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多以所咏之“物”为题,或全诗主要写一“物”。其主要写法有:
一、托物言志或托物喻人。即把个人之“志”依托于某一具体之“物”。“物”是某种志趣、意愿、理想或精神的寄托与象征;或全诗明写一“物”,实则暗喻一类人或比况自我。二、咏物抒情。即先咏他物以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然后借物抒感,或者后半部分有明显的相对***的抒情词句。比照托物言志,其情感相对“短暂、即兴”,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三、借物论理。即通过写“物”来寓理、议***、咏史等。
鉴赏咏物诗的思路为:写了何物?有何特征?言何志、何情?用何手法?高考咏物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如下:
一、 体察物态,分析物象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重庆卷:
海 棠
(宋)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嫉恨,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技法点拨]
1. 立足文本,由形及神,由正面及侧面,理解形象求全面
咏物诗对物的描摹往往是由形似到神似。所谓“形似”,即抓住物的某些外在特征,如形态、色泽、声音、所处环境等;所谓“神似”,即由物及人,由实及虚,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咏物诗写物往往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分析物象切忌只看到外在的“形”和明显的“正面描写”,应注意形神兼顾、正面侧面相结合,全面理解。
如2007年重庆卷苏轼的《海棠》: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前两句为咏物,首句正面写海棠,据“泛崇光”概括出“光彩美艳”或“高洁美丽”;次句“香雾空”正面写海棠的阵阵幽香,可概括为“香气浓郁”;而“东风袅袅”“月转廊”则为侧面烘托,需想象补白,概括出“月色下的朦胧美”。再看题干中的“哪些特点”,则要求我们力求全面概括。
2. 明确角度,逐层品味,紧扣“特征”词,分点概括求准确
如何准确概括物的特征?一般来说,正面状物中的名词是所写角度,即物的形声色味等,写了哪几个角度,应逐层分点表述,不可遗漏;而正面或侧面摹状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则是“特征”所在,应贴合“特征”词准确概括。如《海棠》中的“崇光”“香雾”。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中的赏析竹子的形象也是如此。
3. 仔细审题,弄清倾向,对准要求,规范作答求严密
“咏物”或重形或重神或形神兼备,而侧重于摹状物的哪些方面、什么特征,各有不同。鉴赏物象,其命题必然要尊重文本,即怎么“咏物”就会怎么考。一般有以下设题形式:
常规提问:这首诗描写的物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这两种提问,答题范围一般指向了全诗或者所有的“咏物”句。答题则需做到:逐句解读“咏物”诗句,分点提炼要点,力求全面而清晰。
变向提问:这首诗表现了物象的什么品性?描写了物象的哪些活动?此类提问具有两种暗示功能:一是暗示了该答什么,即描写物的重心所在和答题角度。如20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第一题,要求回答诗中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品性”指向“神似”,答题需由物及人而将物人格化,由实及虚地扣合“寄托”的深度,切忌只答词面意思、外在特点。而“活动”则暗示了重在摹状物的动作行为,应抓住动词性短语。二是暗示了从何处着手答题,即答题区间的规定性和答题方向的限制性。此时要对准区间、紧扣要求作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中要求回答“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前三联,然后紧扣所有摹状素蝶活动的动词或修饰词,借助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简洁概括。同时“哪些”暗示了要点要全面而不遗漏。
[参考答案]
1.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与月色下的朦胧美。
2.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二、 品味寄托,鉴赏思想情感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011年高考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技法点拨]
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或直接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此诗借物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或变向提问:这首诗有什么含意?这几句有何寓意?
1. 紧扣文本,逐句品味,分层概括求全面
咏物诗若为全诗托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类写法,如果提问“此诗的含意或寓意”,其答题区间多指向全诗。需要在逐句品味其寄托的基础上,分层概括出寓意。而且必须由物及人,由实及虚,解说其深层内涵。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的第二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根据第一题的暗示,全诗可分两层解读:一是前三联写“素蝶活动”,联系注释,实则暗喻“我”之宦海处境,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二是尾联写素蝶的心理渴望,实则寄托“我”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因而,此诗的“含意”必须立足于全诗回答出这两方面的要点,如果只抓末尾抒情语作答,则不合题意,遗漏要点。
2. 巧抓诗眼,关注“情语”,明确寄托求准确
咏物诗中若有明显的抒情词句,或者某些词句暗示了情感倾向,那么这些词句就是作答思想情感的直接抓手,一定要充分利用以求准确。如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直接抓住下片“老来猛气还轩举”这一抒情语,可答出“表达自己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此为第一要点。而“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这几句,在对比中以“偏思汝”的“倾向语”,表现了诗人渴望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此为第二要点。又如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此诗在充分摹状了山泉的情态后,末尾两句“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就是对山泉的称赞。抓住此处“恬淡”“自清”,就不难理解诗人所寄托的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但凡诗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词句,都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抠出这些关键的“情语”,即可准确地把握思想情感。
3. 联系作者,巧借注释,“物我契合”求深刻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不即不离,物中有情,物中有“我”,物是情感载体或“我”之化身。所以,理解其思想情感,需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深入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另外,高考古诗鉴赏中注释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们往往解释诗中关键字词,交代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写作此诗时的处境遭遇等等。所以,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要巧借注释,联系作者,由物及“我”,“物我一体”;由实及虚,“物志契合”,真正深入理解寄托,切忌回答表面意义。如2008年安徽卷,读《小孤山》的注释,不仅得知了小孤山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我”的身份经历,更容易理解诗人以山之“孤”喻“我”之“孤”,托小孤山以言志,抒写自己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却勇猛坚毅,仍怀有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和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情感,必须立足文本,审清题干,综合运用以上三点解题策略。
[参考答案]
1.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 明辨手法,赏析表达技巧
[高考真题]
1. 2007年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原诗见上文)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咏素蝶诗》。(原诗见上文)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技法点拨]
咏物诗的表达技巧鉴赏,常有两种不同题型:
1. 描写物象技巧
常规提问:这首诗如何描写物象?
变向提问: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写物?
咏物诗描写物象的方法包括下面两大类:
正面描写:①绘形绘声绘色(或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②若是动物类或将物人格化,可能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③在具体描写上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侧面描写:①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凸显物的品质。如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的坚毅耐寒。②对比衬托。为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比如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读上片,主要用正面衬托(或环境烘托)来表现鹰的矫健雄姿。又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这首诗怎样描写素蝶的活动?分析前三联可答以下要点:①采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②采用衬托或环境烘托。当然,答此类题常需在手法要点后结合文本分析。
2. 整体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整体上(或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此类设问指向全诗,其整体表现手法主要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或隐喻)、借物抒情、象征等。如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006年江西卷《三江小渡》的象征等也是如此。
应注意,表达技巧鉴赏设题灵活,一定要审清题干,对准要求作答。若设问:这首咏物诗用了哪些手法?有哪些艺术特色?那么,应先宏观全诗,答出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或象征等,后微观局部,特别是“咏物”,再赏析描写物象的技巧。应坚持“立足文本,有什么技巧则答什么技巧”的原则,力求全面作答。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