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服务国家战略
过去一年是我国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一带一路”“中国创造”等国家战略将中国逐步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科技成为坚强有力的“助推器”。以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京沪高铁工程为例,它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品牌.已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成为我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同样获得进步奖特等奖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关键装备“中国创造”,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成套技术的国家。
在其他国家战略中,科技的身影也愈发高大。如获得进步奖一等奖的创新成果“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一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项目.历经7年攻关,使我国提前两年实现长庆油田5000万吨目标,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确保了国家能源安全。此外,获得进步奖一等奖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打破了国外专利药品的市场垄断,为中国的适用人群创造了更多***机会和选择,“健康中国”迈出了更稳健的一步。
盘点科技进步
5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那时,“高铁”还未成为普通人出行的选择,多数人的手机还无法流畅播放***视频,提到卫星导航,人们只会想到“GPS”…… 短短5年,世界早已大不同。“十二五”期间让世界改变的,都有哪些中国科技的力量?
一是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从2010年第8位攀升至第4位。2015年,农业、化学、材料等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已升至世界第2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2010年的110.9万件和74.1万件上升到的263.9万件和159.7万件,已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国家创新能力排名有望从2010年的第21位上升至第18位。全社会研发支出有望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7%: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1%。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5.1%,比2010年增加4.2个百分点。2015年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
二是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取得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研究、中微子振荡、CiPS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重大创新成果。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南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首。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48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6个,蛋白质科学研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暗物质探测卫星“晤空”成功升空。
三是战略高技术显著增强国家实力。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一千多亿产值: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带动海洋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CAP1400全面完成实验验证,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快中子实验堆成功并网发电。
四是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TD-LTE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4G用户数超过2.7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总量55%以上。风能和光伏产能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5年预计超过30万辆,居世界第一。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估计达42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1%。
五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
六是创新人才呈现竞相涌现、活力迸发的新局面。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100万,研发人员超过535万.其l}l企业研发人员398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创造更美生活
以往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一直困扰科技创新。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次获奖项目中,很多科技成果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了,“产学研用”(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协同创新项目成效显著。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日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重大原创科学成果,潘建伟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国际上现有三条LED照明技术路线,分别是蓝宝石、碳化硅和硅衬底GaN基LED技术路线。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带领的研究队伍,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LED照明技术路线,以“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本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硅衬底LED产业化,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使我国新技术产品冲破了国外的专利束缚,在市场上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江风益说。
于德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力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与合成研究。他的团队以“人工麝香研制及共产业化”项目获得了进步奖一等奖。
据专家介绍,麝香属动物源性珍稀中药材,药用价值高.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严重破坏,而市场上伪劣掺似品蔓延,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必须研制人工麝香。历经37年,于德泉的团队成功研制了人工麝香并实现了产业化。“据估算,近三年所生产的含人工麝香的中成药和民族药每年惠及病患者超过1亿人次,满足了人民的用药需求。”
李培武和杨瑞馥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们的项目都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李培武带领团队发明了针对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的技术和装置,破解了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现场检测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的难题,有效保障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临床检验、食品安全、生物反恐等领域都对即时检测技术有着迫切需求.而现有实验室大型设备或现场快筛试剂都不能同时满足便携、快速、多重和定量的综合要求。”杨瑞馥说:“我们研制了新一代高灵敏性、高稳定性和智能化的检测仪器,具有即时检测能力,产品在医疗、疾控、食品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舒适健康、节能、智能化等提出了更多要求。海尔空调凭借“空渊器舒适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引领经济腾飞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加速基础研究和应川研究的衔接及融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没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要通过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人才评价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上,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贯通,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汇聚众智众力,扩大创新供给。创新的深厚伟力在于民众之中。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f: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各级***府要以敬民之心行简***之道,满腔热情地为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让更多创新者梦想成真。要推进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更多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中国创新创业,积极推动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礼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