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性支出10篇

资本性支出篇1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 资本化 核算科目 在建工程

《企业会计准则》(2006)已实施近五年,投资性房地产作为首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准则被一部分房地产和其他的上市公司所采用。此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在企业具体实施该准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该具体会计准则。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

房地产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我国出台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明晰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及其内容。

(一)房地产的定义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房地产由于其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它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及内容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自用房地产、存货及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自用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造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持有的房地产一方面用于自身生产及存货对外销售,另一方面还利用房地产赚取租金及资本保值增值。上述针对房地产的收益活动,还可能成为影响个别企业盈余的主要经济业务。此外具有投资性质特征的房地产和原来划分为固定资产的自有房屋建筑物及作为存货的房屋在用途、状态、持有目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2006年之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及准则制定的制约,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没有界定自用房和出租房的定义,没有区分自用土地使用权和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内容,全部放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基本上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增多,客观上要求对具有投资性的房地产进行界定和区分。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改扩建后续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是指投资性房地产经初始计量并入账后发生的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支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应将其予以资本化,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如果不能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将其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为区别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为利益相关者使用会计信息更好的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规定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行选择。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及后续计量、处置和披露等阶段中,笔者认为在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后续支出这一环节,其账务处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依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企业对某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时,将改扩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在改扩建过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不进行减值测试,不计提减值准备,改扩建完毕交付使用时再按实际发生的改扩建成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时,将改扩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在改扩建过程中,不以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改扩建完毕交付使用时再按实际发生的改扩建成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核算。

上述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不妥,有待进一步商榷。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时,已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会计科目核算的要求。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时,它已经丧失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作用,已经不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故而将其仍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有些不妥。

二是投资性房地产在改扩建过程中,不进行减值测试,不符合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投资性房地产在改扩建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改扩建资产后成本高于其可收回金额,不进行减值测试,将会导致我们高估资产,违背谨慎性原则。

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后入账价值不符合公允价值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初次取得时,应按取得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当日的公允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借方差额)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方差额)核算。而现行的账务处理是改扩建成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不考虑交付使用当日的公允价值,这与公允价值准则的相关规定不符。

四是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现行账务处理复杂化。

四、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的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还应该延续前期的账务处理模式,将到期收回的投资性房地产,不管改扩建后是否继续出租,一律将其账面价值结转至“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按照“在建工程”的原则进行账务处理,交付使用时,再按照资产的用途分别转至“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这样一来,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的同时,账务处理也进一步简化。J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13.

4.***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赵俊梅.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会计核算探析[J].会计之友,2013,(7).

资本性支出篇2

【关键词】 自行研发; 无形资产; 资本化支出; 差异辨析

笔者对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262页[例15-3]中有关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支出部分会形成暂时性差异有着不同的看法。

实例:甲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8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00万元。假定甲公司与税法对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均为10年,税法规定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支出中,形成费用化的支出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资本化的支出,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下面将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初始确认无形资产时就确认一项暂时性差异(见表1)

 

二、初始确认无形资产时不确认一项暂时性差异(摊销时再确认一项暂性差异)(见表2)

从上述表1、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十年摊销完毕,企业计算利润额与税法计算纳税所得扣除的摊销费用均为100万元,并没有体现出税法加计50%扣除的优惠***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可以清楚地看出,研究开发费用的具体加计扣除方式为: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也就是按照研发费用是否资本化为标准,分两种方式来加计扣除。其准予税前扣除的总额是一样的,即都是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150%。税法之所以允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研发行为,减轻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对于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由于企业将其计入发生当期损益,所以税法允许加计在当期扣除,对于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由于企业采用合理的摊销方法分期摊销计入摊销当期损益,所以税法允许在摊销期间分期加计扣除。由此可见,企业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研发支出与税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研发支出始终存在一种差异,此差异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失,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转回。为此笔者认为,此差异应属于永久性差异,而不应将其确认为暂时性差异。

【参考文献】

资本性支出篇3

(一)行***事业单位实际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得不到有效的计量在收付实现制下,单位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没有得到有效的区分。笔者单位作为一家行***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无论使用的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的经费,也不论付款方式是财***直接支付还是财***授权支付,在账务处理上,一律在资金流出的当期计入经费支出。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使本应通过计提折旧从而分摊到固定资产存续使用期间的成本费用被一次性地计入了购置固定资产的当期,造成了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当期的支出金额大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同时,固定资产存续使用期间,各期的支出金额小于当期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虽然行***事业单位的预算和核算中部分存在着资本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的相关概念,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单位资本性支出在付现的当期直接全额计入财***拨款支出,实际上是把资本性支出当做收益性支出来处理。这在导致衡量资产价值失真的同时,财***拨款支出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社会资源的耗用量也发生了背离,导致收付实现制下无法对行***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实际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量。

(二)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得不到准确的反映净资产反映了一个行***事业单位实际拥有的、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资源的能力,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指标。净资产由两部分组成:固定基金与结余。固定基金反映了行***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固定基金科目的会计核算总是与固定资产科目成对出现,账面金额也始终保持相等。由于收付实现制会导致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计量,因此,固定基金也无法被准确反映。结余反映的是行***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达,即为收入-支出=结余。在支出不能被准确描述的前提下,账面结余金额自然也不能作为实际情况的精确反映。作为净资产的两个组成部分,行***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和结余,都不能被准确计量,即单位的净资产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

二、行***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设想

行***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地解决收付实现制下产生的多种问题,使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成本核算变得具有可操作性。这里笔者简要论述在行***事业单位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改革方法。

(一)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调整行***事业单位会计原有五个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在今后具体改革中,建议将“支出”要素调整为“支出与费用”要素,以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要求。“支出与费用”要素分为“经费支出”和“摊销费用”两方面。其中“经费支出”与原有“支出”要素的区别在于其将支出又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两方面;“摊销费用”用来反映单位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折旧和领用摊销。改革后的“支出与费用”要素既有利于进行传统的收支预算管理,又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

(二)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调整1.资产类科目调整首先,“固定资产”科目下设两个子科目:“原值”、“累计折旧”,用于核算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其次,设立“应收款”科目,用于核算采取权责发制带来的应收事项。原“暂付款”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涉及货币资金流出的挂账事项。2.负债类科目调整应在负债类科目中设“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应付事项。原“暂存款”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涉及货币资金流入的挂账事项。3.净资产类科目调整首先,设立“存货基余”科目,用于核算行***事业单位的存货所形成的净资产。其次,设立“固定基金”科目与“固定资产”科目相对应,下设三个子科目:“原值”、“累计折旧”和“损失”,用于核算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净资产。第三,设立“当年可用经费”科目,用于核算行***事业单位当年可用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年末结转至结余,属于过渡科目。4.收入类科目调整在“拨入经费”科目下设两个子科目:“拨入资本性支出经费”和“拨入权益性支出经费”,用于将资本性支出与权益性支出分开核算。在“拨入资本性支出经费”和“拨入权益性支出经费”下各自设立两个子科目“拨入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入项目支出经费”,“拨入基本支出经费”和“拨入项目支出经费”的下级科目与现行会计制度下的下级科目相同。5.支出与费用类科目调整首先,在一级科目“经费支出”科目下设立两个子科目:“资本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用于将资本性支出与权益性支出分开核算。在“资本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下各自设立两个子科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目下设两个子科目:“存货购买”和“固定资产购置”。“资本性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下设子科目“固定资产购置”。“权益性支出—基本支出”和“权益性支出—项目支出”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即与现行会计制度下的子科目大体相同。其次,另设一级科目“摊销费用”。“摊销费用”科目下设立两个子科目:“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和“存货领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和“存货领用摊销”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经费支出类科目,最终结转至结余科目;摊销费用类科目,最终结转至基金类科目。

(三)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调整1.经济业务与实际付款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以支出业务为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应付款”,具体明细科目省略。当支付对应款项时:借记“应付款”,贷记货币资金类科目。2.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购置时:借记“资本性支出—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固定资产购置”,贷记货币资金类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基金—原值”。固定资产无偿拨入或盘盈等情况时:借记“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基金—原值”。固定资产存续使用期间:计提折旧,将购置费用平均摊销到各期间内,不留残值。借记“摊销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当期期末,结转费用至净资产时,借记“固定基金—累计折旧”,贷记“摊销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正常到期处置时:固定资产处置所得计入处置当期的其他收入。当期收支结转后,期末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操作。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原值”,表示资产的注销;同时借记“固定基金—原值”,贷记“固定基金—累计折旧”表示行***事业单位对该资产的占有权同时消灭。3.存货的会计核算存货购置时借记“资本性支出—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存货购买”,贷记货币资金类科目。同时借记“存货”,贷记“存货基金”。存货领用时借记“摊销费用—存货领用摊销”,贷记“存货”;领用期间期末结转收支时结转至“存货基金”,借记“存货基金”,贷记“摊销费用—存货领用摊销”。4.月末和年末结转月末结转时,应将“摊销费用”结转至基金类科目;“经费支出”结转至“当年可用资金”科目。例如:“摊销费用—存货领用摊销”转入“存货基金”科目;“摊销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转入“固定基金—累计折旧”科目。“经费支出—资本性支出”、“经费支出—权益性支出”转入“当年可用资金—资本性支出”、“当年可用资金—权益性支出”。年末结转时,应将“当年可用资金”结转至“结余”科目。例如:“当年可用资金—资本性支出”、“当年可用资金—权益性支出”转入“结余—资本性支出”、“结余—权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篇4

一、公共投资对于经济的长期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实践

对世纪30年代,美国着名的罗斯福“新***”,堪称是***府运用财***支出***策调节经济的成功范例。罗斯福“新***”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以公共工程投资为中心的财***支出***策,通过兴办社会公共工程,来增加社会需求,并改善就业状况。

二战后尤其是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西方国家利用公共支出***策调节经济周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为了促进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所采用的不再是以公共工程投资为主的***策,转而主要通过***府消耗性支出***策和***府转移支付***策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消费性财***支出快速增长,并成为推动财***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 1960年,主要工业国家***府转移支出和补贴支出平均占GDP的比例大约为8%,1980年上升到17%。

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府消费性公共支出为中心的财***支出***策获得了成功。然而,从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国家步入了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失业率上升的尴尬境地。对于这一前后矛盾的结果,西方经济学界有各种解释,其中最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与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相对立的挤出效应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对包括公共投资***策在内的财***支出***策作用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在西方国家的实际***策中得到体现,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转而实行紧缩性财******策,严格限制预算支出的增长。但由于消费性支出的刚性作用,主要工业国家***府转移支出和补贴支出仍然出现增长,其占财***支出的比重由1980年的17%上升为1992年的21%,实际上公共投资成为紧缩财***的对象。

笔者认为,二战后西方国家以消费性公共支出为主的财***支出***策能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的空前繁荣,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除了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工业国家,在二战期间都在不同程度遭受战争的破坏,这些国家在战后从低水平生产率中复苏,其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因此,二战后至70年代初,除了美国以外的主要工业国家都出现了投资高潮。这一时期,这些国家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这些国家以消费性公共支出为中心的财***支出***策所形成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高潮所形成的供给相适应。美国二战后实行的以消费性公共支出***策为主的财***支出***

策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新***”时期对包括基础设施、教育等具有永久价值的公共工程项目的大量投入。当战争年代走向复苏的经济发展余地得到充分发挥,投资收益率便开始下降,“新***”所形成的资本逐渐被发展了的经济所完全吸收,致使消费性公共支出***策的作用随之减弱甚至消失。可见,对于美国而言,二战后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策同时出现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以前大量的公共工程投资对经济推动作用的一种延续;对于美国以外的工业国家而言,二战后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策共存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这些国家在经历战争重创后,经济复苏带来的投资高潮形成的。一句话,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主要是投资因素在发挥作用,消费性公共支出***策则起了顺水推舟的作用。

以上的分析表明:“新***”在增加当时需求的同时,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二战后西方国家所实行的财******策则只是在短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说明了在经济的长期增长方面,公共投资***策具有消费性公共支出***策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始于90年代初期的美国“新经济”再次印证了公共投资***策对于经济长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促成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着眼于长远的***府投资”是促成“新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1993年以后,克林顿***府明确实行了有选择的适度加强经济干预的***策。这一***策的内容包括保证***府的科研与开发支出、增加***府对人力资源投资等方面的***府投资***策。

二、公共投资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理论基础

凯恩斯是最早就公共支出***策对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强调资本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投资***策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策的选择上,凯恩斯本人倾向于公共投资***策。然而,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公共投资将比消费性公共支出发挥更大的作用。凯恩斯本人也承认其关于公共投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基于实际判断,而非理论分析结果。新古典综合派运用扩展的财******策乘数模型说明了公共消费***策与公共投资对需求具有同样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公共投资调节总需求具有效率低、时滞长的缺陷。他们认为在调节总需求方面公共消费***策较公共投资***策更为有效。

最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也支持凯恩斯关于强调公共投资的判断。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注意到公共投资或者公共资本的生产性,并通过公共投资或者公共资本的生产性说明长期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公共投资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拓宽了公共投资领域。传统的投资概念指的是形成物质资本的支出流量,相应地,公共投资主要指财***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工程投资,即财***用于形成物质资本的开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更为关注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对未来产出的影响,并将它们视为广义资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他们看来,任何可以带来产出的开支都可以被视为投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被视为外生的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内生化,从而导入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广义资本。并提出通过人力资本的作用避免物质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的出现。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拓宽了公共投资领域。根据他们的分析,公共投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财***用于形成物质资本的支出、财***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即形成人力资本的公共支出、财***用于促进技术进步的公共支出。

二是从资本持续积累的角度,也就是从供给的角度分析公共投资***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拓宽公共投资领域的同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论证了在实现资本积累方面,公共投资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消费性公共支出无法替代的,并进一步揭示了公共投资***策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策对经济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巴罗认为,***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并将***府支出流量纳入宏观经济生产函数,建立了分析***府活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公共资本具有生产性效应。阿罗和库兹认为通过公共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本存量具有生产性效应,他们最早将公共资本存量纳入宏观生产函数、考察公共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格雷纳在运用巴罗所建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时,接受了公共资本存量比***府支出流量更为重要的看法,认为公共投资对于私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正效应主要是通过公共资本存量而产生的。这些分析说明了公共投资主要是通过生产性公共资本所形成,同时也提高了私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并克服了私人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趋势,从而达到激

发私人投资的效应。即公共投资必须通过其所形成的公共资本来发挥其乘数效应。

三、以公共投资资为主的财***支出***策—一中国的现实***策选择

利用财***支出***策调节供求平衡,大家并不陌生。直至9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运行基本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供需矛盾主要体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饥渴症”则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在这段时期,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抑制总需求,财***支出***策成为抑制总需求增长的主要***策工具之一。由于消费性公共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以及“投资饥渴症”的存在,我国主要通过减少公共投资来控制总需求的增长。这一时期财***用于形成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绝对数量虽然都有增加,但其占GD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其中,形成基础设施的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由1981年的28.L%降至1996年的2.7%;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GDP的比例由1981年的5.55%降至1996年的0.92%。这一时期财***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例也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财***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由1980年的2.53%下降为1995年的1.85%;财***的科学研究支出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由1980年的1.43%降至1996年的0.5l%。

始于199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现象,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相对长的时期,依赖削减公共投资来控制总需求膨胀,从而导致了公共投资不足、公共资本相对缺乏所造成的一般资本收益率下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公共物质资本相对缺乏。改革后,***府预算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幅度下降,使我国的物质资本积累出现了非公共资本的长期快速增长与公共资本积累速度放慢并存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增长。据统计,至90年代末期,我国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不过0.12公里,国道平均车速物公里,大大低于汽车行驶的经济水平。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现象与经济周期长波理论所揭示的基础设施长波是一致的。经济周期的长波理论认为,经济中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增加需要***府的行动和***府的资金,如果***府不能以一个平稳的速度来扩张经济的基础设施,经济将存在基础设施投资长波。其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改革后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收益率水平扩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研究表明,1995年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率水平达到52%,比物质资本收益率高40个百分点。而在1978年,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率只比物质资本收益率高出20个百分点。1948年和1969年美国的人力资本收益率只比物质资本收益率水平高4个百分点。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果都表明,9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过低。人力资本积累与教育和科技进步密切联系,由于教育和技术进步都具有积极外部性,市场对于存在积极外部性的产品供给量是不足的。因此,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改善人力资本供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府投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过低的状况,与我国财***用于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支出不足直接相关。

要解决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策要点是在增加总需求的同时改善供给结构。而选择以公共投资为主的财***支出***策是实现这双重目标的保证。增加财***用于形成物质资本的基础设施投资、用于形成人力资本的教育和科研支出,将在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同时,扩大公共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份额,相应促进资本积累,改善供给结构。许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近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良好转机,与供给的改善存在密切联系。

在许多人看来,1998年确定的以扩大财***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策,实际上成为以前的财***支出***策的一种延续,其主要目标仍然是调节需求总量,只不过由抑制总需求改变为增加总需求。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所揭示的财***支出***策在改善供给、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被忽视了。人们急切期待着乘数效应的产生,并试***以短期内乘数效应的大小来判断积极财******策的有效性。就在前一阶段,一些人对积极财******策的作用提出了怀疑。

生产性公共资本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公共投资必须通过其所形成的公共资本来发挥其乘数效应。因此,公共投资乘数效应的时间跨度可能比较长。一方面,公共投资开始产生乘数效应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这是因为通过公共投资形成生产性公共资本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另一方面,生产性公共资本发挥乘数效应的持续时间也是比较长的,这是由于乘数效应的产生不仅是由于需求量的提高引起的,同时是由于公共资本存量增加所导致的私人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结构性需求不足,即在一般性工业制造品存在过剩的同时,公共物品和高质量的消费品还处于短缺状态。因此,我国应选择以形成资本的公共投资为主的财***支出***策。而且必须通过公共投资将我国经济导向具有知识经济、世界经济特征的现代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府的公共投资应该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的公共工程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投资、提高国民素质的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分配不公的现象在我国长期存在,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无货币支付能力的潜在需求。这些潜在需求一旦转化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对于解决一般工业品的过剩问题将产生重大作用。因此,如何运用财***转移性支出手段,提高社会低收入阶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目前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资本性支出篇5

一、一般性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其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现行准则规定

1、借款费用的含义: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扣或溢价的摊销和铺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它反映的是企业借入所付出的代价。

2、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企业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即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一般性(流动资金借款)借款用在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允许资本化,而应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性(流动资金借款)借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门借入的,但不是为购建固定资产为目的而借入的款项;而这里的专门借款是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这种款项应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建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按现行准则规定,一般性借款虽然用于了企业建造固定资产当中,但是其借款的借款费用却不允许资本化,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了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借款利率;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了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若专门借款的资金是采用发行债券的形式筹集的,那么每期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应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的调整。

(二)现行准则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处理的局限性

首先,它不符合收益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按准则规定计算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收益配比原则,它把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排除在外;但企业在购建该厂房时既然用到了这部分资金,该固定资产就应承担这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

其次,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凡支出的收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收益仅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原本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损益,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最后,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而这里的实质指的是该固定资产占用了一般性借款这部分资金,就应当承担这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也就是将这部分借款的借款费用合理的计入到固定资成本当中;但形式上却是按现行准则规定将该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排除在固定资产成本之外,这显然不够合理。

(三)建议

为了能够合理正确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成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了一般性借款时,应于当期对其借款费用合理地予以资本化,但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总额应以当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总额为限。将当期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金额定在不得超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总额,一方面,从谨慎性原则来看,可以防止企业多计资产或收益,而少计负债或费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将借款费用随意进行资本化,从而可以避免企业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且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对资金的合理安排。

从操作实务上来说,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显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因为在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确定一项资产支出中哪些是属于专门借款,哪些又是属于非专门借款很困难。所以,对一般性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其借款费用应合理地予以资本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者、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累计资产支出数超过专门借款总额时的会计处理

(一)现行准则规定

1、资产支出的含义:资产支出是指企业为购建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的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时,对超过部分的资产支出数不得纳入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二)现行准则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的局限性

我们先来看借款费用准则讲解中对资产支出含义的解释:对于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所转移的非现金资产,尽管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占用现金,但是,这些非现金,资产的转移实质上导致了资源的流出,占用了相应的资金,只不过是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而己;对于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承担的带息债务,它相当于企业借入资金支付购建固定资产的相关款项,需要承担利息,导致资源流出,因此,带息负债应包括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中。这样的解释强调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是某些支出虽不是专门借款的资金转移,但只要它们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流出,即占用了资金,就应作为资本化的资产支出,并不在于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所以,现行准则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同样也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然按准规定,把超过部分的资产支出数排除在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外计算结果,一定会少计资产,也就不能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

(三)分析与建议

从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发,把超过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总额的资产支出也算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同样地,当将超过专门借款总款的资产支出数也用于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其计算的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也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金额为限。如果说某企业除专门借款外无其他借款,而当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金额却小于当期计算的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这显然会高估资产的价值。所以,从谨慎性原则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对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设置这种限额,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高估和利润的虚增。但当把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数也计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如果再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合理地进行资体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多计资产。因为此时的一般性借款也算入在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当中,就导致了对一般性借款的重复利用。先假设资产的支出顺序是按照先专门借款,再一般性借款、最后是其他资产的顺序进行,那么按照前面所讲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合理地予以资本化,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对一般性借款的重复计算。

所以本人建议,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用到的款项既有专门借款,一般性借款以及其他资产时,资产支出应按照先专门借款、再一般性借款、最后是其他资产的顺序进行;对一般性借款就不用算入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当中,直接将其借款费用合理地予以资本化,而每一会计期间期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未止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各笔一般性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各笔一般性借款的利率)。这样可以规划企业对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计算,那么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总额就是专门借款的借款费和在当期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与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在本期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之和,但是不得超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金额。

资本性支出篇6

第二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为省***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包括省***府授权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及省***府授权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省属企业)。

第三条省财***厅为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省***、以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为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以下简称省级预算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四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预算收入根据省级财***当年取得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以及上年结转收入编制;预算支出根据预算收入规模编制,不列赤字。

第五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反映当年企业国有资本收益预计入库数额及上年结转收入,包括以下项目内容:

(一)应交利润,即国有独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未公司制改建的国有企业,下同)按规定上交省***府的税后利润;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即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即转让国有产权、股权(股份)获得的净收入;

(四)企业清算收入,即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

(五)其他国有资本收益;

(六)上年结转收入。

第六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省财***厅组织省级预算单位根据省属企业年度盈利情况和年度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计划进行测算。

第七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目标、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规划、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策以及省***府确定的重点产业与企业的支出,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和其他支出。

第八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资金使用性质划分为企业改革成本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一)企业改革成本支出,是指按规定需由省***府支付的省属企业改革成本等方面的支出;

(二)资本性支出,是指向省属企业中新兴产业的资本性投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增加资本金、购买股权等资本性支出;

(三)省人民***府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省级预算单位根据所监管企业提出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编制本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十条省属企业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报告。

1、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

2、项目承担企业基本情况;

3、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和目标;

4、改革成本支出项目包括立项的必要性,项目具体的支出范围,项目资金测算依据和标准等;

5、资本性支出项目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投资方案与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实施进度与年度计划安排,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等;

6、项目绩效考核及其有关责任的落实;

7、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二)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

1、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鄂财资企预01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的相关内容;

2、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明细表(鄂财资企预02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明细情况;

3、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表(鄂财资企预03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安排的明细内容。

第十—条省属企业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报相关省级预算单位,同时抄报省财***厅。省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后编制本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十二条省级预算单位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报告。

1、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户数、经营状况、行业分布和企业国有资本经营状况等);

2、年度预算支出规模及分类;

3、预算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所要达到的***策目标;

4、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5、预算编制的组织及企业编报情况。

(二)省级预算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

1、省级预算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鄂财资预0l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汇总情况;

2、省级预算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明细表(鄂财资预02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明细情况;

3、省级预算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表(鄂财资预03表),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安排的相关内容。

(三)省属企业编报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省级预算单位将本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报省财***厅。省财***厅根据预算收入和省级预算单位上报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后,编制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第十四条省财***厅编制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报告。

1、预算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规模;

2、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3、对省级预算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的审核说明;

4、预算主要收支内容。

(二)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

1、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鄂财资预总(01表),

反映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汇总情况;

2、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鄂财资预总02表),

反映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3、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鄂财资预总03表),

反映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汇总情况;

4、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明细表(鄂财资预总04表),反映省级预算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5、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表(鄂财资预总05表),反映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安排的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省财***厅对省级预算单位报送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中的支出项目,纳入省财***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库,按轻重缓急排序,实行滚动管理。

第十六条省财***厅于每年8月起,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同时向省级预算单位和省属企业下发编报年度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和支出项目计划的通知。

第十七条省属企业于每年9月底以前,将编报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报省级预算单位,并抄报省财***厅。

第十八条省级预算单位于每年10月底以前,将所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报省财***厅。

第十九条省财***厅于每年12月底以前,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报省***府。

第二十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经省***府批准后,省财***厅于预算执行年度3月底以前,批复各省级预算单位;省级预算单位在省财***厅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批复所监管企业,同时抄报省财***厅备案。

第二十一条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财***年度编制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资本性支出篇7

一、“研发支出”账务处理利弊分析

(一)满足了谨慎性,损失了客观性 研发支出的主要处理依据是谨慎性,因为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不能夸大资产,所以,只有研发支出在满足规定的条件时,才被认为符合资产的定义,可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却带来了其它的弊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简称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简称IASs)1号准则中,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进行经济决策的、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的财务信息,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在披露其财务信息时,必须做到客观披露。我国在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明确的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作出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从国内外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描述中,可见,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相关性与客观性,而财务报告的目标要求无疑是凌驾于所有的财务信息质量标准之上的,当然,也包括谨慎性。研发支出账务处理的弊端恰恰在此:牺牲了客观性,追求满足谨慎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内部研发支出,只有发展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资本化之外,不满足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和研究阶段支出一概进行费用化。

[例1]2007年4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预计研发时间2年左右才能完成。到20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5000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000万元,总计10000万元。 根据甲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显然不符合资本化处理的条件,所以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00

[例2]承例1,在2008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情况如下:发生材料费6000万元、人工工资3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5000万元,总计14000万元。

分析:继续对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4000

贷:原材料 6000

应付职工薪酬 3000

银行存款 5000

(2)2008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

借:管理费用 14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4000

[例3]承例2:在2009年6月27日,该项目研究完成,没有实现预定目标。在2009年度,该研发支出情况如下:发生材料费2000万元、人工工资5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1000万元,总计3500万元。由于没有研究成果,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3500

贷:原材料 2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

银行存款 1000

(2)2009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

借:管理费用 35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3500

针对上述例题,如果甲公司无形资产在2006年度时,账面价值为0万元;甲公司在2006年度发生的与内部研发支出费用化无关的管理费用为15000万元,并且在以后的几个年度都保持这一支出水平不变。下面表一和表二是甲公司2006年度至2010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甲公司的研发支出均进行了费用化的处理,所以,该处理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但从表2可以看出,甲公司的研发支出在进行费用化的处理后,致使甲公司的管理费用从2006年度的每年15000万元,陡然上升为2007年度的25000万、2008年度的29000万元,之后又下降到2009年度的18500万元和2010年度的15000万元,给信息使用者传递的信息是,公司的管理费用忽高忽低,从而公司利润也会忽高忽低,并且变动幅度比较大,让人产生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公司经营不稳定的印象。从上面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这种印象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甲企业在2009年度,该研发项目成功了,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则:

[例4]接例1、2:在2009年6月27日,该项目研究完成,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的状态。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权申请且获得专利权,实际发生包括注册登记费等60万元。在2009年度,该研发支出情况如下:发生材料费2 000万元、人工工资5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1000万元,总计3500万元。由于有了研究成果,研发支出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500

贷:原材料 2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

银行存款 1000

(2)2009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借:无形资产 356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500

银行存款 60

如果其它信息不变,那么甲公司自2006年度至2010年度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如表3和表4:

如果在2009年度,该项目研发成功,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的价值为3560,而实际为该项目的投入,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2007年度投入的10000万元、2008年度投入的14000万元和2009年度的3560万元,总价值应为:27560万元。而按照现在准则的要求,该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价值为3560万元,远远低于其实际的价值,所以,资产负责表中反应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资产负责表反应的甲公司总资产的质量。而在表四中的利润表,由于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研发支出进行了费用化的处理,从而使这两个年度的管理费用陡增,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两个年度的利润。容易给信息使用者产生公司经营不稳定的印象。

综合上述,内部研发支出的处理,不管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都很难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公司实际的、客观的财务信息,从而整体上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使财务报告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验证性低,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客观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该无形资产在未来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它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从上述资本化必须满足的条件可以看出,有些条件是根据企业的意***或者目的进行判断、有些则是企业是否能够提供一些保障的许诺等,而所有这些条件的可验证性很低,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为的决定研发支出是否进行资本化:如果企业想尽可能的提高本年的利润,就有可能会把正在进行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而不管是否真正的符合资本化的条件;而企业如果想降低利润,就可以采用费用化处理研发支出的办法,压低企业利润。所以,在当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研发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判断,企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降低了其客观性。

二、“研发支出”账务处理的改进建议

不管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描述具有一致性: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高有利于其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财务信息的客观性是其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而通过上面的分析,内部研发支出账务处理很难做到“客观性”这一要求,尤其是对根据企业管理者意***作为判断条件的时候,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高度信用化体系之前,并且对信用的监督也还没有形成之前,要想使企业能够自觉地遵循其真实的意***进行账务处理是比较困难的,而当这种“真实”处理与管理层经济利益相违背时,“自觉、真实”的披露更是难于实现。所以,为了更正这一缺陷,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一是取消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对研发支出不管是否成功,一概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研发支出”账户,并按期对其价值进行摊销。二是增设专门反映研发支出费用化的账户“研发支出费用”,在研发项目知道结果的年度,一次性进行费用化处理。

根据上述例1、例2和例3的信息,按照修改后的思路进行处理。并且假设对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按照10年直线法进行摊销。则:

2007年度的账务处理为: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 10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摊销:

摊销额= 10000/10 = 1000(万元)

借:研发支出费用 1000

贷:研发支出——摊销 1000

2008年度的账务处理为: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 14000

贷:原材料 6000

应付职工薪酬 3000

银行存款 5000

(2)2008年12月31日,对研发支出进行价值摊销:第一年的未摊销额加上新增资本化部分,再剩余的年限内摊销:

摊销额= (9000 + 14000)/9 = 2300(万元)

借:研发支出费用 2300

贷:研发支出——摊销 2300

2009年度的账务处理为: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 3500

贷:原材料 2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

银行存款 1000

(2)2009年12月31日,一次性进行费用化处理:

23000-2300 + 3500 = 24200 (万元)

借:研发支出费用 24200

贷:研发支出——摊销 24200

如果2009年度,该研发项目获得成功,根据例四的信息,则:

(1)发生研发支出时,在研发支出账户进行归集:

借:研发支出 3560

贷:原材料 2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

银行存款 1060

(2)2009年12月31日,该研发支出进行价值的摊销:

摊销额=(24200+3560)÷8= 2776(万元)

借:研发支出费用 2776

贷:研发支出——摊销 2776

通过上述的处理,一方面避免了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进行随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弊端。同时,研发支出费用化通过单独的账户反应,能够比较直接的反映企业利润波动产生的原因,并可以通过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数额,反映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从而更为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较好的满足的财务目标对客观性的需要。

参考文献:

资本性支出篇8

煤矿维简费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是我国境内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从生产成本中提取,专项用于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支出和煤炭生产安全设施支出的资金。***、国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4年5月21日联合颁发了《关于印发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维简费和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和开支范围作了专门规定,笔者根据该行业会计核算的实际处理方式,结合《企业会计制度》问答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这两项资金的提取和使用的相关会计处理做一探讨。

一、现行煤炭企业两项资金的一般会计处理

(一)两项资金提取时的会计处理

企业按《通知》规定标准计提维简费时,借记“制造费用――提取维简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如果矿井建筑物固定资产折旧未提足,则按提取的维简费中吨煤2.50元井巷费部分作为矿井建筑物资产的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将其余部分作为维简费,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维简费”科目。如果矿井建筑物固定资产折旧已提足,则提取的维简费全数记入“长期应付款――应付维简费”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

(二)两项资金使用时的会计处理

对煤矿维简费的会计处理大多数煤炭生产企业仍按以前国家所发有关维简费的规定和办法执行,即将维简费的费用性支出直接在计提的维简费中核销,将维简费的资本性支出按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增加资产的同时,冲减维简费并增加资本公积,该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仍然按月计提折旧费用并计入生产成本。

对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是按照2004年5月28日***《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解答四》)规定:煤炭企业于未来期间使用已提取的安全费用时,在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二、目前两项资金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知》规定:煤矿维简费的使用范围是①矿井(露天)开拓延深工程;②矿井(露天)技术改造;③煤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零星购置;④矿区生产补充勘探;⑤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支出;⑥大型煤矿一次拆迁民房50户以上的费用和中小煤矿采动范围的搬迁赔偿;⑦矿井新技术的推广;⑧小型矿井的改造联合工程。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是①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更新改造支出;②完善和改造矿井瓦斯监测系统与抽放系统支出;③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支出;④完善和改造矿井防灭火支出;⑤完善和改造矿井防治水支出;⑥完善和改造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⑦完善和改造矿井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⑧完善和改造矿井运输(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⑨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支出;⑩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由上述开支项目可以看出:维简费和安全费用的使用既有费用性支出也有资本性支出。会计实务中,两项资金无论从提取的途径还是使用的范围,其性质基本相同,会计处理可比照进行。但表现出的问题是:

(一)按照《通知》的支出范围,维简费可用于矿井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零星购置等,将这部分资本性支出比照安全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按《解答四》规定可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计提折旧费用,由提取的维简费一次核销,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维简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从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中都有一定比例是用维简费形成的,这部分资产若比照安全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会计处理,势必会造成企业同时增加的相同类资产因资金来源不同而折旧方法不一致,其账面价值也不同的情况,不但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不便,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正确计量各会计要素及相关信息的要求。

(二)若用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仍延用过去煤炭企业会计处理的做法,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冲减维简费并增加资本公积,该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仍然按月计提折旧费用并计入生产成本,则导致一项支出两次计入成本,资本公积成为从成本中提取,有背资本公积项目的实质意义。在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该项资本公积如何使用尚未明确。

(三)按《通知》规定,煤矿维简费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要按标准提取,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在负债类科目。当企业使用结余时负债科目为贷方余额;当企业使用透支时,负债科目为借方余额。

这种账务处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给人为调解利润创造条件。煤炭企业实际工作中,维简费、安全费用与煤炭生产成本的一些日常开支项目很难加以区分,企业为了利润的需要会将应在维简费和安全费用列支的成本项目直接在日常成本中开支,使两项资金结余在负债科目反映;相反,企业也会将本应在生产成本中的开支转入维简费、安全费用列支,甚至使维简费和安全费用的负债科目余额出现借方倒挂。二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由于上述账务处理势必出现大量的负债体现在报表中,或者本应计入成本费用而在负债的借方挂账,这样会改变企业真实的相关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三是给调解税负创造条件。如果企业当年利润较高,企业即可以通过将应有维简费和安全费用列支的费用支出列入当期成本费用,从而达到减少纳税基数的目的。

三、如何理解《通知》和《解答四》规定,对煤矿维简费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既然煤矿维简费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是煤炭企业重要的成本支出项目,我们就应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质,选择适合本企业生产安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方式安排和管理两项成本支出,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资本性支出篇9

在世界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的作用已初见端倪,世界高新技术***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掌握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所在。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决定因素已不限于经营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质的多少,而是更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对人力资源进行持续、有效的投资、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真正象征和源泉。因此,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对其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对经济决策的信息需要,这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会计是通过对企业中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价值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它是企业专门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信息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将人力投资支出费用化,难以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人力资源投资迅猛增加、人力资源支出比重日益加大的今天,费用化往往导致低估企业收益,而在人力资源损耗阶段却又会高估收益,这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合,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为企业管理当局、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建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后,改变了传统会计把人力资源支出都作为当期费用列支的做法,而是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确认人力资产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同时确认劳动者的权益,并按贡献大小参与企业盈余的分配,促使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充分重视人力资产的作用,承认劳动者的贡献和权益,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1、首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为资产,而传统会计则作为费用。所以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确认人力资源是否是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据此定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因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而且,人力资源的成本,即企业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支出都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还有,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一旦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他的劳动力事实上就已经为企业所控制,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不能再自由的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特别是正常上班时间,劳动者的时间和所做的事都不能为自己所控制。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2、其次,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具有无实物形态、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而持有、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人力资源符合上述定义和特征:(1)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人力资产本质上是指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潜力,这种能力、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2)人力资产是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管理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产投资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以资本化;(4)人力资产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是指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其关键是对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取得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为获得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招聘广告费,支付招聘中介机构手续费,招聘人员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招聘面试费,体检费,从事招聘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支付被录用人员的迁移费、差旅费及安置时的行***费用等。

2、维护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对所聘用的员工,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经常性支出,如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支出等。

3、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支出、岗前培训支出,在职培训支出,脱产培训支出等。

上述支出并非都计入人力资产的成本予以资本化,而是只有那些受益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支出才予以资本化,其余的则应费用化。具体讲,就是将发生额比较大的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将日常维护支出和发生额比较小的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与其实际价值往往不符,由此会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有用性带来影响。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合理的方法和程序,对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评估、估价或描述,并将该信息在会计报告附注中予以适当披露。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应重点核算和提供企业骨干性人力资源的信息,并将投资在这部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人力资产的成本,并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分期摊销,这些信息应重点加以揭示;而对一般性职员的相关支出则直接费用化。这样区别核算,既能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又可简化核算,体现重要性原则。

2、历史成本原则。即将招聘、培训和开发人才等一切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成本入账,其数据根据原始发生额归集,客观可靠。

3、成本效益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核算时还应考虑对那些核算成本较高,对决策意义不大的核算项目可不予揭示。

4、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将形成人力资产的数额相对较大的招聘广告费、职工培训费、职工教育经费、稀有人才离职损失费等作为资本性支出,予以资本化;而将发生额比较均衡的日常工资及福利费,发生额较小的招聘费、培训费等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收益性支出。

(二)账户设置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主要涉及资本化人力资源成本的归集分配、人力资产价值的确认、人力资产成本的摊销、人力资产价值损失以及费用化人力资源支出的处理等几部分。为此,需要设置如下基本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人力资产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累计分期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其备抵“人力资产”账户后剩下的余额反映“人力资产”投资成本的摊余价值。

3、“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这是个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成本,借方反映人力资产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完成后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本账户应设置“人力资产取得成本”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两个明细账户分别核算。

4、“劳动者权益”账户:该账户属于劳动者权益类账户,用来反映职工因投入劳动力而对企业享有的权益。职工加入企业为企业投入人力资产时,劳动者权益增加记贷方,当职工离开企业导致劳动者权益减少时记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劳动者对企业享有的权益总额。本账户应按照劳动者的类别和具体名称设置明细账核算。

(三)基本账务处理

1、当雇员被录用时,应该根据人力资源评估机构对其评估的价值,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劳动者权益”账户。年终,企业应对其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清查,如评估价大于原账面价值,应按差额部分,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劳动者权益”账户,反之,则作相反的分录。当雇员被解雇后应按评估价值借记“劳动者权益”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

2、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发生应予资本化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等费用时,借记“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雇员正式交付给有关部门使用,结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时,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发生应予费用化的日常维护支出(如工资、奖金等)时,借记“××费用”账户,贷记“应付工资”等账户。

3、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时,借记“××费用”账户,贷记“人力资产摊销”账户。

4、期末,将“人力资产”账户余额减去“人力资产摊销”账户余额,即得人力资产的摊余价值(净值)。

五、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报告与披露

对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我认为应分为两部分: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

1、对外报告。(1)“人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我认为可列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因为对人力资源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产,其持续期往往大于一年,而又一般短于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考虑到其流动性,应列示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将人力资产摊销列在人力资产项目之后,可揭示人力资产的净值。这样列示人力资产,可使管理者注意到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并为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而设计和执行最佳的管理决策。(2)与此同时,将“劳动者权益”项目列示在实收资本之后,以完整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

资本性支出篇10

关键词:民生财***;国有资本预算支出;法理基石;制度耦合

中***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4-032-07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国有资本预算制度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国资收益的收缴范围和比例,且根据《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财企[2010]392号),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将于2011年开始扩大,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比例也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提高5%。然而,《***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对国资收益的具体使用流向,即对国有资本预算的支出安排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包括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三大项,在其他支出项中,虽然提出“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的内容,但既没有规定相应的支出比例,更没有给出可操作性的流程。在实践中,国有资本收益主要用于国企的再投资,这样使得本已有巨额利润的国企内部拥有了更多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一方面用于国企的过度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低效率重复投资。另一方面,用于国企内部消费,如用于发奖金(尤其是国企高管奖金的发放)、涨工资、增福利及“工作性消费”等。这样的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安排使得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达到抑制国企过度投资的初衷,广大民众作为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也未能切实有效地分享国有经济做强做大的成果。

上述***策制度的盲点及实践中国有资本收益“内部循环”的倾向引发了国内学者对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导向和结构的关注,但研究观点存在分歧。文宗瑜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在其支出中必须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并不断提高民生水平这一核心,从而体现民生的***策导向。世界银行的报告强调国企的分红和改制收入属于公共财***收入,应当按公共财***收入进行管理,并且应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程序批准来决定其具体的使用去向。陈少强则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强调经营性,并兼有社会性;他主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重点支持国家经济安全与国有经济布局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两大类支出得以保障的基础上,可适当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履行各种社会责任等。也有学者基于社会福利改进的视角,提出国有资本收益应主要用于教育支出和国企创新支出。

通过对近期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学界的观点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主张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应强调其经营性,主要用于国企内部的再投资与再发展;另外一类则强调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应主要投向民生领域,让民众切实分享国有资本收益,从而体现民生财***的***策导向。基于广大民众作为我国国有资产终极所有者的客观事实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经济原则,本文主张应该调整目前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国企内部循环”倾向,以民生财***为导向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重点,让全民得以分享国有资本增值收益,以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二、民生财***的概念辨析

保障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新时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发点和持久动力。所谓民生,即民众生活、人民生计,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与生活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的十七大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式写入报告,阐述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资本性支出10篇

学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及根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轴。二、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虚假的、透支的“生产过剩”与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消费狂欢”实际上,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

学习

领导试用期转正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领导试用期转正总结,内容包括领导试用期副职转正总结,有关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模板七篇。总则第一条为了使新员工尽快熟悉本职工作,融入所属团队和公司文化,同时明确新员工在试用期间,行***人事部门、所在部门、指导人员和新员

学习

资本运作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运作10篇,内容包括资本运作十大套路,资本运作最佳方案。他认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我国***用飞机即将进入四代机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C919、ARJ21为代表的民用飞机逐渐进入市场,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

学习

居民健康档案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居民健康档案10篇,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2.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2013-2014年项目实施总结,完善新周期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

学习

控制情绪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控制情绪10篇,内容包括控制情绪的事例以及感悟,控制情绪的心得手写。有一些事情不能改变就是不能改变,与其挣扎,还不如顺其自然,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充满希望充满期盼的开开心心的去面对,你要做一个乐观的人,要乐观的生活。一定要乐

学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内容包括资产资本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案例分析。摘要:以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指出顾客资产计量模型中应该考虑顾客信用因素的必要性,并将其导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必然要求

学习

档案袋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袋10篇,内容包括档案袋目录封面,档案袋的资料有哪些。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结果。它

学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篇,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点。中***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4-0005-03收稿日期:2007-04-25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欧美发达的资本

学习

税收负担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税收负担10篇,内容包括税收负担的分析方法,税收负担重的衡量指标。一、税收负担概念和计算口径的说明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一定的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按

学习

资本利得税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利得税10篇,内容包括资本利得税率,资本利得税经典话题。资本利得税是指对纳税人出售或转让资本性资产而实现的收益额课征的税,常见的资本利得如买卖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所获得的收益。但在日本主要是指对股票、债券等

学习

周实习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周实习计划,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内容怎么写,机电一体化实习计划。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不同于病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

学习

校友会工作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校友会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校友会调研报告,校友会工作总结。3、由秘书处联合校友总会各部门进一步完善第二届高校信息报告会的策划、执行工作,此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还望大家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共分三个阶段:①由秘书处并

学习

免税收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免税收入10篇,内容包括免税收入怎么申报,免税收入每个月哪里要点一下。一、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区别(一)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属于不同的概念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而免税收入属于税收优惠。不征税收入是由于从根源和性

学习

控制工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控制工程10篇,内容包括控制工程最经典的介绍,控制工程基础应用与实践的。综述与评论、综合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软件投

学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篇,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及根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轴。二、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虚假的、透支的“生产过剩”与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消费狂欢”实际上,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

学习

资本运作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运作10篇,内容包括资本运作十大套路,资本运作最佳方案。他认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我国***用飞机即将进入四代机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C919、ARJ21为代表的民用飞机逐渐进入市场,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

学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内容包括资产资本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案例分析。摘要:以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指出顾客资产计量模型中应该考虑顾客信用因素的必要性,并将其导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必然要求

学习

资本金比例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金比例10篇,内容包括资本金比例计算公式,资本项目资本金比例怎么算。项通知如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按以下规定执行: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

学习

资本充足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充足率10篇,内容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应该怎么查询。众所周知,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又称一般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而在今年7月,银监会已经提高了一次资本

学习

资本投资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投资10篇,内容包括资本投资的最新方案,如何查找资本投资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是民间资本拉动的,投资的贡献十分突出,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学习

注册资本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资本10篇,内容包括注册资本低的说明如何写,注册资本怎么写才好。***发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

学习

垄断资本主义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垄断资本主义10篇,内容包括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当代特点。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