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合作社10篇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1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生产力;交易费用

中***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47-03

一、目前学术界对农业合作社产生发展原因解析的主流观点

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载体——农业合作社广泛地分布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因而对农业合作社的研究始终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中,对其产生发展原因的分析是农业合作理论最基本和重要的问题,是合作经济制度分析的理论逻辑起点。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在农业合作社的研究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为西方学术界所普遍认同,同时这一理论分析范式也被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对国内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及发展演进的制度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如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博弈论等)将农业合作社分别视为单独的厂商(Dobrin,1966)、厂商联盟(Hendrikse,2001)和经济主体的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结形成的合约集(Zusman,1994),并通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说明合作社产生发展的原因: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利用层级制度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N.ilsson,1998)。当人们通过构建一个组织能够在市场外以更低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同样的交易时,合作社就产生了(Hendrikse,2002),并在追求降低交易费用的博弈中,驱动合作社的发展完善。

二、对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起源论”的质疑

新制度经济学将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发展归结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冲动”。不禁使我们产生疑问:(1)合作社为什么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初,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得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阶段?而没有出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中,这两个制度下的农户同样需要降低交易费用;(2)合作社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产生的,那么为什么合作社偏要节约农产品的交易费用,而不节约其生产费用?(3)新制度学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为什么要组织合作社,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假定合作社和市场可以互相代替。按照新制度学的理论,只有合作社内部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时,合作社才产生。这意味着市场曾经是没有合作社存在的市场;(4)合作社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产生,合作社的产生意味着市场的部分交易内化到了合作社,企业与市场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这与事实不符。历史事实是,合作社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兴旺发达,并未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随着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市场的交易从总量上没有减少,反而使市场的疆域扩大了。这说明合作社和市场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澄清农业合作社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有必要简要回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史前人类以部落或族群为单位,集体进行农业生产,这主要是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和进行生产时危险程度很高。随后,发明了金属工具,私有制产生,家庭出现。奴隶制度产生后,绝大部分奴隶在奴隶主或其人的组织管理下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是与当时以人力、畜力为主要代表的生产力相适应的。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庄园制产生了——这一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确立的基础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畜力牵引农具逐步取代人力,人数众多的集体生产可逐渐让位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佃户制。伴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农场出现。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工业化进程中所提供的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生产效率及产出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进入市场化阶段,这时如何解决农户家庭农场小生产与经营大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矛盾就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这内在地要求农户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横向联合、纵向发展,即组成农业合作社,以强大的组织形式而不是以弱小的单个家庭进入市场。除合作社外,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演化出农业中最先进的生产组织——农业工厂。农业工厂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实践中只有极少数一线生产获得生物技术突破的农产品实现了工厂式生产,创新的生物品种可以不再依赖其祖先生存的自然环境,适应了钢筋水泥厂房内的工厂制流水线作业,生长周期也缩短并适应了人造供养系统。结果,技术上的突破引发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这些产品的生产组织形式也由家庭农场制演变到工厂制,由家庭农场制下的简单协作演进为工厂制下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农业领域绝大多数生产对象由于生产技术难以突破,其生产无法进行专业化分工(因其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受雨水、温度、土壤等的影响,生产要根据上述因素随时改变,所以一线生产难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再加上农业生产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散性,从而决定家庭依然是农业生产一线高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为了保持这种高效率,农业就必须另辟蹊径来实现现代化,这就是由家庭农场单独生产经营演进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合作制生产经营。合作社建立后,部分生产经营工作(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与农产品的销售)分离出去,农户可以集中精力专注农业一线生产,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可见生产力水平决定农业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又决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产生、演进最终是由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决定。

综上,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合作社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它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之后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起源说”忽略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将合作视为没有生产方式差异的交易或博弈模型,就只能基于成本(风险)——收益视角来分析合作社的产生发展,这是因为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本质上是否定科学技术对经济组织发展演进的决定作用,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三、马克思理论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产生发展原因分析

马克思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历史—逻辑—实证的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科学地分析和阐述了人类生产经营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得出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关系的科学结论:基于生产力视角,马克思从简单协作及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出发,沿着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的历史逻辑,运用历史实证的方法,说明其产生、演进和发展的轨迹,阐述导致它产生和促进其制度变迁的现实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马克思认为人类生产经营组织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变革的结果;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和矛盾运动的角度,马克思把生产经营组织的起源与演进置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指出生产经营组织的制度演进受制于总体生产关系的变化,其制度作为具体生产关系的每一次变革都受制于生产力的变化,在人类生产经营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体现出其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基于马克思的理论,我们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两者矛盾运动的三个视角来综合分析农业合作社产生发展的原因。

生产力视角:农业生产经营分工协作的结果。从合作社产生的历史轨迹来看,其起源在组织形式上,首先是与简单协作相联系的。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面临自然风险,农户家庭作为个体小生产,在生产效率上的局限性,导致了简单协作这种联合生产的最初形式的产生。生产相同或相近农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互帮互助共同抵御自然风险,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同程度地协助劳动提高生产效率。这种简单协作在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之后就存在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过大多数协作仅在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农户家庭间进行。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市场经济萌发,农户生产逐步趋向于商品化。农户将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为抵御双重风险,同时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竞争,需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内在地要求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取代简单协作。而这时(资本主义发展之初,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合作制原则出现并被很快引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农户按合作制原则构建合作社,使得更广泛的农户能参与分工协作的农业生产经营,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特征的合作社以其巨大的经济性取代了简单协作: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供、销等服务工作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分离了出来,由合作社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原来是由农户家庭任一成员担任,而现在由农户拥有的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或者由农户中拥有这方面禀赋(如技术、信息、责任心等)的人脱离田间劳动专一从事这些工作(欧洲农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组建合作社的农户,而北美农业合作社则大多外聘专业人员),大大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其中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所谓的“交易费用”,可见降低“交易费用”是合作社产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获得分工、协作的规模效益。

新制度经济学观察到了合作社的出现和所谓市场及组织交易费用之间的变化关系,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其过分夸大了节约交易费用对合作社产生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合作社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将合作社建立之后,降低了农户进入市场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等费用(所谓交易费用)视为合作社产生的原因。由于新制度学忽视了合作社所带来的分工协作上的生产效应,没有看到合作社给分散的自给自足小生产农户首先带来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之后才产生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和风险的降低,导致了他们把节约所谓交易费用——合作社产生的结果视为其产生的原因。

生产关系视角:产权关系演进的结果。分工使生产者彼此***并不能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经营,在分工的基础上还必须使彼此***的生产者之间形成密切的协作关系。怎样才能使由于分工而彼此***的农户之间形成密切的协作,这就需要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合作社就是应农业生产分工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这样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由于合作社既是劳动的技术组织,又是劳动的社会组织。合作社中的农户还需结成某种关系(如财产所有制、管理、分配等制度)来不断地促进分工协作效率的提高,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合作社生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社也是生产关系演化的结果,但这种生产关系的演化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合作社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生产力进步的内在要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视角: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结果。农业生产社会化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生产经营转变为由社会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社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发展是农业生产关系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适应性调整。首先农业生产力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不可能再由个别劳动者及其家庭单独完成,而是按照与生产技术相适应的组织原则——合作制构建合作社,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整个农业生产与经营。这就内在要求旧的生产关系发生一系列的调整:众多的农业小生产者出让各自部分财产的使用权到合作社,即部分生产资料从单个家庭使用的生产资料变为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从而使农业生产逐步成为社会化生产。因而,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看,生产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也从单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性的产品。这样,合作社将各个农业生产单元都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其再生产过程只有依靠各生产单元间的商品、劳务交换和密切协作才能完成。可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结果。

新制度经济学将农业合作社建立后的结果视为其出现的原因,是来自于其方***方面的缺陷。但部分研究者运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合作社产生发展的原因时,其结论也值得商榷。如有的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合作经济产生发展的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阶级与社会矛盾是合作社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上述两结论来分析:第一,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社就应具有成为生产经营主要形式的趋势,但事实不是;第二,公有财产制度下的、集体农庄就应该是最优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但实事也不是。

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农业合作社产生的根源是来自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其次,从生产关系的视角来看,才是所有制应对生产力发展所做的变革。即在决定合作社产生发展的问题上,生产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一旦将合作社产生的根源归结于农户家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农业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那么调整生产关系就成为了重心,可能使我们忽视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这也正是前苏联集体农庄、中国产生及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将合作社产生的根源归结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这将导致一旦我们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特点及其生产方式的判断失误,那么对农业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可能是灾难性的。

综上所述,忽视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生产方式的特点,而将农业生产关系适应性调整视为是农业合作社产生的根源,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将这种调整理解为消灭家庭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纯粹的公有制,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背景及原意理解上的偏差。

四、结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农业合作社“交易费用起源发展论”过分夸大了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是合作社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因为其方***的错误而将农业合作社建立后的结果视为其出现的原因。而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展演进历史轨迹的分析证明:马克思的理论分析方法基于历史事实创造性地运用动态和矛盾的观点进行研究,因此是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同时我们还要防止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力及生产方式发展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Dobrin,Ather,The role of agrarian cooperati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Kenya[R].Studies in Coope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66.

[2] Hendrikse,G.W.J.,C.P.Veerman.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1).

[3] Zusman,P.,G.C.Rausser.Inter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and Optimality of Collective Ac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Organization,1994.

[4] Ollila,Petri.Farmers’cooperatives as market coordinating institutions.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vol.65,Issue 1,1994(6).

[5] N.ilsson,J.The emergence of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Swed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998 (28).

[6] Hendrikse,G.W.J.,J.Bijman.Ownership Structure in Agrifood Chains.the Marketing Coopera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Economics,2002,84(1).

[7] 格剌斯(N.S.B.Gras).欧美农业史(1925)[M].万国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8] Staatz,John M..The Cooperative as a Coalition:A Game-theoretic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3.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2

6月10日,省安全生产督查组深入我社检查工作后,针对培训不足、未与机手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问题,我社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整改工作,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6月11日,组织社员凌同喜、毕小跃、毕大***、凌二辉、凌建辉、李云杰、孙喜良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意识。

2、6月15日,与社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机手行为,把责任落到实处。

3、7月5日,对合作社醒目位置张贴了警示标语,请专业电工按照规范化施工,对所有线路进行了改造,确保用电,消防,机械运行安全。(符有***片)

4、今后合作社将不断强化学习,加强机手业务技能培训,教育机手不酒后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违章作业,不无证驾驶操作机械,积极参加机械年度安全检验,按时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全社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3

1 农业合作社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大豆生产情况的调查走访,总结分析得出兴聚科技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合作社在大豆生产中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缺少大型机械,土地规模扩大受阻

目前合作社现有的大型机械数量有限而且不配套,无法完成更大规模的作业,制约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和作业的标准化。以前拥有的小马力机械与大面积的作业根本不相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中耕机械的伤苗率、收获机械的收获损失率和破损率有待降低,农业机械很难达到农艺标准,影响农业标准化的实现。

1.2 缺少新的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规模化的大豆生产缺少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的配套栽培技术。现有的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潜力有限。

1.3 缺少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目前应用的很多品种的产量潜力与高产品种比较增产潜力小,综合抗性不强;加上新品种的应用转化速度较慢,种性退化,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生产上极需产量较高、品种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1.4 重茬面积大,土地不能用养结合

由于合作社只种植一种作物大豆,重茬现象十分严重,病虫草害发生相对较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效益。土地不能做到用养结合,土壤有机质下降,形成不良循环。

1.5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近两年水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尤其是遇到旱灾,灌溉能力低,水分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1.6 农药市场混乱,影响防病虫效果

由于农药市场品种杂乱,药品名称复杂多样,真假难辩,出现了混乱杂现象,药害现象难以杜绝,轻的造成大豆生长发育延迟,药害严重的幼苗全部死掉,影响大豆生产过程中防病虫效果和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1.7 生产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

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目前发展流动资金有限,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1.8 优惠***策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策还不到位,扶持力度还不够强。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制度仍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视野还不开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急需学习先进经验。

2 个体农户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经过总结分析得出个体农户大豆生产中的存在的如下突出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

个体农户目前都是小家小户的分散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繁多,无法实行优质优价;而且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也制约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增产作用发挥较差。另一方面,土地的分散经营和管理,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农户使用的都是小马力机械,农业生产达不到标准化作业要求,影响耕种质量和效率。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不能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由于土地有限,粮食价格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或老人,影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技术到位率低。

2.2 科技水平低,浪费有利自然条件

2010年, 绥化市北林区春季温度低、土壤湿度大,导致大豆播种期延迟。个体农户因担心秋季大豆不能正常成熟,选择了过早熟大豆品种,导致秋季9月12日时大豆已经成熟,为了避免发生大豆炸荚现象,只好开始收获,明显浪费了大量有效积温;而合作社经常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学习,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植了适宜熟期的大豆品种,到9月末大豆正常成熟,充分利用了有效积温,提高了大豆产量。

2.3 品种多乱杂,无法优质优价

优良品种更新慢,品种产量低,质量不高;农民盲目引种,有的浪费积温,有的导致贪青晚熟,种植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家各户种植的大豆品种多、乱、杂,混收、混储严重,销售时无法优质优价。

2.4 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一方面,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大豆价格低,销路不畅,豆农纯收益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农作物品种间比较效益看,大豆种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豆农收益的不稳定进一步导致了大豆面积的波动和总产的不稳定。

2.5 整地质量不高,影响大豆生长

个体农户大豆田缺少深翻基础,耕整地技术不高,缺乏大型农机具,达不到作业标准,影响大豆生长。秋整地多数是用旋耕机旋一遍,年复一年使犁底层逐渐上升,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播种后如遇到春旱,播种层内的土壤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散失掉,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涝,水分又容易积存在薄薄的耕层内,由于土壤水分大,温度低,常造成烂种,导致出苗不匀,缺苗断条,因保苗株数不够,影响大豆产量。另外,小马力拖拉机作业次数过多,造成表土粘实、透性差,土壤温度回升慢,不保水,易形成土表径流,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6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联产承包”以后,原来集体的农田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没有配套的浇灌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例如,2007年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加伏旱,因为没有相应的浇灌设施,造成了大幅度的减产,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7 种植密度不合理,影响品种产量潜力发挥

农户不能针对不同品种特性、施肥水平、栽培方法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影响品种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一部分大豆种植户凭借老观念,认为大豆大密度才能获得高产,大豆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好,倒伏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2.8 科学施肥理念不够,影响大豆养分供应

个体农户在大豆生产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使用率极低,造成土壤板结、保水性和对洪涝干旱的缓冲能力下降。氮、磷过量施用,造成施入肥料肥效的降低,同时造成群体的过早郁蔽,引起经济系数的降低和病害的发生,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形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钾、硫、锰、锌等肥料施入不足,影响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一些农户施用化肥只注重数量,不看含量,常常出现肥量不少,但肥料养分含量低,其所含养分数量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产量不高的现象。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4

    二、新购农业机械,必须及时到监理部门办理入户手续。

    三、未按规定参加检审或检审不合格的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不准使用或驾驶、操作机械。

    四、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保养、紧固、调试,达到良好技术状态,不准驾驶、操作安全装置不全或机件失灵的农业机械。

    五、不准把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操作,严禁年老体弱、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六、不准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七、严禁随意改装农业机械或改变农业机械结构。

    八、拖拉机通过村镇要低速慢行,要防止行人和儿童追车、扒车。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5

一、发展现状

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到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65家,其中:种植业99个,养殖业154个,农机服务类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计25.85亿元,入社成员户数31826户,带动周边农户数45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53.2亿元。近三年年均经营总收入29.5亿元,年创纯利5.1亿元,年返利4.8亿元,成员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增加1200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依托优势产业兴办。我县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起来的,起到了与优势特色产业互动互促的作用。

二是发展服务多元化。合作社行业分布多样。合作社分布于种植业、养殖业、农机业、加工业、林业等多种行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多样。有产加销系列化服务的合作社,有从事加工、存储服务为主的合作社,也有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合作社。领办主体多元化。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积极牵头兴办。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也加入到了创办合作社的行列,成为合作社新的创办主体。

三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实行分散经营。成员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组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服务,全县以这种形式的居多;第二种是农民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第三种形式是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形式。对合作社的共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对农民成员实行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模式。

四是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全县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行动,大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公条件、制度建设、成员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能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明晰了股权关系。到2013年底,全县进入规范化建设名录的专业合作社达11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也不断壮大。

二、主要做法

1、依靠行***推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委、县***府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树立了抓农业不仅要抓生产、抓科技,而且还要抓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策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府及农业部门坚持群众自愿、示范引导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农民群众的合作愿望,通过抓点示范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根据合作社对农业农民带动力、产业关联度、现有规模及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认定了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和6家省级示范社。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参加部级示范社创建活动。

3、实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乡镇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同时,县、乡农经人员还深入村组进行分类指导。对拟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对暂不具备条件但具有合作基础的,依法加强业务辅导,一旦条件成熟,适时引导其登记;对计划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做好其章程的制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申请登记应提交文件的准备等有关事项的辅导和指导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提供信息、加工、营销等方面服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享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利润。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打工,获得可观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1%左右,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收入却达到27%左右。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了农户进市场难的问题。目前,全县有1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有10家合作社在城市和社区开设直销门店,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自己的电子商务。

三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了农户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快速推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标准186个,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33个,注册商标48个。

四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成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成员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激发了成员科技兴农意识。同时,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县6家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科研基地,转化科技成果10项。

五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县、乡***府对农业生产服务和管理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条渠道能够一步到位,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成本。从2011年开始,我县还重点开展了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两型”示范合作社建设,有效助推了全县“两型”社会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专项扶持项目22个,争取资金325万元,取得良好效果。

六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由当地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的能人发起,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胭脂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发挥当地农户养植水产品的资源优势,组织农户养殖水产新品种,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后段措施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呈加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运行质量不高、人才技术信息缺乏、合作社内部组织涣散等。县乡***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加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惠农强农***策,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各级***府应认真按照***中央、***《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实施积极的财***扶持***策,扩大内需;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采取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着力缓解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拓展***策性金融服务范围。强化农业发展银行“三农”服务职能,拓展业务范围,制定相应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三农”贷款,发挥***策性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主力***作用。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信用社一项服务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重点支持那些内部管理规范、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资产(如固定资产、果木林权、经营权、收益权等)办理抵押贷款,解决担保难问题;可试办成员联保贷款或发放小额支农贷款的形式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入股信用社,尽快建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信用档案,对信用好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予以发放信用贷款。三要鼓励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府可出台有关***策和优惠措施,支持鼓励引导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差异启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直接承担的生产环节越来越多地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用物资供应系统(产前)、农业直接生产过程部门(产中)、农产品运销加工体系(产后)和农业公共服务(全过程)。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连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而迅速发展的互惠、互助的经济联合组织,它的出现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和德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体农业服务体系和私人农业服务体系。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由***府部门构成,其主体由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农业推广局、州合作研究局等联邦农业研究和推广机构、53所州立大学农学院、农业实验站以及县农业推广办公室共同组成,任务是在***府财***的支持下,将农业知识免费传递给农民。集体农业服务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种农场主合作社非赢利机构,为保护自己利益而建,有生产合作社、销售合作社、购买合作社等。二是合作农业信贷体系,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社银行,主要是向农场主提供廉价信贷服务。土地银行侧重于提供固定资本贷款;中期信贷银行则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为主。私人农业服务体系主要由从事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的企业,以及从事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的私营企业组成,典型形式是农工综合体,通过签订供销合同和垂直一体化,把农用物资、农产品运销加工和耕作、防***、收割等产中的全部或部分联结在一起。私人农业服务公司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经营,其社会化服务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利润。

公司+农场、公司+农户以及合作供销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种形式。

公司+农场又叫公司农场,由国有或私有工商业大公司直接经营,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其核心业务,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提供稳定可靠的农产品原料,公司与农户具有产权关系。公司+农户形式是由与农业关联的工商业大公司与农场、农户之间通过各种供销合同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不存在产权联系,以合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商业关系。联合方式有后向联合:如与农产品生产与食品加工;前向联合:如饲料企业与畜禽养殖。公司+农户的合同形式包括农产品销售合同(订单农业),农场主(农户)购买农用生产资料的合同,农场主(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同。合同是解决相互之间责权利的重要方式,在合同制度下,公司与农场主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关系。合作供销是由许多合作社整合一体所形成的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一体化服务,有专门农协、一般农协和综合农协。专门协会一般不经营信用业务,只经营采购和销售。一般农协的业务对象不只限于特定的农业部门,范围相对较宽,但同样不经营信用事业,综合农协的业务对象包括所有的农业部门,经营范围较广,包括购销、信用、互济保险、农村工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医疗卫生等。

2.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网络发展,尤其是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业资本积累不足,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农户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信贷支持。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共性的难题。为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德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农村信用合作服务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分权型组织。基础合作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构成了该体系坚实的基础层,其第二层级由一个区域性中心银行和一个区域性银行业务中心组成,该层级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基层合作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平衡,体系的顶端则是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基层性合作银行和区域性合作银行都是其股东。基层性合作银行和商品供销合作社最接近农村和农民,直接为农民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调整和整合,德国已形成多层级、网络型、分权式的农业社会化金融合作服务联盟体系。社员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组织基层合作社,各基层合作社按区域组建区域性合作社联盟,各区域性合作社联盟再组建全国性的合作社组织。基层合作社基本上都是专业性的,一个基层社常常就是一个企业。社员可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同时各个合作社之间也有竞争,从而保证为社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合作社联盟则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联盟自身不从事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而是扎扎实实地为基层社办实事。合作社联盟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解决经济纠纷,对合作社领导人及其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经营能力,提供低息贷款担保。

在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府与农业合作社并没有直接的行***关系,然而,***府通过立法和提供一些优惠***策,保障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德国基本法明确规定:“促进合作制”、“支持合作自助”,并把这种“促进和支持”作为“优先目标”。为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德国***府对合作社用税后利润进行投资的部分免征所得税。农业企业、合作社还可获得免交营业税、机动车辆税的待遇。另外,德国***府还对农业企业实施特殊性的信贷管理***策,支持信贷合作社的发展,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从1954年开始,德国联邦***府对农村信贷实行利息补贴。其方式包括限制农村贷款特别是农村种养企业贷款的最高利率上限、降低贷款利息率、由***府***策性金融机构直接安排低息贷款。

二、中国与美、德两国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

与美、德比较,我国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由三大板块组成,只是名称不一样,服务的形式也比较接近,但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比较,中国有以下特点和不足之处。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复杂多样。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既有***府涉农行***部门,也有***府涉农事业单位,即使是协会组织也多在各部门的扶植下成长起来,流通和加工龙头企业也和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部门和具有部门背景的单位,各主体虽然在表面上是以各自方式在不同领域从事社会化服务,但地位并不平等。***府、部门、农户三个主体的地位并不平等,强势主体是部门。在部门化的农业服务体系中,中央***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权合法性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目标与部门化服务体系容易产生矛盾,农户为实现其增收目标也与部门化服务体系产生矛盾。

转贴于

2.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近年来,国家财***虽然加大支农力度,但国家支农资金比例却不断下降,加上化肥、农用机械、农药、柴油、电力价格涨幅过猛,农产品比较利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服务实体实际收益率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手段仍比较落后。

3.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美国有近200年的历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已不局限于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形式各异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遍布农村各地,几乎涉及到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对产中服务的需求量增长较快,多数服务组织将农业服务的重点放在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植保、防***、排灌等方面。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销售才是核心内容,而目前产后服务恰恰成为薄弱环节,对产后的收割、脱粒、干燥、贮藏等服务比较缺乏。

4.服务的内容与农民的需要相差甚远。在现有的服务模式中,综合配套的服务少,大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由自发服务组织和农民自己完成,服务体系的功能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逐步***出来。但大多数服务组织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5.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落后。在金融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尚在进一步改革中;农村合作基金会因为运作不规范等原因,已经整体清盘关闭;农业开发银行作为***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又无法面向农民开展信贷业务。因此,如何有效地向农民提供信贷服务,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业保险方面,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农业保险赔付率高而处于亏损状态,许多地方早已停止开办此项业务。面对农业风险,农民经常感到无助和无奈。

三、美、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启示

1.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发挥***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社会经营活动,单纯依靠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是难以办好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广大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如果说农民自办联办的良好运行机制是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发挥***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则是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一是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为农业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前提条件。美国为支持合作社的发展,1926年就制订了合作社销售法;二是实施优惠的经济***策,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财***、金融等经济援助和其他***策支持。

2.建立健全以区域性合作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经营的环节中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事情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也不合算,因为农户势单力薄,无力同非农产业部门相抗衡;缺乏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农户既不能决定农产品价格以取得与工业品平等交换的地位,又不能形成影响工业品价格的产业力量。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就可以增强经济实力,依托社区性合作组织扩大小农经济的外部规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对内通过配置资源和合作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没有以区域性合作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载体,社会化服务就无法顺利实现。

3.发展“合作社+农户”新型农业服务模式。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没有同农民结成稳定可靠的相互依赖关系,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府部门应制定有关***策法规,鼓励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与农业经营者签署具有严格约束力的购销合同,鼓励建立和发展农工商一体化企业,鼓励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服务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再次组织起来。

4.成立农工贸一体化出口公司,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一体化产业集团的综合服务功能可以扩大和延伸农村产业的开发,把原来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生产上的生产系统改造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生产系统,从而使农村产业开发达到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较理想状态。按农村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外贸出口权的主导产业集团公司,引入股份制形式,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需要扩大市场,增强外贸外销能力。

5.推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才能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联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的桥梁,成为科技兴农的载体,成为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好帮手和好向导。一方面,要拓宽流通服务和经营内容;另一方面,要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制来纵深推进农村经济改革。

6.创造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农村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土地市场上有所突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三是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重点要理顺服务组织的内外关系,服务组织与***府行***机关的关系,服务组织间的关系,服务组织与农户的关系,服务组织与其它经济组织的关系,服务组织内部的关系。

7.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民协会是农户在商品生产中自己创办,自主管理的群众性组织,管理人员从群众中产生。为了得到***府的支持,以往协会领导往往请***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但***府直接参与组织农协,农协就抹上了一层官办色彩。农民协会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生产经营上,农户或家庭农场仍拥有完全***自主的***策权,不受农民协会的任何干预,只是在需要活动领域内才进行农业合作,农民协会对其成员不具任何领导和管制职能,只是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对其进行指导和服务,二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8.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自然风险大,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农业保险不能是纯粹的商业保险,而应该是***府扶持的***策性保险。***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要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既要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民不受大的经济损失,又能使农业保险经营正常运行。可设立农业保险基金或将赈灾经费和补助款转为保险费,对某些非常重要的农业项目,***府可以改变财***支农资金的使用以提供保费来代替农业补贴。我国财力有限,***策性保险很难全面推行,一般还只能由农户和村集体自行解决。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营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村的产业结构更新速度加快,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险种,既开展第一产业的保险,也开展第二、三产业的保险。

[参考文献]

[1] 陈兴霞.关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06,(7).

[2]蔡加福.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2006,(5).

[3]庞晓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结构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6,(4).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7

关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的研究,首先可以从研究我国的法律、***的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中央涉农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中得出如下结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2章中规定,国家引导和支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与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立合同或者建立各类企业等形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发展。***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是不动摇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公司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这就清楚地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公司、农户等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合作经济的本质。

***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指示,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出:通过极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来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国家鼓励农民采取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的办法自办龙头企业。2001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责成各级***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引导。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给予扶持。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策的意见》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就要集体经济组织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

2专家们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对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冷晓明等学者从***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及内容后认为,随着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加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必然要求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农业产业化的实行,正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表现;合作社的推行,正是适应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1]。由此看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生产力的变革,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二者是相伴而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就是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联结起来,这就扩大了农业的外部规模,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质就是把农户分散的生产引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把农户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之中,这就扩大了农业的内部规模。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吴志雄等运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了农产品合作组织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思路后得出相似结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就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2]。

他们还通过对国外传统农产品合作组织的产业化本质与新一代合作社的产业化本质对比,得出如下启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着农产品合作社组织形态的演变。是否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是农产品合作组织有无生命力的根本。余永龙则在畅谈农民产业化经营如何深入发展时就指出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的问题就是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制企业[3]。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产生的背景不同而有所区别。赵玉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追求的目标进行分析后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在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产物,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在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4]。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特定组合方式,农业产业化体现的是产业环节的联合方式。从质的规定性看,合作经济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特定组合方式,谋求的是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的是规模经济,而农业产业化体现的是把农业部门与其产前部门、产后部门联合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经营系统,使广大农户纳入到这个系统之内,它谋求的是通过市场关系内部化的制度安排节约交易费用。

所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个不同的经济范畴。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推动农业实现产业化。多数学者和专家都是基于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龙头企业与分散弱小的农户衔接困难、利益难以有效分割等现实情况,一致认为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最佳组织形式就是合作制,合作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途径和资源。牛若峰在其论文《也论合作制》中探讨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并指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将来各种合作社极有可能成为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其理由是:①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服务,增加社员收入,这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追求的目标;②合作社是农民联结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最佳中介组织;③合作社是实现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有效形式;④合作社作为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实行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返还利润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利益机制[5]。从直接意义上说,合作社最能体现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质———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联结。

***等是从新制度经济理论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了经济学分析后,提出在我国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以达到规模经营、农民可以获取农业产业链中的平均利润等目的[6]。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基本模式中,农村合作社是主要可供选择的组织载体。戴澜等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几种联结方式的比较,以及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和机理的分析,得出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载体的结论[7]。高山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合作经济组织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详细论述后指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最有效的载体[8]。喻国华在对农业产业化中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的3种典型实践模式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合作组织才是农业产业化的最有效载体[9]。黄心田等则从研究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具有集连接国内外大市场、服务农民、体现农民意愿、规避农业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于一身等特定功能,提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载体[10]。李佳等从企业与市场相互替代的理论出发,解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的动因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11]。

杨雍哲认为合作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途径。并解释原因有3个,分别是可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2]。高艳琴从分析农业产业化的标准要求出发,结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特点,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实行资金、技术、信息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13]。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府包不了,村集体统不好,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有效途径。于爱霞更是提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14]。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桎梏。所以现阶段要以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组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李惠安等也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资源[15]。我国农村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体制,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保障,同时,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建立和发展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丰富的组织资源。欧志文指出,发展农业合作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16]。在发展中规范农业合作经济,必须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形式。

这是因为,龙头企业为***实体,一旦遇到市场需求起伏而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而作为农民一方,由于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也不一定履行“订单”合约,出现谁的价格高就把产品卖给谁的违约行为。因此,有必要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嵌入一种作为媒介的合作经济组织。郑金英也在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论及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与发展方向,提出了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与龙头企业结为较为平等的生产与贸易伙伴[17]。刘慧娥等通过分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出发进行了探索,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8]。

3学术界关于二者关系的经验总结

对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还有许多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对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后得出如下经验论断。一种观点是只有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带动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侯凤通过对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研究后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19]。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得要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发展不起来;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推进。吴昭仁在对安徽省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农业产业化为重新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契机[20]。许多旗县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出现了农民拍手叫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据此他分析指出,农民不反对合作服务、共同受益的合作制。他们迫切希望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而这些正是农业产业化应有之义。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核心都要处理好相互利益关系,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这本身就透着合作的因素。黄万辉通过对瑞安市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查取证得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步发展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1]。

而且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完善的状况更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全国来讲,农业产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逐步建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这些都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尚不完善,因此也必将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杨涛对宁夏调研后认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都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2]。农民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不会提出也不会出现专业合作组织。只有当农民的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或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组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适应这个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了。吴志雄等在《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一书中,通过对全国9个省、12个县较大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归纳出:要着眼于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去推动农产品合作社的发展[2]。现在所发展的农产品合作组织,是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合作经济组织,只有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以来的实践也证明,一定的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农户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合作与联合,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就是要加强这种趋势,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经济主体更自觉地拉动农产品合作组织的发展。

另一种观点是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合。相比较而言,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结合更为引人注目,研究的焦点也已经从早期关于二者结合的方式、结合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基本问题,演变到今天关于二者结合的实践化,并在如何走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等问题的讨论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李雪松等在其《论新时期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的互动发展》一文中作了分析,该文还就当前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几种方式及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解释,最后提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下一步需要着力的地方[23]。罗强等则对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重要性、结合模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颇具理论性的建议[24]。赵玉良在山东省高密市召开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研讨会后的综述中指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原则及操作要领[25]。有些学者在对农业产业化和合作制结合的几种较为典型的方式比对中,发现了目前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暴露出的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公司与合作组织结合中存在体制障碍、外部龙头企业与内部龙头企业同构等问题[26]。

为此,提出如下改进措施:一要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二要更好地发挥***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为产业化与合作制的结合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业化与合作制的有效结合。叶余江等则从泰安市近几年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7种典型形式的归纳分析出发对二者结合的作用作了深入研究[27]。还有一些学者明确主张应该发展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28]。较典型的当属冯开文的《走向农民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一文,该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精选关于家庭责任制、社区合作社、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合作社等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展示了从家庭责任制到社区合作社(劳动和资本的横向联合)以及差不多同时的乡镇企业(农业向工业的延伸),再到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以及龙头企业等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产加销的纵向延伸和合作社的组建)到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农户的横向联合和产业、供应、营销网络的纵向延伸),中国农业一体化呈现出了复杂但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并终于走到了农民合作社实施农业一体化的今天[29]。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脉络显示,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论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是中国农业发展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共同的趋势选择,是理论和实践指出的理性选择。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坚持条件、遵循原则、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方针,围绕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农业板块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内部管理运作,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

到2012年8月,全县围绕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农业板块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家,组织农户参合率占总户数35%以上,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 80%以上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主要通过合作社实施和推广;6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的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带动农户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三、工作重点

(一)认真组织调查摸底,鼓励和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乡镇要以专业农户为主体,实行多种组织形式共同创办,促进生产、流通、加工、推广、科研等组织要素的重组、整合,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组织体系。

1、大力发展由农业专业大户牵头的合作社。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生产及加工技术、组织运销、资金实力等优势,联合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组建合作社,并逐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应作为今后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继续发展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的合作社。目前,我县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重要形式。依托龙头企业创办合作社,可充分发挥其产品加工、销售的优势,并较好地解决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实现社企和农民的“双赢”,应继续作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种形式。

3、积极鼓励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牵头兴办合作社。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有其科技、信息、流通渠道、仓储场地、服务体系等优势,今后要继续积极鼓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供销社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4、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也是合作经济组织,有集体资产和对组织成员服务、管理协调等优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便于与广大专业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今后要积极创导。

5、积极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领办合作社。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和市场观念上的优势较为明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合作社紧密联系市场,开发更加适合与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合作社收入。

(二)围绕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九大特色板块布局,实行涉农产业全面纳入合作社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重点抓好全县九大特色农业板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1)楠竹合作社。以博友兴建万亩楠竹基地为依托,建立生产带动能力强、规模大的楠竹专业合作社,有效推动我县楠竹产业的发展。

(2)油桐合作社。以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以村建立油桐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乡建立油桐产销专业联合社的模式,武汉凯迪公司直接与各油桐产销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合作,按照协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做大做强油桐产业,加强我县油桐产业的发展。

(3)烟叶合作社。探索建立烟叶产销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了“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的。

(4)特色蔬菜合作社。近几年来我县特色蔬菜区域块状优势发展明显,基本形成了城郊型蔬菜、大棚特色蔬菜和定点外销蔬菜的格局。逐步建立乡镇或跨乡镇的蔬菜合作社,通过合作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增强加工外销能力,提高我县蔬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大中超市的占有率。

(5)蚕茧合作社。我县是**省桑蚕生产的老产区,在资源和技术上都有较大的优势。要在县委***府发展的万亩桑蚕基地的有利时机下,以乡镇为单位,联合新老产区茧农和原茧站技术人员共同创办合作社,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进规模效益。

(6)水果合作社。我县水果重点为黄金梨、杨梅、枇杷、柑桔、白柚和部分引进稀有水果品种,以水果产区的生产、运销户、龙头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合作社。(7)道地药材合作社。充分发挥本地道地药材资源的的优势,以药材基地建设带动合作社的发展,重点以药农、种植大户、药材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专业合作社。

(8)藤茶合作社。我县的野生藤茶资源分布广泛,在2001年将藤茶作为退耕还林品种后,农民种植藤茶的积极性较高,面积逐年扩大。重点联合种茶农户和藤茶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建立合作社。

(9)畜禽合作社。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优质猪肉、肉牛、禽蛋等优势畜产品的产区,由养殖场(户)、加工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社。重点建立零排放养殖专业合作,推动养殖新技术,提高环保水平。

四、保障措施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9

为进一步规范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任务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运作规范高效、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突破100家,入社农户占全市30%以上,带动农户占全市60%以上;农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合作社达到50家以上;社员年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合作,解决产业链脱节、利益联结松散问题,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

二是围绕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牌,培育优势产业群,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

三是围绕农民增收,规范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统一经营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

四是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目标,整合生产要素,开展强强联合,加快培育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型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

二、工作重点

(一)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主体上,鼓励种养(营销、服务)大户、农技推广部门、供销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类型上,根据农民需求和组建条件,重点发展与社员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统一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层次上,鼓励依托产业优势,突破行***区域界限,实现跨区域、集团式发展。

(二)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围绕服务社员的宗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统一投入品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和品牌、统一销售等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认定认证的申报,组织农产品销售,开拓省内外市场。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向信用合作等领域延伸,拓宽服务范围,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

(三)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各乡镇(街道)、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形成指导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力,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以合作社章程、组织机构、股本结构、民主管理、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为重点内容的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规范化合作社的认定,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的财产权利关系、民主的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的经营服务体系、合理的利益分配联结机制。

三、扶持措施

(一)加大财***扶持力度。从年起,市财***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每发展一个带动农户100户、辐射基地10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1万元补助。每年评选10个示范社,对评选出的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5万元的奖励。对创办标准化产业基地、投资储藏加工项目、创建品牌等,并经立项批准、验收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财***局、农业局要认真做好财***资金扶持项目的管理与指导,加强对项目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规定管好、用好财***扶持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各乡镇(街道)也要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以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同时,市财***安排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对我市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扶持。

(二)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工商行***管理部门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本着程序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免收登记等有关费用。放宽经营业务范围,凡法律法规和国家***策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的经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依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农村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以农村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登记、变更的,登记机关应予受理;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能够当场登记、变更的,应予当场办理,发放营业执照。土地土地

(三)落实税收优惠***策。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省委、省***府《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相关优惠***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且符合农产品初加工目录范围的,其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提高金融保险服务水平。根据银监会、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人行分行、省农业厅《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对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领域的贷款实行基准利率。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建设工程”,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中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开展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开展信用合作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社要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鼓励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参加***策性农业保险,重点开展对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的***策性保险业务,提高理赔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为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难问题,市***府拟组建两个担保公司:

一是在市农业局成立市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资金初始规模为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市财***投入1000万元,融资注入1000万元,今后根据担保业务发展需要可逐步扩大资金规模。

二是分区域成立区域性农业担保公司。在市农业担保公司发展成熟后,按照我市北部以养殖业为主、中部以种植业为主、南部以林果、小杂粮为主的布局结构,分区域建立3家区域性农业担保公司,初步形成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中心,以区域性担保公司为辐射的覆盖全市的农业贷款担保体系。

(五)实行用地优惠。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等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不涉及建成永久性建筑物的,可视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参与农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国家、省、市各项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标准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等农业建设项目,并给予优先安排。探索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提高财***支农资金运行效率。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全市各农贸市场应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提供便利。

(八)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在市农业局筹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系统”,搭建信息服务网络和市场营销平台,提供公共***策咨询、收集和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科技服务等信息,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网上进行产品推销、展示和交易洽谈,用现代营销手段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报道合作社先进典型经验和特色产品,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重点抓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织协调、考核评比等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和扶持***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合作社篇10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年12月底,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共有467户,人口数量467人;带动农户3885户,人口数量15540人。合作社参加和带动的农户数量在全市农户中的比重占3.7%;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市农民数量的3.5%。涉及的领域有种植、水产、畜牧、养蛇、农产品运销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种植业15家,农户364户;水产业4家,农户33户;畜牧业6家,农户60户;农产品运销1家,农户10户;养蛇专业1家,农户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生命力,正在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发展合作社所采取折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委、市***府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特别强调市农业行***领导部门一定要具体负责业务的协调、指导、培训、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日常工作。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市农业局的引导下,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培育、***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积极与市工商部门协调和沟通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登记管理工作;市***门负责将专项资金列入财***预算,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培训,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到村、社,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市委、市***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各镇、办事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指导、扶持、服务情况,对发挥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二)积极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策环境

1、做好登记服务。工商部门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服务工作,免费登记,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登记管理中执行“不验资、不评估、不收费、不罚款、不年检、不贴花”的“六不”***策。在办理工商登记的窗口,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绿色通道”,为农民申请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2、加大财***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刚成立,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启动困难,市农业局向市***府申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2009年度市***府同意支持每个专业合作社拨2万元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用于合作社的基本管理费用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对有较大影响、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3、提供信贷支持。市农业局与省信合联社沟通,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会议,互道信贷情报,发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市农村合作信用社表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信贷额度,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增加农户小额贷款额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以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或采取联保方式进行贷款,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纳入贷款担保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信用贷款提供服务。市信用社为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2007年度已提供资金贷款200多万元,20*年度支持贷款资金340万元,解决瓜农的实际问题,市信用社今后将继续加大贷款额度,支持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成员生产和初加工农产品以及销售非成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成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享受国家有关农户自产自销的优惠***策。20*年下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销售的农副产品都得到了税收减免,合作社初次偿到了甜头。

5、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市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争取国家农业部项目资金20万元,省农业厅项目资金6万元,作为西瓜种植技术推广,为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扩大西瓜良种培育、嫁接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海南西瓜打造优良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昌兴三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0*年度获得省农业厅扶持,生猪良种苗项目资金20万元,充分体现了***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

6、支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农业局帮助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制定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为合作社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并享受优惠的免费办理。经常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指导良种良苗培育技术,为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7、提供用地用电和运输优惠。我们按照省农业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精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和设施农业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及时与市国土局联系,按农业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业,其种植、养殖环节用电及时与市电网公司沟通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运输,与市交通局联系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

(三)加大骨干培训力度

今年12月份农业局对我市各专业合作社社长进行一次经营管理培训。我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思路,制定市、镇、合作社三级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用3年时间完成400名合作社业务指导骨干和经营管理能手的培训。市重点指导镇、办事处、分管工作的部门及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镇、办事处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合作社重点对社员进行合作知识、规章制度、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和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水平;使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提高合作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使合作社社员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素质,增强合作信心。

三、存在问题

(一)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府财力的支持,项目资金的扶持,并金融贷款的困难,优惠***策对合作社的特殊性没有突出,合作社还没有偿到甜头,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建社初期,由于资金缺乏,工商登记后,成员则将股本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完全背离了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二)办社目的不明确。许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明确,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策,依赖***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能力比较弱;第二种类型是为了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第三种类型是借合作名义肥自己,对合作社的带动发展缺乏信心。由于办社目的不明确,出现了一些“空壳社”、“家族社”等不规范合作社。我们及时通过典型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办社事例充分说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前景,使他们认识到,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是引导农民走致富奔小康的组织形式,是***和国家给农民发展经济的指路明灯,使他们明确了办社的目的和意义,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强创建示范,引导规范发展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建设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备,合作关系不紧密,整体布局不合理,因此,在2009年度,重点抓合作社的扎实创建工作,市农业局结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选择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兴*鸡繁养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农户多、发挥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合作社作为市级示范合作社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并且进行交流,引导全市合作社规范建设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生产合作社10篇

学习

哲学常识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哲学常识10篇,内容包括哲学常识大全及答案,哲学常识100篇。哲学家发现了世界的秘密:一是在常识看来是***的、客观的、外在的物体对我有依赖性,它的属性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我们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而是有两个世界构

学习

医院护士医德医风工作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护士医德医风工作,内容包括医院护士学习医德医风,护士个人医德医风承诺。2015年1月-2015年6月提出“新形式下加强医院作风建设、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号召,鼓励全院职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

学习

农村合作银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合作银行10篇,内容包括漓江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集锦9篇。一、改制的背景及模式的选1.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

学习

学会合作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学会合作10篇,内容包括学会合作主题班会,学会合作知识点。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好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的牺牲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真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

学习

中外合作办学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外合作办学10篇,内容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推荐,中外合作办学十年。中外合作办学走过12年历程12年前,天津财经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MBA班之举,成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例。12年时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可

学习

农业专业合作社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专业合作社10篇,内容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集锦9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中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学习

唯物主义哲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唯物主义哲学10篇,内容包括唯物主义观点深度解析,唯物主义主要哲理及方***。其次是在各个营销流派上:各个商家,在自已的营销历程上形成自已的营销管理模式。有好事者将它们划分为”技巧流”、”艺术流”、”宇宙流”、”功利

学习

申请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书,内容包括仲裁申请书范文6篇,入***申请书100篇。申请人(签名):XX年8月17日人事申请书二:醴陵市人才服务中心:为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单位等共计人自愿将档案托管在你处,并实行人事,相关事宜按《湖南省

学习

供销合作总社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供销合作总社10篇,内容包括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月报直报平台,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县联社对照年初与县委、县***府签订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自查:全年实现为农服务总额1235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23.55%;实现商品总购进5354万元,完

学习

合作协议范本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合作协议范本10篇,内容包括公司合作协议范本,股东合作协议范本。第一条:合作范围甲方向乙方租用________(详见附件)以作甲方所属项目____________会务现场布置之用。乙方同时配合甲方上述租用物之现场制作工程。第二条:合作期限

学习

马克思哲学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哲学10篇,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十大论点,马克思哲学必读十大书籍。1.通过对传统哲学的主题转换,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得以初步表征。“传统哲学”是相对于“现代哲学”而言的,它是指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自柏拉***以降

学习

网站开发合同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开发合同,内容包括网站及平台开发合同模板,网站建设合同汇总7篇。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酷博网络开发中心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

学习

区域经济合作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经济合作10篇,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合作最早的范本,区域经济合作实例。国际区域合作作为国际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形式,始终为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已经有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文献发表。早期的经济一体化研究

学习

房地产市场部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市场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房地产市场部工作计划,房地产渠道部门每周工作计划。房地产策划工作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结构分解,即将策划总体工作分解为任务模块,并确保各模块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实现策划各模块工作配合顺畅运转。

学习

农业专业合作社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专业合作社10篇,内容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集锦9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中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学习

农业工作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工作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农业政策论文模板,农业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1)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2)要构建具

学习

农业产业化经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产业化经营10篇,内容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案例。由此,往往导致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较高,发展难度较大,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贡献亟待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蜜月期过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

学习

农业供应链金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供应链金融10篇,内容包括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案例,农业十大供应链平台。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它构架于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利用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及面向授信自偿性来隔离借

学习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银行惠农业务采取的措施,银行支行下半年工作计划。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

学习

休闲观光农业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休闲观光农业10篇,内容包括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荐。12浙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农业实现高效益的需要浙江地处中国三大经济发展中心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在发展

学习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0篇,内容包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哪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一、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1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一些书籍和报刊杂志中,往往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混为一

学习

休闲农业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休闲农业10篇,内容包括休闲农业的100个案例,休闲农业特点大全。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71—1989年在台湾,观光农业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观光农园及休闲度假农场奠定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