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雅典时代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为的是引导人们追去善,重振社会的道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已逐渐淡忘去认识自我,去追求善,重视自身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在当今社会,重振道德已变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美德 知识 美德即知识 学校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也充斥着我们的心灵。昆明火车站的持刀砍人事件使回家的人踏上了一个不归之路,随后在广州、***等地也发生了相似的悲惨事件等。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每天还有许多的人们被无辜残害,这开始让全社会开始思考道德问题。其实对于人的道德问题,古人早就有所提及,作为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美德与知识的问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都不应该抛弃,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最初的想法,在本篇论文中我将阐述一下由美德即知识引发的现代思考。
一、基本内容
首先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美德即知识”的基本内容。
第一,美德与知识的同一性。“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命题。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人的灵魂的本质,是一种人的所有美好的品德的共同性的即道德本性。知识是自我认识的一种知识,是真正具有普遍绝对性的知识。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实际上是一个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问题,他认为判定善恶的标准应该是理性而不是感性层面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他要为善,那么他已经具备了善的智慧,这种智慧既是知识,知识是判定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标准。美德与知识是同一的,美德是一种善的存在,而知识已经包含了一切的善,所以知识与美德就统一了起来。
第二,美德与知识相互作用。知识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方***的指导,它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只有具备了美德的知识,才会有美德的行为,知识促使人得到美德,美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所以“美德即知识”,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
第三,美德和知识都有共同性,都需要理性把握。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知识两者都是需要理性把握的。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从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事物中去获取知识,因为他所认为的知识是一种真理性的绝对意义上的认识,但是其实在生活中道德也是相对于不同的情况而言的,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欧谛德漠的有关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表明了他自己对于道德的看法,他认为道德也是不可下定义的,因为道德的情景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可脱离现实的情景虚谈道德。真正的美德需要我们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去理性把握道德,根据不同的情景判定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由“美德即知识”引发的现代思考
道德的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各个学者研究的重点,因为美德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存在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可以说人与人之间乃至社会当中出现的各种悲惨的事情都可以追溯到美德上来。从古至今这个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再优秀的民族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道德方面的问题,而今在中国社会也面临这样的社会问题。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美德即知识,美德也是一种力量,新的时代更应该贯彻落实“美德即知识”。在人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学校是主要的教育产地,所以国家对于道德问题的加强应该从学校教育抓起。下面我就谈谈我觉的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对我国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第一,美德与知识的同步发展。在中国的教育中注重以考试成绩为主,而考试则主要以文化课的知识为主。这也就导致了学校教育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美德方面的培养却不是那么重视,这表明现今的教育背景下美德与知识的极度不平衡。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与知识具有同一性,美德与知识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学校教育应该高度重视起对学生的美德的培养,逐渐转变以前的错误的观念,树立起美德与知识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如果能够高度重视起学生的美德教育,作为学生也会相应地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
第二,提高学生对于美德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与知识是相互作用的,知识提高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知识促使人得到美德,美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当然,在这里苏格拉底所认为的知识与我们所认为的广义上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的知识是判定一切是非对错的真理性的绝对的标准,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当今的我们所认为的知识并不是苏格拉底眼中的知识。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知识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强加进大脑的知识,并没有做到理性必然真理。我们的知识教育其实还是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教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美德、技能、学术等等,跳出功利化的这个圈子,真正去思考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美德方面的知识,正如苏格拉底所提倡的“认识你自己”,关心自己的灵魂,追求关于美德的知识,追求善,把善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追求高尚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三,注重学生的美德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苏格拉底强调知行统一,如果只有丰富的美德知识而不注重美德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也不能起到算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德之人。但是其实在社会中由于一些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问题,使得一些想做善事的人开始退却,开始变得冷漠。所以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真正把美德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光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创造出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处理好法律与道德关系,法律不应该成为美德的阻碍。美德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美德教育。美德教育应该注重生活的实践。
三、结语
一个社会的发展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少美德的存在,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即知识。所以社会必须重视起美德问题,重视起学校的美德教育,真正重视起下一代的美德的培养,少一些社会悲剧的发生,少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创建一个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中国伦理思想史》[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7
[2]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戴本博,张法琨. 《外国教育史》 :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