:华为 不上市 资本运作
在2012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华为位列第351。进入华为***,我们可以看到显赫的几个大字“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在此,笔者将这句话做了一个新的解释——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还是世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一个。众所周知,当企业做强做大而又需要充足的资本来扩展规模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IPO,面向资本市场融资。而华为不上市又能否利用其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为其发展扩张提供足够的资本呢?以下笔者将从华为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不上市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来详细分析。
1华为的资本运作模式
1.1将旗下资产“养大”再出售
在三种融资方式中,依靠技术将旗下产品“养大”再出手无疑是华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据华为2012年年报显示,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300.9亿元,占收入的13.7%。截至2012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1,948件,国际PCT专利申请12,453件,外国专利申请14,494件。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0,240件。重视研发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为华为的这一融资方式提供了保证。2001年,华为7.8亿美金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2005年,华为8亿美元出售H3C企业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给3com。
这一系列的例子表明,依靠专利和技术换资本已经成为华为不可或缺的融资手段。
1.2全民持股
在华为创办初期融资很难。所以华为采用了内部员工持股融资的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末,华为启动员工持股计划,每股价格1元。从2001年开始,华为实行期权改革,改革完成后,员工获得的股票转化为虚拟受限股,即所谓的“期权”。公司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74,253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全体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并通过持股员工代表行使有关权利。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贡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长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任正非作为公司个人股东,在公司出资比例为1.18%;同时,任正非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出资占公司总股本的0.21%。以上累计任正非总出资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将近1.4%。
全民持股使得CEO任正非的股权被稀释,一旦上市,控股局面可能会失控。在此,笔者认为这可能也是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1.3应收账款转让
应收账款转让是指银行为解决客户因应收账款增加而造成的现金流量不足,而及时向客户提供的应收账款转让的融资便利。在受让期间,银行委托转让人(销售商)负责向购货商催收已转让的应收账款,如在规定期限内银行未能足额收回应收账款,则由转让人无条件地回购未收回的部分。
据了解,近年来,华为一直在开展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将巨额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达到曲线融资的目的。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华为与国家开发银行曾签订过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国开行在未来5年,向华为提供合计10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将应收账款提前转变成企业真正的现金流,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也是华为很重要的一项融资手段。
2华为不上市的主观及客观原因分析
2.1主观原因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相信几乎所有专业人士都认为华为是有资格上市,也能够通过审批或者注册成功上市的。但是华为二十多年来坚持不上市却仍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这有其主观上不愿上市的因素在里面。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不上市也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上一小节集中分析了华为三种独特的资本运作方式,而这三种融资方式在目前看来是完全能够保证华为的资金链条稳定的。
其次,华为不愿上市可能也考虑到了其独特的股权结构。上一小节也介绍了华为是一个全员持股的企业,总裁任正非仅占全部股权的1.4%左右,上市必然会引起股权结构的巨大变化,任总裁的控制地位很有可能动摇,而由任正非一手创办的华为没有他的领导会腾飞还是会衰落,无人知晓。
再者,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十分严格,一旦上市就意味着要将企业暴露于资本市场之下,并且要受法规制度的限制,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举例来说,华为在巴西拓展初期,连续8年亏损直到第9年才开始大规模盈利。试想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市公司,亏损第三年说不定就被迫撤掉了。所以不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长远战略的发展和实施。
最后,有种说法叫“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蓝天飞翔吗”,用在华为身上就是“如果华为上市了,那么华为大多数持股员工都会成为亿万富翁,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的奋斗动力”。华为前高管胡勇生说:“曾经有一个海外著名行业分析师和我讨论北电为什么衰落的这么快。他说:一大堆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公司的生死存亡,他们哪有紧迫感,所以他们错过许多转型的机会。”这种说法无异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2.2客观原因
除了上述四条主观原因,华为不上市的客观原因也是很显著的。在此主要论述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IPO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不允许内部员工持股。而华为全员持股,并且持股比例不透明,这种独特的股权结构使得在当前的现状下是不符合我国上市的条件的。
其次,应收账款转让是华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但它属于表外融资,并不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所以可能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最后,消息称华为也曾几次想在美国、澳大利亚上市,但都被当地***府以其为中国情报机构干预美国通讯网络提供机会,考虑到可能的威胁而终止。所以其作为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不透明而被质疑也为其上市带来了阻碍。
3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华为独特的三种资本运作模式为其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来源,而无论其不上市背后的。原因何在,我们仍为华为的成功所折服参考文献:
资本运作篇5
关键词:资本运作;融资;风险;问题;措施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资本运作已然成为了企业重点的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愈加成熟,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较之以往也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其开展资本运作活动的时间较短,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仍待改善的地方。对此,企业要在实际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寻求资本运作的科学方法与措施,强化企业自身的资金运用效率,并通过融资等手段及时解决企业自身的资金问题,通过资本运作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的相关概念
1.资本运作的相关概念资本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力量。资本在社会与经济中存于各个领域,其通过合理的运营及运作才能够发挥作用,实现增值效用。而资本运作则是将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无形或有形资产转变为能够实现增值的活化资本,企业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流动等诸多形式进行合理的运营,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大化。而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核心内涵则是为了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其以价值管理作为主要特征,将企业资本、生产要素等内容进行配置,对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企业整体资本进行系统且综合的运营。2.资本运作的模式其一,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作为企业诸多资本运作模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是通过资金、证券及其他形式将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进行购置,进而实现兼并。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拥有诸多的方式可供选择。首先,企业将被兼并方的资产进行出资收购,同时对企业实现全面的重组与兼并。其次则是通过承担相应债务,获得被兼并方的控制权。再次则是将被兼并方企业的股权进行吸收,企业自身投入净资产,将其作为入股资金,通过此种方式来获取被兼并方企业的股东地位。最后则是直接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股权,当企业自身所持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则对被兼并方企业实现控制。其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是企业自身资本运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通过股份制改造能够将企业自身资源进一步实现合理的配置,并且能够对企业产权分配进行优化与升级,完善企业经营模式及自身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改造是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流程,协调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三,融资。在当前的企业中,融资的概念已然较为泛化,简单来讲即是指企业进行资金的筹措,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运用。从资金的来源上来看,融资包含了外源融资以及内源融资两个方面。内源融资是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剩余的价值进行资本化,具体来说其包含了企业自身原始投资所形成的股本、留存收益、折旧基金等内容构成。而外源融资则是企业通过某一方式或途径从外部经济组织中进行资金的筹措,包含了企业债券、股票发行、银行贷款等内容。
二、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1.企业资本运作所面临的风险其一,资本运作模式不合理。企业资本运作的模式是极为复杂的,其不仅包含了合并、并购等方式。诸多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是较为单一的,难以有效并合理地在当前资本市场中选择合理的资本运作方式。对于当前多样化发展的企业模式来说,不合理或较为单一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能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张或资本增值的目的。其二,决策风险。当前部分企业管理者自身水平欠佳,其在进行资本运作以及融资相关的决策时,可能欠缺相关的可行性研究及科学分析。一旦决策出现失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其三,流动性风险。部分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并不合理,如若其在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过多地选择了债务融资的形式,那么极可能会产生过多的债务依赖性,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企业一旦需时刻面对偿债压力,则有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其四,整合风险。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其在资本运作过程中整合是较为常见的事务。但是企业在兼并等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团队的融合可能会产生冲突,或是企业无法深刻理解各个需要整合的企业自身的管理重点,导致整合进度缓慢,不利于企业发展。此外,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对财务以及审计等业务进行整合,而在此过程中无疑需要面对诸多财务风险,这同样也是整合风险出现的多发点。其五,资本运作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部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敏感度较低,甚至于一些企业故步自封,无法及时地汲取现代化资本运作理念,对于企业自身所开展的资本运作活动过于保守,这就有可能丧失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中的先机,使其无法在市场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2.融资所面临的风险其一,市场波动。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来说,其是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的,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如果对市场判断不准确,企业对市场的预判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迭,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相偏离,这就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投入形成亏损。此外,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可将利率看作是资金的价格,这会直接决定企业自身融资成本的高低,如果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利率波动较大,极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融资负担,进而形成融资风险。其二,宏观***策调整风险。如果企业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恰处于紧缩货币***策时,市场资金存量较少,那么无疑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困难,资金获取不足或资金获取难度高都可能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如果融资所获取的资金与企业发展计划不匹配,那么企业可能由此受到影响,加大经营风险。其三,融资渠道风险。当前诸多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仍多是以银行贷款为主,但部分商业银行处于风险考虑,其在放款过程中可能会有较高的担保要求或是有着较高的贷款利率,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增加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其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采取股权融资等方式难度较高,而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较高。一旦融资渠道选择性不足,那么企业被动的选择较高利率的融资方式,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其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于自身与供给方之间,这就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如果资金供给方对企业发展能力与价值信心不足,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此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金融机构搜集信息能力不足以及融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受限等诸多原因,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长期存在于企业与资金供给方之间。
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及所存问题
1.融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当前,企业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是否具备较为合理的融资结构,将会对企业综合效益的高低以及融资风险系数有着重要影响。一旦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加大,使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面临诸多潜在风险,直接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科学地选择间接融资或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者之间是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的,两者利弊皆有,因此企业要极为慎重且科学地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融资模式。一般来说,诸多企业是将银行贷款视为主要的融资模式的,股票及债券的发行相对较少。但如果企业仅是一味地选择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对自身融资结构不做出适当的调整,那么企业自身则有可能时刻面对借贷负担,加大自身的还款风险。总的来讲,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使得企业自身资本运作存在诸多限制,无法全面地发挥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还可能由其导致诸多风险的发生。2.资本市场监督体系仍存漏洞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仍有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仍存漏洞。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导致资本市场整体的运转效率降低,资本市场在开展各项服务的过程中也无法取得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中经营丰富、资质完备且管理水平较高的中介机构仍显匮乏。部分中介机构其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仍就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甚至于一些机构不惜将违规资本当作其筹码,这会直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也会给社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部分投资主体其并未深入且深刻的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难以及时地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资本运作失衡问题。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可能会最终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不全面,甚至于部分工作仅是流于形式,使得整体监管机制存在诸多漏洞,有待完善,这也就最终导致市场监管无法发挥应有的资本市场运作规范、引导以及约束作用。3.资本市场功能仍待完善我国企业在开展各项资本运作活动时,其是通过资本市场为核心而进行的。资本市场功能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运作是否能够取得应有效果。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功能仍旧有待完善,功能的缺失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资本市场缺乏风险评估及定价功能。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缺失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方面,股票价格在发生动态变化时,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反馈效果不佳,而这可能会导致资本运作主体与不同投资主体的市场运营风险。其二,在资源配置方面资本市场仍显不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或是对于资源的配置过于松散,或是配置过于密集。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中,支柱产业及基础产业的比例较低,各投资主体对其的重视性也稍显不足。长此以往,资本市场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观呈现出了边缘化。如此,也就极大地削弱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会导致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变形,这会阻碍我国部分企业的发展,阻碍整体经济结构调整。
四、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所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1.完善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为了进一步保障自身资本运作的良好运转,最重要的则是需要构建并完善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来强化企业各项资本运作活动的有效进行。首先,企业需要设置审计部门,并严格地保持其***性与权威性。企业管理层要赋予审计部门一定的监督职能,以此来强化企业综合监管水平。与此同时,企业需构建完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系统,以此来强化监督工作开展的效能,通过信息交流系统来确保企业内部形成彼此监督的管理效果,进而形成从根源上杜绝违规资本运作的行为。除此以外,企业还需构建严明且科学的奖惩机制。对参与或管理企业资本运作的各岗位人员通过奖惩机制来实现科学的激励管理,对业务水平较高、有着较好的责任心及职业操守的岗位人员,应给予其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而对于业务能力较低且责任心匮乏的人员则应予以适当的惩治,以此来调动其积极性,进而使得企业负责或从事资本运作的相关人员能够积极地投身于相关工作中去。2.进一步调整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上文已经表述,企业自身的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与资本运作风险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更是决定了企业资本运作的质量与整体效率。倘若企业无法合理地控制自身融资结构,那么则有可能在资金链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企业需重点关注自身的融资结构问题。要尽可能地降低资本运作成本,将资本效益的增长空间不断扩大,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融资结构在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并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将财务杠杆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保障企业整体资本运作的有序运转。3.进一步规范并约束我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转态势以及规范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资本运作。而资本市场是否具有完备的功能,则会影响到企业各类资本运作方式的最终效果。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与不断上升的阶段,在发展程度与市场规模等诸多方面仍有不少的提升空间。资本市场运营机制仍存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些缺陷与漏洞的存在可能会降低资本市场的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率。尤其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产权交易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且需进一步强化对信托市场的监管。不断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强化对信托凭证市场的监督管理是我国未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其对于企业突破资本市场运作的瓶颈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4.合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常见现象,并且因此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影响双方正常融资的关键因素,这同时也是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此,合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缓解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路径。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投融双方均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信息阻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水平不佳、担保物不足等问题,信用水平不高阻碍了其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自身虽然不具备恰当的抵押物,但其自身发展前景较优,有着不小的发展潜力,仅仅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缺乏资金支持,并且其融资渠道较为狭窄,银行仍是其主要选择。因此,投融双方在信息交流方面要充分且全面,金融机构要客观地对企业信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担保物是重要条件之一,但却不能由此进行全盘的否定。企业方面也应当尽可能地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市场前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流,由此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企业不能仅一味地追求银行贷款,可选择与企业当前发展状态相匹配的融资条件。例如企业在初创时期可选择天使投资,在发展阶段则可尝试风险投资,处于上市阶段则可去寻求私募股权投资,而在企业的发展成熟阶段则可选择股权或是债券融资。信息交流不畅使得投融双方均可能存在认知的偏差,但是企业自身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效的融资方式亦是解决自身融资困境的合理方法。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然是愈加成熟,在此大环境下,企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资本运作是大势所趋。企业自身保障资本运作的有序开展,是进一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是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资本运作的重视程度,构建严明的资本运作监督与管理机制,积极地探寻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并完善资本运作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价值增值的管理目的,为企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岑燕波.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20(10):41-42.
[2]孙志豪.试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0(22):34-35.
资本运作篇6
自从国际电联确定了第三代移 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以来,3g所描绘的先进通信技术和提供的丰富的增值业务足以让处于arpu值持续走低的移 动运营商们为之憧憬。购买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构建3g网络就成为移 动运营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焦点。但是,从欧洲移 动运营商的3g之路的"辛酸"历程来看,3g不但没有给运营商们带来梦幻的"钱景",反而给一批优秀的运营商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我国在发展3g的问题上趋于慎重。3g牌照的发放依然是尤抱琵琶。在我国,3g问题更显复杂,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网络演进问题,另一方面是市场层面的通信市场的竞争结构的变化问题。所以,运营商都在自己的公司战略中"合理"地做着假设,描绘着3g之后的竞争趋势。同时,设备制造商由于先期投资已经成为沉没成本,所以,不遗余力地营销着自己的3g理念。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仅从资本运作战略角度,通过两个案例的剖析,试***为运营商在3g上的投融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和记黄浦稳健的3g资本运作战略
在和记黄埔的旗下,李嘉诚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以欧洲为重心的"3g电信帝国"的版***。"3g帝国"是李嘉诚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赌注,远不像他以前的投资那样总是稳操胜券,因而成败之数最受世人关注。
2000年4月,英国电信当局拍卖5张3g牌照,和黄集团以44亿英镑(69亿美元)的竞投价格获得了这张a牌照。2000年7月,和黄与日本ntt docomo公司及荷兰电信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和黄获得英国3g牌照的子公司分别向二者出让20%与15%的权益,共同经营英国的3g移 动电信网络。和黄集团与ntt docomo还和荷兰电信另组三方联盟参加德国的3g牌照竞标,但和黄在眼看德国3g牌照就要到手的最后时刻退出。
随后,和黄绕过德国,继续扩张它在欧洲的3g版***。2000年10月,和黄以20亿美元投得意大利的3g牌照,11月与12月又分别获得奥地利与瑞典的3g牌照;2001年与2002年,再添加丹麦和爱尔兰。除欧洲外,和黄还获得了香港、澳大利亚与以色列的3g移 动牌照。和黄集团及其合作伙伴为在全球9个移 动市场中投得的9张3g牌照总共支付了107亿美元,其中和黄付出78亿美元。
和黄英国的3g网络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2001年4月达成的包括32亿英镑(约49亿美元)银团贷款与7.77亿英镑(约11亿美元)卖方信贷在内的融资安排,其中卖方信贷由诺基亚、nec以及西门子提供,和黄自己再提供2.75亿英镑(约4亿美元)的股东贷款。这次融资安排约够和黄在英国的3g业务为期3年的发展。意大利的3g网络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2002年1月与一个由十一家银行组成之包销集团达成的32亿欧元融资安排。由于和黄在欧洲其他国家的3g项目离牌照规定的最后启动期限也为期不远,2002年9月,和黄再次谋划发行15亿美元企业债券,但是由于当时股市与债券市场中电信板块的市场状况不断恶化,就在
案例的对比分析:
德国移 动通信因为竞投高额的3g经营许可证,最终导致背负巨额的债务负担而濒临破产,3g网络建设更无从谈起。这其中的原因,表面看是法国电信停止向德国移 动通信提供资金的结果。但实际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移 动通信的3g投融资策略失误,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投资与融资规模,在公司现金流量出现不足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危机的爆发而濒临破产。
具体而言,公司在进行3g竞投决策时,没有理智地确定合适的3g投融资规模和方式,盲目进行3g牌照竞投,投资规模过大,在公司自由资金不能弥补过高的投资资金缺口情况下,公司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单一形式外部融资,主要是47亿欧元的银行贷款。在较长的3g投资回收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还全部的到期债务和利息,这导致公司过分依赖合作者法国电信的资金支持,实质上这反映出德国移 动通信投融资决策的根本失误在于:过高的投融资规模实际已经超出公司所能承受的债务规模,不适当的投融资行为增大了公司的偿债风险。在公司失去外部资金援助时,最终引发债务危机而濒临破产。
而和黄在欧洲的3g扩张之路,不论从投融资规模、投融资方式以及投融资区域上,都要远远超出德国移 动通信的水平。虽说和黄已经启动的3g业务并不象当初预期的那样带来迅速而丰厚的收益。但是我们认为,就目前和黄在欧洲3g上的投融资规模而言仍是合适的,和黄的投融资策略整体上仍是较为稳健和审慎的。从总量规模上而言,和黄自身充足的自有资金以及多元化经营的丰厚回报是公司保持高偿债能力的根本保证,公司在3g上的投融资规模始终被控制在公司可承受的负债规模之内。另外,和黄的投融资策略还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值得借鉴:
首先,虽说和黄象德国移 动通信一样,也支付了巨额的牌照费,但和黄根据自身实力,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如转让股权,在解决巨额牌照费支出问题的同时分摊了项目投资风险,降低了在3g上的投资风险。
其次,和黄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如:银团贷款、卖方信贷、股东贷款以及企业债券等,成功解决了和黄在部分欧洲国家的3g网络建设问题,对于较大规模的融资行为,多种融资方式的综合使用能够在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和黄的融资行为体现了企业利用资本运作的多种方式实现内外部资金最有效利用和分配的效果。和黄把外部融资作为投资资金来源的主体,但与德国移 动通信有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和黄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账面流动资金高达160亿美元,同时,来自3g以外的公司其他产业部门每年有30亿美元的现金盈利测算,公司的投资规模并未超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所以,公司采取外部融资方式并非单纯出于弥补投资所需资金的缺口;第二,和黄的巨额外部融资和多种融资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资本运作的需要,在保证公司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充足的自有资金以及适度规模的外部融资,一方面可以确保公司巨额3g牌照费支出以及网络建设投资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扩大公司可支配资金的规模,提高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效率以及优化资金分配结构。
在这些方面,德国移 动通信的投融资策略显得捉襟见肘,与和黄存在较大的差距。
结论与经验借鉴:
资本运作篇7
长期以来,在资本理论领域和社会经济过程中,货币资本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似乎货币就是资本,资本就等于货币。使人们到了见钱眼开的地步。到了20世纪末,知识资本意识悄然产生,直到有人明确提出“知识资本”的概念,国人愕然:资本还有知识,知识能成为资本么?直到高新技术以几倍、几十倍于货币资本的能力快速造就了许许多多比尔・盖茨之后,人们才不得不惊叹:知识真是资本,知识是最有效的资本!
当人们越来越聚焦于知识资本的时候,就像当初忠贞不二地崇拜货币资本一样,也就无形中犯了一个同样的历史性错误:资本理论的远见被遮挡了。
资本理论应当是繁荣发展的理论。为什么?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第一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切目的都是在解决资本效能最大化的问题。问题在于多少年来,人们只是重视对现有资本形式效能的发掘,很少有人把精力集中在通过发掘更多的资本形式来推动社会和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从实践上讲,现存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存在着更多的资本形式,只是研究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差。以消费资本化理论研究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而言,我以为当前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消费资本化现象,诸如:手机话费消费回报、产权式酒店、一次性采购折扣、传销等或多或少具有消费资本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具有投资人的特征。消费资本化现象为消费资本化理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和企业经济发展建立了多样化的资本运作手段。
首先,该理论的提出本身就说明,至少在理论上现在存在着三种资本形式,在实践中引导着企业和***府更具慧眼地深入总结具有消费资本化倾向的社会经济现象和个别企业独具特色的新的资本运作方法,从资本理论和资本运作的实践形式两个方面去推动企业、地区和乃至整个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运作篇8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以资本导向为中心,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资本运作逐渐被企业所重视,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本运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企业满足资金需求、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最终盈利目的,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1.当前我国企业资本运作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层对于资本运作的认识不够
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是靠自身的经验实现企业发展的,这种现象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中最为明显,企业在创立之初都是由文化基础较差的个人打拼而存在的,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的老板,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但这些老板多数都缺乏足够的企业管理知识储备,没有受过资本运作的专门培训,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进行考虑,不能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造成了资本运作意识薄弱,不能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来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2企业资本运作的体系不健全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过小,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资本运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其顺利开展,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资本运作形成规范、系统的运作体系,对于资本运作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但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失真现象严重、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的恶性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制度建设的片面性造成的。另外,由于企业在资本审计方面也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对企业各种财务行为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界定,面对违规措施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报告虚假现象严重,企业很难拿出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补救,导致企业财务出现较大的问题。
1.3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与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当前,企业财务人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缺乏自己应有的价值判断,当企业的管理者要求财务人员提供虚假的信息时,财务人员不但不能同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斗争,反而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向管理者提供财务虚假报告,这种职业道德的丧失对于资本运作的顺利实现有着破坏性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消极影响。
2.完善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途径与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资本运作管理制度
2007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最终招股价确定为13.5港元,达到招股价范围的最上限,而根据这一招股价,阿里巴巴IPO金额将达到14.9亿美元。此次阿里巴巴国国际配售吸引了超过1500亿美元资金认购,公开发售冻结资金约4530亿港元,创下港股IPO(首次公开招股)冻结资金之最。11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此次上市,阿里巴巴成功融资17亿美元(包括超额认购部分),瞬间创下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资本上市的成功运作,比较全面的阐析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资本运作策略,是现代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这就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资本运作制度是财务人员进行规范财务行为,优化资本运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各项措施与手段长期有效的落实与执行。首先,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专款专用。企业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将都无从谈起。要不断加强企业制度创新,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相应的***策措施,增强企业制度的实用性。
2.2加强企业资本运作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企业资本运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才能形成有力的规范作用,提高资本运作的效果。应完善审计监督有关部门的建设,成立专门的资本运作监督部门,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力,促进监督机制的时效性进展。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交流体系对于监督机制实现作用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在资本运作中违反企业规定的现象或个人一定要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严肃资本运作氛围。对于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贯彻职业得到精神的人们或部门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其更加努力的投入到今后的行动当中。
2.3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资本运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现代的资本运作人员要求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财务法律相关知识与***治环境的了解与把握,这种高素质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资本运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资本运作只有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资本运作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毛伯林.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会计研究,1999,(3).
资本运作篇9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作现状问题对策
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经营。它是指企业利用市场运营规则,通过对资本的灵活应用,从而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资本效益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资本是市场发生了局大的变化,从外来资金的流向来看,外资已经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的转变。同时我国的沿海地区的外资正在不断向内陆地区流动,我国的企业经营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企业经营水平不断的提高。尽管我们取得了上述几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资本运作时间较短,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因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功能存在较大缺陷。
我国企业资本市场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资金运作风险评价功能和资金风险定价功能不够完善,这两项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表现在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正确的反应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企业上市上有一定的误区,借由企业上市来筹措资金,甚至进行“圈钱”交易,同时由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心,许多企业为了维持高股价不惜作假,欺骗广大散户股民。其次,资本融资功能发挥“过度”,一些企业认为资本市场是融资的重要渠道,借着上市借机圈钱,有些企业筹措资金不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建设,而是过分的强调上市,同时有些上市企业却通过企业合并,收购等手段制造舆论话题,从而抬高股票价格,制造企业经营良好的假象,蒙骗消费者。再者,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存在着很大方面的缺陷,这具体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大多数投资者对此重视度不高,使得长期投资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市场认可度,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偏离国家***策轨道,基础产业发展出现“瓶颈”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融资运营是为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融资两种。二者各有利弊,企业从目标利润最大化出发,要选择合适比例融资方式才有利于融资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应该选择的是企业内部直接融资,而后才是银行借贷,外部股权融资。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采取的是银行贷款这种间接方式,企业自行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应用的很少,使得我国银行业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银行借贷成本较高也使得企业背上了日趋严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资本市场机制结构不健全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机制结构还不健全,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我国资本运作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知识的中介机构。现有的中介机构缺乏***的工作氛围,更谈不上公开,公正,客观的对客户进行服务,服务态度较差,有些中介机构甚至出现代人“坐庄”等违法违规的严重事件。其次,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相对缺乏,导致资本市场信息开发严重不足,信息传播滞后。再者,信息披露存在较大漏洞,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以及信息披露的分布状况都存大着较大的问题。最后,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监管体制不能有效的发挥起作用,有效的资本监管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在有些方面甚至形同虚设,证监会的管理或多或少带有着***治色彩。
二、关于我国资本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式,作为企业迅速实现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实施行之有效的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外部融资,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同时又能改变企业的内部资本结构,完善企业资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资本效益最大化。因此针对我国企业资本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现提出下面几点浅见。
(一)不断的发展资本运作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资本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进入资本化市场的重要条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对资本的组织,管理和运作上,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有明确的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高成本的资本运作,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控制企业资本运作成本,才有可能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保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要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变化,应当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企业的融资比例,利用经济杠杆指标来控制和调整企业的各项资金成本。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偏低,从长远出发应调整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比例,由于债券融资成本低于银行借贷成本,因此增加债券融资比例,在使得企业获得大量资金的同时能够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压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企业驾驭资本的能力
“人”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要素,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中大量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导致企业资本运作过程中的资料提供与整理不及时,影响资金运作的速度和效率。资本运作作为一种高专业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它要去从业者不但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以及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还要求从业者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不断的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培养,从而提高整个企业对资本运作的驾驭能力。
(四)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信托体制
信托凭证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的新兴市场还不完全和成熟,其发展规模和市场占有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应当承认其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进行小规模的融资的重要方式应当被企业充分利用,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又能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实现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共赢。
(五)不断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多,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进行资金运作,不能局限一种方式,可以相互合作使用。债权融资可以用于风险较低的项目;而遇到风险较高的项目我们可以采取股权融资方式。
三、结论
资本运作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的经济范畴。企业的资本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就我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资金运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衡量企业效益高低的指标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企业竞争优势俨然成为企业实力较量的重要指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面临的问题与环境也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而利用企业资金运作盘活企业,从而实现企业资产的快速保值增值,这将是各国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杰.企业资本运作的风险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20).
[2]张秦牛.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和完善对策[J].现代商业,2009(23).
[3]缪儒庆.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审计与理财,2010(01).
资本运作篇10
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们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西方的资本运营概念随着其产品、投资、人员、设备、专利等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就起到发酵、催化、膨胀、裂变的作用。一些头脑开窍的聪明人似乎发现了用钱赚钱、用小钱赚大钱、用慢钱赚快钱、用他人钱为自己赚钱、用今天的钱赚一辈子的钱,甚至玩“空手道”、“小鱼吃大鱼”的资本致富捷径。
笔者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种观念启迪,也是一些企业家痴迷资本运作,以至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个别人甚至不顾风险、以身试法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不能否认,资本运作有其合理存在的环境和土壤,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资产运作模式的特点和魅力。比如:赚钱比传统模式来得快(当然也可能输得快),不用本钱或少用本钱也能赚大钱,卖概念胜过卖产品、卖服务,赔了别人倒霉、赚了自己分肥,“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等。
那么,中国的企业家是不是不能做资本运作或者说做不好资本运作呢?笔者认为,不是!资本运作并非西方企业家的专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家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敢于纠偏,甘于平淡,仍然可以在资本运作上有所作为,用实业创新和资本运作的两手为国为民服务。在做好资本运作方面,笔者提出三点浅见。
一是对资本运作不能过度迷恋。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既不能对资本运作谈虎色变,不适当地把一些不成功案例连篇累牍地渲染,以夸大其风险、损失的危害性,弄得决策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也决不可对资本运作如痴如醉,想入非非。梦想一朝致富,人人都成为巴菲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就像今天的田径赛场上,每个运动员不可能都成为博尔特一样。需要以开放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观察,对待资本运作。笔者的建议是,可以偶一为之,不可终日逐之;可以小试牛刀,不必惟此为大。一切都得视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才、环境、条件、财力等,并非有了钱就能决定一切。巴菲特说过“关于投资只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你想得到多少回报,二是你想什么时间得到回报”。想明白了这两点,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尝试资本运作有益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