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大四的张燕(化名)最近一直忙于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学计算机专业的她虽然曾经在国内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实习过半年的时间,可在求职的过程中还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工作经验而屡屡被拒。那么,实习到底能不能算工作经验呢?实习的经历究竟价值几何呢?
实习是一种力量
王帅 苏玲/文
张海(化名),某知名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的学生,现在武汉一家软件公司实习。对于“实习能不能算工作经验”,张海认为,从校园到职场,是个逐步成长、成熟的过程,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学生阶段的实习与完全职业状态的工作经验是不能等同的;但只要用心踏踏实实地去对待每个过程,尽自己努力尽可能多地学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就会有收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经验的一种积累方式。
去年12月是校园招聘会的高峰期,IT企业齐聚校园让张海有点目不暇接,他自己的心里也是既欣喜,又担心。喜的是招聘单位很多,自己可以选择的余地大一些,但又担心来竞聘的人这么多,既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竞争太激烈。
在招聘会场,张海发现:许多公司对学生提出要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要求,一些公司的销售岗位要求有一年相关工作经验,更多技术职位也都需要相应从业经验。这让现场的一些学生感到很无奈,很多人转了半天一份简历也没投出去。对此,企业的解释是,由于IT工作技术性很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会倾向于实***验较为丰富的学生,对实***验的要求较为苛刻,具体到某一岗位甚至要求到某一种程序技能。
经过悉心准备,张海终于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简历,投给了武汉市的一家软件公司。两天后,张海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中,张海在学校实验室实习的经历被问得很详细。2002年的秋季,张海考进了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从小对电脑感兴趣的他一心扑在学习上,每日除了上自习准备英语之外,就是看编程方面的书籍,汇编语言、C语言、C++……张海提前把每一门课程都学习了。凭着优异的成绩,大三暑假张海获得了在学校实验室实习的机会,这是由院长带头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这里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
在实习的过程中,随着课题的深入,勤快的张海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实验室中,大家开始把一些小的程序交给他,让他自己写代码,平时能对计算机语言侃侃而谈的张海到了设计程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编写的程序要么是无法运行,要么就是把很简单的问题用很复杂的程序来解决,束手无策之余只好向师兄们取经。在这个过程中,张海学到了不少编程的实际经验。
“我在实验室实习阶段是学了不少东西,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可能正是企业招人所看中的。”张海顺利通过了层层考试,获得了在该公司的正式实习资格。按规定,他在这家公司先实习三个月,考核合格后可以转正成为正式员工。
由于张海一直对编程很感兴趣,老总把他安排在一个负责小型系统快速开发的部门,主要工作是面向企业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要求快速开发一些可应用软件,针对性很强。尽管从事的只是小型软件的研发工作,张海还是感觉到一种与在学校独自埋头学习不同的氛围。“团队这个概念真正地走进了我的生活,以前只是听说,现在感受到了。”
每天,张海都很早到办公室,打扫办公室卫生、整理同事的办公桌,同时跟着有经验的同事一起做一些辅的工作,工作很简单也很单调,但从中张海慢慢地懂得了诸如团队合作、项目设计构想等方面的经验。“实习是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后才真切地感觉到工作的能力不是分数、在学校做实验的成绩所能代替的,在生产实践中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而以前在学校实验室实习做一些东西,往往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太重视应用性。”
根据自己在实习阶段的表现,张海觉得若不出什么意外,再过半个月他就可以转为正式员工。目前,对他来说,除了进一步熟悉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技能之外,如何快速融入这个团体,也是张海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因为不同企业所具有的文化是不同的,在同行业里虽然很多东西是相通的,但却不一定能帮助自己融入新的团队。能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个实习对我来说就是成功的,它的价值不亚于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同行业的工作经历。”
别把实***历当成工作经验
土木/口述 王飞/整理
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逐渐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随手翻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或是点击各大求职网站的主页,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职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实习,试***以此来打动用人单位。可我却认为,实习和工作完全就是两回事,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因为自己有了一段时间的实***历就认为有了工作经验。
想当初我读大学的时候,整天一门心思地就知道学习,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在我的同学中,有的为学校联系了数额不小的赞助;有的当上了级别不低的学生会干部;快到毕业的时候,大家更是忙着在外面实习,毕业论文在网上随便***一篇应付了事。而我却每天都泡在自习室,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是我的目标。我觉得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学习是最根本的任务,也是一个学生真正应该花精力做好的。
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在校期间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我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软件公司,从最基础的程序员做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有点不适应,但很快我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两年后,我跳槽到了现在工作的这家世界500强公司,薪水也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而我的那几位有着“丰富多彩”的实***历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工作,有时候还要帮老员工打印、复印、发传真、送文件,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而且,他们的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不到一个月,公司的组织文化都没来得及了解,更别提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这段只是使他们的简历看上去更“厚重”一些的经历,几乎对他们的求职没起到任何作用。
我过去工作过的公司也招聘过一些实习生,可我感觉他们并没有在公司里学到什么真正的东西。由于涉及到商业秘密,他们不能参加公司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不能深入项目的开发实践,甚至连项目是怎么推进的都不了解。
再说一件给程序写注释这样的小事。在学校上课或者实习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只要程序能调试通过就算完成任务了,可在真正的工作中,程序不仅要通过严格的功能测试,程序中的注释也很重要,因为注释是要生成文档交给客户的,如果不按照规范的编码格式书写,文档生成时就会出现错误。对于生成的文档也要求仔细的校对,语法错误是不容出现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做程序员的很辛苦,有的时候为了赶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需要加班,而这样的经历实习生是很难体会到的。在实习期,不仅在工作内容上和正式工作时不尽相同,在工作强度上和正式工作也是没办法比的。把实***历认为是工作经验的想法,大概只是毕业生的一厢情愿罢了。
我觉得,实习的经历可能会对大学生了解职场有一些帮助,但这并不是说实***历就等同于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自如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是通过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十天的实***历就能学到的,是需要工作以后慢慢积累的。以我的经验来看,那些注明了要求应聘者具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公司,并不会因为你是有过实***历的应届毕业生而录取你,因为这些职位就是要求应聘者在经过了几年的职场打拼之后,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那些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公司,则可能会对你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更加关注。
这是大学生工作经验误区
张稳/文
既然明明是要招大学生,却又要求他门具有工作经验,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就像喜欢小孩的单纯,却又挑剔他做事不够圆满,如果做人力资源的人按照这样的思路工作,只能走进矛盾迭起的旋涡。
缺乏工作经验,确实是大学生的一大劣势,但有些工作技能是通过培训强化可以实现的。许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年轻、富有激情、渴望成功,是大学生所独有的优势。综合来说,大学生就业的劣势是可以用优势来弥补的。而且,有一点也是不能回避的,雇佣有经验的人需要支付较为丰厚的薪水,而用大学生,人力成本相对来说会低很多。
在目前的招聘行为中,招聘方一般会对大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有过社会实践、何种社会实践问得比较详细,这可能会使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这是希望他们具有工作经验。但笔者认为,招聘方是想透过这种形式上的东西考察该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相关的综合能力,从而判断出他将来的培养发展空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的一个案例――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系的黄海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经过4次没有任何准备的面试(面试内容当场抽签决定,无法提前准备)之后,他从60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美国思科公司。谈到成功经验,他自己总结:良好的技术背景、英语水平、人际沟通能力、从容的心态、过硬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幽默。
但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缺乏经验”的软肋被无限夸大并广泛传播。一些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更加不自信。而一些正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表现出普遍焦虑的状态:笔者亲眼见到周围的一些同学为了在公司里实习,专业课经常不上,院系的集体活动经常不参加,班级的同学经常难得一见他的身影。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在大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场上的技能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掌握。
某些跨国公司在人才招聘上的一些标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200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进驻中国的500多家跨国公司进行的人力资源调查显示,跨国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依次是:忠诚度、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外语等,对工作经验的考察仅列第9位。
实习,经验值需要不断提高
张孟君/文
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心头之痛。在招聘会的现场,经常有工作年限的要求,即使是在针对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上,也打出经验牌。缺乏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每逢寒暑假很多学生都在积极地寻找实习兼职机会,或动用家庭亲戚社会资源关系网络,或毛遂自荐,或通过中介公司的介绍,谋得一份相应的实习兼职的机会。
学校开始逐步重视在校期间缩短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实际差距,注意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不定期地举办“校企互动研讨会”,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意见,以更好地培养和引导学生;举办“实习生双选会”,为学生提供正规的实习渠道。
但是,就现状来看,学校所提供的正规实习渠道处于起步阶段,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学生自找门路。一些有相应社会人脉资源的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机会;而一些毛遂自荐的学生,若被一些想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小公司看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了卖电脑的搬运工;有些利用中介渠道的,很有可能被介绍到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促销岗位,更有甚者被黑心中介骗了钱。
而对于学校提供的实习渠道,正规性是不用去担心的。但存在一个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实习演变成历史延续性的“指标模式”:接收多少实习生;周期是几个月;企业为接收实习生将耗费多大的办公成本、学校应需要交纳相应的实习金。而对企业而言,如何安置这种短期性、流动性较强的实习队伍成了一种负担,可能给安排了一定的办公空间、办公用具,刚刚把实习生引上路时,他们到了实习期,人就走掉了;或者是担心实习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展开工作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有很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被安排去做打印、复印、整理办公用具、跑腿送资料之类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找工作时却在自己的简历上写自己在某某大公司实习过、参与什么样的项目,实际上要他动手设计一个相关的程序就有了问题;还有的大学生在自己的简历中一连串写上了十个实习公司,一个大学生除了课程学习,还在这么多公司实习,那他在每个公司肯定只是浮光掠影地接触了一下而已;还有的学生学的是软件技术、应聘的是编程,却把自己促销电池当实***历介绍给应聘的公司。这些综合因素,都直接导致企业对大学生实习中的经验价值评价降低。
但实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课本实验室知识转变成工作技能,实习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某高校负责教务的老师说,通过实习,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在的行业环境才可能会有比较直接客观的认识,才可能明确专业工作岗位上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才能切身感受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是存在差距的;通过实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生的沟通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他们融入团队、融入社会的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生在实习中,能较为充分地了解未来就业的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能较为正确地认识、合理地给自己定位、调整自己。IT行业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运用能力,对IT专业学生来说,实习的重要性尤为明显。
而对用人单位来讲,校园招聘是他们的人才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刚出校园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也很大,是企业很好的储备人才。比较多的企业已经将实习招聘纳入他们校园招聘的前奏,实习招聘成为他们在抢夺优秀人才上的“先发制人”之举,在实习的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企业和学生可以相互了解、熟悉、考察,企业可以通过考察来看实习生是否适应该工作岗位,这远比一两次的笔试、面试更加可靠,这样就降低了用人风险。
那么,在就业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学校、学生、企业更好地连接?在现阶段,如何增进大学生实习的价值含量?国外的实习生制度可以给我们一定程度的借鉴。在美国华盛顿,白宫每年都接受来自全美各地的实习生;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的实习生总数每年达200多人;在德国,保时捷、奔驰、宝马、西门子这些世界著名公司,每年都大量安置实习生,并有完整系统的实习生制度。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安置刚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学生,以及那些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但有工作愿望和热情的社会成员,提供“实习工作”“尝试工作”的机会。在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实习生制度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实习,能不能算工作经验”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到每个人、实习的具体公司。■
编后语:关于“实习,能不能算工作经验”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有一点可能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即你是否认真地去做了:通过实习,你对工作的理解是不是深刻了,工作技能是不是加强了。如果实习的结果只是给自己的简历中多加了一句“有在某企业实***历”,而实际水平并没有真正提高,这恐怕不会对求职有所帮助。
下期话题:
考证,能否为就业增加砝码?
IT行业飞速发展,IT人才需求旺盛,IT考证也随之疯狂。随意翻开报纸、点击网站,“IT认证胜过本科文凭”、“成为XX认证工程师,成就IT白领”的培训广告就会铺天盖地袭来。李立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他已经通过了国家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现在李立除了学习专业课,课余时间差不多都花在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和JAVA语言认证考试培训上。一年后,李立将面临着就业,而这些耗费他大量心血的证书,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会价值几何?考证,究竟能否为就业增加砝码?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欢迎来稿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实习,能不能算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