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关键词:羌族民歌;羌族文化;传承
中***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27-02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老民族,据说也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从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来看,远在三千年多前就已有羌人活动的记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的一支由我国西北部迁徙至岷江上游一带,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后来的羌族。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等地,据2005年统计,现有人口约32.65万。羌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语言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族盛行神物崇拜,至今仍保留“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一、悠久的羌族民歌,灿烂的羌族文化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种文化。千百年来,羌族人民在岷江上游这一特殊的地区生产生活,世代繁衍,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羌族民歌,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的羌族文化,发展了社会经济,推动了社会进步。羌族民歌的形成,与羌族人民农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人们自古就喜欢用唱歌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互之间进行交往。在羌族村寨,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劳动生产、节日聚会和婚丧嫁娶都要唱歌,青年男女更是多以唱歌来进行社交活动。在羌民歌中,酒歌、情歌、山歌、劳动歌为数最多。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与悠久的历史,使羌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朴、深厚、独特的民歌。羌族民歌使得羌族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通过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承形式代代相传。羌族民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古朴,保存了较多的传统风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形式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而经久不衰而保存至今。羌族民歌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历史、道德情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羌族民歌作为羌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艺术土壤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羌民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所以历史悠久、口传心授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羌族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色
羌族民歌的表达方式多样,大多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野外,在山上还是在田间,在田边地角还是在宽敞的坝子,你都能听到羌民在唱歌。
1.羌族民歌的分类。羌族民歌从形式上可分合唱、独唱、对唱三种。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歌、酒歌、山歌、劳动歌、风俗歌、时***歌、巫师歌、耍山调等八类。①情歌,在羌语中称为“柔西”,它是羌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歌,主要是羌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时所唱的歌曲。羌族青年男女常常对答互唱,以表达男女间高尚纯洁的爱慕之情。情歌有试探歌、求爱歌、热恋歌、思念歌、盟誓歌等种类,例如《郎上山来姐下河》等。②酒歌,在有的地方叫“唱酒戏”“唱酒曲子”,是羌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歌唱形式。羌族生活中的喜、庆、婚、丧、节日等都离不开咂酒。“有酒歌儿多,无酒不起歌”。演唱时,主人和客人轮流对饮对歌。其旋律优美,节奏缓慢,歌词较长,或表达祝贺、吉祥之意,或叙述家史、追忆祖先的业绩。最著名的酒歌有《西呀拉沙》等。③山歌,在羌语中称“拉那”或“拉索”,是羌族人民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的歌曲。它有抒情山歌和劳动山歌两种,数量极多,节拍比较自由,演唱形式有对唱、独唱。羌族山歌,语言简练,具有鼓舞劳动情绪,使人充满劳动的喜悦之情。抒情山歌婉转优美,带有浓厚的抒彩,例如《龙窝山上云重云》等。④劳动歌,是羌族历史上最早的民歌,有犁地歌、收割歌、打场歌、撕玉米皮歌等。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其中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形式。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对于羌族民族来说,歌声是劳动的伴侣,劳动离不开歌声。⑤风俗歌,主要是指葬礼安魂、祭祀和婚礼祝愿时唱的反映民俗、礼仪方面的民歌。祭祀歌由巫师说唱,曲调单纯沉闷,婚礼祝愿歌又称喜庆歌,内容大多是吉利、祝愿的词语,单调古朴淳厚。⑥时***歌,是当时***治生活的一种表现,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诉说羌族人民的悲惨生活。它的歌词鲜明深刻,一针见血。如《卡普歌》。⑦巫师歌,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如《永别歌》。⑧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按羌族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青年男女上山游玩,俗称耍寨子。耍山调是在这种场合所唱的歌曲。现存的羌族民歌以1~5类歌曲为多,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它正好说明了人类社会生活与民歌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民歌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具有独自的审美情趣,浓郁的民族特色。
2.羌族民歌的艺术特色:①调式独特。羌族民歌原始古朴,音域不宽,属我国民族调式。采用调式以羽或徽调式为主。②音阶主要有3种,它们是四声音列、五声音阶、五声性六声音阶,多用五声、六声音阶。③旋律中广泛使用中立音和“音腔”,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④演唱形式上,可分为“女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重唱”“男声重唱”“男女对唱”几种,其中又以“合唱”“重唱”等形式最多。⑤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有四言、七言诗体两种,其中四言诗体较常用。⑥羌族民歌在旋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独自的特色。它源于生活,人们不断地从纯洁而真实的民歌中得到欣赏、启示,这是作曲家笔下的作品不能和民歌相比拟之处。羌族民歌正是以它独具特色的特点和风格,为羌族民间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
三、羌族民歌保护的意义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下来。物质文化例如建筑、器物、服饰等等是以物质形式作为载体传承下来,非物质文化则主要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的语言作为载体传承下来。对于羌族这样一个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来说,口口相传的羌族民歌就是羌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羌族人民就有歌唱的习俗,“以歌代文”,用歌声来记载、传播民族文化。在辛勤的劳动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未来。羌族民歌的产生、传承、发展、演变都与羌族人民的生活轨迹紧密相关,羌族民歌的唱词、唱腔及其表现形式都是羌族人民生活的直接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民歌几乎涵盖了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历史等诸多方面,在其历史和文化传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羌族民歌是羌族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和基础,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羌族民歌表现了羌族人民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及审美情趣等,承载了羌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是羌族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有语言无文字的羌族社会,口传心授的羌族民歌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羌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生、传承、发展历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