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散文范文精选

托物言志的散文篇1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初中生 阅读 写作

【中***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20-02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好散文呢,下面谈谈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作方面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践行课标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更是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恰好是一个很好的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途径。托物言志散文中富含优秀的精神品格、健康的情感价值、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是民族精神,因此抓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1.2改变学生现状

当代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容乐观,对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尤为欠缺。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精神生活不够纯,生活阅历不够多,方法技巧不到位。也许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基本上读得懂他人的文章,也能够有人可写,有事可记,有景可描,有话可说,但是要能够领会托物言志散文的主旨,并写出托物言志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做好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现状,能够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足,文化修养更加高雅,品格志趣更加富有,情感体验更加充实。

1.3弥补教材不足

纵观教材,托物言志类散文在古典诗文中还比较常见,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在现代散文中就屈指可数了。初中教材里还有两篇经典的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民及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高大正直、平凡朴实、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通过“行道树”这一平凡物象的描写,形象地阐释了生命价值的三个层面: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受痛苦和磨难,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从而使文章具有理性的光辉,给人一种哲学的美感。

2托物言志散文的概念

托物言志,“托”是借、假托的意思,“志”是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的意思。托物言志散文,常把作者自己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古典诗文中常见的客观物象还有柳树、菊花、梧桐、小草、芭蕉、红豆、牡丹、丁香、鸣蝉、杜鹃、鹧鸪、鸿雁、乌鸦、月亮、斜阳、流水、浮云、冰雪、长亭、孤舟等。在现代散文中也不乏古典诗文中常见的这些客观物象。

托物言志,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其中,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象征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3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

3.1文章结构特点——由外而内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结构特点是“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其中“托物”部分,包括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言志”部分包括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等内容。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过,托物言志散文从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特点正体现了创作者的思维发展过程和审美志趣。

3.2表现手法特点——托物而非借景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在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石缝间的小花小草和参天松柏的描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顽强拼搏,做一个适应环境的强者,不因环境的恶劣和自己的卑微而放弃成长的价值,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相信每一个读了此文的读者,都会为石缝间的生命而震撼,更为作者敬畏生命,锤炼自己的精神而折服。

而“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想与意境和谐,情感与景物融合,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的散文篇2

高三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各种体式的文章写法的指导,尽管老师绞尽脑汁,想出一系列的指导方法,上了很多的作文指导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一如既往的没有新意,没有深度。光指导往往会流于概念,学生终究不得要领,还不如学以致用,用阅读来指导写作。《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其实,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可以借鉴的佳作,我们不妨让阅读为写作导航,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

(一)明确概念

很多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概念不是很清晰。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即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里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这些都与“借景抒情”不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二)集中阅读,掌握阅读要领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往往会有提示。像《老屋》中的“老屋”便是所托之物,《杨柳》中的“杨柳”便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则要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才可以确定所托之物,如《报秋》,通过文章的阅读分析,我们会发现报秋之物乃是玉簪花,作者正是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找准所托之物,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要善于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因为作者具体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实际上是要突出它的某种内在品质,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认识。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主旨。如苏雪林的《秃的梧桐》,文章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在春天到来时,树上仍透出许多绿叶,但是这新的生命又遭到风的侵袭,遭到了蚂蚁的伤害。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仔细品读课文,挖掘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散文中,作者对所托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要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而这种情感、志趣往往是隐含的。所以阅读时,需要着眼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准确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揭示托物所言之志。

二、写作

(一)立意、选材

通过一系列的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练习,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类文章都是选取了很普通甚至很细小的物,如荷花、梧桐、杨柳等,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状,或表现人的精神品质,或寄寓社会、世态、人生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写作前,也可以选择一些日常普通之物,或是取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或是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或是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来表现人的精神、反映思想感情、寄予哲理。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通过众多阅读,我们会发现: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而且只有对物的特征进行细腻描绘,才能在“形似”的基础上到达“神似”。因此我们要全面地描绘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细心观察,力求角度新、表现手法新颖多变、语言生动形象传神。如《向一棵树鞠躬》中作者具体展开对榆树的生存环境、生存姿态、生存信念的描述,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内涵。如写砖垛周围“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写砖垛的高度(以之衬托榆树之低矮)和它表面覆盖的青苔(以之暗示岁月的沧桑)以及砖块的“歪歪斜斜”地排列的情形,突出地表明榆树生存环境的恶劣;写榆树的生存姿态,运用了“形”(外表)与“神”(气质)两相对照的手法。它低矮,“只有一米来高”;它不蓊郁,“稀稀疏疏的枝桠”;它纤弱,没有“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孤独地生长着,但它却不寂寞,它“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这些细致的描绘让我们体悟到人活于世,应像这棵树一样拥有顽强、执著的生活态度。正是作者精心描绘“物”,才让读者由物及人,由物及人生,产生深刻的体认。

(三)由物象联想到人情

其实很多托物言志类散文,都是通过物象的特点描绘,然后展开联想,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所以,我们写作这类散文,可以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如毕淑敏的《素面朝天》中写道:“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装。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他们都本色而自然。他们会衰老和凋谢,但衰老和凋谢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该文的托物言志就是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我们不妨依此发散思维:写夕阳的依然绚丽依然辉煌,可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写描写芦苇的纤细轻盈随风摇曳,可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这样由物态到人情的联想,到处可有,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善于联想。

(四)善用点睛之笔,搭建“物”与“志”的桥梁

所托之志往往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在很多的托物言志散文中,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有一些文章用意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季羡林的《马缨花》一文中写“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生长在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读者虽对于两种马缨花的特点能够了解和把握,但是对于作者的意***还不是很明确,所幸文章结尾作者说“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这句话一下子就让读者看出马缨花其实已经成了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就是通过叙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同样的马缨花,作者更倾向于阳光下的马缨花,新时代的马缨花。这个句子也成了贯通“物(马缨花)”和“志”之间的桥梁。我们在写作中也不能少了这些实现从“物”向“志”转化的语句。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积极向上,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文中所托之“物”,应具备此“物”所特有的物性、特征,同时,与所言之“志”要像水***般的自然交融,这样才称得上一篇较为理想的托物言志的散文。而要写出优秀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固然重要,也少不了向名家名作借鉴和学习。要想增长同学们的知识,使作文练习有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很好的办法就是借助阅读中的文章。叶老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

托物言志的散文篇3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我认为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巧妙铺设三级台阶,让学生看懂托物言志类散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看懂托物言志类散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使课堂具有实效性。

以《向一棵树鞠躬》一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这一问题。《向一棵树鞠躬》是一篇质朴而隽永的托物言志散文,文章从砖垛堆里的一棵倔强生长的榆树写起,进而叙述一位老人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发现那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从而讴歌了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礼赞了隐忍坚毅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向一棵树鞠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树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和难点是学习运用三层式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方法。

一、迅速理清思路,找准所托之物

既然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就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没有提示象征物,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找准所托之物,是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教学步骤如下:

先踏上第一个台阶――读课文,理思路。

师:托物言志类散文一般采用三层式结构: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言志,我们先来看学案上的短文《海上的航标灯》。(附:课外短文《海上的航标灯》)

你见过航标灯吗?(?摇)

海上的航标灯,很谦逊地站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

海上的航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摇)

天色愈黑,航标灯愈亮。

要是谁能像航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摇)

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它的结构并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入,表明思路。(反馈、点评)

过渡:下面我们学以致用,用这种方法来给文章理清思路,并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请一生回答)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它的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它的内在品质。如《向一棵树鞠躬》第二三两段主要描述“我”突然间无意识地发现这棵榆树时惊异、震撼的情景。第四至第九段具体展开对榆树的生存环境、生存姿态、生存信念的描述,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内涵。第四段写树的生存环境。砖垛周围“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写砖垛的高度(以之衬托榆树之低矮)和它表面覆盖的青苔(以之暗示岁月的沧桑),以及砖块“歪歪斜斜”排列的情形,突出地表明榆树生存环境的恶劣。第五段写榆树的生存姿态,运用了“形”(外表)与“神”(气质)两相对照的手法。它低矮,“只有一米来高”;它不蓊郁,“稀稀疏疏的枝丫”;它纤弱,没有“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孤独地生长着,却不寂寞,“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读着这些洋溢褒奖之情的语句,我们仿佛看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执著刚毅的风度。第六至第九段写这棵榆树的来历,展现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屈的信念。这两段文字夹叙夹议,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榆树崇高而阳刚的精神世界,耐人玩味。“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这就是这棵处在干旱和贫瘠围困之中的榆树的生存智慧;“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这就是这棵有着不幸遭遇的榆树坚强忍耐的生存信念。教学步骤如下:

接着往上走,踏上第二个台阶――抓描述,析特点。

1.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重头戏在于描述事物部分,我们在理清思路后要抓住这里对事物的描述,分析事物的特点,感受其内在品质。问:本文描写了一棵怎样的树?(不同寻常。第二节的这句话领起下文对树的描述)

2.请一位同学朗读3―6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棵榆树不同寻常在哪里?并抓住关键词句说明理由。(学生先在讲义上作好分析,后六人小组交流分析,反馈点评)

3.小结:这里,我们抓住描述的内容,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感受到一棵榆树虽历经磨难但仍顽强执著的品质。

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散文往往把大量笔墨用在对所托物的外在的形和内在的质的描绘上,以使所托之意有所依附。然而这又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的目的在于意,即与“物”相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时要从“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入手,揭示其象征意义,抓住“物”与“意”之间的类比点即相似点,看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的。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向一棵树鞠躬》的第十七与第十八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抒写作者对背着榆树而走的老人的沉思。“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这一句将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叠合,作者从中感悟到一种忍辱负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当背着榆树的老人在晚霞映红的小巷中渐行渐远的形象被定格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树与人的伟岸形象,更是一种历史传统的民族的峭拔的精神风骨。这样一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第十八段写“我”默然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呼应标题,完成了对一种伟大精神的礼赞。结尾将老人与榆树的形象融为一体,二者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榆树的品格正是老人的品格,从而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教学步骤如下:

再走一步,踏上第三个台阶――找共性,悟主旨。

教师:一般来说,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往往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的最后部分,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1.下面让我们齐读7―9节,思考:文中作者仅是向一棵树鞠躬吗?(不是,还向一位老人)树和老人有哪些相似点?(生活态度、生存环境、外形)

2.难道作者仅仅是向树和老人鞠躬吗?齐读第9节,思考。(引导:除了老人与树有相似点外,还有什么也与树有相似点呢?相似在哪里?历经了哪些磨难?――从沉甸甸的历史可以想象出,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也像一位老人,历经五千年的沧桑,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有不惧困难、不畏艰辛、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们的疯狂铁蹄,肆意地践踏我们的国土,给中华民族带来前所未有的苦难。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苦难罄竹难书。还有汶川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3.到这里,通过写树真正要礼赞的是什么?(是忍辱负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托物言志。到此,我们就基本领悟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主旨。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骤,是让人有依据可循,有方法可求。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2006,(1).

托物言志的散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托物言志的散文范文精选

学习

传送带问题的解法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传送带问题的解法,内容包括传送带问题通用解法,传送带问题的解题方法。传送带问题在高中的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这方面也是容易错的,他们往往无法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题意,现就有关问题分析一下。

学习

香草的味道作文600字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香草的味道作文600字,内容包括草的味道作文600字初中,花香的味道500字作文。在炎炎烈日下,抱着一支超大型香草冰淇凌在公交Bus上狂啃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可是到了我这里就变了!在车上舔着冰淇凌,司机先生毫不留情地猛一踩刹车。我

学习

《父爱陷阱》阅读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父爱陷阱》阅读,内容包括父爱陷阱全文概括,父爱陷阱课文。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

学习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探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探讨,内容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内容与步骤,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实验思考与讨论。【摘要】牛顿第二定律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行高中教材(甲种本)中采用实验归纳法讲述。通过悬挂小物块提供拉力和系

学习

让他去死吧(等15则)

阅读(54)

史密斯玩牌,输掉了500美金,当场就猝死过去。几个牌友谁也不敢去给他妻子报信,只好抓阄,结果这个倒霉的任务落到了安德森的头上。

学习

同义句的转换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同义句的转换,内容包括英语同义句转换技巧,同义句转换答题技巧。一、表达方式的转换

学习

《红楼梦》诗词赏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红楼梦》诗词赏析,内容包括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红楼梦每回赏析解读。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激荡着诗歌美丽的浪花。这一切又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终于有

学习

风偏修正二三招

阅读(29)

赛后,当被问及比赛中获胜的秘诀时,这名选手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主要是胜在判断风向、风力和修正风偏技能方面。”

学习

柳永《雨霖铃》赏析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柳永《雨霖铃》赏析,内容包括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原文正确版。关键词:离情清秋节伤离别

学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内容包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文解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体裁。【教学目标】

学习

得逻辑:成功源自不断进取

阅读(25)

得逻辑公司(PSIONTEKLOGIX)是英国PSION集团公司在加拿大最大的子公司,定位于为工业环境设计、制造专业的移动电脑和无线通讯系统,并利用无线局域网及广域网解决方案,结合无线通讯设备,帮助用户实现信息与管理的实时化,在物流行业、配送中心和

学习

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小学素质教育论文3000字,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大全。素质教育论文篇1一、课题的确立

学习

解三角形的解题思路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解三角形的解题思路,内容包括解直角三角形解题总结归纳,三角形相似解题思路口诀。【关键词】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思路

学习

有一种情怀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一种情怀,内容包括有一种情怀,有情怀句子。CIBTM只是多个与国家会议中心保持长时间合作的大型活动之一。作为代表北京高端旅游业态的标志性场馆,国家会议中心保持着始终如一的高质量服务,在开业5年来为数以千计、不同规模、

学习

植物内生菌的医学用途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内生菌的医学用途,内容包括中药内生菌的研究现状,植物内生菌。1植物内生菌的定义

学习

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内容包括如何分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怎么分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学生物学教材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如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提到胚芽鞘,第四章第一节中“用样方法调

学习

余秋雨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余秋雨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余秋雨散文范文,余秋雨散文夜航船全文是什么。余秋雨散文篇1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他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山川景物,他站在人类历史的高阔视角上来看待文化,文化成了历史的积淀,文化和历史

学习

史铁生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史铁生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史铁生散文精选段落,史铁生散文作文范文。史铁生散文篇1[摘要]史铁生的散文对众多散文的体式兼收并蓄,融为一炉。本文从史铁生散文的整体结构形式、语句形式、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史铁生散

学习

余光中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余光中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余光中散文精选摘抄,余光中散文集300字摘抄。余光中散文篇1摘要:余光中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与批评家,他的散文作品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识,其散文不局限于传统散文的形式,给读者描绘出一种亦诗亦曲、如

学习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内容包括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真题答案。摘要: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在钢筋水泥的重重包围中,园林绿地是城市的“绿肺”,有其巨大的生态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福建漳州为例,通过对园林植

学习

贾平凹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贾平凹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贾平凹散文精选,贾平凹散文精选心得体会。贾平凹散文篇1内容摘要:“大散文”如果是一面旗帜,应该说是贾平凹首先举起来的,这种“大散文”观的提出,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大散文观”有一个逐步发展

学习

叙事性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叙事性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叙事性散文精选大全经典版,叙事性散文范文600字。叙事性散文篇1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