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1

一、马克思主义对虚拟资本的深刻揭露:

“虚拟性”和对世界人民的剥削是当代金融资本的本质虚拟资本范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分析,尤其是通过对信用制度下复杂的金融关系的分析所做出的深刻而形象的概括。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虚拟资本的本质,同时看到了虚拟资本的扩张性,以及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运行的关系,从资本的运行规律出发,科学而富有远见地预见了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及对经济的巨大影响。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的信用工具,可以加速资本的周转,促进资本的集中和股份公司的发展,广泛利用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从而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但同时,虚拟资本又是资本主义信用投机的工具,它会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加速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对虚拟资本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虚拟”正是当代资本主义金融经济的本质:它可以作为资本增值而当作商品来买卖,但它自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它与实体资本的共同之处在于:可以通过循环运动瓜分利润,更直接的“G-G'”的过程撇开了“G-W-G'”的周转。马克思认为,伴随着这一过程虚拟资本出现了,它也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而信用制度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资本也会越来越虚拟化。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衍生品五花八门,虚拟资本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展,虚拟资本额已远远超过实体资本。当人们读到马克思关于“目前金融危机……不过预示着它会有更残酷、更有害的结局。危机拖得越久,后果也就越坏”[1]的论述时,当人们看到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即将发展成为经济危机的预想时,当人们重新发现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做的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时,就好像是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就已经对现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作了科学预言和科学分析。这是马克思在西方再次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可以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或公司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经济的无***府状态的矛盾,表现为市场经济中生产盲目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历史和现实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科学的。美国实体经济全面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之前没有爆发的原因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创新”制造了短暂的虚假需求;而虚假繁荣暂时推迟了普遍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但虚假需求绝不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不是有效需求,它只能缓解矛盾却不能根除矛盾。而且在虚假需求的泡沫破灭后,危机会以更猛烈、更具破坏性的态势爆发,一次次的破坏会越来越逼近人类生存的极限。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虚假的、透支的“生产过剩”与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消费狂欢”实际上,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周期性的、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马克思的论述深刻而透彻,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危机。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剩”的真正含义,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资本家的“生产过剩”与劳动人民的贫穷存在于同一时空。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2]548“在世界市场危机中,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和对抗暴露得很明显”[3]570。马克思还用生动的语言说明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棉布充斥形成市场停滞,工人“当然需要棉布,但是他们买不起,因为他们没有钱,而他们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他们不能继续生产,而他们之所以不能继续生产,是因为已经生产得太多了”[3]596-597。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4]社会性的生产同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这个基本矛盾是危机的总根源。危机的爆发让矛盾暂时得以缓解,但是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彻底根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唯一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驾驭一切的绝对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美国***客及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常常津津乐道:美国普通民众均持有股票,“人人都是资本家”。其实,这是一个骗局,真相是占人口10%的富人持有美国股票市值的89.3%和全部债券的90%,而普通员工持股之和仅占全部股票市值的0.1%[5]。贫者越贫,富者通吃,且后者的奢侈建筑在前者的贫穷之上。这就是只顾“效率优先”所建构的今天美国的社会现实。垄断资本不仅对内欺瞒、剥削本国人民,而且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剥削者与公敌,金融资本对世界的控制就是对整个世界的剥削。斯蒂格利茨说得好:“发展中国家在自己也非常需要的时候,几乎以零利率借给美国数万亿美元。这反映了问题的实质。”估计以此种手段使世界上的财富每年进入美国的数额约占美国新增长GDP的3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利国。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它以破坏性的调整强制地实现社会生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合适比例,使社会走上新的经济发展周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占有的基础仍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无法消除,各种矛盾经历一定阶段的积累尖锐化起来,还会爆发再一次的危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缓冲地几乎已涵盖整个地球,不知下次如何缓冲?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给生产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的代表人物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运用财***和货币***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此时,国家干预在西方国家处于主流地位。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市场调节,同时也存在***府调节。不仅宏观经济领域存在***府调节,微观经济领域也存在***府调节。例如,在金融业中存在***府调节金融的***策,即媒体所说的***府对金融的监管。但凯恩斯主义也只是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积极的财***和货币***策虽然诱导了投资并增加了总需求,但这需要大量的货币来支持,加大货币发行量是最常用的手段,结果是出现了“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并存。面对棘手的滞涨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上升到主流地位。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调控化,取消或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新自由主义将一个虚假的“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呈现在民众面前,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的家庭数、无家可归的人数激增,证明了克林顿—布什“美国梦”的破灭。新自由主义解决了凯恩斯主义所造成的问题,但没有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当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不满足于作为生产资本的“从属”和“配角”的地位,逐步与实体经济脱节,完成了由服务于生产资本向主宰生产资本的异化,完成了由“协助”生产资本并分割其剩余价值向直接“圈钱”的演化[6]12。美国经济由此创造了20世纪末十年高速增长的“神话”,西方的学者和***客因此预言“新经济”结束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窠臼”。与此同时,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民众家庭已经入不敷出,消费信贷急剧增长,从1971年到2007年的36年间,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激增至2.5万亿美元,增加近20倍。这还不包括高达11.5万亿美元的住房负债,如将两者相加,总共负债4万亿美元,比美国一年的GDP还要多,平均每个美国人负债近5万美元,当然,负债最重的还是低收入者[7]。虚假繁荣与深重的危机并存,自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增长急剧降温,固定资本投资大幅下降,失业迅速增加,生产大量缩减,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4%,为过去数年来的最低增幅。在增长速度降低的同时,少数富人的财产份额却迅速增大,财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为了刺激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率,美国***府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流动性,利率和风险溢价均较低,贷款发放机构有丰富的资金,并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同时,贷款发放机构忽视次级贷款产品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采取了激进的信贷策略,利用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多方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以“低风险、高回报”为诱饵进行推销,从世界各地吸引巨额资金,供美国国内放肆扩大消费,使金融资本获取惊人的高额利润。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这些金融衍生品经过包装和再包装,最终变得面目全非,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包含什么内容,或者它们到底值多少钱。”这也为日后市场低迷、恶化时出现资金链断裂留下隐患。次贷危机实际上是美国国际金融垄断集团及其守门人美国当局共谋的恶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对于现状,美国***府熟视无睹。对待已形成的经济泡沫听之任之,甚至不断制造新的泡沫去转移风险、转嫁危机,是华尔街的“现代炼金术”,也是美国金融当局默认和鼓励的惯用手法。用泡沫掩盖矛盾,致使矛盾因长期积累、发酵而孕育更大的危机,终于在极度膨胀后破灭了。由此可见,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居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的积累,是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三、虚拟经济的发展远快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对人自身的否定

马克思指出,“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动”[2]。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本能都是追逐自身增值。而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寄生性,它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又依托于实体经济系统,虚拟经济不可能离开实体经济系统而存在。没有企业,没有生产活动,就没有物质财富的产生,钱(或货币)就是虚的。高智商的金融精英们却犯了弱者的致命错误:他们在制造赚钱机器的同时,又制造了制造次贷泡沫、金融泡沫和经济泡沫的机器,制造了杀伤力极大的“定时炸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独特性的意思是,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是现实资本的代表,但它却可以***于现实资本而运动。它通过不停地转手,使其价格即市场价值超出或低于它的现实价值不停地运动。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货币增加和经济增长可以看出,货币的供给远远大于经济的增长。世界没有创造那么多财富,却创造了更多的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成了超越实体经济的脱缰之马。虚拟经济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后,实体经济必然面临着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虚拟经济的发展有进步的一面,但不受控制的虚拟资本,藐视劳动的价值,忘记了发展的目的,忽视了马克思所讲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深刻的论述,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所提倡的人权、人道的极大讽刺。没有“人”这一挥动历史鞭绳驱动历史车轮的“车夫”,虚拟经济就如脱缰的野马,必将拉着资本主义的马车面临坠落万丈深渊的危险。

四、必须遏制资本的贪婪,坚定复兴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2

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及治理应对三个方面,深度剖析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关联,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并对我国防范经济危机提出几点建议。

一、西方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的原因

一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的金融创新。由于美国金融行业急剧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过度投资金融衍生品而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机。二是,长期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有人认为是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使市场的流动性资金过大,使得资本家们过剩投资,造成不可挽回的生产过剩。三是,房贷条件的降低及滥用。

其实纵观这三个危机产生的原因,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都是好事,可是问题在于这三个原因同时发生了,才引爆了这次经济危机。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它本身的内在规律,那就是一方面不得不无限制的发展生产力,就好像不是在一个有限的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有局限性的范围内发展生产力,这才是危机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

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1、经济陷入"大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平均下降3.7%。受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曰本大地震拖累,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相当艰难,尤其欧元区经济或陷人技术性衰退。据IMF预测,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只能增长1.2%,其中欧元区经济将衰退0.5%。经济低迷使西方社会对前途迷茫。

2、失业率居高难下。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普遍面临周期性与结构性失业难题。据DECD统计,2010年其成员国的失业人数比危机前(2007年)增加2100万,失业率上升到8.3%。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悲观预测,到2019年美国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失业水平。

3、西方制度忧势遭质疑。危机使西方***治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削弱各国***府应对危机能力。

三、资本主义制度性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西方走出危机必须进行制度性改革。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曾经历过三次变革,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面临第四次变革。这场变革将改变市场与***府之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经济/***治精英与普通居民收人分配之关系等等。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宏观调控,使其运作更加灵活。我国在实施一定的宏观经济***策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正确影响,也要看到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影响。灵活地实行宏观调控,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的问题,也不会给危机的爆发留下隐患。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此外,***府还需下大力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使其敢于消费,愿意去消费。

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避免贫富悬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完全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公平,注重效率,以调节高收入,限制离谱的高额利润。

***府加强调控,限制无节制负债。正是因为民众的收入无法满足其消费需要,才会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相较于美国,我国居民的收入和支出也是有差距的,信用卡的使用数量在逐年上涨。加之,我国房价过高,迫使人们背负了巨颉的房贷。因此,***府必须加强调控,限制这种无节制的负债趋势,避免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3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经济大危机)

1.背景

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

2.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引发生产过剩。

3.爆发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

1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社会矛盾,***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应付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新***的特点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3.措施

(1)包括对工业、金融业、农业进行调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2)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1933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4.成效

(1)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府的权力明显加强。

三、***势力的猖獗

1.德国纳粹***权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分子组织纳粹***,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暴行: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逮捕和迫害大批***人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以外的所有******;强化机器,镇压、迫害***者和反***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妄***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制造反犹狂潮。

2.意大利******权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

(2)标志:1922年,******徒向首都罗马进***,***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日本的***化

(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部为主力的***好战势力迅速抬头。

(2)建立:1936年2月,日本***部内部的少壮派***官发动兵变失败。结果,***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府。日本***部***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表现:对内残酷镇压进步组织,对外加紧侵略中国。

4.***势力的勾结

(1)表现:1937年,德、意、日三个***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事***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2)危害: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真题链接】

1.(2014・江苏连云港)“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 )

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风气时尚

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

2.(2012・湖北仙桃)表1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中的哪一特点( )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破坏性特别大

C.波及范围特别广

D.对工业影响最大

3.(2014・江苏盐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希特勒建立***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4.(2014・湖南永州)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这表明罗斯福新***的突出特点是( )

A.采取自由放任的***策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D.推行社会福利***策

5.(2014・湖南益阳)某班举行辩论会,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下:

据此,请判断此次辩论会的主题是( )

A.罗斯福新***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C.新经济***策的意义

D.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6.(2013・河南)下面三幅***片共同反映了( )

A.***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强化训练】

1.***3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波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2.***4是一幅有关“罗斯福新***”的漫画,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医生,试***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则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罗斯福总统推行“新***”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对工业、金融等进行改革

3.1933年,罗斯福新***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

A.缩减农业生产

B.对工业的调整

C.恢复银行信用

D.发展对外贸易

4.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这个改变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是( )

A.实行***主义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策

D.开创***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

5.“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策”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势力的进攻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权

6.***5是束棒――罗马最高长官权力的象征。“束棒”在拉丁语中读作“***”。******权最早建立于( )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7.为了对付危机,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纳粹***制造“水晶之夜”

C.意大利******徒向罗马进***

D.日***制造“南京大屠杀”

8.***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曾经风行一时,与美英法的民主自由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并立,形成当时世界三大主要思潮。日本***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特点是( )

A.对内独裁统治

B.对外侵略扩张

C.以***部为核心

D.反对共产国际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他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策和措施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10.***是一种疯狂地侵略其他国家,残害别族人生命的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势力犯下了滔天罪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德国社会***治、经济情况一览表

(1)导致材料一中德国生产下降、贸易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状况的出现对当时德国***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国家的败类。”

――希特勒《我的奋斗》

(2)希特勒登上德国国家***的宝座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希特勒对犹太人持何种态度?他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当***后,希特勒对犹太人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 2009年10月14日,德国施特劳市街头摆放了1250个希特勒版土地神(***6),这些艺术作品是德国艺术家奥特马尔赫尔创作的。

(4)结合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分析德国艺术家奥特马尔赫尔创作这些“希特勒版土地神”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链接】

1.C【解析】注意题干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能给我一角钱吗”等关键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B【解析】由***表中工厂倒闭数、工业生产下降百分比、失业人数的情况可以判断,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破坏性特别大。

3.A【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1931年”“西方的社会制度”。B项发生在1933年;日本、苏联不属于“西方”国家,由此可以排除B、C、D三项。根据所学可知,“西方的社会制度”指的是西方国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局动荡。

4.C【解析】罗斯福新***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直接或间接的干预,缓解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5.A【解析】注意题干中“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关键信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美国于1947年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新经济***策”“斯大林模式”都是社会主义苏联(或苏俄)实行的***策(或体制)。由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6.A【解析】第一幅***片反映的是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第二、三幅***片反映的都是德国***制造的暴行。因此,三幅***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的暴行。

【强化训练】

1.A【解析】题干中关键信息“笼罩全球”及***片都反映了这次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的特点。

2.B【解析】罗斯福新***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由此可以判断罗斯福总统推行“新***”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B【解析】罗斯福新***的中心措施(也是新***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4.D

5.B【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是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策”的目的;C项是罗斯福“新***”的作用;D项是“新经济***策”的作用。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6.C【解析】1922年,意大利******权建立;德国******权建立于1933年;日本******权建立1936年;美国没有走上***道路。

7.A【解析】A项发生在1933年;B项发生在1938年;C项发生在1922年;D项发生在1937年。

8.C【解析】德国和意大利都是通过******夺取***权来实现***;而日本***部是日本***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日本最终建立起***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4

【正文】

增长减速

为了说明发达资本主义的增长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整个“二战”后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最初的20年,美国全部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平均增长率基本相同。但1980-2000年间的增长率与1950-1970年间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放慢。减慢的意义可以从这样的事实看出来:如果1950-1970年的增长率不持续地减退,那么美国经济在2000年将比其实际水平高出大约20%。

这种显著的放慢也是伴随着技术的重大飞跃(所谓“新经济”)和提高了在第三世界的剥削的全球化的扩大而发生的。像计算机、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即使考虑它们对办公室工作和库存管理等的所有影响,也仍未提供资本主义维持较高增长率所必需的重大刺激。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未接近主导了20世纪大部分经济史的以汽车为中心的地面交通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长时间的刺激效果。

尽管有停滞趋势,但核心国家的资本确实从近几十年的全球化趋势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在第三世界,情形并非如此,这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般工业国的增长率普遍下降;(2)富裕国家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刚经历非殖民化的穷国的较大增长作出了贡献;(3)然而,不平等交换和欠发展的进一步恶化等状况很快抓住了这些贫穷国家。它们中的很多采取了由北方鼓励的战略:增加制造业出口(由寻求低工资劳动力的多国公司所促进,并由寻找新的贷款市场的外国银行融资)。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剩余作为利润和债务利息流向富裕国家。不利的贸易条件、相同市场上日益增加的竞争和核心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共同导致了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和增长率的决定性下降,同时很多贫穷国家出现负增长。

因而第三世界国家除少数例外在增长率上遭受了20年的严重下降,而且很多国家降到零以下。现在,随着一个新时期的全球增长减慢,它们的状况已从严重发展到严峻了,这可以以阿根廷的深重经济危机和最大的外债拖欠为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00年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写到,使金融不稳特别是威胁欠发达国家的潜在问题还没有消失,1995年墨西哥和1997-1998年亚洲的金融/外债危机很可能是三幕剧的前两幕。2001-2002年围绕阿根廷比索的灾难很清楚地代表了第三幕的开始,——但是该剧的剩下部分如何展开,我们仍不得而知。

资本过剩的趋势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下半期,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商业周期已成为过去的事物。“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如此有效,以致资本家在对当前和未来状况有更确定的了解的情况下,将作出更理性的决定。然而,卡尔·马克思的洞见,即“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障碍是资本本身”仍然是真理。经济增长减慢的最通常的原因之一是,投资率趋向于超过最后需求的增长。在经济上升期中,为了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增加市场份额所需要的产出的快速增长导致创造出过剩的生产能力(闲置的工厂和设备)。当需求的增长不能达到设计规划时,公司会出现大量未使用的生产能力和未售出的存货。于是进一步的投资被抑止了,因为面对相当多的过剩生产能力,公司不愿意投资——这有时被称为“资本过剩”。

应当清楚的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过度扩张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办法,因为资本不断地面对这一事实:投资的主要障碍是投资本身。尽管投资可能很有用,但是它被它的最后产品市场的最终饱和所限制。每一个大公司在竞争的持续推动下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斗争,最终使投资的有用贡献转化成为其反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剩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任何一次经济减速中都发挥了特殊的突出作用。寻求保护它们利润空间的大企业往往通过减少其生产能力的使用而不是减价(主流经济理论引导人们如此期望)来保护它们的利润空间。

制造业生产能力的使用最高点在1964-1975年的10年间,而最低点在1975-1984年间。初步的数据显示,自1983年以来,2001年是生产能力年平均使用水平最低的(过剩资本水平最高的)。

像上面所指出的,由于公司极不愿意在面对相当数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存货时投资,增长减速是自我强化的。这种情形今天在高科技中,特别是在电信领域特别明显。

生产力万应灵丹

面对增长减速,经济学家经常转向以提高生产力作为万应灵丹。生产一般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动机,因为它被期待着能作为内在机制运行以推动这一体系的自我扩张。它被设想成这样运行:(1)技术的提升和/或劳动密集程度的提高产生不断增长的劳动生产率;(2)相应的资本剩余的增加被用来降低价格和/或提高工资;(3)其中任一种方式将导致需求增长;(4)需求的增长又成为资本扩大生产的刺激力量。

在1980-2000年间真实发生的事情和这种教条根本不同。从1980年开始价格没有下降,也没有出现可能支持需求的有意义增长的工资增长。植根于实际工资停滞的每小时产出和每小时实际工资之间的鸿沟意味着,从1980年开始从生产力增长中获得的几乎全部好处被资本作为剩余价值剥夺了。制造业部门既没有降低价格,也没有提高工资,以跟上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这(和新的工厂工作的缺乏一起)不能为产出的增长提供有效需求。相反,就业持续地在服务部门扩大,而服务业中的很大部分工作工资极低或者是非全日制的。

日益攀升的债务

债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通常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它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推进对外贸易,为季节性产业提供运行资金,补充对私人企业的投资,而且当然也通过国债的方式帮助在税收和支出之间达到平衡。债务也能刺激经济。例如,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积蓄购买新房、汽车或居室家具。当以信用卡购买时,没有房产抵押、信用卡贷款就不能发生的经济活动发生了。当资本家贷款建立一座新厂或一个零售店,或一家医院贷款建设一栋新病房楼时,经济最初由建筑中的工作岗位的创造所刺激,后来由新机构中的人员充实和供给所刺激。

债务作用的重大变化发生在1980-2000年间,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决定性地减速了。从1945年到1980年,全部未偿还债务在GDP中所占比例一直相当稳定。主要和“二战”开支联系的***府债务下降,但相应的别的债务,如公司的、消费者的和金融机构的债务却增长了。甚至在1980年以前,经济相对较快的增长越来越大地依赖私人债务的作用。这种债务刺激消费者购买并推动建立生产能力。但是在1980年之后,未偿还的私人债务的增长以更快的速度飙升。也就是说,它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到2000年,未偿还私人债务总额是GDP的2.15倍,而全部债务(私人加上***府)达到GDP的3倍。生产性经济现在全部地依赖于如山的债务,这种依靠债务而维持的经济生命需要越来越多的债务。

而且金融部门持有总债务的越来越大部分。这里我们又一次将1980年看作经济变化的一个关键点。从1945年到1980年,金融债务占GDP的百分比增加了20%。在以后的20年中,它上升了70%。单单金融部门的未偿还债务总额现在几乎占GDP的90%,并且占非***府未偿还债务总额的35%。

到衰退阶段消费部门债务仍在增长,这是这次衰退迄今为止表现得相对温和的主要原因。尽管十多年来实际工资没有增长、失业率在增加,工人仍力***维持开销。然而要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被突然打断是不可能的。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家庭债务第一次高于家庭可支配收入。

资本主义

如上所述,服务部门是投资和就业的重大领域之一。另一出路是投机,实际上,这只是的另一个说法。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部门不再局限于生产、雇佣和投资的需要的范围之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它已变成一个不断增长的自主挣钱形式,这在衍生市场尤其明显。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从另一种金融工具衍生出价值。例如,一种金融期货就是在未来某一时刻购买某种其他金融工具比如股票或债券的协定。衍生工具倾向于放大收益和损失。如果一种衍生工具所基于的利率或股价上升了,通过衍生工具获取的利益将飙升。另一方面,如果它所基于的金融资产下降了,那么衍生工具的价值可能骤然跌落。金融价值升降的速度增加了个体参与者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整个金融部门和整个经济的风险。

最近安然公司的破产凸显出衍生市场已变得多么大。圣地亚哥法学院教授弗兰克·帕特诺伊(Frank.Partnoy)说:“不规范的场外交易衍生市场,在20年(有些情形甚至10年)前并不存在,现在却构成了总衍生市场的90%,成兆的美元每天在冒险……安然在1985年创立时仅仅是一个能源公司,但是最后它成为一个胀破肚子的场外衍生交易企业。仅在2000年,它的与场外衍生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上升了5倍多。”

美国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债务的大规模扩大显然是和这种广泛而日益增长的投机活动相关联的。安然只是这种情形的一个放大的例子。结果是,如果作为基础的经济变衰,或推迟结算日子到来的金融工具新形式没有经常地引进,那么金融结构就越来越摇摇欲坠,越来越易于酿成灾难。

无人知晓这将导向哪种结果。最好的情形是,债务堆积和债务结构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性将限制经济从周期性的下滑中摆脱出来。最坏的情形是,一个严重的金融崩溃可能进一步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生产能力过剩和金融不稳定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几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经济学家》杂志2001年8月25日载文说,“这一次全球衰退”和前半个世纪的衰退有如下方面的不同:“和以前衰退不同,这次衰退面更广。例如,1991年‘世界衰退中,美国经济下降,但是日本、德国和新兴的东亚继续繁荣,从而缓和了世界需求的不足。到今天这次衰退还不深,但是它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多国家同步发生的衰退。这中间有很大的风险。近些年,通过贸易和投资,经济越来越连为一体……由于美国和日本投资崩溃,这些国家大幅削减从东亚的进口。但是东亚国家脆弱得多的需求导致它们相应地削减不仅从美日而且从欧洲的进口。一个更长时期的美国(和全球)衰退的可能性因此大大地增加了。”

处于体系边缘的穷国在世界经济的普遍危机中受到的伤害将最严重。如前所示,不发达国家在过去20多年中人均经济增长率停滞了(除极少几个例外),这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问题。

展望“”版权所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5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分外值得关注的大事:一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是1991年苏联解体及;三是当前这场由美国开始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三件大事对世界格局都已产生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动荡,仍在急剧演进。从现在起直到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世纪,世界将处于一种动荡、激烈变化的时期。这种激烈变动,发端于世界经济,并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治格局新变化。******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实践已证明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级房贷,深层原因是金融体制漏洞和***府监管不力,而在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中都有公众信心问题。从技术经济学、经济运营学、经济管理学或公众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讲清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但却无法讲清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视角,才能讲清其根源。这也正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重获青睐的缘由。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决定时代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的那些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这些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因而时代的内涵会发展,时代的主题会改变。列宁有段著名论述:“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这就是说,时代是世界范围内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处在时代中心的一定阶级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展的主要方向,亦即时代的性质。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是一定“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也是一定时代的不同时期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世界社会力量斗争的焦点。从时间上看,时代是比较漫长的历史阶段,常以数百年时间为单位;而时代主题,则可能因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而进行转换,常以数十年时间为单位。处在时代中心的一定阶级,决定着时代的性质,进而决定着时代的主题或时代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加速推进,使得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同志和我们***及时提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就从对国际环境的认识角度为把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应该说,这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治、进一步推进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好时机,是进一步昂扬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大好时机,为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增添了诸多极其有利的条件。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坚定不移,决不能轻易发生动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就明确指出,列宁所讲的大时代,不要去动它。1992年春,***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又特别谈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文选》第3卷第383页)***同志在2000年也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同志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本质并没有改变,如果轻易认为时代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误认为已经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是不顾客观事实,犯了急于跨越社会大的发展阶段即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左派”幼稚病的错误或别的什么错误。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是处于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就不可能认清导致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也就无法找到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正确措施。 近百年来,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与深化,在行业上,垄断资本主义逐渐从产业垄断向金融垄断发展;在空间上,垄断资本主义逐渐从国家垄断向全球垄断扩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当今非但没有消逝,且在新形势下有了新变化。金融垄断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仅会促进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6

关键词: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每过一定时期就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地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总概括,并将具体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表现上,但如今的研究目的,更在于揭示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表1列举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危机的次数。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过度增发货币和扩大财***赤字造成的,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

1、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生产使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工人是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的,正是生产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生产扩大与工人消费低水平并存,这样,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主要来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费,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2、盲目的竞争导致经济危机。恩格斯说:“大工业的必然后果――自由竞争很快就达到十分剧烈的地步”,“竞争的规律是:供和求总是力***互相适应,但是正因为如此,就从来不会互相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而成为尖锐的对立。供应总是紧跟着需求,然而从来没有刚好满足过需求;供应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它和需求是永远不相适应的。”

3、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出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扩大流通范围不仅在国内,而且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4、主要消费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以棉布为例,如果棉布充斥市场,造成市场停滞,就会使织布厂主的再生产遭到破坏,除此以外,还会影响别的生产者:纺纱者、棉花种植业者、纱锭和织机的生产者、铁和煤的生产者等。所有这些人的再生产同样要遭到破坏,因为棉布的再生产是它们再生产的条件。“即使在他们自己的生产领域里没有生产过剩,就是说,即使那里生产的数量没有超过棉布工业销路畅通时所确定的合理的数量,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以上仅从四个方面加以阐明。而越来越频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因而便有了要消灭危机就必须先消灭资本主义的结论。若是这样,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我国,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即使存在上述列举的引起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也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我国不会产生经济危机。但是,历史实践却不是这样的。

表2分别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经济危机,并且表明我国经济危机具有越来越频繁的特征。其中,1994~1995年爆发的第四次危机与前三次滞涨型危机不同,这是一次信用过度膨胀导致的通涨型危机,连续八年的财***向银行透支,已吃掉了国有银行全部自有资本金,使金融系统100%负债。同时,向国营企业倾斜和“贷款发工资”等保稳定的***治任务又进一步迫使银行贷出的资金逾期难以回收,于是第四次经济危机爆发。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包括其断言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论,都反映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自然的正向运动规律的结果”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它干预市场的做法,在***治经济学原理上,则反映为“推动价值规律的逆向运动”。我们已认识到,并不能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对亚洲等金融危机置之不理,而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三、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经济危机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危机已导致经济危机,并且波及到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对我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既有金融影响,又有经济影响,为此我国采取了许多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个百分点。

市场经济给予我国很多商机和无限的机会,商业服务业繁荣昌盛,过分乐观的GDP增长率,让国人很是欣慰地重复着已经有点成熟了的市场经济。但是,弱化危机不代表没有危机,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必然存在风险,必然存在生产过剩,存在经济危机。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说,市场经济都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风险。

市场经济在带来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浪费,当然会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可以理解为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当所有风险的矛盾被激化时,就是经济危机突发的时候。有效地避免和弱化经济危机,是***府所必须面对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其实不单是个性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性的自然状态下的商品生产社会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结论对所有的这类社会都适用。

四、关于经济危机的应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发生经济危机的现实性,那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上面列举的导致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仔细研究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及时处理、化解可能导致危机的各种原因。

(一)加大对大型国有银行的监管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部分来自于银行的风险监管缺乏经验及合适的制度。近几年全国经济繁荣,生产企业在市场规模的作用下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发展和膨胀。而在企业、商业膨胀发展中,银行信用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国家必须加强货币金融手段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控制信贷总规模。对巨额借贷资本的虚假需求,又促进了生产的恶性循环,掩盖了生产的“过剩”,当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时,终于爆发了经济危机。

(二)在发挥竞争的作用同时要克服盲目性

在发挥竞争的作用同时要克服盲目性,这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市场的作用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在促进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重复建设体现了竞争的盲目性。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都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调查机制、预测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国家可采取有效措施灵活运用指导性计划,从外部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

(三)加强对主导消费品生产的监控管理

加强对主导消费品生产的监控管理,避免繁荣过快而忽视长期生产力的培养。主要消费品生产所需的原料、设备等涉及许多的生产领域,其生产正常进行构成了其他生产部门生产正常运转的条件,一旦主要消费品生产过剩,销售不畅,就会压缩生产,甚至破产,那么相关原料、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就会减少,甚至资金收不回来,从而导致生产的混乱和危机。

(四)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建设中新增固定资本和新增流动资本的关系

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和我国的经验看,在安排生产性建设时,特别要注意新增固定资本和新增流动资本之间的合理比例,不能只注意固定资本的投资而忽视相应的新增流动资本的需要。否则,新增固定资本投产后,将由于缺乏应有的新增流动资本而无法正常扩大生产,造成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力浪费,从而诱发经济危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还要谨防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要有意识地通过***府***策去调节市场,克服市场运作的盲点,有效地避免和弱化经济危机的风险。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

3、王振中.关于加强***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9(3).

4、李秉浚,赖小琼.马克思经济学[M].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1.

5、俞可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中***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8-0044-05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拖欠率大幅上升,引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爆发了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因而这次金融危机已不限于金融领域,事实上已成为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古巴全国人大经济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多·马丁内斯认为,这场经济危机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同时又是消费不足。“我们面临的形势已经超出了经济和金融危机,也是一场社会危机、食品危机和生态危机,是所有这些烈性危机爆发的综合性结果。”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中外学者见仁见智,各有见解。但其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不少中外学者已“回归马克思”。因此可以说,危机的根源还需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去找寻。

一、金融危机根源的不同解释与理论分歧

对于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同立场、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其产生的根源做了不同的分析与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市场说”。即从更***观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有三种。(1)消费需求过度论。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并得出启示:无论***府执行何种***策,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论。认为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巨额财***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3)金融创新引起的一系列弊端论。认为金融的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结构化、衍生性和高杠杆趋势,导致了金融市场过度的流动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制度说”。认为高度自由、过度竞争的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其主要观点是金融监管缺陷论。认为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的体制不完善;以机构监管为重点,功能监管薄弱,不能适应混合经营的特点,对一些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监管不力;过快发展的衍生产品监管滞后。金融监管缺陷论还认为,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受利益冲突的证券评级等,才是这次危机的主因。这种“制度说”,实际上是“体制说”,是从体制层面看监管制度的缺陷。还有人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因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取代了原来由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模式,***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资方完全控制劳方,社会福利急剧减少,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代了有节制的竞争,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等等。它解除了对金融的管制,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论认为,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引起危机爆发,故危机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 “***策说”。认为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策和赤字财***,是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策基础。2000年至危机爆发前,美联储14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与此同时,2001年之后,美国***府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宽松的货币***策和赤字财***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4 “周期说”。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一种反映,也是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在金融体系上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现代金融或资本市场)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结构性失衡的一次重大调整,以实现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在规模和结构上与其赖以生存的实体经济相匹配。

二、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的支付手段时曾指出,在支付手段的链条中,隐藏着危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成为现实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金融、信贷业广为发展,虚拟经济空前扩大,支付链条不断拉长;支付链条一旦断裂,就会发生金融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金融投机活动猖獗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扩大信贷带来的营业活动过度扩大,是造成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基础之上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链条的断裂。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银行信用的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的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银行家为了帮助资本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并从中分割超额利润,设计出能够超现实买卖商品的金融衍生品,使之成为解决生产过剩的途径,结果造成了本来手中货币不足、支付能力欠缺的老百姓,在银行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的诱导下超前消费,拉长了信用资金链条。而信用资金链条过长,则为货币危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其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所讲的生产过剩是指商品生产过剩而非产品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就“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往常是生产不足……产品的生产过剩和商品的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是资本家的利润,而非群众的需要。”从现象上看,导致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中的危机,但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美国的房屋生产过剩表现在房屋空置率的不断提高上:由1978年的6%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13%。这表明房屋的供给超过有效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已出售的房屋中,靠抵押贷款购房所占比例很大。2007年,靠抵押贷款购买的房屋占全部已售房屋的比例为68%。可见,次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由房产供给的不断扩大而现实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积累造成的,其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说明,尽管由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和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使得经济危机更多的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但作为经济危机先兆的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相反,它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表现形式。

再次,资本主义制度加剧了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之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也是实体经济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成分较高,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由于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从而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由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虚假需求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假象形成的,即由虚拟经济制造出来的需求假象诱导实体经济盲目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当社会信用链条在某一环节发生断裂,首先爆发的就是金融危机或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众的收入减少,从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直线下降,并引发由虚拟经济造成的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破灭。使实体经济中本来存在而被掩盖的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显露出来,从而回归为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又反过来加剧虚拟经济的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正是应验了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以货币危机或信用危机为先导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作过论述:第一,之所以会出现作为现实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是因为商业和工业危机的一切因素已经存在,货币危机是由商业危机所引起的。第二,就作为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而言,金融危机是实体危机的预兆、先声、序幕和第一阶段。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指出,金融危机的根源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及其过剩危机:而且还揭示了金融危机作为工商业危机的一个阶段。是工商业危机的最一般的表现,因而金融危机的实质也就是生产过剩危机。第三,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这时,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次要的作用,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在金融市场中,总的说来是头足倒置地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金融市场对工业市场具有反作用。金融市场可能影响工业市场,从而影响到工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跳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它把握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本质和根源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于今天而言,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二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在经济发展中自我调节乃至实行经济计划化的***策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其矛盾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不可能解决其基本矛盾,矛盾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依然和必然会爆发危机。因此,企求单纯依靠货币***策、财税***策或救助困难企业这类经济手段。来根本消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内生的消费与生产相背离的矛盾,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起一种治标的缓和性作用,而不能起治本的根本性作用。

三、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这说明只停留在体制层面的救市措施解决不了制度根源上的问题。斯蒂格利茨曾批判布什***府的减税***策和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他认为,这无异于是向体内出血的病人输血,向投机者提供补偿。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衰退的局势,只能依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规律运转下去。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我国的经济衰退不是始于金融领域,而是始于实体经济主要是出口经济领域。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低利率、低汇率、低要素价格***策的支持下,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但是它们大多只充当了低层次的供应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广东和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纷纷关门,掀起了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国家***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仅2008年10月上旬,珠三角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据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2008年底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即1.75万家企业倒闭。以一家企业倒闭导致500人失业计算,1.75万家企业倒闭就将导致87.5万人失业,而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反映中国经济总体状况的GDP增速下滑,对外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减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下降,财***收入不容乐观。而来自典型行业的报告更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十分明显。如2008年10月初的钢铁行业的报告称,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钢材需求较大的实体经济部门,如房地产行业、造船行业、汽车行业等都造成了巨大影响。110

当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包括金融体制,没有完全融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一体化当中,故我国不会陷入美国那样的深重危机之中。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也没有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泛滥,因而我国金融体系所受到的影响不会很重。而且,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资本主义那样的基本矛盾,不存在产生过剩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人们有时会提到,20世纪30年代美、德等经济大萧条年代,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竟未受冲击,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会对社会主义的中国造成不小的冲击呢?这是因为,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内外情况与当时社会主义苏联不同。首先,当时还没有发展到经济全球一体化,苏联经济没有融入到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所以苏联当时没有我国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和两大市场体系。而我国随着扩大对外开放,早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中。其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中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目前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其防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能力远不如国有经济;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在大幅度降低,这会削弱我国防范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

关于走出这次危机的出路,不少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世界银行代表佩雷拉·达·希尔瓦说:“最后的可能结果是资本主义的终结,或是建立一种更加有调节的资本主义。”著名学者何明认为,走出资本主义危机的惟一出路是摆脱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惟一的结论是走向社会主义。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四点思考。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有如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让人们认为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来临但又“起死回生”一样,这次危机也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终结,但可以说是美国原有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也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的终结。中外学者进一步看清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可以说,正是新自由主义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不断积累与激化,导致危机的爆发。美国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也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市场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认为这种教条造成了当前的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以及反对国家干预,决不是我国改革的方向。当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靠市场运作去解决这次金融危机,必须靠***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策和宽松的货币***策,加大投资,目前“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无序扩张;否则,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越远,产生的泡沫就越大,泡沫也就越易破裂,而破裂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就越大。要知道,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可能变成投机经济,带来不断增长的泡沫。美国近年来的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就是一种值得汲取的教训。

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应主要依靠扩大消费需求,积极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有助于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作为最终需求,消费增长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受这次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首当其冲的是南方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许多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这正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导致的消极后果。日本也是出口大国,其外贸依存度不过20%左右,而我国2004年曾高达70%,但197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只有5%。这表明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过快,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但如果缺少有效监管。原来作为分散风险的链条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因此,我们既要避免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开发,又要重视加强对其有效监管,处理好信贷、货币供应与信用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既要避免简单地模仿当今西方国家最前沿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又要结合我国自身特点进行金融创新,正确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金融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不能只看金融自身的单项指标,还应看经济社会是否稳定增长与发展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宋晓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化和发展问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09,(5):10。

[2]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当代亚太,2008,(5):30,

[3]杨圣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与根源人民日报,2008-1 1-21。

[4]陈华,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的警示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17-19。

[5_吴建环,次贷危机真正根源究竟是什么[EB/OL],人民网,2008-10-24

[6]陈志武,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5-10。

[7]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红旗文稿,2008,(13)。

[8]申家驹,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人民日报,2009-01-10。

[9]吴晓求,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反映[N],中国证券报,2009-01-10。

[10j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5。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48。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602,

[13]白暴力,刘永***,白瑞雪,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与集中强烈爆发的原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14]张娜,王月金,田岳,金融危机致沿海企业倒闭严重引发中国就业难题,中国经济新闻网,2008-11-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8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形成机制

中***分类号:F1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001-02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简述

(一)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认为,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工人是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1],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工人有限的支付能力并存,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主要来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费,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二)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府状态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市场经济不可能有合乎比例的生产,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追逐是资本积累规模螺旋式上升、生产能力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因。恩格斯说:“大工业的必然后果――自由竞争很快就达到十分剧烈的地步。”而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自由无序状态,每个企业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在盲目的扩大规模,这就注定了无***府状态下的供需不平衡。

然而,上述理论是基于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所提出来的。20世纪、特别是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苏联的一枝独秀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反思,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良,***府开始适当干预市场,从而企业生产与社会生产无***府状态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商业投机与货币信用的矛盾

马克思曾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2] 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引起信用规模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又反过来促进生产经营规模的膨胀:在繁荣时期,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播动的大量兴起,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批发商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于是崩溃就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

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特征

(一)经济危机的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危机

目前已有专家认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波及面和影响程度已超过1929年。未来一至二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可能面临负增长,此后还会有二至三年的增长率低于1%的萧条期。美***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五大投行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彻底消失,全世界性的银行倒闭浪潮,美国汽车三巨头摇摇欲坠,以及甚至出现的冰岛等国家的破产……由于全世界经济的高度开放和全球一体化,此次经济危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已大大超越1929年。

(二)全球性多危机同时出现加剧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同时出现。解决石油危机、粮食危机与解决金融危机是互为排斥的,因为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国外银行巨头拥有巨量的石油和农产品期货多头头寸,油价粮价下跌必将引起金融机构的倒闭。

(三)虚拟经济开始影响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着非常强的关联关系。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导致其失稳;虚拟经济中的风险,例如股票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账剧增和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经济衰退最直接的表现为企业利润下滑,企业破产,失业率大增,社会不安因素增加,严重的将造成社会、国家动荡。这就是虚拟经济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的表现。

三、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分析当前经济危机

虽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形成于一百多年前,对解释现代世界经济危机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纰漏。但是由于其理论的严密性以及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延续一百年前的基本模式,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当前经济危机分析依然具有一定适用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商业信用制度仍然是形成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杠杆。马克思认为,货币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形式时,经济危机随时都会成为现实。信用不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但它对于危机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3]。这就是说,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另一方面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这个时候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3]。人们对货币和剩余财富的追求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商业信用开始演变为全社会用来投机套利的重要工具,从而再一次引发“荷兰郁金香”式的投资热。但总有一个时刻,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的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 [4] 遭到破坏的时候,链条会断裂,从而引起信用危机,爆发经济危机。随后,信用危机逐步转化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

其次,过剩仍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在第3卷第30章指出:“各个部门生产的不平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相反的“群众的有限消费”乃是危机的最终原因和根源[3]。他在这些地方考虑到危机来自或者由于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或者由于群众之间有限的消费而引起的超过需求的商品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和利润率下降被看做是这个过程的终结。当前经济危机不论在虚拟经济,还是在实体经济领域,都已经体现了严重的过剩状况。最主要的表现是由于房地产及其衍生品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生产过剩。房地产成为消费者的第一消费对象,从而迎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美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长达十四年的繁荣,同时也蕴藏了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的危机――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及其衍生产品一旦面临美国国人的购买力下降,将给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充当罪魁祸首的角色。

最后,资本主义经济***治体制仍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既然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矛盾。因此,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要消除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性地和破坏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5]。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各国家***府、大财团、垄断资本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剥削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经济危机更容易上升国际层面,1929年经济危机正是最好的例证。

四、启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合当前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措施,进而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由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府状态、商业投机与货币信用的矛盾就都得不到解决,经济危机就会周期性的不断复发。即使有关国家和商业财团可以暂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制造繁荣,但这种虚假的购买力只能暂时延迟经济危机发生的事件。届时将会昙花一现,引起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资本主义体制的基本矛盾,国家***府是人民的***府,即使现在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但是***府依然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各种宏观调控***策,在第一时间内反击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至于现在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仅仅限于因国外购买力下降带来的出口下降,进而导致的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剩有本质的不同,国家***府已出台4万亿的拉动内部投资和内需的***策,全力保增长。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相对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的应变速度要快很多,也更加有效。

第三,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过去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已经发展了较大改变,其中,很大程度都是向社会主义制度“学习”的结果。可以预见,在经历这场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还将继续改良自身的经济***治体制。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尚需要一些时日,但是该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治体系必将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同时也将更加充满活力,展现在世界东方的舞台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04.

[2]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72-58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9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理论性危机 制度性危机

【中***分类号】 F0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ki.rmltxsqy.2016.22.008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一直和它相伴随。特别是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每隔5到1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要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之中。尽管今天的资本主义早已褪去了其幼年时期的稚气和不成熟,熟练地运用着各种经济***策手段和工具驾驭资本主义经济,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如梦魇一般摆脱不掉,不仅频繁地、富有规律性地周期爆发,而且其破坏性影响愈来愈深远,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而且也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危机。从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理论性危机,它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家们的“理论自信”

曾几何时,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让・巴蒂斯特・萨伊等为代表的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是万能的,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就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良性运行,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持久的经济危机的。亚当・斯密认为,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都是自私的、逐利的,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对个人的利益进行调节,继而引导人的行为,在实现个人利益目标的同时,也使社会利益目标得以实现。如果投资者把资本和劳动投在某一领域利润少,而投在另一领域利润多,那么出于个人利害关系的考虑,他会很快地将资本和劳动从利润低的领域转出来,而转投到利润高的领域去,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用不着国家的干预,也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与,自然会使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自己也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①***府没有必要干预私人的经济活动,只要起好“守夜人”的作用就可以了。大卫・李嘉***也强调,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自然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因为“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能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法国经济学家让・萨伊更是明确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商品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社会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相等”,即使某个部门某一时间会出现供求脱节,由于价格机制的调节,暂时、局部的的供求失衡会逐渐消失。总之,在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在市场机制、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和作用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持续的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即使偶尔发生了某种产品的过剩问题,那也是局部的、暂时的,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可以很快地缓解和解决。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非常深远的。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前,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各国盛极一时,几乎成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家经济学。

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爆发,打破了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的理论自信和***策自信。这场大危机用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继而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于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乘势兴起。凯恩斯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府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才能弥补市场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问题。凯恩斯主义者十分自信地认为,只要***府按照他们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策主张进行经济干预和调节,就能够弥补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就能够治愈资本主义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危机病症。20世纪40~5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接受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并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策。而且,这一***策的实施,确实使这些国家出现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繁荣”时期。一时间,凯恩斯主义成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几乎独霸西方经济学论坛。

但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策,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加剧,预算赤字越来越大,而经济增长速度却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了停滞。终于在西方爆发了一场空前怪异而又十分严重的“滞胀型”经济危机: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同时发生。1975~1979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年均增L率仅为2.6%,远低于20世纪60年代6.6%的增长幅度,而与此同时,物价却一路飞涨,20世纪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消费品物价年均上涨率为3.7%,而1975~1979年间竟高达10.1%。

“滞胀型”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策自信。面对空前严重的“滞胀型”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既无法在理论上对这种史无前例的双重社会瘟***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又无法在***策上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因为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经济停滞”常发生在经济萧条时期,而“通货膨胀”常发生在经济高涨时期。而且,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策主张,***府的***策制定和施行应该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即要治理“经济停滞”,***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货币***策,但实行扩张性的财***货币***策,结果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府将实施紧缩性的财***和货币***策,但紧缩性的财***货币***策的执行,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停滞”。顾头不顾尾,顾此就会失彼。再加上现实***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常常存在“迟滞”效应,更使得按照凯恩斯主义***策主张所制定和执行的经济***策,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且使经济波动更加频繁、更不稳定。“滞胀型”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凯恩斯主义陷入了不攻自破的境地。

于是,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逐渐从“***府经济学”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代之而起的便是各种各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众多,各种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和***策主张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但他们的核心思想和***策主张是一致的,即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倡导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宣传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惟一选择,主张弱化社会福利。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自信地认为,只要资产阶级***府按照他们开出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这个“药方”行事,“滞涨型”经济危机就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就会提高效率,迎来高速增长。20世纪60~70年代后,西方很多国家的***府接受了新自由主义,并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和主张减少了***府对经济的管制。英国的撒切尔***府全盘接受了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在施***过程中,全力推行私有化,放松***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同时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推行了一场强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美国的里根***府将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作为其***策主张的基调,把降低税率、削减福利、减少***府干预作为其施***的主要纲领。新自由主义经济***策的实施,对英美各国摆脱“滞胀型”危机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美国经济从1982年开始复苏,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1983年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1984年增长6.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由1981年的10.4%逐年下降到1986年的3%。20世纪90年代,美国更是创造了连续10年强劲增长的历史记录,令世人叹为观止。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的十年间,也创造了经济增长较快、物价却持续下跌的“经济奇迹”。由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被称为“医治经济痼疾”的“神医”,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被认为是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病症的“良药”。

然而,长期推行新自由主义,虽然使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滞胀型”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也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方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5年间美国经济增长了12%,劳动生产力提高了17%,但与此同时,美国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却只增长了3%,约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占人口总数1%的人拥有全部财富的38%,而最贫穷的40%的人只拥有全部财富的1%。1991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37.58%,到2007年已高达41.64%,超过了国际“警戒线”1.6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乏力,市场风险加大。为了缓和矛盾,满足垄断资本家们对利润的无限贪欲,资产阶级***府放纵金融寡头们无节制地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怂恿***府和广大民众举债消费,致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越来越严重,并最终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继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自我愈合能力的信念,打破了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的理论自信和***策自信。事实证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非是医治资本主义危机病症的“灵丹妙药”,带给世界的并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面对如此困境,西方各国***府又纷纷拾起凯恩斯主义,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的财***和货币***策,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经济衰退问题,重新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事实却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西方各国***府纷纷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但仍无法使资本主义经济摆脱长期萧条的阴影,不仅没有创造出民众期待的就业增长和收入增加,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广大民众的贫困程度。2007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2.5%,到2010年提高到15.1%。不仅如此,由于各国***府纷纷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纷纷出台各种“救市”计划,使得资产阶级***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2008年,冰岛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684%;2011年日本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230%,希腊为163%、意大利为120%、葡萄牙为107%、爱尔兰为105%、美国为103%。金融体系的崩溃及***府债务的不断攀升,导致一些国家的***府陷入债务危机之中,甚至一些国家濒临破产的边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没多久,冰岛就率先蒙上了“国家破产”的阴影。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蔓延,濒临“破产”的国家越来越多,希腊、阿根廷、意大利、委内瑞拉、乌克兰、埃及、伯利兹、塞浦路斯、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摩尔多瓦、瑙鲁、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俄罗斯……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理论,还是新自由主义理论,都无法从规律性的角度解释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爆发机理,无论在理论观点上还是在***策主张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漏洞。在理论上,它们都无法从深层次性上解读和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它们只能针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做出一些表象式的解释和分析,它们只能解释一事,不能解释全面;只能解释具体,不能解释一般;只能解释一时,不能解释长久;只能解释表面,不能解释深层;只能解释偶然,不能解释必然;在***策上它们开出的“药方”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剂”,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剔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灶”。面对一次又一次日趋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自信一次次地被打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它粉碎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朽的“神话”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无论是在危机的具体表现方面,以及在引发危机的具体原因方面,还是在危机的具体传导机制方面,都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有所不同。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而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以往的经济危机多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商品销售困难”,而此次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的“透支消费”;以往的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实际物质财富的过剩,而此次金融危机则更多地表现为金融衍生品的过度繁荣。若从危机的本质表现和根本原因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和以往的历次经济危机并无不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即生产过剩的瘟***。”②虽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一直没变,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剩余,商品价值的实现困难。后来,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趋激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逐渐表现为商品过剩、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并存。危机爆发时,不仅大量工厂停工减产,大量商品卖不出去,而且大量工人失业,成为产业后备***。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更加复杂化,不仅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商品过剩和人口过剩,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信用过剩。

早在2007年以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生产过剩问题已经十分明显,但资产阶级为了给相对过剩的房地产寻找市场,延缓经济危机,大肆宣扬超前消费的消费理念,并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形式刺激、诱导民众贷款消M、借债消费,甚至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项目来刺激消费者特别是贫困的消费者以“寅吃卯粮”的形式购买住房。结果,虽然从表面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大都卖掉了,但实际上,房地产领域的生产过剩已经十分严重。同时,为了拉动消费,刺激消费,制造虚假繁荣景象,金融寡头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试***绕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直接通过金融交易活动“圈钱”。据统计,2007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值高达681万亿美元,而同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4万亿美元,实物经济只有10万亿美元,2007年的全球金融衍生品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1,全球金融衍生品与实物经济的比例是68:1。同期,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为320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4万亿美元,实物经济只有3.5万亿美元,美国金融衍生品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1,美国金融衍生品与实物经济之比是91:1。2007年,全球外汇资金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相当于当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67倍。很显然,虚拟经济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产品的数量已远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客观需要,导致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累积着大量泡沫风险。一旦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无力还债,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危机就开始显现;而链条一旦断裂,整个金融体系也就不可避免陷入危机,并经由实体部门扩展为大范围的经济危机。所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本质上说,仍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只不过这次生产过剩不是表现为“实体”的商品生产过多,而是表现为“虚拟”的“衍生产品旺盛”,不是表现为住房卖不出,而是表现为支付能力低下的普通民众靠贷款买房后无力偿还贷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与私有制结合的经济制度,在这一经济制度下,一方面,因资本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呈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财富日益归少数资本家私人所有,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致使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遭到抑制。正如马克思所讲:“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③

资本是逐利的,惟利是***是资本的本性,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贪婪追求。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④而且,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资本家可以不计一切后果,敢冒一切风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讲到:“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⑤同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因为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所以,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讲,资本家不仅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冲动,而且强大的外在市场竞争压力也促使资本家必须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但各个资本家争先恐后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结果,就会使本部门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如***1所示)。因为资本有机构成和部门利润率之间是成反比关系的。利润率下降,就意味着资本家投入同量资本的收益减少了。但资本家投资的目的却是为了多赚钱,怎样才能弥补因利润率下降给资本家带来的利润损失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薄利多产或薄利多销的方式,防止总利润大幅缩减。但随着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过剩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利润率就会越来越下降,而资本家为了维持既有的利润水平,就要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正如马克思所讲,“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⑥。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不仅千方百计加大对国内劳动群众的剥削,而且不断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不断扩张实体经济的规模,而且在金融领域倾其所能地研发和创造各种虚拟衍生产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与资本主义生产呈无限扩张趋势相并存的,却是广大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呈不断相对缩小的趋势,资本主义的消费力不断受到抑制。为什么资本主义的消费力会受到抑制?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导致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剩余价值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者所创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中,为劳动者所占有的份额相对地越来越少,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抑制。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大资本家还不断利用其生产与技术方面的优越地位,对中小生产者进行排挤和打击,使他们日益陷于亏损和破产,消费力下降。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人剩余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或价值规律)的共同作用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占社会人口少数的私人资本所有者阶层占有大部分社会财富,而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所拥有的财富只占极少部分社会财富。财富与收入分配的这种两极分化趋势,直接导致对社会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

@样一来,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呈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却使得广大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当广大民众相对缩小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同无限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发生激烈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了。马克思讲,“生产资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为市场(这种市场的需求它并不了解)而生产,生产就越是超过消费,供给就越是力***强制需求,结果危机的发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频繁。”⑦在当代,为了延缓或减缓“生产过剩”的压力,尽管资产阶级极力倡导“寅吃卯粮”的消费理念,鼓励或诱导民众及***府用贷款或借款的方式“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试***用“明天”的钱解决“今天”的问题,试***将“今天”的问题转移到“明天”。例如,2007年,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高达14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负债近5万美元;美国***府的债务规模高达10.35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0%还多。但一个靠不断增加民众和***府债务才能维系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不管是个人的“消费信贷”,还是***府的“透支消费”,都不能从根本上根治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的“病症”,都不过是一种短期的权宜之计,虽在一定程度上暂缓了当前的消费不足问题,但却使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冲突越积越多、越积越重,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如***2所示)。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伴生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尽管历史上所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和具体表现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发生的每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原因是有所差异的,但危机的实质和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2008年这场源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因次级房贷市场的违约率上升继而引起银行等金融体系信用链条中断而导致的,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根本原因,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不可克服的结果,无论过程多么复杂,本质都是一样的。所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每次经济危机爆发后,虽然资本主义制度都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案,也使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具体的制度和体制也更加完善。但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⑧。资产阶级为应对每次危机所做的一些调整、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由于资本对利润狂热追求的本性没有改变,由于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关系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制度和按资分配的分配制度没有改变,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症”仍将随时发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利润至上主义”的本质,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⑨。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⑩,即要想彻底根治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只能用一种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本文系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4YJA880048)

注释

《亚当・斯密全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99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8、278、277、994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9、871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52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5页。

责 编M杨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运行模式 新自由主义

中***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73-03

在整个20世纪,美国在世界格局中影响力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进入21世纪,以2007年为起始点,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值得世界各国关注的是,美国这次次货危机演化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破坏力最强的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因如此,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后金融危机时代向世人走来。人们不禁要问:作为资本主义的楷模,美国制度到底有何宿弊?作为市场经济的榜样,美国经济运行模式到底有什么致命的缺陷?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与推行者,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学为何没有为***府构建预防和治理危机的实用经济学理论?回答这三个问题正是本文的内容所在。

一、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金融危机,确切的说,是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据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和财富分配制度。就生产资料所有制度而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特别是归大资本家所有,这些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形成大资产阶级,而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大资产级同时掌握着国家***权。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利益,为大资产阶级服务。美国次贷危机中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就是21世纪美国的大资产阶级代表,正是他们的贪婪才酿成了这次金融危机。

就财富分配制度而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按资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大资产阶级由于是大规模资本的所有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此,他们通过按资分配制度获得的财富自然是最多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产阶级获得财富的过程就是无偿占有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就是他们贪婪本性的释放过程,而这些资产阶级之所以有权利贪婪的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正是源于他们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会有什么样的财富分配制度。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分配制度才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的两极分化格局。

两极分化格局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作用下的社会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控制下的必然产物,是引发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内在因素。马克思认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①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逻辑:由于生产资料实行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导致两极分化的出现;两极分化必然引发群众购买力不足和有限的消费;购买力不足和有限的消费又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而生产相对过剩恰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如果以2007年为界限,在此之前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领域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的话,那么,美国次贷危机则是虚拟经济领域金融创新产品供给过剩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商品为载体的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和劳动者消费能力的趋向。这种趋向是商品和货币走向绝对对立,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的基本线索。在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成为优势资本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生产危机、商业危机、信用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国家。当金融资本战胜工业资本成为强势资本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次贷危机、债务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一同侵蚀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与***体。那么,金融资本是如何成为强势资本,又是怎样引发次贷危机的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中窥见一斑。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中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美国是当今世界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这种经济运行模式强调的是自由竞争,依靠的是具有充分决策权的大型企业甚至跨国公司,辅之以***府干预。美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拥有投资权、生产和经营权、定价权等一系列权力。美国的***府干预是间接进行的,一方面是通过财******策、货币***策、税收***策与价格***策等手段来控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通过总统的经济报告和国情咨文来引导国民经济重点支持对象;再一方面通过***府补贴或法律手段来保持供需平衡。在次贷危机发生之间,美国这种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一向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楷模,而且还一度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众多转型国家学习的榜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样板,却在2007年发生了最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当中除了有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层面的原因,肯定也有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层面的原因。只要是现代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必然有三项基本要素即运行客体、运行主体和运行机制。②美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客体就是商品化的社会资源及其它们的组合,运行主体就是作为***府和市场的调控主体和作为企业的行为主体。在这里,***府是合法的调控主体,市场是无意识的调控主体——“看不见的手”;企业亦称厂商或公司是行为主体。通过市场而不是***府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称之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配置机制寓于资源配置机制之中,它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平等为基础的以市场平等竞争为形式的优胜劣汰机制,这样的机制每时每刻都驱使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自发地、主动地、积极地产生资产者与劳动者、有产者与无产者、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也就是说,生产力层面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是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段。

就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而言,引发次贷危机要从掌握巨额资产的大资本家代表——大房地产商、金融大鳄、投资机构说起。为了让这些资产者手中的资本转化为更多的利润,在需求不足、购买力有限的市场约束条件下,这些大资产者只好利用各种方式刺激消费,通过“透支消费”与“过度消费”以及“超前支付”等手段来扩大所谓虚假市场需求,以此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作为市场经济运动模式中运行主体的企业——银行却不顾金融商品的内在规定性而进行过度金融衍生品创新,致使金融风险在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之间一再累积成高金融风险,从而爆发次贷危机。

事实上,单纯的金融创新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只有将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信贷链条。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创新产品与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结合:如果与一般生产性运行客体结合,会加速实体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提升其发展质量;如果同特殊的不适宜结合的运行主体结合,那么就只能事与愿违。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恰恰违背经济规律将金融创新同不能贸易的不动产业——房地产业结合起来,使得金融衍生品与房地产捆绑在一起,本想一荣俱荣、一富俱富,却因过度金融创新将房地产业泡沫愈积愈浓,呈现出一损俱损的次贷危机破败之相。

具体而言,在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结构环境中,资产阶级特别是以大房地产商、大金融家、大投资者为代表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开始尝试用刺激消费、超前支付等方式来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由此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让不具有购买能力的群众以透支未来的形式提前消费。③而这个“让不具有购买能力的人获得了信贷”就是整个信贷链条的最初违规行为。为了转嫁违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银行又把这个信贷产品打包卖给其他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也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于是又将这一高风险产品——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处理,层层打包成抵押凭证(CDO)和债权保险(CDS)之后卖给投资者。此时的投资者已无法辩认这些金融衍生创新产品的好坏、优劣、真假,④因为这些经过层层处理的金融产品如同经过多次化了妆的女性一样,已经根本看不出她的本来面目了。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美国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中所支持的自由竞争是保证大资产者根本利益前提下的自由平等竞争。试想,那些中小金融机构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实现平等竞争,而那些超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房地产商正是垄断美国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实际控制者。所谓“自由”、“平等”只是他们这些大资产者之间的自由与平等罢了。

第二,美国市场经济中的大资产者违规操作、规避风险、逃避责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欺骗的手段、投机的方式加以实施。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国家总是想在不增加低收入群众财富情况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最终只能带来更严重的危机。道貌岸然的大资本家无论怎样挖空心思去玩弄透支消费的游戏,最终仍然避免不了经济危机爆发这样的悲剧出现,游戏手段不管有多高明,最后结局还是让人们认清大资本家贪婪的本性和剥削真相。

第三,美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暴露出了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缺陷。我们知道,虚拟经济是应该处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地位,起着促进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约束下,在大资产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价值取向驱动下,虚拟经济从一开始偏离实体经济到后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风险承受能力成为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的工具时,美国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就失去了正确前进的航向,失去了理性发展科学发展的自控力,所谓的产业规制、银行监管、法律监督等间接***府调控手段形同虚设,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府失灵”。由此可见,美国***权的本质是受大资产阶级控制并服务于大资产阶级的,所谓的***府监管只不过是形式上的监管而已,而且其监管的对象不包括这些大资产者们,否则,华尔街的大金融家们是不能肆无忌惮的将高风险垃圾金融创新产品一再转手从而来炮制和引发金融危机的。

三、美国金融危机的表层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误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因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滞胀问题而兴起,成为取代凯恩斯主义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宣称依靠竞争性的自由市场原理,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可以重新实现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公正。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仍然是古典微观经济学,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复活。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是想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各种***府管制放松和废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以及削弱工会力量等***策措施来履行经济调控职能。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新自由主义逐渐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的经济范式和***治纲领。⑤这样,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全球化就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四大标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

学习

领导试用期转正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领导试用期转正总结,内容包括领导试用期副职转正总结,有关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模板七篇。总则第一条为了使新员工尽快熟悉本职工作,融入所属团队和公司文化,同时明确新员工在试用期间,行***人事部门、所在部门、指导人员和新员

学习

资本运作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运作10篇,内容包括资本运作十大套路,资本运作最佳方案。他认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我国***用飞机即将进入四代机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C919、ARJ21为代表的民用飞机逐渐进入市场,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

学习

居民健康档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居民健康档案10篇,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2.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2013-2014年项目实施总结,完善新周期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

学习

控制情绪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控制情绪10篇,内容包括控制情绪的事例以及感悟,控制情绪的心得手写。有一些事情不能改变就是不能改变,与其挣扎,还不如顺其自然,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充满希望充满期盼的开开心心的去面对,你要做一个乐观的人,要乐观的生活。一定要乐

学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内容包括资产资本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案例分析。摘要:以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指出顾客资产计量模型中应该考虑顾客信用因素的必要性,并将其导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必然要求

学习

档案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袋10篇,内容包括档案袋目录封面,档案袋的资料有哪些。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结果。它

学习

资本金比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金比例10篇,内容包括资本金比例计算公式,资本项目资本金比例怎么算。项通知如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按以下规定执行: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

学习

资本性支出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性支出10篇,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本性支出分析怎么写。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房地产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我国出台

学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篇,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点。中***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4-0005-03收稿日期:2007-04-25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欧美发达的资本

学习

税收负担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税收负担10篇,内容包括税收负担的分析方法,税收负担重的衡量指标。一、税收负担概念和计算口径的说明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一定的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按

学习

资本利得税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利得税10篇,内容包括资本利得税率,资本利得税经典话题。资本利得税是指对纳税人出售或转让资本性资产而实现的收益额课征的税,常见的资本利得如买卖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所获得的收益。但在日本主要是指对股票、债券等

学习

周实习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周实习计划,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内容怎么写,机电一体化实习计划。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不同于病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

学习

校友会工作报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校友会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校友会调研报告,校友会工作总结。3、由秘书处联合校友总会各部门进一步完善第二届高校信息报告会的策划、执行工作,此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还望大家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共分三个阶段:①由秘书处并

学习

免税收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免税收入10篇,内容包括免税收入怎么申报,免税收入每个月哪里要点一下。一、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区别(一)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属于不同的概念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而免税收入属于税收优惠。不征税收入是由于从根源和性

学习

垄断资本主义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垄断资本主义10篇,内容包括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当代特点。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

学习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内容包括经济滞胀与经济危机的区别,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是由其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其周期性是必然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中

学习

简论当前西方经济危局中的金融资本主义因素

阅读(25)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后,西方金融资本在全球各地兴风作浪,因严重破坏西方各国经济秩序在金融海啸中大发横财而备受各国民众指责,但认真分析后会发现,与其说它们是金融海啸受益者和危机制造者,不如说当前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金融资本

学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浅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浅析,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经济危机。长期以来,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因和根源的探讨,一直是理论界最困难、最具争议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进行探讨

学习

浅谈希腊经济危机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希腊经济危机,内容包括希腊经济危机动画,希腊是怎么度过危机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希腊作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始源地,其一直处于危机的中心。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盟金融市场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在2010年开始被人们所广泛关注

学习

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内容包括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了吗,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摘要]2008年是全球经济危机是冷战结束后的近二十年所绝无仅有的,就算是197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能与此相提并论,这可能是

学习

经济危机下的俄罗斯石油钻井设备市场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危机下的俄罗斯石油钻井设备市场,内容包括俄罗斯石油钻井设备,世界石油装备供应商。一俄罗斯经济与石油俄罗斯是现在世界范围内已探明油气储量最大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分别占世界油气总储量的13%和35%,2007年油气产量

学习

袁志坚:警惕“数字资本主义”的霸权

阅读(15)

在三鹿问题奶粉的危机公关事件中,百度被指撤掉了以前有关三鹿问题奶粉的负面新闻专题,并且承认三鹿公司曾要求与百度“合作”屏蔽有关三鹿奶粉的负面信息,网民由此更多地了解到百度不可公开的经营“秘诀”。由于网民对任何践踏网络信息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