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题目底下有四个小字,说是“苦宫市也”,这四个字好像是诗题前的一个小序,有一个简单的叙述,这种形式白居易是模仿《诗经》的,比如说《关雎》这一篇,毛序就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写的是当时后妃的美好品德,所以他这是模仿《诗经》的。而诗之所以要这样写,是因为中国古代认为诗歌是反映民间风俗的,是反映***治跟教化的,所以一个题目必有一个主旨。他说《卖炭翁》写的是什么呢,是“苦宫市也”。宫市是指宫中强买强卖民间财物的情形,使老百姓非常痛苦,所以叫作“苦宫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跟“翁”,是押韵的,后面换了入声韵:“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几句是押韵的,后面又换了韵:“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押平声韵,后面又要换韵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辙”和“歇”是押韵的,下面几句是换韵:“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两句是一个韵,“谁”跟“儿”是一个韵,后面再换韵:“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最后是入声韵。
他说有一个卖炭的老翁,“伐”是砍,“薪”是柴,老翁每天在寒山里面砍柴,然后烧成炭,因为他一天到晚做的都是这样劳动的工作,所以满脸都是灰尘,好像烟火一样的颜色,两鬓的头发都已经苍白了,十个手指都是黑的颜色。他如此辛苦卖炭,得到钱是做什么用呢?不过是维持生计,是为了他身上穿的衣服口中吃的食物。那么别人什么时候要炭?都是冬天的时候生火取暖时,当然是特别冷的天气。但他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这是作者的同情,他身上的衣服这么单薄,他很穷,没有那些个棉袄皮裘穿。可是另外呢,他还希望天冷,“心忧炭贱愿天寒”,天越冷他的炭就越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这都是写平民百姓疾苦的生活。自己没有衣服穿却希望天冷。“夜来城外一尺雪”,昨天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所以他想今天的炭可以卖个好的价钱。“晓驾炭车碾冰辙”,清早他就驾着炭车从老远的地方过来,碾过满地冰雪中的车辙。后来牛也困了,人也饿了,太阳也已经升起来很高了,他驾着他的车来到街市的南门外面,就在那些冰雪泥泞的路途之中休息。忽然间“翩翩两骑来是谁”,这个“骑”字念jì,是骑马的人,这时有两个骑马的人,“翩翩”地潇洒地骑着马跑过来了,是谁呢?身上穿的是黄衣服,是宫中的使者,还有一个穿白衫的,是一个年轻人,也是宫中的使者。“手把文书口称敕”,手里拿着一个宫中的文件,口里边说这是“敕”,“敕”就是皇帝的命令。于是他们就“回车叱牛牵向北”,就把老翁的车拉回来,不让他进这个南门,赶着牛把牛牵到北边去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他好不容易运来一车炭,一千多斤,实指望拿着这个炭换他的衣食的,可是宫中的使者却把这个炭车赶走了,他就算爱惜也没有办法了,“惜不得”,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那是宫中的使者。可是宫中的使者交换给他的是什么呢?仅有半匹的红绡,一丈的丝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系在牛头上就说这个是卖炭的价钱了。这就是强买强卖的情况,当然后来呢还有所谓的白望,甚至连这半匹红绡和一丈绫都不给了,想拿走就拿走,所以白居易的诗确实是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
(节选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