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数度寻访弘一法师不见后说的话:“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在太姥山诸多名寺中,平兴寺的历史可谓是最短的。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处茶场,十余名僧人于此结茅而住,垦荒种植。1977年,一位名叫世行的老僧在此住持,改建寺庙。因为平地而起,所以才叫“平兴寺”。
不过平兴寺却有着近半个世纪里国内唯一一个新设的戒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律宗道场,还创办了规模宏大的佛学院。
这一切,离不开住持界诠法师。婉拒
联系采访界诠法师并不顺利。我们拨通了寺院各个对外电话。电话那头的僧人、居士们十分和善谦虚。但听说来意后,无一例外婉言谢绝。后又通过当地各种途径,欲邀界诠法师采访,也无果。
千脆直接去寺里碰碰运气。
寺庙矗立在太姥山半山腰上,出人意料的是,没有缭绕的香火。只有回响在山谷里的悠长钟声。虽然时值盛夏,但钟磐不急不徐地敲打,却让人听出秋天的况味。山路上有不少前往寺中听禅的香客,心里的虔诚也刻在脸上。问起界诠法师和平兴寺印象,信徒们如出一辙地双手合十,念一声:“高僧大德。”尔后继续埋头赶自己的路。飘忽
到寺里,虽有人来人往,却依然透着冷寂与隔膜。天王殿、大雄宝殿中规中矩,但置身其中,却有种看着另一个空间的味道。
随后,我们走向那红白相间,有着漆器一样颜色与气质的僧舍,它们在薄暮和细雨中,有着尘埃凝滞的味道。回廊间偶有行走的僧人。僧衣宽大,步履无声。
我很不合时宜地喊住一名老僧:“法师,您好。”
他抬头,露出和蔼而又淡然的笑,那笑。平静得仿佛不曾想要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慌乱中,我急迫地问了一些自己都觉得低浅的问题:佛学院僧人们平时看哪些佛类书籍;他们诵经、吃饭、洗衣在哪里;他们的作息时间怎样;大多数僧人和家里联系么?
老僧面带微笑,很礼貌地听着我的问题。末了。才不急不徐地指指自己的耳朵,表示听力不好。随即飘然而去。甚至没让我们看清他隐没在哪间房门里。
怀古
年轻的檀那斋普门居士,这是我在平兴寺遇到的唯一一位容易沟通的人,他为寺院做网站,也是偶尔上山。了解一点最新信息。和他聊起网络等新潮话题,自然有些共同语言。居士对我说,寺僧与外人的交流少,并不是因为他们冷淡,而是律宗佛法本来就追求隔世清修,包括界诠法师本人从不接受采访,也是这个原因。相反,寺里的僧人居士,都是心地善良、容易相处的人。
临走时,忽然想起了张爱玲数度寻访弘一法师不见后说的话:“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巧的是,弘一修习的也是律宗佛法。此时此刻,我的心下所想,与当年的张爱玲何莫相似。
延伸阅读:天下戒坛三个半
戒坛是律宗的标志,只在大刹放戒时使用。是授予僧人“高等学历文凭”的地方。佛教界―直有“天下戒坛”三个半的说法,但具体是哪三个半则流传不一,大抵有如下戒坛入选:
1、北京戒台寺戒坛:因其规模居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并且。戒台寺戒坛所受的“菩萨戒”,是受戒等级最高的,自辽代以后,戒台寺一直是我国北方律宗的第一学府。
2、南京隆昌寺佛制戒坛: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是一座石戒坛,建筑风格体现了律宗。不倚不连”的规范。
3、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初建于唐代,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中的绘画雕像十分精妙。
4、太姥山平兴寺涌泉戒坛:由界诠法师―手缔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创建的戒坛。
另半个据传是北京广济寺戒坛。此外,杭州昭庚寺万善戒坛也曾为三大戒坛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建造青少年活动中心被拆,周边至今还有万善桥、戒坛寺巷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