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是《水浒传》人物画廊中刻画的最为生动、塑造最为传神的正面形象之一。如同众多英雄人物一样,林冲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民间广为流传。一部《水浒》,生动而细致的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像。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功夫较多的一个,他也是武艺最高强、为人最耿直、做事最精细的一个,是一个带有作者理想色彩的英雄形象。这就无怪乎人们在看过《水浒》后,不仅深切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而且极为赞赏他儒雅的形象、高强的武艺、善良耿直的性格和精细果断的处世态度。
一、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现实感和人性美的形象之一
在《水浒传》中林冲这一典型艺术形象的刻画达到了“极丈夫之致”的高度,是《水浒传》中最具现实感和人性美的形象之一。
1.林冲武艺高强,好结好汉
刚出场时,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鲁智深正使禅杖时,听见有人喝彩,收住手一看,“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丝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顶单绿罗团花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行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从他的装束和长相来看,是既雄姿英发,又俊秀儒雅,这副武中带文、刚中含柔的肖像,既表明他受过良好教养,文武兼备。又正好和他英勇、果断、精细、能忍让的性格相吻合,真可谓仪表非凡,气质不俗。
2.他为人善良耿直,有情有义
在林冲别妻的一段中,林冲如是说:“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为了林冲年灾月厄,在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林冲的话里蕴含着多少泪啊!可是,他首先考虑的,仍然是自己所爱的人。后来听说妻子已死,洒下了英雄泪,杜绝了心中挂念,但也更增强了对统治者的仇恨。当王伦因嫉贤妒能而不肯收留晁盖等人时,他“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毅然决然地火并了王伦这“不仁之贼”。这就使林冲形象在具备了刚烈果敢的悲壮美的同时,又兼备了丰富的人性美、人情美的因素。
二、林冲悲惨命运的核心
林冲悲剧命运的核心就是一个“逼”字。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多角度展现被“逼”后的性格发展轨迹,凸显其性格特征。所谓“逼上梁山”这一成语,固然是众多亡命之徒的写照,但在相形之下,却以高俅逼迫林冲最为激烈,最为。以致于提起《水浒》,提起“逼上梁山”,人们就会立刻想起林冲来。且看:林冲作为禁***教头,没有任何失职行为,仅仅因为自己的漂亮老婆被高衙内看中,高俅便步步紧逼。首先,高俅巧设陷阱,以“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的罪名,喝令左右将林冲斩首。因林冲大叫冤屈,高俅遂变换手法,解送林冲到开封府,以***借刀杀人。开封府判处林冲充***沧州,高俅又收买董超、 薛霸,一路上折磨林冲,并在野猪林下手害其性命!未果,高俅又派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以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或以故意纵火罪斩林冲于刀下。林冲被逼到了死角,无任何幻想余地,只好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于是杀陆谦、富安、差拔,一扫往日的惰性,痛快果决,毫不手软!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精雕细镂刻画了林冲丰富而生动的性格,为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林冲形象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三、林冲的“忍”与“狠”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
首先,林冲的“忍”与“狠”是有其合理的思想内因的,以林冲的出身、教养、地位、家庭来看,他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信念就是一定的“请受”,美貌贤淑的妻子,和美幸福的家庭。为了维护安居乐业的生活,他可以一忍再忍,而一旦这个信念被彻底粉碎,他就必然会“狠”起来,而且是忍之再三,狠之弥极。其次,林冲的“忍”与“狠”也正是林冲得以雄居梁山群像前列的一个根本原因。倘若说他的勇猛和正直刚烈也是其他英雄所具备的素质的话,那么他的精明忍让却是一般好汉所缺乏的。但他的忍让却绝不能等同于胆小苟且和逆来顺受,他的忍让是权宜之计,是有限度的,其中含有不能忍的成分,而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他的表现是异常果敢的,手刃陆谦等人时是这样,火并王伦时更是如此。这就使林冲的形象异常丰满、独特,成为《水浒传》这部传奇作品中的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最具现实感的、活生生的英雄。总之,“忍”和“狠”是林冲性格中两个有机结合的主要部分,两者具有特殊的意义。
总之,看过《水浒》或知道水浒故事的人,都对林冲留下深刻的印象。林冲的形象作为作者的一种审美观在道德、才能,尤其是在处世态度方面,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追求和理想;而人民大众对他的喜爱和认可,实际上就是两者追求、向往和理想的契合。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41-142.
[3]周思源.新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7:122-123.
[4]陈文新. 豪侠人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3-74.
[5]陈忱.水浒后传论略[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