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有个故事:
魏安厘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魏王问子顺,谁是天下一等一的高人,子顺说:“世上哪有这种人啊,退而求其次,鲁仲连可以算一个。”魏王说:“我看鲁仲连做得不自然,蛮做作的。”子顺答:“人都是做作的。如果一直做作下去,就变成君子了;一直保持好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呢?其实好习惯的形成都是这么来的,你幼儿园升小学时,上课必须坐好,发言要举手,小小的小孩,刚开始一定很难受,慢慢就习惯了。
事实上,我们谁都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一惊一乍的小女生不可能突然变成淑女。起先是可能想表现给别人看什么样的自己,就像你的同学在男生面前装淑女,但渐渐地她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中间有一个过渡,会有些不自然,有些做作,渐渐地就习惯成自然了。
接电话的时候,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喂”一声完事,而是轻声柔气地说:“哎,您好。”这是规范的礼貌用语。
没有纸巾的时候连咳出来的痰都要悄悄咽回去——被你描述起来是恶心了一点,但不会比“呸”一下吐老远更恶心吧。
还有,见到同学不舒服会关心地问一句,“药吃了没?”在我看来,这可以算是美德了。她懂得关心别人了,首先她细致地观察到了同学不舒服,然后用语言来提醒和安抚。不好吗?
歌里唱: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长大是什么?个子高了,体重增了,知识丰富了……可仅仅是这些吗?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懂得规范,收敛自己的行为,举止变得文明,符合社会环境。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是众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大家遵守行为准则,才不会磕磕碰碰。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长大。
诚然,人有各样的个性,世界才丰富,天性所在,无法勉强。大可不必人人都淑女,大大咧咧的女孩也蛮可爱的,笑起来捂着嘴和不捂着嘴都可以,只要不虚伪就好。
公众社会终究还是“君子”和“淑女”的,你不想做无所谓,只要真诚同样会被接纳,但因此而看不惯人家,就没道理咯。
一个好的社会是可以兼容的,一个健康的人是可以包容、理解别人的。换个眼光看别人,换个角度看世界,善于欣赏不同类型的人,即便是让你暂时觉得“不爽”的人,你才能游刃有余地生活在人群中,而不至于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