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退伍后,到地方上打工,刚开始身边的女同事喊我唐唐,我极度不适应。后来,经她们反复解释,我才知道地方上的规矩是叠字称呼是表示亲近,不论老幼。
换了一个单位,女同事们不再称唐唐,称唐哥。一个南方小姑娘最先叫的,怎么听都像“唐果”,大家都用她的口音来叫。不久,单位有一活动,天南海北的同业聚在一起,小姑娘又喊唐哥,一下子不得了了,所有人都开始喊,明显比我老的人也喊,发展到最后,领导也喊。活动结束,过一段时间跟其中的两位联系,介绍姓名后,人家想了半天,然后笑起来:你说唐哥我不就知道了?
我想江湖名号大概都是这么来的吧。但翻开一百零八个正面主角都有江湖名号的《水浒传》一看,却不是这样的,好像每个名号都是人的性格特征概括。比如宋江叫“及时雨”就是因为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有名的大哥:杜月笙。杜月笙比宋江牛多了,有了钱后他向春申君学习,“食客三千”,门庭若市,像张学良、杨度这样的人在落难之时都在他家住过。黎元洪的秘书长饶汉祥甚至写过“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这样的对子送给他,但他在江湖上并没有“人称小春申”或者“及时雨”,不过就是杜老板、杜先生这样的称呼,如果非得说江湖人称什么,那就是***们称他“莱阳梨”或“水果月笙”,为什么?早年间他没发的时候就是一个贩卖“莱阳梨”的。而且,据说他碰到敢喊他“莱阳梨”的人还都特别客气,为什么?就是要这个大人大量的名声。
为什么宋江就有那么一个好听的名号,而杜月笙没有?而且杜月笙那个时代的传媒不知道比宋江时达了多少倍。所以我觉得说宋江的名号是“江湖人称”有点太不靠谱,不过是施耐庵的妙笔生花罢了。我相信江湖的智慧,但我对江湖的文采有点怀疑。倒是母大虫、花和尚这些名号比较符合江湖群众。
江湖是什么?说白了还得是一群人,里面可能有精英,但比例绝对比金融街、CBD小得多。当时生产力低下,草民们整天谋划嚼谷,哪有闲心管你们这些打打杀杀的人,躲你都躲不及呢。想给儿孙起个好名字还得买了礼品去请先生,有了好名字会随便送给你?所以我认为江湖名号中那些听起来很帅的,都是大哥们自己起的,或花钱请先生们起的,就像一些文章不怎么样的作者,老是喜欢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笔名:觉得自己的才华跟郭沫若、巴金差不多,就叫郭巴;觉得自己得到了海明威和马尔克斯真传的,就叫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