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景仰祖先,因为我站在了编钟前面。耳边似乎回荡着远古时代那优雅的古韵,我的心中顿时宁静了,我感受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盛世景观,思绪也飞向很远很远。
同学们也喜欢乐器吗?你能说出几种乐器呢?许多同学大概还不知道什么是编钟吧?编钟是我国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专门用于祭祀、庆典和宴会。编钟,顾名思义,就是钟的一种,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分有甬钟、钮钟、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兴起于西周时期的编钟,曾在春秋战国时期风靡一时,和其他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迄今,我国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编钟为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
真是好险呀!
说到曾侯乙编钟,有个故事不得不说。事情发生在1978年2月的一天,当时湖北省随州城郊擂鼓墩的某部扩建营房,建营房,就要开山炸石。战士们在山坡上埋了炸药然后引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当硝烟散尽时,人们看到,山上竟炸出了一片褐色土,还有石板。一位指挥员也算见多识广,他怀疑那是一座大型古墓,便当机立断,下令道:“停止施工!”然后迅速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考古勘测小组闻讯赶到现场一勘测,果然是一座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还要大6倍的“超级古墓”。再看施工打的炮眼,人们不禁直流冷汗,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将永远不复存在了,真是好险呀!
同年5月22日凌晨5时,当考古人员把墓室内部的积水完全抽干,清除了淤泥和破损的棺椁等以后,发现了上百件古老的乐器,其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就是那分为三层,悬挂在木质钟架上,大小不一的65件编钟。它们最大的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高20.4厘米,重2.4公斤。由于墓主人为曾侯乙,因此这套编钟就得名“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一位有胆有识、非常讲义气的国君。对此,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话说当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统帅大***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跑到邻近的曾国,被曾侯乙收留保护了起来。曾国虽然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当吴王阖闾和伍子胥让曾侯乙交出楚昭王时,曾侯乙硬是没有答应,并且据理相争,表现出了不畏强权的精神。这让死里逃生的楚昭王还有他的后人们感动不已。
有趣的是,在这出土的65件编钟中,有64件的钟体上面镌刻有“曾侯乙作持”的字样,以及有关音乐的铭文。唯一没有镌刻“曾侯乙作持”字样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那件编钟,所镌刻的31字铭文标明了这组编钟的来历。它是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为了报答曾侯乙的救父之恩,特意制作,赠送的殉葬品。
创造多项之“最”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是它们都没有能够成为乐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我国的编钟,它的截面像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曾侯乙编钟铸造于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总重量达到2500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5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为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还有,曾侯乙编钟的音域宽达5个半8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8度,而且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
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今天,人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才得以了解编钟的奥秘,领略古人智慧的光辉。
千古绝响
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在中国人民驻随州某部礼堂,向世人发出了它那雄浑浪漫的千古绝响,这是曾侯乙编钟沉寂了2000年后第一次重新奏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乐曲落幕。
之后,它又公开演奏过两次。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曾侯乙编钟的演奏现在已经完全由复制品所代替了。
1987年,我国邮***部门发行了一套《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整个票面古朴典雅,布局精巧,下部为编钟形象,上部为竖排的文字说明,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类似中国古代文人画卷中诗画一体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该套邮票为我国国宝系列邮票的第一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