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准化病人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应用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8-02
美国人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首次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也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1]。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标准化病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的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等[2]。我国自1993年开始,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协会的援助下,在联合培养了第一批标准化病人之后,标准化病人便被开始运用于医学和护理课堂及临床教育,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的状况,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并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3]。
一、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教学资源缺乏。从1997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教学医院病床数却增加不多,造成每个学生管的病人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下降。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4]。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医师的执业走向法制化,但该法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得医学生不能合法地进行医疗操作。此外,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以及***卫生行***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使得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透明,执业医师为避免因医疗操作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均由执业医师亲自完成,导致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拒绝医学生为其进行医疗操作,这也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标准化病人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1.系统问诊。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学是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完成的[5]。正常问诊教学训练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两方面[5]。问诊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标准化病人仿真不同主诉的成人、儿科病例,当学生询问时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和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及家族史[5]。问诊技巧包括问诊的组织结构、时间顺序、过渡语言、问诊进度等[5]。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评估与反馈指导,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问诊的技巧,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如: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使用过渡性语言、如何安慰病人、如何更好地获取病史资料等[6]。
2.全身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接受学生全身体格检查,应做到被动顺从、恒定一致,绝不可给以任何暗示或不合作[5]。在体格检查完毕后,标准化病人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在体格检查训练中,标准化病人指导学生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如自我介绍,体格检查前当着病人的面洗手、暖手,在体格检查中关心、体谅病人等。
3.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在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的训练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对学生的每一个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步骤、顺序、手法暗记在心,一旦训练完毕,迅速填写评估表,对学生的查体技巧、交流沟通、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和指导[7]。
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教学中的优点
1.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足的机会锻炼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能力,并及时得到评价和提高,学生面对的是标准化病人,不涉及伦理问题,学生可以更专注于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而不必担心医患关系的问题[8]。
2.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9]。
四、标准化病人的局限性
1.标准化病人虽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模拟出一些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但不能模拟出所有学科和所有病种的症状或体征。比如呼吸困难可以模拟,可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的紫绀和三凹征等体征却很难模拟;再如肝肿大、水肿也很难模拟[10]。
2.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而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不典型的患者,学生从中获得的临床经验很有限。
3.标准化病人要经过专人招募与培训,要付给一定的报酬,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医学教育投入上经费有限,使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经费压力较大,面临财力和投入的问题,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带来了困难[11]。
参考文献:
[1]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2]赵峻,陈未,叶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3]刘霖,沈洁,叶旭春,等.“标准化病人”考试方式优化策略探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47-348.
[4]韦思明,戴玉英,蒋建平,等.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88-90.
[5]杨耀防,涂明华,占永平.标准化病人技术与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3-25.
[6]吴丽萍,张建***.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7]唐红梅,邹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610-611.
[8]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7(12):140-142.
[9]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10]陆玉莹.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90-91.
[11]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97-98.
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