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更多的集中于场地或者公路,涵盖了健身跑领域,也涵盖了一定意义上的马拉松比赛。越野跑则花哨得多,路线在野外,在大自然之中,少了一些健身元素,多了几分探险和挑战极限的性质,越野跑把跑步运动带进人类本能领域,跑,就是跑,没有原因,不分时间地点天气和环境,所有的收获、荣誉或者别的什么都是跑动后的副产品,是自然产生的。越野跑大概会是跑步的终极版本,因为它昭示了跑步的一个轮回,从原始中来,又到原始中去。
距离不是惟一要素
路跑领域里有很强的距离概念,你跑过五公里,十公里,还是跑过马拉松,都是什么成绩,大概能区分出你是个“多能跑”的人。同时还有众所周知的“跑量”概念,一个月跑了多少公里,基本确定了你有“多勤奋”。这些与距离相关的指标,的确代表了一类观点,公路是平的,以距离和时间来判断一个跑步者的水平还算靠谱。比如你的马拉松成绩比我好,我就认为你比我跑步能力强,别管你跑的是波士顿还是张家口。
但是从来没有人拿北京TNF百公里的成绩与香港百公里的成绩来做比较,甚至不同两届北京TNF百公里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距离相同的比赛环境会变,赛道也会变,距离只是越野跑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如果只关注距离,你的越野修炼才完成了几分之一。
越野跑是个系统工程,一般会涉及到路况不同,台阶、石板路、碎石路、沙土路、草地……会考验跑步的技术;如果在山区越野,有爬升和下降,会突出累计爬升指标;高海拔的越野,高反对有些人来说会是极大的影响因素,最糟糕的是,高反将把你的低海拔跑步能力不成比例地削弱;很多超长耐力赛都超过12小时,你需要跑过白天黑夜甚至更多地球上的时光,将遇到更多环境难题,温差大带多少衣服合适?时间久带多少食物和饮水?刮风下雨怎么办?昼夜颠倒如何克服疲劳困顿?我曾经跑过一个波士顿24小时接力赛,白天最高温度接近30度,晚上几乎降到0度,冰火两重天印象深刻,还好那天没有下雨,没有让我在泥泞的路上摔跟头。
综合来看,越野跑要面对长度要素、路况要素、累积爬升要素、高海拔要素以及一些温差、饮食、昼夜颠倒等环境要素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带给越野跑一个特征“不确定”,这也正是此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使用肌肉不同
请你仔细观察路跑者和越野者的身材,一个显著的差异可能就在大腿上—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大腿肌肉的前侧和后侧。路跑更多使用向前推进的肌肉,股二头肌会比较发达,越野跑因为有各种情况发生,包括上下坡,使用身体向上推进的肌肉群频率增加,于是会有相对发达的股四头肌。加上路况复杂需要经常保持跑动中的平衡,上身力量也会明显提高。所以你会看到马拉松高手上山明显失去优势,而越野跑高手到了平地也不具速度优势,因为是两块儿肉嘛!
另外,马拉松基本上是路跑领域的最长距离,少数的公路百公里多少模糊了路跑和越野界限。不过真正越野跑的距离概念在无限延展,百公里、百英里,甚至更长的“巨人之旅”—意大利泰尼卡公司赞助的一个比赛,环阿尔卑斯山进行,总距离330公里,累计爬升超过两万米。为此,需要准备大量有耐力的肌肉群和能量储备,甚至一个强大的胃。
训练方法大不同
鉴于第一条,距离不是惟一要素,我们基本可以知道,越野跑的训练一定比路跑复杂得多,好的越野选手都会有实战情节,到山里,到实际的路线去跑,一个是野外自由度高,一个是有些问题不到实际场地是无法模拟的,比如树枝很低撞到鼻子,比如下坡很多把脚磨出水泡,比如泥泞的路是否需要登山杖,比如某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是否需要攀岩技术……
人对于陌生环境多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会变得精神集中和更加小心。这也是为什么越野跑实战的比例要显著增加。好的越野选手都是实战出来的,经历的路况、环境越复杂,对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就越有谱。当你跑遍各种山头地貌,有了庞大的经验体系,就真的是如履平地到哪里都跟操场绕圈一样了。TNF赞助的顶级选手运艳桥就是这样的人,没事儿就到山里去跑,他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是野地里磨练出来的。
路跑则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间歇跑、LSD(长距离慢跑)、节奏跑……各种训练方式的组合保证你达到想要的目标,稳定的训练能力决定了几乎稳定的路跑成绩。从这点上讲,路跑的可控性更好,计划性更强。
路跑的训练相对安全一些,当然,城市中如果考虑到交通的不靠谱因素,也是充满危险的。我的经验告诉我练习速度一定要到操场,因为那里环境稳定,不会有车辆出入,也不会有不同的地形突然出现,你对每个四百米的环境了如指掌,就可以安心地集中精力于速度练习,如果你既想提高速度,又没有在操场中进行过练习,是不可想像的。如果你已经是个高手但真的没有在操场中进行过速度练习,我强烈建议你现在就去操场,这将使你快速成为一个“超高手”。
配速的概念消失了
如果你玩儿路跑,如果你参加马拉松比赛,配速这个词一定是被提到最多的,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配速,说明你是个新手。配速的概念即多少分钟跑一公里,经常被跑友用数字简化,比如450,就是4分50秒/公里,很多美国书籍还坚持使用多少分钟/英里的计量单位。马拉松跑得好,基本上是稳定的配速,全程下来都按照一个速度跑,它是路跑的硬指标。
越野跑又不玩儿配速了。不能说越野完全没有配速概念,只是实际情况决定了其必然行不通。一个下坡可能会冲到3分/公里以内的速度,而上坡很可能要花上20分钟/公里甚至更多,相差如此之大,加上地形复杂,上坡、下坡、侧切,碎石、台阶……根本无需也无法配速,如同我们无法只用一种礼物讨好女朋友一样。实在是太复杂了。
连赛事理念都不一样了
不知你是否发现,马拉松冠***基本上都是黑人,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国家基本上把世界马拉松赛场都当成了农田,那里是他们赢取奖金收获粮食的地方,马拉松奖金很大程度地补贴了非洲大陆上相对落后的经济。
另外一个观察就是,越野领域的高手,没有黑人。
一种可能是黑色人种天生善于平地奔跑,而不善于更长距离山路奔跑;另一种可能来自于越野跑赛事理念本身—奖金很少甚至没有奖金,更多的是身心体验。结果造成经济不发达国家的黑人选手不愿意前往没有奖金的越野赛,来的都是吃喝不愁的知性群体。
当然,以上针对专业选手的论调不适用于业余跑步爱好者,其实路跑也好越野跑也罢都对人有很大的历练作用,如果说一个最直接的求同存异的区别:路跑的顶级高手都能掌握好节奏,而越野跑的顶级高手则应变能力超强。
如果你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去跑马拉松吧。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多变喜欢冒险与挑战的人,一定要去越野。
这两者都能丰盛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