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要善于用经验、活动、能力给计量单位“定性”,让学生在贴近生活、饶有趣味的活动中准确地学习、运用所学的计量单位。
关键词:数学;计量单位;教学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74-1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计量单位分几类,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容积)单位等,在这些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应当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各自学习起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的知识建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实施:
一、用经验给计量单位“定性”
在教授计量单位的意义等内容时,首先考虑的是要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明确所学单位的性质、所属种类是用来刻画事物哪一类属性的。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具体计量单位的每一个单位的大小。而生活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不少数学问题有了基本的体验,即使有点模糊,也能在方向上把握准确。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我从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入:熊大和熊二分几块瓜地(如下***),谁占了便宜?(先出示第1、2两幅***)
……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利用直观的比较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刺激学生发现比较“谁占了便宜”就是比较田地的面积大小,这时候尽管大部分学生还不知道“面积”这个词,但是学生对于面积的初步概念已经建立。并且在比较中,教师利用前两次田地形状的不同,让学生发现所谓的田地大小并不是指长或者宽越长面积就越大的,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区分开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准确地给所学“面积”做了定性的描述。
二、用活动给计量单位“定度”
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性质用途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就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计量单位的“度”,即对每一个单位在何种范围内使用有个科学的把握。开展的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加强印象的教学手段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们会安排这样的活动:1.“说一说”:用语言描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是怎样的正方形的大小。2.“摸一摸”:摸一摸1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有多大。3.“比一比”: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与这样的1个面积单位比较接近。4.“量一量”选择合适的1个单位去量一量身边熟悉的物体的大小大约是多少,比如橡皮、书面、桌面等等。又比如在教学《认识千米》的教学中,我们也运用了多种活动:1.看一看:看视频(课前准备好的),感受1千米的距离。2.走一走:沿着操场跑道走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一看花了多少时间。3.估一估:估计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使得之间的距离为1千米,实际测量验证。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下,学生参与探索体验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思考,对所学计量单位也有了更加客观更加准确的把握,在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时才能把握住角度、力度、准确度。
三、用能力给计量单位“定量”
在探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能力,这时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1.拎一拎
(学生分小组称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分别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后说说是什么感觉?)
师:拎一拎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1千克有点重。
旁边同学反对:一点也不重。
2.数一数
(合作称出1千克的苹果、桔子、鸡蛋看看各有几个)
小组活动
3.玩一玩
师:看来大家还有争议,其实大家感觉自在心中,下面请大家不用称,凭自己的感觉装出1千克的大米,看看哪个小组装的最准确?
(学生动手,到台秤上称,限时1分钟结束6个小组最重的0.7千克)
师:在给你们一次机会,30秒后再次回来参加比赛,胜者获奖。
……
计量单位的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比较的能力,估计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中越来越准确地运用所学单位,及至最后能“定量”把控,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贴近生活,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定性、科学定度、适度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