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10篇

音乐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音乐基础知识

前言

即便是最具声乐天分的艺术人才,也需要音乐基础。教师需要给予多方面引导与帮助,才能让幼儿得到成长,发挥出能力。幼师担任着重任的主要角色,学生能否奠定良好的艺术基础,取决于教师对音乐基础教学是否充分重视,是否有合理的规划,因此文中将针对性展开讨论,为教学优化提供更多参考。

一、声乐基础教学内涵分析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也开始更多将目光转向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这是国家多元化发展的证明,毫无疑问这样的趋势为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更多难题,无论哪个科目的教学,都是由幼年开始学习最为有效,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习才更合理,声乐教学亦不例外,幼儿时期的基础教学,是为声乐教学打下基础的重要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学生幼年时期成长的引导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个性与需求,转变观念,对声乐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更具趣味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设计规划,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更好的声乐基础,让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顺利。但目前许多幼师显然只是将声乐基础教学当成一个必然流程去实施,自身的思考、分析与设计则乏善可陈,这是不利的趋势,幼师队伍只有转变思想,以更认真的态度,更具创造性的视角去看待声乐基础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声乐基础。也正是以此为目标,以下的分析讨论当中,将对当前声乐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进行深入论述,为幼师队伍声乐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确保教师队伍的后续教学有更明确的方向。

二、幼师声乐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简化思维,从学生视角出发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初期,思考模式与成人截然不同的幼儿群体,所以幼师群体如果只以自身的思维去决策基础教学,教学内容则无法摆脱枯燥、复杂的固定模式,这和学生的简单化思考模式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如果坚持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然是不能尽快理解的,虽然音乐基础知识中也有部分知识比较复杂枯燥是无法否认的,但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思考去化繁为简,转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这样更有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识谱时,教师可以将连线、反复记号、延长记号、终止线与各个音符变成儿歌,让学生更容易记忆。以终止线为例:两条线,不一样,一个瘦,一个胖,帮忙收尾他最棒,遇到就停不能忘。这样的诗歌创作便是将音符与符号化繁为简的一种,因为音符的排布、符号的应用讲解起来都是较为晦涩的,利用诗歌表达出来,等于将高深的理论用白话表达出来,将思考的方式简单化,学生自然能够更快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科目都有更多更加高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声乐领域亦不例外。所以幼师如果只跟从单一教学规划走,只采用长久不变的固定教学模式,限制了自身的思想,便也等于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对于声乐这一门注重表达与感受的艺术科目更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应当更多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与需求,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实效性的规划,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始投入学习。例如声乐教学领域的一名优秀开拓者王发财,便开发出了让学生利用拔河理解如何用丹田发音,利用唱“山”字学会转音等高效且易于理解的声乐基础教学防范,这都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声乐诀窍,理解声乐技巧的优秀教学理念,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更多发挥出自身的造力,找出更多高效且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感受,合理评价

鉴赏与评价是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部分,但许多教师却都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这样自然无法谈及教学改革。教师要明确了解,声乐是一门注重感受与表达的科目。在开始学习曲目之前,先让学生进行鉴赏,有利于学生感受能力的提升。而在学生演唱后对其合理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大声唱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养成在学习曲目之前先让学生去听,在演唱结束后合理评价不讽刺的习惯,让学生懂得感受与表达,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用心演绎的歌者。

音乐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 音乐基础知识 发声方法 音乐欣赏 三分钟

音乐教育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目前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我遵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阶段的变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办法。

一、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练习发声的黄金时期,随着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成长,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练习问题,以免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不正确的练习方式对学生身体尤其是声带造成损伤和破坏,是中学时期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少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到高音时,累得面红耳赤,虽然音量很大,但声音粗糙,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调”。针对这些情况,要指导学生走出误区,用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

1.用哼鸣(M)练习。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似的,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从鼻上端(眉心间)发出似的,气息要做到“匀、慢、稳”,哼唱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

2.注重呼吸弱声练习。让学生体会“闻花香式”吸气,且要自然,不抬肩,呼气时均匀连贯,腰腹保持吸气时向外扩张的状态,弱声唱法的好处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且有“焦点”,声带的张力适度,使不该用的肌肉放松。

3.歌唱的共鸣。人的共鸣箱大部分为头腔、口腔和胸腔,首先让学生就像打哈欠似的把喉咙打开,在这种状态下,歌唱便有了初步的口腔共鸣。然而我们歌唱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一声区,而是混声,且随着音区的变换,共鸣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要教学生对不同共鸣区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视唱、音准及节奏三者环环相扣

音准和节奏训练是视唱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环节,而视唱训练能为学习歌唱、器乐,进行音乐欣赏打下基础,提供条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把视唱放在首位,加强音准和节奏方面的训练。

在视唱教学中,首先从音阶练习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依次唱好民族五声的宫、商、角、徽、羽调式音阶,并在唱好民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4”和“7”这两个音阶。一般来说,对不含“4”、“7”这两个偏音的自然音程,学生较易掌握。而一旦含有“4”和“7”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呢?我用“音阶填空法”训练,效果不错。如7―2大六度音程,学生一时难以唱准,这时教学生用唱音阶的方法从7音找到2音(中间被填空的音只能默唱),再直接唱7、2两音,并让学生记住音高位置,如此反复练习几遍,学生自然就易唱准音符了。

三、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他们进行一些内容丰富的音乐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逐步懂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表现和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提高鉴赏水平,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如第一册音乐欣赏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全曲由三个小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开始至“高粱熟了”曲调的跳进内切分节奏的应用,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和游击队员保卫黄河的英雄气势。第二部分,“万山丛中”至“逞英豪”节奏灵活,歌颂了为保卫黄河、祖国而战的游击队员。第三部分,“端起了土***洋***”至“保卫全中国”紧凑的节奏加上休止符的运用,紧张有力,逐渐进行到全曲的高潮。特别是在二、三部轮唱的过程中增强了活跃气氛,表现出***武装力量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大海之中。学生用活泼明快且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激昂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时,更增强了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四、巧用课堂三分钟

三分钟,虽然只是一节课的1/15,但用得巧、用得好,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新课引入前巧用三分钟。一节课后,学生们脑海里还会被一道难以解答的几何题或一个单词、句型所困扰,心情一时难以放松下来,而下一节音乐课要想上好,我觉得先用三分钟让学生唱一唱以前学过的歌,拍一拍较轻点的节奏,等等。这样,学生的情绪、思维就会很快稳定并转移过来,有利于新课的传授。

音乐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wwW.133229.COm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高潮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音乐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专业外语 基础知识 钢琴 影响

在注重信息化、多元化的21世纪,专业外语在各学科的多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专业外语对钢琴演奏及教学而言,实际应用能力远大于“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演奏及教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音乐界的老前辈赵沨教授在《英语音乐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一般文化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其结果是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音乐专业外语主要含概基本乐理、音乐理论、音乐史、乐器史、音乐家简介等。专业外语单词的语种主要由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构成。从十八世纪初起,一直沿用意大利文标记,其中一部分已变成世界各国音乐家们通用的术语。

一、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分类及发音

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音乐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乐谱中,各种外文标记准确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正确演绎才能还原作品真实面貌。这些单词主要分为速度、力度、表情三大类,笔者对各类常用专业术语发音及释义作一简要的分类。

(一)速度(Tempo)

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指导作用

(一)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经常遇到用以标记速度、力度、表情以及其他演奏指示的专业外语词汇。作曲家用音符不能表示的创作意***,就用各种术语记号来延续。无论是钢琴演奏者是教学者,都要准确掌握乐谱中的每一个外文标记。速度是决定作品性格的首要因素;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使音乐作品有了层次和起伏;表情记号就像水墨画家笔下的一枚红印章,有了它,音乐作品才能跃然纸上,富有生命力与色彩。准确表达术语记号,结合娴熟的技巧,才能做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二)作为艺术指导的声乐伴奏者,要明确艺术歌曲的风格、速度、情绪,对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要做到了如指掌,遵照原谱,按照作曲家原意,准确地将音乐信息传递给演唱者。结合谱面上的专业术语,钢琴伴奏者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多变的音乐色彩、生动的音乐形象、鲜活的人物刻画,用准确的速度及节奏帮助演唱者领悟作品的内涵,最终达到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及艺术作品的整体和谐。

三、提高掌握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措施

目前,专业外语作为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已在国内的很多专业院校单独设立。在本科生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外语的教学还没有大规模、系统化地实施,很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该课程。以***各大中专院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除少数从小跟随规范的钢琴教师、且注重专业外语及基本音乐知识学习方面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只关注乐谱中的音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从未留意谱面上的速度、力度及表情术语,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演奏的乐曲生硬、呆板、严重偏离音乐作品的原貌。仅有过硬的技术技巧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不够的,要想提高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准确表达乐谱中专业术语的要求,更为重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

专业外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要做到发音规范,首先要学好基础英语。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认识音标、掌握发音规律等方面都较困难,何谈专业外语的学习。因此,应把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首位,至少达到初级英语水平,学习专业外语才不会吃力。在学琴阶段,要购买音乐术语小辞典,经常翻阅,通过日常积累,逐步掌握更多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

(二)随用随查,加深印象

钢琴周围应放置常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小册,可将使用频率高的专业术语汇总,张贴在方便查看的地方。弹奏过程中,遇到生僻的术语,及时查看,通过反复试奏,加深印象。

(三)增加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的本科生,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限制,再增设专业外语课程短期内不太现实。针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可将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即不增加课时及学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及信息量,一举多得。现阶段高校开设的《钢琴教学法》与《钢琴艺术史》及《钢琴音乐作品精品赏析》三门课程存在些许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关于钢琴艺术发展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等方面,存在过多的重复性。鉴于专业外语属能力掌握与知识运用部分,笔者建议将《钢琴教学法》与其它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删节,替换成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实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并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进度计划及学时分配。同时,可举办专业外语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记忆,提高及掌握及应用能力。

四、结语

钢琴演奏及教学需要相关学科、诸多领域知识的支撑,才更具深度及广度。仅掌握初级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努力提高基础英语水平,通过广泛阅读外文书籍、参与国际论坛等让钢琴学习与演奏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狄辰华,倪若男.英语音乐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英]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音乐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 公共基础乐理 教学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与全球知识经济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形势下,国家了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强调“全面实施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乐理》课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一门带有普及性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入门钥匙”,对于高校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础乐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当前大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要求的积极对策。

一、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校非音乐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时间为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在就读期限内任意学期选修。每学期的课堂都是由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选修该门课程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也在逐年提高。班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过音乐教育,或学过乐器,或参加过合唱团,或自己组织过乐队。基础的音乐知识了解及音乐作品欣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需求。除了被动欣赏音乐外,他们更需要主动地参与音乐,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去感受、体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忽视音乐教育的现象,他们认为上音乐课就是浪费时间。对此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各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音乐课、音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视。因此,当前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原有的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已经不太适合他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感受音乐。

2.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儿童学习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会主动要求自己的孩子尽早接受音乐教育,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又有助于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儿童受到音乐方面的培养,可以看出,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为今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及教学方面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没有统一编纂的教材,各院校由任课教师自行选用教材。一般情况都选用那些大学综合音乐教材,其乐理基础知识浅显易懂。然而教科书中现有不少乐理知识的基本概念不够严谨,表述含糊不清、定义欠妥等现象出现。教材中曲例的安排中国及欧洲古典音乐几乎占95%,通俗音乐和世界各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几乎少有涉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他们自己文化的音乐,他们国家中其他文化的音乐和全世界的音乐”,“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大众传媒所传递的音乐主导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音乐,以及非教育机构的传递形式,并不应该受到排斥,而应该被视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潜在资源”。现行教材的内容明显已不符合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方面,普通高校与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更多的是强调技术性与使用性,而普高校的乐理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普及音乐基本常识,并通过音乐鉴赏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的方法,将构成音乐的基本音乐元素(如:音高、时值、强弱、音色、调式等)结合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并将某一要素进行不同的变化,分析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乐理教学让学生了解表现音乐的基本材料与结构形式,从而为他们感受、鉴赏和理解音乐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通常担任公共《基础乐理》课的教师主要还任专业音乐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更为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花更多精力在公共素质音乐教育课程上。

二、面对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积极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观念

在今天音乐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有学生音乐素质情况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而是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思考当前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不仅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大众性、时代性,要让音乐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不是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形。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体现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点,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艺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出音乐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过程中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既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双向互动地进行审美交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吸收和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建设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二)更新教材内容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使用的教材现状来看,急需组织专家、教授、学者共同研究编写适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科学规范的《基础乐理》教材。教材亟待增加的内容有:

1.世界民族音乐。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音乐教育同样也要加快与世界音乐文化的融合进程,与国际接轨形成多元共存的开放性的音乐文化发展格局。具体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可考虑在不同的章节适时渗透、补充世界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在节奏节拍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一般的进行曲、圆舞曲节奏型以外,还可加入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型,作为“狂欢节音乐”而闻名于世的桑巴节奏型,以及发源于阿根廷的探戈舞曲极富特色与个性的节奏型。有关切分节奏,还可增加一些爵士乐的常用节奏形态。在教材中增加世界民族音乐,对音乐教育面向世界全方位地开放、追求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于传统音乐,但在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一些电子乐器(如电吉它、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电子琴、架子鼓等)的记谱方式有些已经与传统的记谱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有关爵士乐、摇滚乐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如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在音阶、和声、记谱等方面的常识,在我们现有的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是看不到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将这些内容补充进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他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音乐能够有紧密联系。

(三)创新教学方法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

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都具有各自的规律所在。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对教育观念、教学结构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外,更应该强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探索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

电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记谱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也应将电脑技术的应用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加以开发利用,并实施到教学中来。目前更多音乐创作软件的开发使得应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帮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音乐的记谱和音乐的简单创作,也就成为当前乐理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使学生大脑与听觉、视觉、触觉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达到对音乐声音音响的整体感悟。因此,它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3.适当运用音乐美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不仅不会影响《基础乐理》的正常教学进度,反而还会因为一些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的融入,给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并且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乐理必要知识的同时,还了解到音乐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美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组建专门师资队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与师资培养的方向、重点、数量有关。因此,加快建设专门的师资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开拓多种渠道,运行各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师进修、提高;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研讨和交流,使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形成结构合理的、有较高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总之,我国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不符合当前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所在,通过对学生、教材、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原因,针对现状作出积极的教学应对策略,促进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策”.

[4]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

[5]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6,第21卷,(第2).

音乐基础知识篇6

从前有研究对武汉市四所高校(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办学及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分析来看,我国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办学形式多样;各类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设备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的办学成果,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某些方面达到了“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标准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举措为人才培养做了有力的保证:

1、总体上有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主干学科、专业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的构成、教学进程计划等八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而完整,且各环节具有相对统一性,都能围绕明确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在课程体系和主干学科等方面都能看到“师范性”的特点。这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是确保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前提。

2、课程的开设顺序基本上采用从基础到专业过渡的课程设置。力求体现的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拓宽专业面的特点。从基础到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符合学生知识掌握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课程设置的结构使学生形成“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体现厚基础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重专业轻基础”的弊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与新课标对音乐师资全面素质能力的要求相吻合。

3、课程设置内容基本上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应。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可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基本上能与之对应设有相应的课程如:中外名曲欣赏、声乐、器乐、歌曲写作、舞蹈、民族音乐等课程。当然,这只能从形式上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具体是否与基础音乐教育达到最佳接轨还应对具体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4、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世界多元音乐等新课程内容的开设,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帮助。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反映出来的对音乐师资知识面上的新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多元文化”。当然,这种创新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另外,在技能课的教学形式上多数学校采取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不再是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得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表演型人才”培养有了更为突出的区别。

5、重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合唱指挥”这一课程的学习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都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江汉大学为192学时,华中师范大学为142学时,湖北教育学院为108学时),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类课程最易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有助于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一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学生今后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歌咏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是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途径。

6、办学体制的形式灵活。如江汉大学不再采取一味的四年制学制,规定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本科为三至六年,对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的学分,允许提前毕业。以上几点说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从宏观调控上还是从微观的课程内容、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上都体现出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接轨之处。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办学形式、体制、学制(如弹性学制的试行)、及教学内容改革上的成果都是值得肯定的。音乐教育是一个双重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它无论在高等师范学校还是在音乐艺术学校,都要求培养出既有专业音乐技能又有教学能力的人。从几所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学校没有在必修课上明显体现基础教育理论的课程外,其他学校对这方面课程都不同程度有所体现。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果,基本能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一项较为突出的专业技能;有较为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能掌握一门外语,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中西方音乐历史知识有所掌握,了解一定数量的中外作曲家与作品。整体办学能体现师范性,强调多能性、重视基础。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结果与新课标反映出来的对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能力上的要求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新课标对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差距

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与新课标对音乐师资的知识要求标准相比较,主要还存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现代教育理念、多元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知识的不足。此外,对各类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也还需加强。这些知识与能力的相对缺乏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陪养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覆盖面窄及课程结构不合理(门类多、缺乏综合性)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未能体现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知识面的拓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力度不够:(1)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包括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自然科学、音乐与文化等,这类课程在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中,没有体现出音乐与其它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这种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已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2)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材与教学法,从四所学校的必修课调查来看,只三所学校有所体现。除武汉音乐学院这类课程都开有两到三个学期,其它学校都只开课一学期。这类课程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方向性指导,是每个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应该作为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必修课来重视。(3)感受与鉴赏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内容面上没有得到拓展。只注重对欧洲音乐的介绍,很少有对非洲音乐、拉丁美洲等其他民族音乐的介绍。实际上这些民族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音乐文化精华。鉴赏课内容都没得到拓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审美视野。这就使得培养的人才在知识面上与基础教育所要求的“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存在一定差距。(4)音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类课程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歌曲写作、即兴伴奏这类课程在有的学校有所体现,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还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即兴伴奏课。二是教学实践的课时安排不够。教育实践环节是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学以至用的重要体现,有的学校只在第三学年开设一周的时间,难以保证学生在上岗前初步掌握基本教育技能的需求。

2、课程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多、内容难缺乏整合性、综合性特点。音乐教育专业是属于音乐与教育交叉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所谓的“综合性”,并不是单纯多学科课程并列或量的增加,而是各学科知识系统为适应跨学科学习而做的综合精简以及学科之间有机结合产生新课程的质的变化。另外从我国基础教育对音乐课程内容的调整来看,也是体现学科综合、简化教学内容、从技能传递到文化传播的理念。这就要求这种理念也应该贯穿到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尤其像专业基础课还是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基本上还是原来的课程设置思路。自1987年“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正式确立以来,国家对该专业的主要课程规定为: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写作法、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钢琴、声乐、器乐、合奏、合唱、指挥法、教育学、心理学、美育概论、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经过了20年的发展,在这20年的发展中基础教育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具体参见文中表1-4)与1987年国家对该专业规定的主要课程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课程还是在按原来的模式在开课。其实,某些有着密切学科联系的课程如: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等两者间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可以考虑将两者进行整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培养创造意识,同时也能改变课程门类繁多的现状、体现学科教学的新观念。但从音乐教育专业始建至今,这些课程的设置模式就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反映出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力度没有体现出与基础教育改革接轨,不能紧跟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步伐。

三、高师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滞后,而导致的人才知识结构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需求标准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1、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影响

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经在整个教育环境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某些学科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性思维,许多教育者不关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重视理论研究,对教育理论缺乏应有的认识。年复一年的技能传递,二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内容,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某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应该突破传统,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但一方面由于没有在所有教育者中形成共识,多数是有认识没行动。相关部门也没给予应有的重视,再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拓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材各方面资料等一系列的准备。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高师音乐教育滞后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2、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不够

高师音乐教育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所学的学习内容并不能与基础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很好衔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不够。目前高师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仅有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学法”(有的学校为称“音乐教学论”),因学时短,一般为一至两个学期,学生只能了解音乐教育理论、教案的设计等一般通识性的教学知识,对学科的新发展动向、基础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知之甚少。另外,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多年未变。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毕业后发现,花大量时间学习并掌握的难度较大的学科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并不实用。因而,高师音乐教育要做到使学生真正能达到学以致用,还需学生和教师共同了解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3、处在试用期的“新课标”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音乐基础知识篇7

音乐表演专业以培养各类音乐表演人才为教学目标。是不是学生就只需要把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学好就行了呢?其实不然。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都被称为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最能体现演员的创新性的。如果只管唱(奏)好,而不考虑其它的事情,就是在追求技巧完整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作品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作品创作技巧的理性分析,所以在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风格把握上,会不够准确和深入。这种只追求技术的音乐实践缺乏音乐内涵,既没有灵气,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进一步学习、发展的潜力正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要求。

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

1、音乐基础理论与听音视唱能力

这是音乐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不论是音乐学还是音乐表演的学生都必须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可以解决基本的读谱问题。听音和视唱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

2、作曲技术理论知识

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包括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这些知识可以为弹好歌曲伴奏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和声。学习这些知识还可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作曲家的角度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提高音乐修养。使“二度创作”更准确、更有新意。

3、歌曲编创知识

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能上好中小学的音乐课,还应具备基本的音乐创编、改编、编配等实际应用能力。音乐创编最直接地展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音乐史论、音乐美学及民族音乐学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用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修养的。

5、合唱指挥能力

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常用的专业技能之一。如果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了以上所有的音乐理论知识,那么他的演奏、演唱水平会提高一个台阶。其实涉及这些理论知识的课程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开设。但教学效果并不太好。学生不是没有学,而是不会用。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声乐、钢琴、器乐)是割裂开的。学生不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音乐技能实践。很多学生演唱成了唱“声音”,演奏成了奏“技巧”。下面笔者就音乐理论教学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建议

1、选择学生熟悉的谱例

很多理论课程的教材选取的谱例非常经典,但同时难度也很大。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无法自己演唱或演奏。这让学生与所学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总认为音乐理论是“纯理论”,对演唱、演奏毫无帮助。因此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不佳。

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可以尝试寻找学生们熟悉的音乐作品(最好是能自己演唱、演奏的作品)来充当教学谱例;也可以找其它课程的教材里出现的谱例。例如,二、三年级开设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可以将本校学生经常演唱的声乐曲、难度不大的钢琴曲做谱例,进行分析教学。那么,当学生再唱,或再弹这些作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演唱和演奏。也可以将中音史、外音史、民族民间音乐教材里的谱例拿来用。当学生在其它地方再看到此谱例时印象就会相当深刻。

2、教师要有全局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衔接由于受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也长期实行分科课程设置。专业课自成体系,各自有***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这也是几乎所有学科课程的主流特征。分科课程设置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体系。但这种优势正好又构成了分科课程设置的弱点,即对其他学科、其他课程(应有联系的)强烈的排他性,使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更广范围的整体知识割裂开来。音乐专业也不例外。音乐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之间都明显存在知识割裂。例如,乐理、和声、曲式、歌曲写作这四个教学内容。乐理是和声的基础;和声是曲式的基础;前三者又都是歌曲写作的基础。各院校也都根据这个规律安排开课时间,一般是一年级开设乐理课,二年级学和声,三年级学曲式和歌曲写作。

因此,教师要有全局意识,教学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衔接。例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想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基础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前后知识的渗透和衔接。视唱时,可以指导学生凭乐感划分乐句,为曲式分析打好基础。在训练听力的时候不应该只对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进行单一的、机械的训练,而应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知。多训练学生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辨能力,为《合唱与指挥》打好基础。如果多声部旋律听辨中有复调手法,要及时地将浅显的复调知识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多听调式中的和弦连接,为后续“和声”知识的学习打基础。避免采用单一的钢琴音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多种乐器音色给学生进行听辨练习。这样,在学《配器》之前,就熟记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

3、增加考试形式

自弹自唱是音乐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有些学校现在已经开设有《自弹自唱》课程。不论开课与否,都建议将自弹自唱作为考试项目。毕竟学生学习相当的一部分压力还是来源于考试。如果考试规定了要考,那么学生平时练习也会勤一些。目前各学校普遍都有艺术实践周。这一举措增加了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实践的机会。艺术实践周还应鼓励学生演出原创歌曲及改编的合唱、合奏曲。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展示。

音乐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音乐美学 基础理论 现代思想 教学拓展

一、以基础理论为核心

在任何学科发展中,基础理论和基本认知都是支撑该学科的根本。对于《音乐美学》课程来讲,不仅需要我们具有对音乐本质现象的基本认识,而且需要对其规律性特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而实现这种理解和把握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当然不同的学科课程,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的课程目标或核心就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艺术哲学、美学、音乐美学的基本知识;对于音乐形式与内容、音乐实践、音乐功能和音乐美的形态与范畴具有基本的认识;了解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流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音乐美学》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范畴等相关要素。这些看似只是知识构成,然而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其本质特征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认识音乐的本质特征和形成规律,都是从音乐对象的知识层面进入的。这不仅可以让学科有一个最初的、基本的也是完整的呈现,也可以使学生对本学科从理解开始,经过不断深化,最终真正掌握。例如正确把握音乐美学教学的任务与目的,使得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美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中主要代表人物的核心学术观点,以及音乐存在方式、音乐审美中的问题和音乐特殊性问题,音乐美的价值和音乐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认识和分析社会音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逐步培养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理论学科的难度和高度,主要是通过基础理论来承担和表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能有深入的把握,对教学方式能有深入的研究。

另外,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音乐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中,需要有其他相关的知识储备加以辅助和推动。学习和研究对象是音乐本身,但是认知却已上升到哲学高度。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积累,也要有相应的认识能力作为前提和保障。理论的积累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除了音乐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其他领域的理论素养,如哲学理论、艺术学理论等等。要达到《音乐美学》的学科高度和思想深度,还要求学生具备积极思考、深入分析、果断评判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与艺术的形象思维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在基础阶段需要认真辨析、融汇的。

在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将感性与理性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并将音乐美学的理论特色通过恰当而合理的艺术实践来体现,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举办音乐教学实践和音乐鉴赏讲座,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音乐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结合音乐本体分析,对一些基本的音乐美学问题以及历史上和当代音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解释和分析。尤其是师范大学的音乐系科,一是强调本科层次教育,二是要体现出教师教育特色。所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之基础理论的学习更具体、更细致,找到基础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用意义,即把对音乐的美学认知贯穿到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是至关重要的。普通音乐课教学若能面对音乐现象做深入浅出的讲解,能以艺术思想指导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较为系统的音乐美学知识和理论素养,而且能从总体上提高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进而提升艺术实践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以现代美学思想为补充

在任何学科发展中,新观点、新认识总是具有特殊意义,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最引起人们关注的。音乐美学也是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音乐的角度不断变化,认识音乐的本质规律也越来越全面。因此,在《音乐美学》教学中对现代文艺思潮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如何将它们与基础理论对应起来并加以连接和贯通,使之既有高度,又便于理解,是我们面临的难点之一。

将艺术新思潮、美学新观点与基础理论对应与关联,首先要求我们要对其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说,艺术与美学在古典时期所倡导的是理性,那么,现代美学则张扬非理性。这种非理性意志力和潜意识,强调感性、否定理性。现代生命哲学把传统意义上由既定的神性、上帝、自然、自我和社会等决定的“存在—行动”的标准,赋予了生命和感性本身,生命的概念被提高到了中心地位,并与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价值联系了起来。如果说,在艺术和美学的现代主义时期,对非理性主体的过分张扬恰恰包含着对理性主体的否定的话,那么,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这种否定更是走向了极端:否定了非理性主体的主体,而只留下了非理性。因此,音乐美学从倡导古典时期的主调音乐的对称、均匀、平衡发展到多调性、无调性音乐的产生与应用以及现代派音乐对于音乐元素的任意发挥等,都是对音乐美学认知的不同阐释和时代重构。

正确的认识,首先在于了解现代社会思潮的产生原因和它对传统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和作用,这需要我们用时代的眼光、历史的视角去考察和评价。努力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才可以真正认识新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发挥的作用。要让音乐美学现代思想与基础理论得以连接,最重要的是找到现代思想在基础理论中的相应点、相关处,也就是艺术思潮、美学观点在音乐美学中引发的新热点和新话题。我们应该看到,话题和热点的产生可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它可以成为一个学科中,人们讨论的兴趣点、兴奋点。而音乐美学教学的关注点,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教学需要,是否结合当代音乐生活,是否利于学生认知音乐的提高。若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则看其是否能加固基础、推进本学科的发展。所以需要我们首先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然后加以连接与贯穿。

当然,现代新思潮、新观念作为音乐美学学科的扩充,在教学中不可能生硬地切入,而应该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进行。首先需要找到它们认识的相通之处,可能是内涵所指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做进一步阐明,结合音乐现象,就能达到合理连接。这种连接实际上也是对教学的延展、扩充,通过交错呼应、启发延伸来实现连接,如接受主义美学对音乐美学的影响等等。在《音乐美学》的作品欣赏部分,我把接受主义这个最初是文学领域的美学思想放在其中讲解,从而大大扩展和深化了学生对欣赏环节的美学理解,也提升了他们对自身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理性认知。音乐美学基础理论,是教学乃至于学科的中心点,有这个中心点存在,学科便可以稳固扎实地发展。以美学思想拓展为目标,就是要找准方向、联系中外、贯通古今、层层展开。

三、双重因素对教学的积极拓展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把本质规律和发展的观点等要素贯穿起来,成为有机整体,显现着音乐美学存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任何学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方***体系。音乐美学不仅体现艺术学科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具有自身的、完整的系统。而对其体系的把握,是建立在对这门学科基础认知上的。这种基础认知集中体现在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首先要明确课程体系的构成,具体的授课内容也依照课程体系相应地来展开,并通过系统地讲解,让学生从学的角度清楚了解课程体系的脉络。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到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存在方式再到音乐创作心理、音乐表演美学原则等等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其次,音乐美学教学还可以跳出教材,触类旁通,既要把握音乐美的特质,也要明了美学原则;既要注重音乐本身,又要广泛联系社会学科;既要贯穿古今音乐美学的产生与发展,又要联系中外各个美学流派及体系。对比和参照不一定很深入详细,但建立了一种立体的教学体系,会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在音乐美学学科体系建设中,需要将其变为生动有活力的、有伸展空间的一种网络体系,这需要依据音乐美学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完成。因为有些学科能产生直接的作用,有些则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前者如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它们经常能具有宏观的指导和启发性。例如,笔者在《音乐美学》教学中的主要思路,就相当大程度上承接了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即紧紧把握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还有一些学科,会给音乐美学一些具体的补充和丰富。例如,与音乐相关的视觉艺术、文学艺术思潮促进音乐审美的现代化转向等等。这样的学科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学习的同时,又能拓宽学术视野,让学科体系的建立扎实而稳固。这种拓展应该围绕两个意识来进行:大学科意识和新学术意识。建立大学科意识,将教学思路加以调整和整合,调整和整合不是单方面、直线条的,而是呈现更加积极开放的势态,它除了让《音乐美学》教学更完整地呈现学科性,也能体现出其艺术的理性内涵、文化的精神价值。我们在对学科自身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还需借助现代意识和眼光来把握学科的学术定位和学科意义。音乐美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意义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在音乐领域中本学科的存在意义,即需要找出音乐美学对音乐而言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其次,是在艺术领域中本学科应有的地位,即在艺术的大家庭中,音乐是极为独特和极具魅力的,如何真正有理性深度和历史高度地认识、阐释和呈现,是靠音乐美学来承担、来完成的。最后是在文化领域中本学科发挥的作用,即在目前文化大发展的事业中,音乐呈现着勃勃生机、空前繁盛的景象,无论是专业表演还是大众参与,如何能体现高层次、高品质的音乐水准和审美取向,音乐美学的指导和引领,无疑发挥着积极而强大的作用。

音乐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al and practicality

【Abstract】The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ut the music lesson is also a practical very strong discipline, whole set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basic skill’s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music the artistic practice to unify closely, enabled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study spiritedly on own initiative, improved music qua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Elementary student;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 practice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性和系统性。

音乐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幼师;乐理;音乐教学;博客

《乐理》是幼儿师范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大体系中的奠基性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乐理》又是学习《和声学》、《儿歌弹唱》、《钢琴》、《幼儿合唱》等后续课程的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系统的理解、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懂得幼儿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师专业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经过专业音乐知识学习,部分学生学习乐理课程中调式、音程等知识点时学习、理解费力,感觉课程内容枯燥,容易产生畏学、厌学思想。因此针对乐理课程和幼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乐理学习的兴趣,改进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幼师《基本乐理》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幼儿师范院校《乐理》课的任课教师多数毕业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不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不能很好地把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定位。《乐理》课课堂教学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侧重于专业性,忽视乐理课理论知识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应用,教学内容理论性偏重,应用性不强,最终导致《乐理》课堂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脱节,学生课程学习知识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需要。

1.2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许多幼儿师范院校《乐理》课程主要依赖教师课堂讲授。由于受学生入学前没有音乐知识基础、课堂教学学时有限、《乐理》课程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等因素的制约,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乐理知识短时间内很难被学生理解、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上传统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教学内容容易与幼儿音乐实践分离,导致学生感觉《乐理》课枯燥,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复习阶段,学生仅能依靠通过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课堂内容的简单复习与巩固。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许多学生课堂学习时理解困难,课下不能有效和教师沟通。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效果都不理想,《乐理》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1.3《乐理》课程缺乏同后续学科的关联

《乐理》为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和声学》、《儿歌弹唱》、《钢琴》、《幼儿合唱》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入学后所开设的第一门音乐理论课,是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基础。无论学习《声乐》、《器乐》还是《弹唱》,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无法透彻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声等更深一层的理论和技法,更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目前,多数幼儿师范院校《乐理》课程教学采取专人教授专课的形式,《乐理》课程同后续课程缺乏相应的关联,导致乐理理论知识与后续应用课程分离,例如:转调、音程、节奏等知识点在《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中均有,导致课程内容出现了相互重叠。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容易仅仅注重乐理课本身教学,缺乏同后续课程的整合,导致乐理课程没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做好铺垫,造成《乐理》课程同后续课程脱节的状态,使得乐理知识的基础作用不能在学生学习中充分发挥。

2改进幼师《乐理》教学的途径

2.1注重乐理理论知识同幼儿音乐实践的结合

针对《乐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在教学中,注意改进以往以概念为主导的作法,以大量的儿童歌曲经典作品为教学实例,通过谱例讲解和分析,实现乐理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幼儿音乐作品的赏析中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乐理》课的实践性环节,将以“音乐创作”为手段,以乐理知识应用为中心,以幼儿音乐作品为载体,以计算机辅助工具,以网络为平台,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2.2改进乐理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完成了由过去“告知式的教、接受式的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向“拓展性讲练、互动式教学、趣味性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着重采用理论讲授、谱例分析、课堂讨论、提问答疑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授课时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演唱与训练实践中掌握音乐的规律,在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等环节中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思想。利用启发式和导入式教学,增加讨论和演唱训练的分量与效果。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演唱技能的训练。除必要的书写练习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谱例时的音准、节奏、音乐表现,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学习谱例分析视唱训练习题巩固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

2.3加强乐理课程同后续课程的联系

在《乐理》教学中注重乐理知识同后续课程的联系,讲练结合,与视唱练耳及声乐学***密配合,促进唱、奏能力提高。采用“活学活用”的授课形式,即将相关知识点与小型音乐作品(以钢琴作品为主)联系,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音程对位与和弦分布,从而在音乐分析的实践中掌握音程与和弦知识;让学生根据所学音程、和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和声编配,采用这种“创作型”教学方式,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同时,将复调、和声学等相关知识点提前介入,让学生对复调与和声学有初步的感性与理性的认知,为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其不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通过乐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音乐学习与实践中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与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学好相关知识和后续课程。

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

在《乐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通过动画、***片演示等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建设乐理教学博客,构建乐理课程教学资源平台、课后学习社区、教研活动平台。利用博客进行幼师《乐理》课程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学习氛围,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音乐基础知识10篇

学习

语文一年级上册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一年级上册总结,内容包括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结,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要求

学习

医院审计工作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审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公立医院审计工作计划书模板,医院审计科年度工作计划。(一)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二)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及使用效益;(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四)基本建设资

学习

节约水资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节约水资源10篇,内容包括节约水资源的建议100条,节约水资源倡议书精选十篇。有些百姓养成了一种陋习,就是爱随意把垃圾扔到江河湖泊里或其它不适宜的地方,***一时之便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往江河湖泊里扔垃圾,那么很

学习

经济法基础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法基础10篇,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知识总结大全,经济法基础知识大总结。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和法律开始了较为全面的渗透和融合,法经济学逐渐兴起。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

学习

中医基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基础10篇,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10篇,中医基础理论20篇。我在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以时空的认识论原理对中国的知识系统进行反思,发现在中国的知识形式中,《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最

学习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推广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范文,农业推广论文范文***。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来解决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出现推广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加强壮大推广体系建设。二是促进推广项目的转化,

学习

程序员试用期转正工作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程序员试用期转正工作,内容包括程序员试用期转正,程序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8篇。1、正义erp项目的编码工作。从了解***正义项目的背景、及计划安排,熟悉正义公司制度及业务流程,再到熟悉新能开发模式,之后我根据需求调研报

学习

财会学习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财会学习10篇,内容包括财会小知识学习心得,财会学习杂志出版时间。6.公允价值泛化:趋势还是灾难?干胜道7.企业易货现象透视华金秋,肖敏8.清洁发展机制相关会计处理分析孙昭伟9.国际船舶租赁业务账务及纳税处理探讨章建设10.

学习

公共设施10篇

阅读(19)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了解保护公共设施的基本方法。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音乐、纸、笔经验准备: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的公共设施活动过程:一、看一看: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昨天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户外认识了

学习

大一学期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学期总结,内容包括大一学生学期总结范文,大一第一学期总结。学习:总体上觉的自己没有高中那么努力,呵呵,课堂效率不错,但是课下花的时间不够,可能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吧,经常顾此失彼。我的听力真的很让自己担心,不知道怎

学习

内勤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内勤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内勤半年工作总结个人,内勤工作半年度总结。下半年主要工作情况(一)强化基础防范工作,全力维护港口***治稳定。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港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防控对策,确

学习

会计学基础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学基础10篇,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总结与心得,基础会计学。会计基础;非会计专业;教学体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与时俱进的同时基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会计基础知识要求经济学类、商科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因此《会

学习

基础英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英语10篇,内容包括盖军基础英语,常用英语100篇合集。年中,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学习者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情况又怎样呢?我们从50年代就提出了要建

学习

网络销售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销售总结,内容包括网络销售一周总结范文,网络销售半年度总结。网络销售是与网络结合进行的一个产品推销,客户从网络认识并购买产品,这是一个完整的一个网络销售的程序,当然也可以完成相关的产品售后,现在最为困难的是如何去

学习

描写音乐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音乐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写音乐的论文,关于音乐论文范文。

学习

音乐课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课件10篇,内容包括获奖音乐课件,音乐课件作品简介。2、能够看***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表现歌曲2、能够准确的读拍【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乐器【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1

学习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模板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格式,音乐鉴赏论文模板大学。所谓的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学问和艺术,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观得到满足,同时也要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让感性与理性形成完美的结合才是我

学习

英语基础知识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基础知识总结,内容包括英语主谓宾基础知识大全,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高职高专公外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成绩较差;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另外,对所学专业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英语教

学习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可打印。2.2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2.2.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

学习

英语基础知识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英语主谓宾基础知识大全,英语基础知识入门教程。一、英语学习困难和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教学低效的原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与英语入门阶段语音基础知识教学有关。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学习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音乐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写作万能模板。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现状第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在上职业学校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来学校之前根

学习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音乐,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总计划。第1周9.1~9.5第一课上学歌1第2周9.8~9.12第二课闪烁的小星2第3周9.15~9.19第二课闪烁的小星第4周9.22~9.26第三课小袋鼠1第5周9.2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