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内容摘要:《记承天寺游记》中风景的描写令人惊叹,此篇成于苏轼被贬官的时期,由此可引发出对蕴含于景色之中情感的讨论。本文借朱熹对苏轼批评的公案,旨在表明苏轼对儒家认识机构的穿越,发现风景之情,源于儒释道三家却又穿越三家,在苏轼当时的境遇中,它代表着生活世界的被发现和认知范式的转移,而这种处于既定认知范围之外的“情”,也是苏轼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风景 情 穿越 生活世界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最令人惊诧的,莫过于他对月夜风景的塑造了。

全文仅百字规模,第一句是对时间的交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第二、三句是对地点和事件的简述,即“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第四句纯粹是景色的描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接下来便是两句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最后总结一句,以为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问一答,将全文的主旨交付到了一个“闲”字之中,也为前文清明的月色涂抹上了一层情感的色彩,使之成为了一种心情的外化。原来风景的发现,只缘一个“闲”字而来,景语情语,皆自一体。然而,这景色的发现,在苏轼处有什么意义呢?他又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之下完成对这风景的发现呢?又是如何拥有了这般“闲”的心情?

这需要我们从本文的第一句话,即所描述的时间开始谈起。“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个时间点前后,苏轼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元丰三年乙未,“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捕,乌台诗案开始。元丰二年,二月苏轼罢徐州任,改知湖州,四月二十日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就突然被朝廷派人逮捕。”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庚申),苏轼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元丰三年庚申,“正月,苏轼赴黄州贬所,有《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相别》: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时间至元丰六年癸亥,“四月,十一日(丙辰),曾巩卒。沈辽,苏辙,孔仲武,秦观,陈师道皆有祭挽之作”,而且,“传苏轼与曾巩同日化去”;“七月,十三日(丙辰),罢苏辙兼权筠州州学教授”,“十月,十二日(甲申)夜,苏轼与张怀民游承天寺,撰《记承天寺夜游》”。①

三年时间,接连经历罢官,贬黜,良友离世,亲人受连一系列磨难,此刻突出一个“闲”字,是否有别样的心情?文中出现的张怀民,身世也别有韵味,据考:“张怀民,字梦得,又名倔栓,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至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②试想,两位同病相怜的人,一般“闲”的心境下,发现的风景又是种怎样的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唯美风景下的情感,究竟是是豁达,如当今学者所得出的普遍共识那般,还是无奈,亦如另外学者指出的那般:“作者这最后一句感慨,诚然有自豪和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③?问题可以稍作转换,于悲凄处发现“闲”之风景,苏轼是有情,还是冷漠?若是有情,情又指向何处?

在此不妨暂且悬置这些问题,笔者想借助于一段文学公案来展开分析,即北宋大儒朱熹对苏轼的批评。朱子认为,“今东坡之言曰:‘吾所谓文,必与道俱’,则是文自文而道自道,待作文时,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此是它大病处”④。在他看来,苏氏之弊,在于其人为地割裂了文与道之间的联系,文不能载道而独成一体,以至于其风日***,其效日微。在朱熹看来,“物之理乃道也”⑤,道即天人一统的人伦道统,在于心外,求知需虔,故要“格物致知”,最终的目的指向社会之内的忠孝之道,而苏轼的“文道分离”其实是个向内转的过程,以情***道,故有所不当。朱子批评的正确与否且不管,但从他的批评来看,苏轼的确已经有意识地与当下流行的“儒道”一派有所距离,其所提倡的正是他们所反对的。这种“向内转”的兴起,苏轼并不是始作俑者,它首先要追溯到“唐宋家”中的韩愈。韩愈在《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一文中曾有如此论述:“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斯取道之内者也。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之,道密以为能,不亦外乎?吾子之所以言道,匪辞而书,其所望于仆,亦匪辞而书,是不亦及物之道愈以远乎?”韩愈的转向,实际是针对当时浮夸雕饰的文风而来的,但“取乎内”的观点,也间接地促进了文学表现对外在“人伦道统”的疏离。宋代之后的欧阳修、苏洵等人,也都继承了韩愈的这个观点,其侧重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空洞无味的唱和性创作,目的在于将内容重新注入诗文的表达。这些所谓“内容”,其实多半还是儒学人伦传统的一种重新的发现和继承,但是这种“向内转”的转向,其实还是为“情”的浮现提供了契机,感受的抒发和既定认知系统在此也有了一种隐隐的剥离,这种“情”也因此开始指向了一些人伦之外的东西而变得更贴切,也更加复杂,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但这样又会带出下一个问题,既然偏离了儒家的人伦认知传统,这种“情”又从何而来,指向何处?

我们不妨在此再迂回一下表达,从另外一个问题入手解释。关于宋代文章,很多学者都把它们解释为是儒、释、道三家融通的结果,其中邓广铭先生的论述比较具有代表性:“宋学又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说,是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相互摄取的一个产物。他们从佛、道两家所摄取的,笼统说来是偏重在义理方面和心性修养方面的一些东西,而对儒家的主张一直坚守不变的,则是那个经世致用的原则”⑥。这种论述是源头性的,儒、释、道的确是北宋时期所盛行的三种认知的范式,苏轼是宋代人,照理说其文章也当然可以用此类解释,既非儒,那么一定是释家和道家的综合体了。但这样做却未免有以源头肢解苏轼之嫌,也将其特点简单化了,把“闲”的心情和所描述的空灵的风景结合起来看,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韵味实际上更加复杂,远非儒、释、道三者可以做单一解释的。如上文讲,儒家学说以人伦为认知旨归,它其中所蕴含的风景是附庸性或说是比兴性质的,故较为单薄,可见于《诗经》;道家理论中的风景其实等同于“自然”,“自然”又与其核心“道”息息相关,于是这些风景的色调多为恬静,呼唤人丧心而融于物,故这种融合是去情化的过程,有风景却没有“闲”情,可见于谢灵运的山水诗;释家多求空静,与内心相关,但苏轼和它的区别是“空”与“实”的区别,他所描述的是心情下的实景而非一个空灵化的境界,这种比较可鉴于其和王维诗歌的差异。由此可见,苏轼笔下的风景远非三家的解释所能概括,它可能来源于三家,却又别于此三家,或者说局限于此三家。承接上文问题,可看出苏轼的创作继承了韩柳、欧阳修等人“向内转”的传统,却又不能单以儒、释、道三家做单一解释,那么他的“情”又该做如何理解?回到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段景色的描写未见任何有情感指向作用的形容词,事实上,在相似的时间里,苏轼这类描写并不是唯一,在《后赤壁赋》(元丰五年)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风景描写,感到类似之情。较之亦是同时期的《前赤壁赋》(元丰五年)中“苏子楸然”,《临江仙?夜归临皋》(元丰五年)中“常恨此身非吾有”这类以情衬情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得到一种失落和安慰交织的情感,这当然与当时苏轼的罢黜经验有关,其个体的意义已经不能认同于原有的认知范式,失落的境遇和这些认知范式所指向的目标构成了张力。经世济世的儒家承诺已经变得虚幻,亲友离世的打击也让他的情感离于道家和释家“忘我”和“虚空”的承诺,其意义不在于认同三家的认知范式,因为一旦认同,其意义都不会是“闲”,也不会发现如此的风景。换句话说,也正是穿越了这些既定的认知范式,苏轼风景的独特性意义才会显现了出来。

所谓穿越,即在认知的前提下做到有意识的疏离,实际上,认同于任何一种单一的认知范式,所表达的情感都将是单薄的,也不会创造出内涵丰富的风景。只有从这类认知范式中跳出,去在另外的未知纬度中重新获得认同,才会有不同的意义发现,因为未知总会与混沌和丰富相连,照此说来,其实穿越也是一种突破认知中介,寻找另一种认同方式的尝试。那么既然穿越了儒、释、道三家既定的认知范式,苏轼的“情”又归向何处呢?笔者认为,这种“情”源自于他对其生活世界的照面。届时任何的认知范式,包括儒释道三家,都有一套稳固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其意义都源自于一套清晰的区分方式,无论是善恶之别,天道人道之分,还是空执之离,它们都构成了认知的中介。苏轼的贡献,就在于对这种中介的穿越,突破了一系列清晰的划分,重新从外部的生活世界中直接触动物我交流的情感。这种情感不需要任何中介的介入,故才更有可能能够以真动人,它很模糊,很少有区分和刻意承载什么,却往往能包容更广阔的意义。苏轼的穿越源自于其境遇的独特,更是其生命哲学的构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其认知中表达什么抱负和希望的因子淡化了许多,甚至因幻想破灭而造成的失落感也退化了,留下的只有个体对外在生活世界的直接沟通,在这种沟通中获得朦胧的意义感,文字也随即退化为对这种感觉的描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论及苏轼的创作风格时,曾有精辟的论述:“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⑦,此论可谓是得苏轼创作之要领。

把这种风景放置入历史纵轴中来看,或许会更加清晰地看见这个生活世界的魅力。古文运动中,韩欧之变在于将感知的方式向内转,促进了文学与道统的分离,但其终极指向还是在于既定的儒学认知范式,求天道以闻达,这也是朱熹批评苏轼,却对韩欧二人有所保留的原因。而苏轼的意义,正在于在继承了这种“向内转”的趋势下,促进了文学与个人的分离,个人至此成了一个不依赖于既定认知,裸感受生活世界的个体。风景的意义,就在于这种被剥离出的个体面对浑沌的生活世界的惊奇感,这种感觉因不指向任何特定的东西,故而其“情”亦是极具包容性的,也更加的瑰丽。苏轼的意义,也莫过于对这种生活世界意义的发现,这种发现对后世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明代公安三袁所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论,其直接的理论来源,也在于苏轼。

注释:

①日期材料皆引自曾枣庄,吴洪泽著,《宋代文学编年史(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796-826页。

②吴战垒著,《一首清冷的月光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选自西渡编,《名家读古文》,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页。

③吴战垒著,《一首清冷的月光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选自西渡编,《名家读古文》,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页。

④朱熹著,《论文上》,选自(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9页。

⑤朱熹著,《中庸一》,选自(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二,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版,第1496页。

⑥邓广铭著,《邓广铭治史从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

⑦秦观著,《答傅彬老简》,《淮海集》卷三十,徐培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版,第981页。

江丹,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学习

美国警察石子坚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美国警察石子坚,内容包括华裔警察石子坚,我在美国当警察石子坚。十年寻梦美利坚

学习

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经验做法典型材料范文,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0篇。典型经验交流材料篇1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学习

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精选

阅读(245)

本文为您介绍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同桌的你改编版歌词搞笑,同桌的你改编的歌词有哪些。同桌的你歌词改编篇1《同桌的你》电影海报

学习

跨越国界的爱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跨越国界的爱,内容包括跨越国界的爱,跨越国界的爱电子书。MarianneFries自身的经历似乎就是“混搭”的产物。出生在德国的她,年轻时旅居美国,后来又来到她心仪的东方――中国工作与生活,且常常往返于世界各地,可谓一个名副其实

学习

自然保护区条例

阅读(246)

本文为您介绍自然保护区条例,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全文释义,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第一条为加强昭通大山包黑颈鹤部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

学习

特卖促销范文精选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特卖促销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精选促销方案范文集合3篇,奢侈品1-3折的特卖促销。特卖促销篇1活动时间:6月17日—6月18日

学习

浅析空想社会主义

阅读(14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空想社会主义,内容包括空想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感悟,空想主义基本观点。摘要: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的统称,这一称呼来源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没有明确的阶级立场,

学习

一般过去时用法归纳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一般过去时用法归纳,内容包括一般过去时的结构和用法讲解,一般过去时用法。Iwenttotheaquariumyesterday.昨天我到水族馆去了

学习

书籍装帧设计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书籍装帧设计,内容包括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书籍装帧装订方式。在科技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书籍的阅读越来越被人抛在脑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籍的装帧设计已经失去了意义。书籍的设计更要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体

学习

“要我体检”还是“我要体检”?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要我体检”还是“我要体检”?,内容包括单位体检一般体检什么项目,当兵体检需要体检哪些项目。“要我体检”还是“我要体检”?

学习

席慕蓉《青春》赏析

阅读(20)

摘要:席慕蓉的《青春》是与生命同行的感悟,是关乎生命深度的思考。诗中有对青春逝去的叹惋,但却不显哀怨,虽然青春不再,但生命的激情永存!

学习

职业设计范文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设计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职业设计论文怎么写,职业规划设计书范文500字。职业设计篇1我们都从事着一项“幸福”的职业,因为在西方思想史上,曾经一度只有上帝才享有创造的权利,而今天人们常常把“创造的桂冠”佩带在设计师头上

学习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内容包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全文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全文阅读。作品简介

学习

赵孟《洛神赋》赏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赵孟《洛神赋》赏析,内容包括赵孟頫洛神赋原文及译文,赵孟頫洛神赋全文。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盂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长书法,篆、隶、真、行、草样样都能,尤其精通楷书和行书,其书

学习

韩愈《进学解》赏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韩愈《进学解》赏析,内容包括韩愈进学解原文多少字,韩愈进学解原文繁体字。关键词:真实;朴拙;诙谐;语言

学习

《早发白帝城》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早发白帝城》赏析,内容包括早发白帝城译文及赏析,早发白帝城原文赏析。关键词:审美;情词;意境;韵律

学习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阅读(89)

本文为您介绍欧阳修《秋声赋》赏析,内容包括欧阳修秋声赋赏析,欧阳修秋声赋赏析摘抄。关键词:欧阳修《秋声赋》秋美

学习

艺术赏析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赏析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艺术作品赏析范文,艺术赏析800字。艺术赏析篇1提起古诗词鉴赏题,不少同学会“泪流满面”――题目中有时候问的是“表现手法”,有时候问的是“抒情手法”,有时候问的是“表达技巧”,有时候问的是“艺术

学习

《咏水仙》赏析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咏水仙》赏析,内容包括咏水仙最后一段赏析,咏水仙中文版赏析。摘要:《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写了“我”和“水仙”二者的情感交织和形象变化,体现了作者所倡导的“自然观”。

学习

《卖炭翁》赏析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卖炭翁》赏析,内容包括卖炭翁赏析,卖炭翁文学赏析。他说有一个卖炭的老翁,“伐”是砍,“薪”是柴,老翁每天在寒山里面砍柴,然后烧成炭,因为他一天到晚做的都是这样劳动的工作,所以满脸都是灰尘,好像烟火一样的颜色,两鬓的头发都已

学习

沈从文作品《边城》赏析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沈从文作品《边城》赏析,内容包括沈从文边城原文欣赏,沈从文作品边城文章。(武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