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经过对大量的不同种类艺术的考察,认为艺术幻象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一切艺术都应该以创造艺术幻象为旨归,并且它具有普遍有效的尺度作用。因此在她美学思想中,艺术幻象是一切艺术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形式,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不同类型的艺术之中。
关键词:艺术幻象 创造性 生命形式 基本幻象
苏珊・朗格从师于恩斯特・卡西尔,她的思想深受其老师的影响,她的美学体系就以卡西尔的人类符号学基础建立起来的。苏珊・朗格在其老师的基础上又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各类艺术,她认为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符号,并且这种符号包含着人类普遍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符号美学,使得符号美学成为二十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美学流派之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着对苏珊・朗格提出的“艺术幻象”论进行解析。
一、艺术幻象是艺术存在的基本形式
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着变革的世纪,美学思想领域也不例外。以可罗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拉开了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激变的序幕。克罗齐认为艺术要表现主观情感,提出“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的艺术观点,影响极大。但是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评说克罗齐那样,他“把艺术降低到最单纯的最基层的感性认识活动,以及表现个人霎那特殊心境和情感的意象”。苏珊・朗格则认为艺术不是个人的瞬间情绪的表达,也不是纯粹的个人表现。她认为个人瞬间的情绪只是一种“征兆性”的情感,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机制”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更广泛的情感,人们不会接受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发泄的。她就举例说,一个号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的情感要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假如有人把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领进音乐厅,观众就会离场,因为人们不需要自我表现。苏珊・朗格批判了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的同时,却把“表现”这一概念吸收到其美学思想中来。她认为艺术是需要表现的,并且认为“表现性”是一切艺术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只是艺术是一种能表现人类情感的本质并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形式。
同时,苏珊・朗格也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在她的著作里经常引用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而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指“在每件作品中,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感情。”并且贝尔把“意味”的来源归结到单纯的线条和色彩组成形式,这无疑就有了神秘先验的色彩了。苏珊・朗格则剔除其先验的部分,吸收其合理的内核,她提出自己的关于艺术的命题:“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那么,艺术又是如何表现人类的情感的呢?苏珊・朗格认为艺术要表现人类普遍的情感,艺术家就应当采用全世界通用的形式,表现出人类的情感经验。这就需要艺术家借助感性的形式来创造艺术品,把混乱不整的现实变成可见的形式,这一过程被朗格称为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艺术家要把人们模糊的情感转变成客观的可见的艺术形式。并且这样的艺术品艺术地创造出来的符号形式通过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触动我们的知觉,引发我们去想象,从而使我们把握到这种形式所有表现的情感,苏珊・朗格把这样一种“表现性的形式”称为“幻象”。
在苏珊・朗格看来,艺术幻象是艺术抽象性创造的结果。但艺术抽象与科学抽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科学抽象是从普遍之中抽演出概念,其抽象的结果是一种记号形式。而艺术抽象出具体的、个别的感性形式,同时这种形式又能表现出更广的“逻辑形式”的象征意义。艺术抽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经验中抽离出的形象符号形式,而不是事物的记号形式。这种形象的符号形式具有非现实性,它是一种“虚象”,完全作用于人的想象,因此它是“一种纯粹的幻象”。人们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的过程,人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并且感受到其中表现的人类的情感,引起共鸣而产生美感。因此,苏珊・朗格非常看重艺术幻象在艺术中的作用,认为艺术幻象在艺术中具有“中心原则”的地位,“因为任何一个艺术家,不管他是诗人、还是画家、舞蹈家、音乐家或其他艺术家,他创造的永远是一种幻象。”
二、艺术幻象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形式
普通的产品有时也包含着制造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是不是艺术品呢?苏珊・朗格认为这些不能算是艺术品。如一双鞋子,它的原料是皮革,但其产品鞋子仍然是皮革制品,因为它不是创造物,并且其功能指向使用价值。艺术却是一种创造物,因为它创造出的是一种感性的幻象,其艺术形象就有非物质性,并且这种幻象是全新的。苏珊・朗格以绘画为例,绘画及绘画中的空间幻象是全新的,因为人们过去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它们,包括它们的组成要素,它们完全是创造出来的空间幻象。所以艺术创造的结果是一种纯粹的审美“虚象”。它是艺术家从混杂着各种功利色彩的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的结果,能使欣赏者摆脱私欲、直观到事物本身,从而使人们捕捉到感性的形象,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艺术作为一种创造物指向了审美功能。
艺术家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也赋予了艺术以生命。人们经常会说到艺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给不同时代人以美的享受。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艺术包含着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而艺术如何融含人类的情感的呢?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家创造艺术形式是以一种投影的方式进行的。艺术家把人的生命活动注入到艺术形式中去,这种生命活动包含着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意识等人类特有的内容。所以苏珊・朗格认为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都像一个高级的生命体一样,因为它是人类生命活动在艺术化的投影。
可以看得出,苏珊・朗格的这种思想是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就认为艺术品是与人的心理构成一种“异质同构”关系时才能引起人的美感。苏珊・朗格也认为艺术家只有创造出契合人类的情感形式的生命形式,艺术品的审美功能才能实现。所以她说“如果要使得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是说,它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也就是说,艺术创造要遵循生命形式的规律,把人类的情感熔铸到艺术形式中去,创造出的艺术幻象才能激起人的审美感情。因此苏珊・朗格就认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提供并维持这种基本幻象,使其明显地脱离周围世界,并且明晰地表达出它的形式,直至使它准确无误地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
三、艺术幻象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所有的艺术都创造出艺术幻象,但是并非所有的艺术都是表现同一种类型的艺术幻象。每一种艺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艺术幻象,而这些基本艺术幻象正是每门艺术的本质性标志。苏珊・朗格对艺术进行全面的考察,根据艺术幻象的不同把艺术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舞蹈、音乐、诗歌和戏剧等种类。
每一种艺术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独特的基本幻象呢?苏珊・朗格在其著作中作了大量的细致的论述。绘画艺术“创造的幻象是一种虚幻的景致”;这种“景致”是一种“与眼睛发生着直接的本质的联系的空间”;雕塑则创造了“一个虚幻的能动的体积”来构成了雕塑艺术的虚幻空间;建筑创造出一种具有“种族领域”的空间幻象。舞蹈虽然诉诸视觉的艺术,但其基本幻象则是一种“虚幻的力”,它“不是现实的、肉体所产生的力,而是有虚幻的姿式创造的力量和作用的表现”。
造型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借助于视觉,而音乐艺术则凭借听觉,它具有随时间运动的“绵延性”。苏珊・朗格认为“音乐的绵延,是一种被称为‘活的’、‘经验的’时间意象,也就是我们感觉为由期待变为‘眼前’,又从‘眼前’转变成不可变更的事实的生命片断。这个过程只能通过感觉、紧张和情感的测量。”因此人们感受到的“生命的、经验的时间表象”成为音乐的基本幻象。
诗歌和戏剧也都有着自己的艺术幻象。苏珊・朗格认为诗人创造诗歌是为了追求一种“经验”的外观,诗歌就是组织经历过的感受和记忆,形成一种纯粹的经验的现实。因此诗歌的基本艺术幻象是一种完全“经验”的历史。而戏剧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幻象,它创造了虚幻的未来。因为戏剧创造的幻象是一种没有完结的现实或“事件”,虽然戏剧中的动作产生于过去,但它却指向未来,与即将发生的事件相联系着。
在现实中艺术都包含着多种艺术种类。譬如,歌曲是音乐和诗的结合物;舞蹈是由可塑艺术和音乐融合而成的。那么如何确认这些艺术的艺术幻象呢?苏珊・朗格把艺术的幻想分为基本幻象和次要幻象。当几种艺术结合时,只有一种艺术幻象占据主导地位,别的艺术的幻象变成成次要幻象。如诗之于歌曲,当诗融入歌曲之中时,其描绘的幻象便成为歌曲的一个要素,原来的诗句便被音乐所并吞了,并且绝对不会出现一种平等共存现象。苏珊・朗格把这种不同种类艺术并吞的原则成为“同化原则”,并且认为这种原则是无所不在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4][美]苏珊・朗格.形式与情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析苏珊·朗格的“艺术幻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