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6期总目次
第1期
论教育功利的三个层次 蒋冀骋
论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 王洪才
学术本位: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意涵 张继明
论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精神传统 刘赞英 程悦
应用型人才教育观探疑 彭道林
***直属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陆根书 赵颖 刘蕾 闫妮
家族式民办高校的形成机理与运行保障 卢彩晨
论思想***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
李姝辄 柳礼泉
高校思想***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依据和路径
周立华
学习兴趣测量研究述评 涂阳*** 何旭明
生命意义教育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要
刘颖洁
情感,抑或义务?——“师爱”的道德基础辨析
柴楠 刘要悟
大学行***人与学术人的交往困境与路径选择
向东春 李韧韬
科举兴起的价值反思 黄书光
中国古代学校的三种“学规传统” 吴小玮
埃利奥特与吉尔曼大学思想比较 刘春华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分析
——基于社会性别的视野 武毅英 杨珍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的范式转移研究——基于
***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徐自强 龚怡祖
研究生学术环境之我见——基于辽宁地区若干高校
的分析 康翠萍 张翠华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
李建华 冯丕红
论《老子》的思想***治教育价值 张卫良 颜峰
“尊重知识”口号的豪情与悲情 张楚廷
封二 教育家办学的典范——兼评张亚群教授新著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
庆》 耿有权
封三 “知己”是大学介入世俗的基本前提
——读董云川教授新著《寻找迷失的象牙塔》
徐 娟
第2期
论大学的品质 唐克***
大学的文化诉求与创新使命 高晓清 蔡剑桥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进展与框架重构 蒋 凯
协同发展:产业集群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策略 王少媛
论产教联盟的本质属性、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朱澍清 刘小华
欧洲高等教育资格认可:体系、工作机制和基本特征 谌晓芹 谭晖
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
董泽芳 申晓辉
“智性教育”视阈中的通识课程建设初探
——开设医学心理学为通识课程的设想
姚树桥 陈剑光 辛秀红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以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徐孝昶 宋思运 姜慧 李雁
教师专业化内涵的质性研究 熊华*** 常亚楠
大学学术权力的运行现状及教师体认
——基于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陈金圣 张晓明 谢凌凌
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现状、问题及
对策研究 康晓伟
教育意味与持中之道:郭秉文的教育管理学思想
陈学***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国语学堂与世界意识的开启
刘 纯
北极原住民教育***策历史演变及启示
——以加拿大因纽特语言教育为例
杨艳 肖云南
《大学》“明德”、“知止”、“修身”理念品析
郭华茹 朱忠孝
老子是否存在教育思想 陈明 吕锡琛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饶育蕾 李明新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科研观与实践
张立娟 周川
关于课程理论的若干问题 张楚廷 彭道林
封二 富含理性的批判 饱蘸智慧的导引
——评匡促联《批判和导引:当代中国大学德性
的伦理反思》 李大健
封三 走出高等教育选择的困境
——李枭鹰著《高等教育选择论》读后
王 贤
第3期
知识产权视野中的大学 王建华
和而不同 守正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大学文化整合研究 何祖健 章兢
当代中国大学治理的道德诉求 余承海 曹安照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基于对六所大学的调查 汪 霞
大课:趋势还是昙花一现?
王洪才 张继明 包水梅 孟艳
教学:大学教育的第一使命
邢红*** 张园园 陈清梅
新时期优化我国高校问责活动的路径探析
龙献忠 周葵 李敏
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行***中的“府学关系”问题研究
综述 黄建伟
高职院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实证研究
——基于X理论—Y理论的思考 常 江
大学教师选聘制度:国际趋势、普遍问题及我们的
选择 刘静 唐松林
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与回归——基于文化哲
学的视角 谌安荣 张传燧
“制度人”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 曲中林
早期中国教育问题的形成路径 王立刚
我国教育适应与超越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
李虎林
《新教育》杂志与民初科学教育思潮的勃兴
王 博
孔子的大学之道 姜国钧
《颜氏家训·勉学》论学习及其现代意蕴
李映红 张绍***
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三驾马车”
向志强 曹珮 邓恩
礼仪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和体系初探 蒋璟萍
生师比: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示器
陈泽 胡弼成
生活、哲学与教育 张楚廷
封二 独辟蹊径的书院史力作——读肖永明教授
《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视野中的书院》
王胜***
封三 创业型大学如何“将教学和科研与知识资本化
相结合”——读《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
起》 莫玉婉
第4期
自我领导的教育哲学 周作宇
大学应该学会讲理 王长乐
书院精神与今日大学的价值重建 曹 婧
中国如何跨越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困境 李立国
民办高校的定位、特色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柯佑祥 张紫薇
科研之于高职院校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王海英
大学课程作为秩序的存在 王一***
关照人的意义世界:教学的应有之义 杨钦芬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逻辑模型的构建
史秋衡 文静
大学教师发展的模式探析 周海涛 李虔
高校教师发展:本体论反思与实践逻辑
李志峰 高慧
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 朱汉民
明代童试及生员中举率再探 李兵 李志明
关于教育史研究“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郭法奇
《荀子》中“学”的意涵及现代启示
冯丕红 李建华
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意蕴 陈祥龙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杨德广
我国大学社会评价发展探析
余小波 郑恩 杨召君
基于管理创新的高等教育质量生态系统结构设计
黄志勇
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中的思想***治教育大众化
银红玉 曾长秋 阮东彪
大学八特征 张楚廷
封二 研究大学校训 弘扬大学精神——《大学校
训论析》序 潘懋元
封三 史论结合 探幽发微——读黄明喜教授新著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论》 王 冰 廖其发
第5期
心理素质形塑论 朱翠英 高志强
论大气的大学 李震声 李斌 张蔚
高等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发展
束霞平
大学去行***化四问 廖小平
竞争视角下的大学“行***化”本质与“去行***化”路
径选择 郑鹏程 黎宗仁
论大学场域权力冲突的权利转向 孙俊三 乔元正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温雪梅
美国大学STEM人才培养策略解读
李碧虹 施融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析——基于和谐教育理
论视角 文亮 李婷 贾厚光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及学习效果的研究 王其中 王希旗戴亚娥 王芳 邱素芬 王浙钟
西南联大校友访谈录——陈昌笃教授 刘 萍
知识转型中的教师专业化及其行动策略 李雪蓉
中国大学教师知识生产的功利取向及其平衡
蒋友梅
短暂的体制与长存的精神——中国高等师范教育
“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与反思 陆道坤
近代中国知识与教育变革的普遍化取向 荀 渊
论辜鸿铭对教育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以人格和
道德教育的偏失为中心 吴争春
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新解
张传燧 陈艳君
孟子“善治”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治理的启示
吴 磊 王中原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参照比较方法之探讨
[美]常桐善
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欧阳文 邓治文 赵晓玲
学术近亲繁殖的危害及其防范制度设计
罗仲尤 阳荣威
哲学自何处来? 张楚廷
封二 守望大学“永恒的童心”——评彭道林《大学
教育与自由知识》 周光礼
封三 探生命教育之道,解生命教育之惑,成生命教
育之美——评刘恩允等著《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韩延明
第6期
正确认识“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方泽强
学术发展的两翼:自由与适应 刘志忠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与方***重建 刘振天
大学应成为国学复兴的担纲者 向春 肖海涛
高校养成教育论 刘 潇
日本短期大学的危机 [日]天野郁夫 著 陈武元 译
本科院校初级阶段探析——兼谈新建本科院校的发
展路径 王峰 涂宝***
高教改革视野下招生宣传绩效评价与解读
任湘郴 何志祥 蒋阳飞 熊立新
关于学习的多学科解读 何旭明
高校学生学习评估改革探析
——以香港LOAP项目为例 刘声涛
21世纪以来英国高等理科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化及
启示 蒋家琼 李思瑾
研究生求学满意度调查研究 姚利民 黄术芳
教师教学的生态话语分析 范春香 张传燧
哈佛大学章程溯源 李子江 李卓欣
英国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的形成及早期特点
杜智萍
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肖 维
学习的永恒维度与永恒评价指标 张少雄
孟子“深造自得”解析 燕良轼 卞***凤
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能力和经历的比较研究
——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
吕林海 〔韩〕郑钟昊 龚放
台湾地区大学生权利认知的实证分析
朱平 易鹏 吴文彦
组织文化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必修课
钟秋明 郭园兰
学校里的民主问题 张楚廷
封二 拨亮理性之灯——读张学文专著《大学理性研
究》 胡弼成 李斌
封三 注重理论前沿,追求实践创新——《杨德广教
育文选》之评述 牛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