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舞台篇1
一、时尚舞台灯光的现实意义
舞台灯光设计创作的过程包含了了解演出内容、演出环境到舞台创作的全过程,灯光设计者在灯光设计中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想象力、艺术感染力且能统观全局把握演出的进程,达到推动情节、辅助塑造人物、渲染舞台气氛的效果。并且要求设计者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包括舞台规模、现场条件、能够使用的灯光种类及数量等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在演出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舞台灯光设计也已与时俱进。灯光设计者除了能够掌握各种新科技的产品,如电脑灯、电脑设计程序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力,从思想上接受现代的美学的要求,并且能够为己所用,能够满足演出的要求,不断创新与突破,现代舞台设计有别于过去几十年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尚设计。
二、时尚舞台灯光的目的
(一)舞台灯光设计原则。舞台灯光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使毎个观众都能看清、看准他所看的东西。其目的在于将表演再现过程时所需的灯光设备,按照演出内容所要向观众表现的形式和内涵进行设计配置,使得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配合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使表演者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给观众以艺术感染。
(二)舞台灯光设计要求。舞台灯光灯位布置应使每个观众都能看清舞台上的演员及其他应看清的物体(除特殊要求外)。每个物体必须均衡地、适当地加以照明,使灯光能正确地表现它们。舞台各部位均应有布光点,并能灵活转换。
(三)舞台灯光设计创作。首先要分析演出类型、演出重点和演出的内容、人物、场景转换、时空转换等,并了解其他专业所进行的舞台分析,结合导演、舞台设计、服装等各部门的统一方向确定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调查了解剧场和舞台设备的条件和状况,根据剧场、舞台的状况和空间特点结合演出内容确定可行性灯光设计方案。观看排练,了解演出的进程,确定场景转换、音响、灯光变幻的契机。在此基础上制定舞台灯光布光***,整个布光***在绘制过程中要落实到每个变化的情节中。布光***的绘制过程就是对整台演出的描绘过程,包括舞台平面及立面的分布,投光灯具的种类、型号、位置、数量、方向、组合方式等,最终制作成电脑程序待用。
作为设计者,在创作中还要避免的是:1.灯光设计师的职责绝不是只顾追求一种迷人的视觉的画面,而忽视能见度和色彩的协调。2.观念保守,固步自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旧遵循陈旧的创作理念,甚至满足于停留在演出白光照亮就行了的观念上。3.创作上没有主见,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阐述演出(剧本),为整体舞台艺术创作提供建议和设想,盲目服从,甚至连所有的灯光色彩、变化都等导演指示。
三、舞台灯光设计与时尚作品的结合
时尚与传统的结合、舞台灯光设计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这类成功的作品不胜枚举,如张艺谋的《云南印象》、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以及由笔者设计的获得文化部2011年展演优秀曲目奖的作品《艰难辉煌》《美丽***》。
民族音乐会《美丽***》是一场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盛宴。以作曲家刘炽创作,人们耳熟能详的《我们***好地方》开始,以民族管弦乐合奏《我的祖国》结束。本场音乐会的主旨,就是高扬民族音乐的主旋律。由中央民族乐团与***艺术剧院民族乐团联手,共同演绎民族团结的辉煌乐章。主要曲目有《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天山之春》《***之春》《葡萄熟了》等,反映了***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风貌。
美丽富饶的***有着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和景色,在民族音乐的带领下,使舞台灯光为音乐添光添彩是此次设计的主旨,达到“用灯光描绘舞台,用灯光展现美景”的目的。运用亮度、色彩或光线分布,创造出乐队和独奏演员在同一舞台上,用手中的乐器,准确、流畅、节奏鲜明地演奏出优美、动听、沁人心脾的乐曲,给广大观众带来舞台艺术美的享受。通过各种舞台灯光和LED大屏幕的配合使得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现一幅幅美丽的***风情,为观众送上真正的视听盛宴。
四、时尚舞台灯光的情感艺术设计
(一)灯光变化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灯光设计如与演出配合得当,就能为乐曲增添“光彩”。它使观众融入其中,经历着喜、怒、哀、乐。如根据音乐家华彦钧先生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中央民族乐团在舞台上演出时,笔者用灯光明亮和色彩浓淡的变化,伴随乐曲的旋律,让观众仿佛又回到了那乐曲所展示的岁月。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演区被浅蓝色的光铺满,天幕上一轮残月高挂,一束冷色调的追光照在二胡独奏演员的身上,随着演奏者手中弓弦的抖动,凄凉哀怨的音乐,把人们带到了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乐曲让人们仿佛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昏暗的月光下步履蹒跚,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知能向谁来倾诉心中的凄苦和哀痛。而蓝色调的光所表现出的时代背景,又融合了乐曲的意蕴,这时全曲达到高潮,舞台被红色的光照亮,我们仿佛听到他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愤怒到极致的呐喊,那是对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伴随着激昂的结束乐曲,舞台大亮,让人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同时让人们也看到灯光是被音乐所激发的,而音乐却是极其感人的。
(二)对比作品中色彩的不同表现
纪念***90周年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艰难辉煌》,反映了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从艰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画卷,它给了灯光设计者更大的创作空间。笔者充分运用亮度、色彩、分布和变化来发挥“光是本质,色是现象”,尽力做到作曲家和指挥家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民族管弦乐《序曲》叙说了***的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以长征、抗日战争、***战争三大事件为核心,倾诉作者的爱国情怀。民族管弦乐与合唱《江山颂》由《浏阳河》《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4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组合而成,以优美的叙述性旋律,乐队奏出蜿蜒秀美的浏阳河的主题,舞台背景是十曲九弯,清波荡漾,两岸青山翠枝的秀美河岸风光。笔者在一顶、二顶、三顶及逆一、逆二的位置各配置了8台电脑染色灯,其目的是使演区的色彩更加透亮浓重,同时在顶光及两侧桥光加上了几十台LED电脑灯使整个大演区明亮透彻,让观众感觉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历在目,江南秀色一览无余;乐曲转至《春天的故事》,演区随着乐曲的节奏快速转换成以绿色为基调的光,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春岁月;第三乐章《走进新时代》,演区光随着乐曲渐渐转入粉红色,灯光的气氛由偏“冷”转向渐“暖”,变化的节奏平缓过渡,把灯光的变化糅在乐曲之中;这样的一个灯光变化过程,加上乐曲的清新、奋进,营造出一种改革开放20年后人民的幸福生活氛围;最后的遥望篇《江山》,乐曲达到高潮,随着乐队指挥的手势,演区光用快的节奏,全场大亮、满台生辉。由于灯光是在“暖”色调下,突然起光,对比之下舞台显得更加明亮。乐曲的节奏与灯光起光的节奏,如同一股冲击力量,使观众的情绪随同乐曲一起豁然开朗、激动。
五、未来舞台灯光的趋势
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诸多元素中一个最为积极、活跃,能与音乐或戏剧演出进行动态配合的重要元素。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永远在赶超艺术创作和发展的需求,灯光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灯光艺术的创作,但不决定着灯光艺术创作的成败,关键在于灯光设计师利用灯光技术的态度、角度及驾驭能力,用“灯光描绘舞台”,让舞台艺术丰富人生,是每个设计者永远最明确和最乐于追求的目的。
时尚舞台篇2
中国电信定制
第一眼看到华为C8800,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将其与上月评测的华为U8800联系起来,二者可看作是同款产品针对不同运营商的定制版本――C8800支持中国电信CDMA20001XEV-DO Rev.A网络,全面支持中国电信天翼服务,手机后盖换上了天翼Logo。正因为此,C8800在外观设计上与U8800如出一辙,整体外观延续了华为手机一贯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简单之中亦隐露锋芒。120×62.8×11.6mm的一体化精巧机身(尺寸与U8800基本一致,只是宽度略有难以察觉的增加),即便是女性用户也能一手掌握,上下两端的圆润曲线配搭四周的亮银金属边框和背部的磨砂质感外壳,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握持手感都值得肯定。3.8英寸WVGA(480×800像素)触摸屏在显示效果和触控体验两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主流的5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从6cm到无限远的自动对焦,让手机随时化作街拍利器。值得注意的是,C8800亦采用了双MIC降噪技术,即使在嘈杂环境下也能提取清晰语音传送给通话对方。
新版操作系统
华为C8800采用Android 2.3操作系统,它亦是第一款采用该版本操作系统的C网手机,这正是它相对U8800而言最大的改进之处。新版操作系统虽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改造,但在细节方面的优化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例如,Android 2.3在文字输入时加入了导航指针,这与苹果iPhone的放大镜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让用户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文字编辑;全新的电源管理方案则使1500mAh锂电池获得了更为理想的续航时长。
与Android 2.3操作系统进行搭配的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新款用户界面,最多可提供7页待机主屏,并允许用户自由设定主屏页数,以及自由选择首页屏(不一定是中间屏),从而避免了主屏页面空置以及减少了翻页次数。同时,应用程序的***标样式和主屏切换的动画效果(手机提供包括3D效果在内的共7种特效)等也支持自定义,个性化程度很高。总体来看,华为界面增强了产品的易用性,更加贴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硬件性能表现
至于系统硬件配置,华为C8800采用的是高通M***7627T 800MHz CPU和512M8 RAM/512MBROM,Quadran Advanceed软件测试成绩处于1500分左右,已超越了拥有1GHz处理器主频的Google NexusOne(Android 22)。实际操作体验也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滑动屏幕时完全感到不到迟滞,常见软件和游戏的运行也比较流畅这样的表现获得了编辑部诸多同事的一致好评。
智能商务体验
在商务应用层面,华为C8800亦不乏亮点。除了移动邮件、文档浏览编辑、双向/多向通话录音以及AGPS定位导航等应用之外,还提供了信息全备份功能包括重要程序、短信、通话记录在内的诸多关键内容,一键即可快速备份一十分方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手机不仅支持常见的本地备份功能,更提供有云服务备份,这就意味着,即便用户的手机丢失或者出现故障,通过华为云端服务,同样能够找回重要信息,确保了用户数据的万无一失。
时尚舞台篇3
尚长荣说:“我父亲的《尚小云京剧艺术》在1961年获批,1962年正式开拍,大约100分钟的影片耗资达到了100万元,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父亲,包括其他参与拍摄的人都格外珍惜。那时候我才22岁,不但演了角色同时还参与了各类的研讨,在1962年炎热的夏天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开始我原本以为就是用电影胶片把舞台剧重新录制一遍,没想到完全不是这回事,回忆起当时拍摄的情况,还是有许多值得记忆的情景。”
“总体来说这样的艺术记录,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调、过于写实,留有许多遗憾。对于虚实问题的处理,对京剧原有程式之美有一定的破坏,形式也比较呆板,比如在《失子惊疯》里,我的第一个镜头是从山上下来。如果在舞台上演出,就完全可以靠演员去演绎出“山”的感觉,演绎出如何“下山“的场面感,但是到了电影拍摄,就搭了实景,还真做了土道,导演还让我走机位,要求三步就要到镜头前,过了也不行,不到也不行,又要走出漂亮的台步,又要入镜,刚上场时,我这个‘电影菜鸟’怎么也不适应,穿着厚底一踉跄就摔下来了,后来是导演体谅我,改了场景才顺利完成。”
2009年,又一个炎热的夏天,尚长荣在摄影棚里拍摄他的舞台代表作《廉吏于成龙》,从早上9点上妆一直演到晚上收工,一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拍摄。
尚长荣这样形容他对舞台和电影两者不同感受:“舞台总是宏观的,有直接影响力和震撼力;但是镜头有它的好处,它可以把表演放大或缩小,展示许多微观的地方,充分地强烈细腻地展现人物的表演。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有了中景,就没有特写,有特写,就没有全景。”
随着科技和理念的进步,特别是多机位拍摄的运用,打破了以往戏曲电影中一机到底的模式,让电影和戏曲的结合有了新的可能。在虚实的处理上,电影《廉吏于成龙》导演郑大圣在突破舞台特有的起承转合间的空间局限时,用穿帮镜头来打破舞台和电影之间的隔阂,让两者穿插起来,不但令观众惊喜,也让尚长荣在摄影棚的表演“舒展”了起来:“在拍之前,郑导会交代走位和镜头,到了现场又有很多活的东西在里面。导演创造了一个无障碍的表演空间,用多机位来记录,让我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地表演,是一次愉悦的表演体验。 ”
2013年“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首批选择了《龙凤呈祥》和《霸王别姬》两出进行试点。尚长荣在这次新修改的《霸王别姬》中饰演霸王一角:“杨小楼和金少山是我的偶像,在杨小楼演了霸王之后,开创了武生演霸王之路,他在生和净之间,找结合点和展现点,让《霸王别姬》这个戏有难度,有演头。”
“《霸王别姬》的电影也肯定有别于《廉吏于成龙》。”尚长荣说,“就和戏一样,一戏一风格。《廉吏于成龙》是新编戏,程式比较少,而且大多是室内戏,相比‘于成龙’,《霸王别姬》更倾向于保留舞台的原貌。它不是“于成龙”模式,也不是舞台纪录片,它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中国京剧艺术精彩的舞台程式和规范,精彩地展现出来。”他着重强调《霸王别姬》是一部“电影而非舞台纪录片”:“电影终究是电影,终究不是艺术教材。比如说,以前拍的《群英会·借东风》,这当然是一个宝贵的历史资料,但不是好的戏曲电影。如果我说这部片子里一定要把我脚下那点功夫全记录下来,那就不是电影了,是艺术教育片了。戏曲电影要灵活考虑电影银幕和舞台表演结合的最佳点。”
上海戏剧:《霸王别姬》的导演仍是《廉吏于成龙》的导演郑大圣。和他的合作感受如何?
尚长荣:戏曲电影的导演要懂戏曲,这非常关键。我记得有位其他剧种的老演员就曾对我抱怨过,给他们拍影视片的导演一点不懂戏,让他一边拍一边着急。还有的电影导演要求戏曲演员要生活化,这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郑大圣对京剧有认识、有理解,而且非常尊重舞台,所以和他合作非常愉快。戏曲电影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虚实问题,如何将戏曲特质与电影特质进行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上讲,《廉吏于成龙》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所以这次(拍《霸王别姬》),大家又不约而同想到他。
上海戏剧:您在电影中的表演和舞台上的表演不一样么?
尚长荣:应该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表演,舞台和摄影棚的演唱的节奏也是一样的。我觉得有经验的演员,到了现场自然会进入状态;一坐在那里化妆,就会心态平和。只不过,舞台上演员要时刻保持精神状态,但是电影的拍摄是不连续的,保持情绪的连贯,我的秘诀是走台的时候稍微进入一点情绪,到第一第二次试拍之后,再进入状态,晚一点进入状态,不要一下子进入太多,这和舞台不一样。
时尚舞台篇4
第二届《2013奥运社区大舞台》活动历时3个月终于落下帷幕。该活动由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和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主办,分为广场健身舞和时尚流行舞比赛。活动得到了北京市16个区县的积极响应,近百支文体队伍登上舞台,载歌载舞,魅力呈现。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激烈角逐,十二支队伍脱颖而出,在决赛中进行“强强对决”。
通过文体队伍的表演、角逐,不仅可以展示北京市的群众文体水平,也将促进区县文体队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带动更多人参与,推动全民健身。
时尚流行舞比赛于11月16日下午在306医院礼堂举行,大赛现场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向显和傲然主持。
百花争艳《映山红》夺冠
时尚流行舞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是石景山区文化馆金枫舞蹈团表演的《映山红・记忆》。安镇街道百合花舞蹈团表演的《窈窕淑女》和安贞舞协男子舞队表演的《放飞梦想》获得了二等奖。天通苑艺术团表演的《康定情歌》、奥运村红立方舞蹈团表演的《捣马奶》和安贞街道枫林舞蹈队表演的《望海》获得了三等奖。获得优秀奖的是望京金凤凰舞蹈队表演的《西班牙之火》、平谷区夕阳红艺术团表演的《幸福阿婆》、西城区老水兵俱乐部狼虎豹组合表演的《亲爱的,来吧》、大屯街道千红舞蹈队表演的《火把舞》、石门营新区六区梦之光艺术团表演的《永恒的梦之光》和北下关街道娘娘庙社区舞蹈队表演的《一杯美酒》等。
“全北京,跳起来!全北京,跳起来……”跟着BTV生活频道主持人李向显和傲然的节奏,决赛现场传出了响亮的口号。身着火红色长裙的望京金凤凰舞蹈队带来首支舞蹈《西班牙之火》,如熊熊大火一般点亮决赛现场,燃起现场观众的热情,叫好声此起彼伏。
在决赛舞台上,除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藏族舞《康定情歌》、彝族舞《火把节》、***舞《一杯美酒》和哈萨克舞蹈《捣马奶》,还有激情四射的吉特巴舞《亲爱的,来吧》、整齐划一的踢踏舞《永恒的梦之光》、调皮的板凳舞《幸福阿婆》。
不过,石景山区文化馆金枫舞蹈团以她们灵活的舞步、优美的舞姿、精巧的编排和出色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最终,她们的舞蹈《映山红・记忆》众望所归,搞得桂冠。
在决赛中进行“强强对决”的十二支队伍个个身经百战,可谓各具特色,各显神通,现场评分也差距不大。经过现场评委的艰难抉择与网络投票相结合,决赛名次才最终确定。
***民情深,同台献艺
决赛现场的观众席中,来自北京武警五支队的一百名“兵哥哥”显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着绿***装,单是坐在那里,就已经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所有参赛队伍表演完后,他们还献上一首《祖国不会忘记》,现场助兴,更是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现场观众的呼声下,从通州区远道而来的热心观众侯得秋也登上了舞台,献上舞蹈《骏马奔驰保边疆》助兴。只见他时而跑,时而跳,时而俯,时而起,像骏马一般,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着飒爽英姿。“我今年68岁,从事舞蹈四十多年……”跳完舞蹈,侯得秋还没说完,现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BTV生活频道主持人李向显则调侃道:“看来舞蹈真的能让人年轻,让人永葆青春啊!”侯得秋家住通州区天赐良园社区,他告诉记者,知道2013年奥运社区大舞台大赛消息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报名参加的时间。“如果明年还举办,我们一定来参加比赛。”侯得秋说。
与2032年奥运社区大舞台不同,今年的比赛只有复赛和决赛在奥运村举办,其余的初赛都在各区县分别举办。所以,居民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早早地就守在了赛场。
对于奥运社区大舞台,奥运村街道风林绿洲社区的72岁居民王绵和是一位老观众,也是一位忠实的“粉丝”。为此次比赛,他特地写了一首《钗头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钗头凤・观奥运社区大舞台舞蹈决赛感赋》
业余队,专职象。
舞姿优美明星状。
人丁旺,花开放。
脸呈神韵,眼传情荡。
靓!靓!靓!
队雄壮,出强将。
粉丝真懂演员棒。
功夫好,艺崇尚。
时尚舞台篇5
终于音乐压住了造型
记得看《我是歌手》第一期时,尚雯婕一首的《夜的缪斯》彻底把我震慑住了,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过她唱的歌,原来她唱歌这么有感觉,与当年获得超女冠***的那个她很不一样,嗓音和技巧都有很大的改变。“这点我倒没有太留意。不过从出道至今快七年,可能对歌曲的理解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相比之下,她更在意的是大家忽略自己的作品。
不知道从何时起尚雯婕就变成“造型怪咖”, 每次在公众面前的亮相总会闪瞎双眼:千纸鹤头、老年妆,各种“匪夷所思”的奇特造型轮番上演,网友吐槽为“雷人教母”,对于来自路人和同行的非议,尚雯婕坦然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每一次新造型的尝试,都是和团队一起开会商量出来的,如果每天沉浸在观众对我的评价里,那我还要团队干吗。”对于造型路线的转型,尚雯婕笑称现在是走内心戏,“以前玩的是外露张扬,现在走内心的。”“其实我内心很简单,只想要不一般”,这是尚雯婕的那首歌《连卡佛小姐》中的一句话,也是她的真实想法,所以面对争议时,她一直很不屑。“不会困惑,我不太喜欢去看别人对我的看法,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我还是期待大家关注我的音乐。”
自尚雯婕参加《我是歌手》以来,一次次搞水准的音乐演出,让她这次主打“朋克”感十足的发型及复古优雅“法式女人味”时尚造型,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其发型更是带动起了一股潮流。对此,尚雯婕笑称:“现在在购物网站上一搜,有很多人卖尚雯婕同款假发。”
每次场都做好了被淘汰的准备
《我是歌手》如今的火爆彻底不亚于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在比赛里众多大家公认的实力唱将中,尚雯婕绝对是最扎眼的一个。为什么?因为她年纪最小,唱法标新立异,造型特立独行,和那群“中老年”歌手形成鲜明对比。
记得,当她第一次站上《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时,淡然地介绍自己“我是尚雯婕,是一位原创电子唱作人”后,曾经的硝烟渐渐散去,大家看到的一个用心唱歌的歌手。
《我是歌手》之前邀请了很多大腕,可他们都有相同的顾虑,“如果自己被淘汰了,多没面子。”这一次,尚雯婕也面对了相同的问题。因为新赛制的缘故,她抽到了S.H.E的《Super Star》,不仅这首歌之前尚雯婕从来没有听过,而且这首歌曲的曲风和尚雯婕一贯的风格出入很大,此前表现一直稳定的尚雯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其实每一场我都做了被淘汰的准备。尤其是洪涛老师宣布排名的时候,有点像学生时代听老师宣布考卷分数,有点紧张,但跟考试还是有点不一样,多了点好奇,特别想知道大众评审对于自己的一些新尝试的接受度。”
而从大众评审对尚雯婕一些新尝试的接受度来看,她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黑眼豆豆的《Let's get it started》,还是迈克尔·杰克逊的《Man in the mir-ror》,她的表现毋庸置疑。“如果淘汰还是会留恋,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展现音乐的舞台。”在这一段经历中,尚雯婕直言是一边学习一边享受。
W周刊: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契机,或者说你为什么要去参加《我是歌手》这样的明星比赛?
尚雯婕:《大咖秀》是我回湖南的第一个节目,但是很遗憾那是一个模仿秀,不是音乐类的节目,我在《大咖秀》节目组和洪导聊天,说其实一直希望有机会可以回到湖南正式以原创电子歌手的身份给母校交份答卷,后来洪导跟我经纪人提了这档节目,我听后特别兴奋,很想有这个展示自己“歌手”身份的平台,于是经过团队与导演组的多次沟通,最终登上了这个舞台。我很感谢湖南卫视的领导以及洪导可以给我这个机会,与这么多优秀的前辈、音乐家、和舞美制作团队合作。
W周刊:节目一路走来,你的关注度节节攀升,大家开始更多了解你的音乐,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尚雯婕:我觉得所有参与其中的歌手都会有对自己积极的收获。作为歌手,对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舞台重拾了信心和热情。以一个纯粹的舞台让我重新找回对歌唱的热爱,因为随着这几年的工作,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站在台上唱歌,而更喜欢自己创作
W周刊:会不会有种感觉,湖南卫视真是你的福地?
尚雯婕: 湖南卫视可以说是我的母校,当年的《超级女声》也是从这里被大家认识,如今的《我是歌手》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再度重回母校,所以我还是很感谢湖南卫视一直对我音乐的支持。
时尚舞台篇6
时隔6年,尚雯婕再次在湖南卫视的舞台上成为瞩目的焦点。2006年她是超女冠***,中性造型,相貌平平,如今她已经脱胎换骨,穿着令时尚界人士关注的服装、带着强大的女王气质回归,“6年了,湖南卫视,我回来了,我是歌手,我是原创电子唱作人尚雯婕。”一袭红色长裙的尚雯婕这样在《我是歌手》中出场,节目中,她是资历最浅的一位歌手,经过8场角逐,尚雯婕在节目中的大秀暂告一段落。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语系的法资公司白领,到《超级女声》出身的选秀歌手,再到如今的原创电子唱作人,说尚雯婕“化茧成蝶”也许并不为过。
虽然同是《我是歌手》舞台上对决的实力唱将,虽然离开已经成为必须面对也无需过于惋惜的关卡,但尚雯婕的离去却意外地让人格外扼腕感慨。这位出道最晚、资历最浅、甚至是选秀这种有点儿“草台班子”家底的“新人”,却在《我是歌手》这种严肃舞台上走了这么长时间,利用每一次登台演唱的机会,狠狠地让众人刮目相看。她场场都变的另类服装、她场场不变的扫把头、她的特立独行、她不接地气的音乐品味、她连指甲油颜色都要考究的较真个性,都那么浑然一体,塑造成尚雯婕特有的模式――“下一站,天后”。
回顾《歌手》路,天后小有成
重回湖南卫视这个尚雯婕口中的“母校”,尤其是回到一个“给歌手的空间和尊重度都是其他节目无法企及”的音乐节目,对于她来说,是音乐路上很重要的一个关口。正是通过这个节目,尚雯婕正在逐渐洗刷掉深烙在观众心中的怪形象,她的音乐功力以及她口中三句不离的“原创电子唱作人”形象也在渐渐被认识和得到认可。
扫把头的尚雯婕,一来就给端庄的歌手舞台注入了一股野性的力量。作为最没压力最没负担最不会丢人的“小师妹”,尚雯婕的成绩一直是中不溜,有过“千年老四”的称号,偶尔前三,后几场在五六徘徊,最好成绩凭借《王妃》拿过第二。不过每一场无一例外,尚雯婕的出场都是最令观众期待的,即便她的歌一般大家都不怎么熟,却愿意通过她的表演去认识新的音乐。所以可以说,尚雯婕虽然并非每场都成功,却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像是哈雷彗星有它的轨迹,扫把头也有着天后的荣光。
掐指一算,尚雯婕从问鼎超女冠***到现在也有快8年的时间了。一路走来星途还算顺畅,名校弟子、聪明绝顶,因为法语底子的关系国际交流的机会要比同侪只多不少。其他超女都还在三四线城市捞钱的时候,她已经一只脚踏出了国门。
但2012年前的造型不是Low就是雷还真叫让不解。品位或许她是有的,只是她雇佣的团队在执行上存在很大的沟通问题。估计就是她那时候的造型团队想把她推成中国的Lady Gaga,然而抄了个皮毛不得精髓。虽说前期尚雯婕变成了时尚毒药,但谁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位有底蕴有涵养的才女。当她与Masha Ma、《Vogue》团队展开合作之后,她的造型才终于得以走上正道。
2012年推出的两张细碟《Ma Bulle Remix》与《The Doom Remix》的封面造型可能均出自新团队之手,时髦二字放哪里都适合。随后中分黑发的尚雯婕参加《我是歌手》更是让她的时尚地位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Masha Ma的美人鱼裙、白莫的蓝色丝绒裙、各种Lanvin的个性演绎都让她的时尚地位火速上升。而且厉害的在于,芒果台出身的她本来就有群众基础,转型后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一唱,其他歌手再反衬一下,尚雯婕直接就成了众多二三线地区人民的时尚标杆。尚雯婕本人究竟怎样倒真没几个人在乎,既然不是走偶像路线,拼实力与品位算是上乘的道路。长久做下去,二十年后张靓颖变那英,尚雯婕成王菲也就变成蛮合理的猜测。至于谁会是二十年后的Lady Gaga,那还要看谁更敢秀下限了。
“你穿什么总有人看得懂看不懂”
尚雯婕自开始出没于娱乐圈的风起云涌,其服装品味就一直和唱功一般不俗,甚至大众对她的服装关注超过了唱功。返场表演,尚雯婕同样是精心准备。这场她唱了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Dog Days Are Over》。尚雯婕表示她一直想唱这首歌:“从到《我是歌手》第一天就想唱,然后跟导演组也商量过,觉得可能不太适合在比赛的时候唱,可能就只适合在返场的时候表演,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歌,有的时候私底下开玩笑,这场没有被淘汰,什么时候被淘汰呀,我们好想唱那个歌呀。”
终于唱了自己想唱的歌,所以也用了非常唯美的造型。这场的尚雯婕颇有圣斗士女神的感觉,端庄华贵大气又透露着圣洁。其服装是曾为查理王子缝制礼服的著名英国设计师MCQUEEN的古董衣,已有十多年的历史。MCQUEEN是英国设计界有名的“坏男孩”,他的“骷髅头”被一度誉为时尚风向标。“坏男孩”的作品搭配上向来不走寻常道的尚雯婕,也是流光溢彩、相得益彰。
不疯不魔不成活,造型上“出奇兵”,是尚雯婕一度留给世人最浓重的印象――圣斗士妆、头疼妆、报纸环保妆、蟾蜍妆还有极品的“90岁老妇妆”,她的“时尚”一度让人琢磨不透,随便想想便可以料到好事网友怎么会放过调侃“中国雷帝GAGA”的机会,“最差着装”引发吐槽以及“哗众取宠”的质疑无数。但随着《我是歌手》的一期期播出,观众渐渐发现尚雯婕的“怪”少了许多,惊悚不再,反而是一套套的大牌服装惹人瞩目,开启了她立体连身裙式的后裙装时代,回归了所谓的“正常”。
“我只讨好我自己的听众”
回想《我是歌手》第一场,尚雯婕说自己整个过程都是蒙的。她很明白,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自己肯定不是唱得最好的,也不是把控舞台和调节气氛经验最足的。“我想得很简单,这个舞台的音响效果、策划创意等等都非常棒,我能在第一场把自己的原创歌曲打了出来,就很满足。”
从2007年正式签约华谊唱片,尚雯婕的音乐之路一路摸索,目前确立了自己“原创电子音乐人”的定位。2011年概念专辑《IN》的行业口碑不错,国际的时尚杂志也关注了尚雯婕。“别人可能听不懂”,但她以及她的团队都坚信未来有不错的收获,并乐于做华语乐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时尚舞台篇7
佳丽们分别穿着设计师冯璐设计的黎锦服饰,其中包括泳装和岛服系列、日常服装系列和礼服系列三个部分,让台下的观众倍感惊艳。
黎锦,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织锦,是一门卓越的拥有三千年历史的纺织技艺,堪称中国棉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一千多年。被后世尊为中国纺织业始祖的黄道婆,其精湛的纺织技术就是从黎族人民手中学习改进而来的。
黎锦***案丰富多彩,其中凤凰是最常见的样式。凤凰与黎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凤凰文化是黎族文化中最精彩、最核心的一个瑰宝。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凤凰外形取禽鸟之长,集羽族之美,五彩相和,体态雍容华贵,品质集德、义、礼、仁、信于一身,除此之外,凤凰还是智慧的象征。凤凰齐飞,寓意吉祥和谐的太平盛世。
黎族人认为,凤凰文化是一种友爱、美好、幸福的文化。黎族文化和凤凰文化培育了黎族人的精神价值,使得黎族人友好好客、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爱憎分明。黎族有个美丽的传说,雷公把一个蛇蛋放在黎母山的山顶上,生出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由鸟养大,鸟就是凤的化身。这个故事说明黎族的祖先是天龙和凤,他们都是黎族的神灵,所以黎族要保护神、保护鸟。这种对凤凰的***腾崇拜和祖先敬仰,使得黎族妇女时常将它们织绣到锦缎中去。
黎锦“凤舞天涯”系列是黎锦的代表作,其沿用了黎锦“龙被”的织绣手法。“龙被”是黎锦中的一种,也称为崖州被,有些地方叫做大被,素有“广幅布”之称,是黎锦中的极品。“龙被”是纺、染、织、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它是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之一。“凤舞天涯”系列不仅继承了“龙被”华美、高贵的气质,也增添了雅致的中国风。在梅、兰、竹、菊、牡丹的映衬下,锦缎上的凤凰栩栩如生,欲展翅翱翔,舞动天涯。
凤凰与黎锦有着不解之缘,与美丽的三亚也有密切关系。三亚不但有凤凰岭、凤凰镇、凤凰村、凤凰机场、凤凰岛、凤凰广场等,令人称奇的是,三亚整个城市的地***更酷似一只向北回头展望欲舞的金凤凰。新丝路模特大赛作为与海南结缘已久的活动,举办这次专场活动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总导演王哲和设计师冯露都在会后对模特的精彩表现表达出了非常满意的评价。
在专场活动后对模特们的随机采访中,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这群年轻姑娘们对身上所穿的民族服饰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她们纷纷好奇这般纷繁复杂的***案是如何用一双巧手织就的,更对黎锦之美表达了由衷的赞叹。来自美国赛区的5号选手刘宇坤是一位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女生,对中国民族文化不甚了解的她通过这场别致的黎锦服饰专场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后台她还不时与其他几位外国选手交流心得,谈到高潮处甚至直呼amazing,“只有中国才会有黎锦这样的服饰,我真的觉得很帅,很漂亮!”
另外一位来自海南赛区的黑龙江选手王爽是所有选手中唯一一个短发女生,加上 180的身高,中性阳光的气质,让她在一众选手中尤为出挑。在演绎黎锦之美时,她以一身绣有传统***案的黑色长裙,身披长款织锦围巾亮相,华美而大气。“我一直都很喜欢黎锦,黎锦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更好地传承下去。他们的服装真的很有风格,有十分独特的民族特色。我上场时披着的那条围巾我就非常喜欢,好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条呢!在舞台上的时候我秉承着传播博大精深的黎族文化的责任感,希望能穿着具有民族气息的服装走出时装秀的时尚感。”王爽说为了在台上有更好的演绎,自己在台下也练习了好久,整个秀下来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在短短几十米的秀台上呈现自己的最佳状态,不止是王爽,所有的女孩们都在努力地付出。
除了 50位佳丽,几位黎族织女也登上了会的舞台,并为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黎族舞蹈,不仅赏心悦目,还让人恍若置身于古朴原始的黎寨村落,看到了黎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作为海南特有的民族传统,黎族织女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3000年的纺织文化,从无纺到麻纺再到灿若云霞的黎锦,吸纳天地之灵气,天上取样人间织,她们创造了纺、染、织、绣的奇迹。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锦列为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这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得以存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与时尚的融合更是延长文化遗产精华的一种方式。本届新丝路模特大赛不仅给50套黎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也给这50位佳丽提供了一展身材和风采的绝佳机会。
郭凯
时尚,延续黎锦的生命
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这次我们准备得比较匆忙,但整场下来效果比我想象的好,黎锦与时尚结合,给黎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我认为黎锦不和时尚结合就走不远,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在进步,所以黎锦一定要和时尚结合,才能走进大家的视野,走进大家的生活。黎锦不和时尚结合就没有突破,我们这次活动就是在做一个尝试,让传统与时尚结合,让民族与国际接轨,寻找黎锦文化推广的新亮点,探索延长黎锦文化遗产精华的一种新方式。这次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启发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去做更多尝试,也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到保护与弘扬黎锦文化的队伍中来。
冯璐
黎锦激发了我的灵感
黎锦服装设计师
时尚舞台篇8
当代戏剧的实际状况,不能笼统视为戏剧衰败。准确地概括,当代戏剧的特征是观众 稀少。不是没好戏,而是戏再好,也少有观众上门。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当代戏剧家艰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论,台上确实有所振兴 。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从京津沪渝到南北省会,人 材辈出,好戏连台。许多方面超越前人,有的方面超越影视。为了争取观众,使尽千方 百计,却仍然改变不了门前冷落,与台上热闹形成反讽式对照。这种现象使人百思不得 其解。
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变换视角,有所发现。以一家之言,供学术探讨。
简而言之:当代戏剧观众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 化。
戏剧的基本属性是剧场文娱、舞台艺术。观众须到剧场之内,舞台之下,与演出对面 交流。在信息时代之前,剧场舞台是人们文娱生活的重要场所,到台下看戏是人们的时 尚。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几度促成戏剧的黄金时代。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进剧场看戏 仍然是人们的时尚。可与剧场舞台艺术分庭抗礼的只有电影。而电影也须观众去到放映 场所才能观赏。影院与剧场同等,当时都有观众踊跃上门。电影再发达,也未夺走戏剧 的鼎盛春秋。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新纪元,潘多拉盒子大开,进入电视电脑时 代。当代人生活方式大改,文娱方式随之巨变,文娱场所必然转移。电视电脑的时代, 就是居室文娱,斗室文娱的时代。当代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泡在网吧玩电脑,舒适自由 地饱览一切,用不着经常跑到剧场台下观看演出。而剧场舞台艺术的规律,又需要观众 到台下与台上对面交流。戏剧不同于影视,也不同于一切出版物。戏剧是三度创作完成 。一度创作,剧本;二度创作,排演;三度创作,汇同演出现场的观众参予来共同完成 。观众与演员对面交流,本来是舞台艺术的优势;过去这种优势如今反弹过来,成为舞 台艺术的致命弱点。普遍拥有电视电脑的当代人,决不会再象从前那样经常泡在舞台之 下参予戏剧的三度创作。尤其是现阶段十分浮躁的中国人,很难安心坐下来陪同台上演 员对面交流。我们一些专家只看到戏剧与观众直接交流是电视电脑不可取代的特色,却 没有看到这种特色正是舞台剧难以“拉拢”观众的根本原因。
当代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都可与历代戏剧媲美;但三度创作——观众上座率, 无法与历代戏剧较量,更无法与时尚文娱竞争。时尚以居室文娱、斗室文娱为主;与之 辅助的,不是舞台艺术,而是另一极端——广场文娱。(球赛、体操、摇滚、人海庆典 、歌星大走穴之类)小则斗室,大则广场,浮躁的当代人爱走极端。中不溜儿的戏剧舞 台,俗称“一亩三分地”艺术,被小小斗室与巍巍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
当代戏剧没有市场,却有赛场。戏剧市场很小,赛场很大。全世界最大的戏剧赛场在 中国。由***府主办,企业协办的各类戏剧节、艺术节、汇演、展演、评奖、颁奖,名目 繁多,剧目众多,就是观众不多。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戏剧象当代这样在台上自我热闹 !
好心人纷纷献策,呼吁戏剧进入市场机制,构成文化产业。戏剧界遵命照办,实践多 年而收效甚微。我深思:戏剧为什么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与商品经济, 市场机制一拍即合?我发现:戏剧本身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具有商品的 再生产力。再生产是利润的源泉,利润是商品的生命。影视、书刊、出版物,只要投合 市场,就可象滚雪球似地复制成不计其数的商品,达到所谓“一本万利”。然而,舞台 演出天生没有“一本万利”的繁殖力。舞台演出“一本”好戏,即使投合市场之需,也 只能一本一利。如要再获一利,就必须再演一场。付出万本才能获得万利。“万本万利 ”是商品之大忌。舞台演出这种性质,决定了戏剧的商品价值不高。即使在戏剧的黄金 时代,演出场次多,观众上座高,但经济利润仍然较少。旧社会,凡是单纯经营戏剧行 业的,只能成为小业主,从来没有戏剧大资本家。(同时代却有报业巨子,影业大亨)戏 剧界不出大亨,倒是大亨来养戏剧。中国的富豪,外国的财团,都是在多处发财,以其 余资养戏。我们建国以后,则由***府养戏。计划经济时期,养得戏剧几度繁荣。如今变 为市场经济,商品属性十足的影视、书刊、出版物,如鱼得水,迅速发展成强大的文化 产业。商品价值不高的戏剧,与商品社会很难融合。当代舞台演出,售票少,送票多, 送票也来者甚少。观众踊跃看演出,有之,也是个案;普遍演出是观众稀少。不演不赔 钱,少演少赔钱,多演多赔钱。甚至,戏越好越赔钱,不赔大钱不成好戏。
归纳起来,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原因多种。是荧屏时代,网络世界,商品社会,斗室 文娱,广场游乐,以及转型阶段人心浮躁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当代戏剧观众稀少。
一声叹息:现阶段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
两分辩证: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不等于没有戏剧,更不等于戏剧必然消亡。
我们的思维方式爱走两个极端,或者万寿无疆,或者寿终正寝。其实,在鼎盛与消亡 之间,有很宽阔的弹性地带。戏剧独占百花魁的年代虽然不复存在,但也可以争取在强 手如林的百花园里保持一席之地。如果说,戏剧现状是总体有危机,某些局部有生机; 那么,戏剧以后的状况则相反,总体不会消亡,某些局部会淘汰;一部分剧团、一部分 剧种,会被无情的经济大潮淘汰;一部分勇于变革,善于变革的剧种、剧团、剧人,会 把大潮变为洗礼,在困境中自强,为戏剧争得一隅偏安。于卧薪尝胆中励兵秣马,熬过 人心浮躁的转型时期。当人心澹定,文明成熟,社会更上层楼,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文 娱方式可能返朴归真,下一代人可能从电视电脑的网络之中分身出来,回归剧场,欣赏 舞台艺术。
我们这一代戏剧家、受任于危难之际。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危机出人材。历史 上有的成功人士,其成功正是以其事业的败绩乃至泯灭为代价的!奉命于败***之际的诸 葛亮,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辈则是“知其尚有可为而为之”。
时尚舞台篇9
当代戏剧的实际状况,不能笼统视为戏剧衰败。准确地概括,当代戏剧的特征是观众 稀少。不是没好戏,而是戏再好,也少有观众上门。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当代戏剧家艰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论,台上确实有所振兴 。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从京津沪渝到南北省会,人 材辈出,好戏连台。许多方面超越前人,有的方面超越影视。为了争取观众,使尽千方 百计,却仍然改变不了门前冷落,与台上热闹形成反讽式对照。这种现象使人百思不得 其解。
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变换视角,有所发现。以一家之言,供学术探讨。
简而言之:当代戏剧观众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 化。
戏剧的基本属性是剧场文娱、舞台艺术。观众须到剧场之内,舞台之下,与演出对面 交流。在信息时代之前,剧场舞台是人们文娱生活的重要场所,到台下看戏是人们的时 尚。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几度促成戏剧的黄金时代。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进剧场看戏 仍然是人们的时尚。可与剧场舞台艺术分庭抗礼的只有电影。而电影也须观众去到放映 场所才能观赏。影院与剧场同等,当时都有观众踊跃上门。电影再发达,也未夺走戏剧 的鼎盛春秋。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新纪元,潘多拉盒子大开,进入电视电脑时 代。当代人生活方式大改,文娱方式随之巨变,文娱场所必然转移。电视电脑的时代, 就是居室文娱,斗室文娱的时代。当代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泡在网吧玩电脑,舒适自由 地饱览一切,用不着经常跑到剧场台下观看演出。而剧场舞台艺术的规律,又需要观众 到台下与台上对面交流。戏剧不同于影视,也不同于一切出版物。戏剧是三度创作完成 。一度创作,剧本;二度创作,排演;三度创作,汇同演出现场的观众参予来共同完成 。观众与演员对面交流,本来是舞台艺术的优势;过去这种优势如今反弹过来,成为舞 台艺术的致命弱点。普遍拥有电视电脑的当代人,决不会再象从前那样经常泡在舞台之 下参予戏剧的三度创作。尤其是现阶段十分浮躁的中国人,很难安心坐下来陪同台上演 员对面交流。我们一些专家只看到戏剧与观众直接交流是电视电脑不可取代的特色,却 没有看到这种特色正是舞台剧难以“拉拢”观众的根本原因。
当代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都可与历代戏剧媲美;但三度创作——观众上座率, 无法与历代戏剧较量,更无法与时尚文娱竞争。时尚以居室文娱、斗室文娱为主;与之 辅助的,不是舞台艺术,而是另一极端——广场文娱。(球赛、体操、摇滚、人海庆典 、歌星大走穴之类)小则斗室,大则广场,浮躁的当代人爱走极端。中不溜儿的戏剧舞 台,俗称“一亩三分地”艺术,被小小斗室与巍巍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
当代戏剧没有市场,却有赛场。戏剧市场很小,赛场很大。全世界最大的戏剧赛场在 中国。由***府主办,企业协办的各类戏剧节、艺术节、汇演、展演、评奖、颁奖,名目 繁多,剧目众多,就是观众不多。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戏剧象当代这样在台上自我热闹 !
好心人纷纷献策,呼吁戏剧进入市场机制,构成文化产业。戏剧界遵命照办,实践多 年而收效甚微。我深思:戏剧为什么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与商品经济, 市场机制一拍即合?我发现:戏剧本身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具有商品的 再生产力。再生产是利润的源泉,利润是商品的生命。影视、书刊、出版物,只要投合 市场,就可象滚雪球似地复制成不计其数的商品,达到所谓“一本万利”。然而,舞台 演出天生没有“一本万利”的繁殖力。舞台演出“一本”好戏,即使投合市场之需,也 只能一本一利。如要再获一利,就必须再演一场。付出万本才能获得万利。“万本万利 ”是商品之大忌。舞台演出这种性质,决定了戏剧的商品价值不高。即使在戏剧的黄金 时代,演出场次多,观众上座高,但经济利润仍然较少。旧社会,凡是单纯经营戏剧行 业的,只能成为小业主,从来没有戏剧大资本家。(同时代却有报业巨子,影业大亨)戏 剧界不出大亨,倒是大亨来养戏剧。中国的富豪,外国的财团,都是在多处发财,以其 余资养戏。我们建国以后,则由***府养戏。计划经济时期,养得戏剧几度繁荣。如今变 为市场经济,商品属性十足的影视、书刊、出版物,如鱼得水,迅速发展成强大的文化 产业。商品价值不高的戏剧,与商品社会很难融合。当代舞台演出,售票少,送票多, 送票也来者甚少。观众踊跃看演出,有之,也是个案;普遍演出是观众稀少。不演不赔 钱,少演少赔钱,多演多赔钱。甚至,戏越好越赔钱,不赔大钱不成好戏。
归纳起来,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原因多种。是荧屏时代,网络世界,商品社会,斗室 文娱,广场游乐,以及转型阶段人心浮躁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当代戏剧观众稀少。
一声叹息:现阶段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
两分辩证: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不等于没有戏剧,更不等于戏剧必然消亡。
我们的思维方式爱走两个极端,或者万寿无疆,或者寿终正寝。其实,在鼎盛与消亡 之间,有很宽阔的弹性地带。戏剧独占百花魁的年代虽然不复存在,但也可以争取在强 手如林的百花园里保持一席之地。如果说,戏剧现状是总体有危机,某些局部有生机; 那么,戏剧以后的状况则相反,总体不会消亡,某些局部会淘汰;一部分剧团、一部分 剧种,会被无情的经济大潮淘汰;一部分勇于变革,善于变革的剧种、剧团、剧人,会 把大潮变为洗礼,在困境中自强,为戏剧争得一隅偏安。于卧薪尝胆中励兵秣马,熬过 人心浮躁的转型时期。当人心澹定,文明成熟,社会更上层楼,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文 娱方式可能返朴归真,下一代人可能从电视电脑的网络之中分身出来,回归剧场,欣赏 舞台艺术。
我们这一代戏剧家、受任于危难之际。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危机出人材。历史 上有的成功人士,其成功正是以其事业的败绩乃至泯灭为代价的!奉命于败***之际的诸 葛亮,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辈则是“知其尚有可为而为之”。
时尚舞台篇10
舞台建好之后
,真是绚丽多彩,正对面立着几个大大的字——校庆5周年文艺晚会,舞台地板上铺着大红的地毯,四周架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灯光照在人身上,每个表演者更艳丽了。
晚会开始了,一个班接着一个班井然有序地走向舞台,同学们带来了欢乐优美的表演,没表演的同学跟着歌曲的节奏打着拍子,摇晃着手上的荧光棒,顿时校园里充满了彩色的光芒,好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