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修养道德,修养要立志,志坚不可更改,“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坚持为正义事业奋斗终生,不能只顾个人眼前小利,而要追求天下长远大利,要为天下的“均、和、安”而努力奋斗。
利于做人
《论语》论述的做人问题是中华民族2500年来做人的标杆范式、内心准则。它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津液,自然地传承着。有多少人虽不知道《论语》讲的是什么,而所行、所好、所倡却多是《论语》的思想与主张。
(一)重视学习。《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如何做人而时时践行,这是非常愉悦的事。善与大家一道学习工作,不排斥别人,谁加入都欢迎,心胸宽广,合群利群,善与人同,这是最快乐的事。自己努力工作,尽心关爱他人,当别人不理解时也毫不愠怒,因为自己如此作为是做人的要求,并非为了让人家感恩戴德。学不只是从简册上学,更主要的是在实践中学,在具体事上学。《论语・八佾》写道:“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遇到不明白的事,即刻请教。《论语・述而》写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选择他们美善处而学习,见其不良处,要改正自己类似的错误。在此论断的指导下,学者应平易近民,虚心地向V大民众学习;劳动者也应尊重知识,虚心地向知识人士学习。互相学习,易于使社会各阶层融合、和谐。
(二)重视修养。一个人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切实地提高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孔子主张“不耻下问”。《论语・季氏》尤为集中地阐述了怎样修养、修养什么的问题。
一要注意交友。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正直的朋友、信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朋友。见不得人的朋友、见硬就退不能担当的朋友、花言巧语不实干的朋友,是有害的朋友。
二要审慎地对待个人爱好之事。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乐于以礼乐规范自己,乐于称赞别人的好处,乐于多交贤达之友,这是有益的爱好。喜欢骄横无度,喜欢放肆游猎,喜欢纵情娱乐的宴会,这是有害的爱好。孔子教人要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爱好。
三要讲话适时。侍奉上级时,有三种做法是错误的:没到应讲话时讲话,这叫急躁;该讲话时而不讲话,这叫隐匿;不察言观色就讲话,这叫盲目。在什么环境讲什么话,在什么时间讲、接谁的话讲,在座诸位心情、气氛如何,能根据种种具体情况,恰当得体地讲出自己的话,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有好的效果,这是需要长期修养的。
四要终身修养。“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君子一生有三方面必须戒备:青少年时,性情丰发,必须以好色为戒;到了壮年,性情刚强,必须以争斗为戒;到了老年,精力衰损,必须以聚敛财物为戒。其实,色、名、利三者是每个人都要终身严格节制的纲要性问题,终身都要戒备色、名、利欲望的过分。
五要有敬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生天地间,不能无所顾忌、毫无约束,就是高级统治者亦当有所制约,不然则易于肆无忌惮、欲壑难填,最终会导致人民怒逐其君。所以,古圣先贤在不信宗教迷信基础上创立一个“天”“天命”的学说,用以制约高级统治者。就人的修养而言,总要有个约束,总要有个敬畏。而敬畏圣人之言,就是遵照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思想理念去为人做事。
(三)重视学习的实践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实践,认为任何方面的修养如不践行也是无用、无价值的。《论语・子路》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诵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务,却处理不顺遂;使之出使周边国家,又不能应对酬答。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了多少古代典籍,如不能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提高自身做人的素质,不也是学再多也不实用吗?
利于为官
《论语》一书强调为官者必须做人民的表率风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犹如风,百姓的德性就是草,风怎么吹,草就随风怎么动。欲使百姓趋善去恶,则必须让统治者给其良好的影响。
那么,为官者应该怎样做表率呢?
(一)爱人亲民。为官者必须关爱自己的管理对象,亲近人民。《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意思是,管理者学了道就关爱人民,劳动者学了道就更服从管理。关爱人民、体谅人民,是管理好人民的前提,所以儒家强调为官者要爱民如子。《尚书・康诰》中写道,待民“若保赤子”“敬天保民”。《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了培养官员的“亲民”思想与作风,强调优秀官员均应以爱人亲民的工作作风自律。
(二)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中,孔子认为为官者要具有五种美德,即恭敬、宽和、诚信、聪敏、慈惠。恭敬别人就不会招致耻辱,宽和待人就容易得到群众拥护,诚信为人就容易得到上下级的信任,聪敏智慧就容易有功效,常施慈惠就容易调动别人。为官者应敬畏自己的职责,敬畏自己的使命。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在其位谋其***,居其职要敬其事而勿懈怠,行其事则需尽心竭力。管理者取得信任后才能领导人民,没有信誉,人民就以为***自己;取得信誉后再给上级提建议,没有信誉,上级就认为是诽谤自己。所以,取得上下级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官员要努力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要由衷地关爱管理对象,千方百计使其得到生活水平提高的实惠。随之跟上正向引导,就能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
(三)见危致命,见利思义。为官者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临难勿苟免,见利勿苟得”。要敢于坚持正义,敢于维护大局利益,即使危及生命,也坚持勇往直前。而利益当前,一定要考虑合乎道义否,合乎法律否,因为“人之视己,如见肺肝然”,任何邪心妄念,人民群众都了如指掌,装不了假的。所以,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端端正正为官,“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亘古以来最接近人民理想的伟大时代,理应同心同德,“为万世开太平”。而通过读《论语》学做人、学为官,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