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录像画面由于框架内空间的局限,对于一些宏大的场面和景物的表现就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摇镜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突破了画面框架的空间局限,创造了视觉张力,使画面更加开阔,周围景物尽收眼底。
这种摇镜头多侧重于介绍环境、故事或事件发生地的地形、地貌,展示更为开阔的视觉背景。它具有大景别的功能,又比固定画面的远景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平常大家在游览名山大川时就适合用这种摇镜头来表现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场景的独特力量。
这种展示空间、扩大视野的摇镜头通常是用远景景别或全景景别速度均匀而平稳地摇摄完成的,其立意是通过摇的全过程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不是具体地描述某一个物体,它对镜头整体形象的追求大于对具体细节的描述。这种摇镜头常侧重写虚、造境、追求画面意境和气氛,有较强的抒情性。比如,在录制反映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万众瞩目看升旗的录像中,就可以用一个摇镜头摇过围观的人群,只见人群有年逾花甲的老夫妻、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有大学生模样的年青人、有胸前佩带勋章的老红***……他们抬头仰视的神态、严肃的面部表情等,形成了画面总体效果上的庄严肃穆的气氛,这让以后观看录像的人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摇镜头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可以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对于超宽、超广的物体,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等横线条景物用横摇,对超高、超长的物体,如高耸入云的电视发射塔、幽深的山谷等纵线条景物用纵摇,能够完整而连续地展示其全貌。这种超比例形状的再现,本身就包含了镜头运动的表现性。正是摇镜头的运动和扩张把被摄物的形状表现出来,形成壮观雄伟的气势。特别是对如长条幅的会标、高压输电线、旗杆等细长物体,摇镜头又以包容视觉信息量大而显得有力量。它可以根据物体特征而运用较小的景别,让物体充满画面,将无意义的部分排在画外,“摇出”一幅视觉信息饱满且容量大的横卷或纵卷,达到用小景别出大效果的目的。
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生活中许多事物经过一定的组合都会建立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如果一同放在一个大视野中并不容易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而用摇镜头将它们分开再合成表现时,这种关系常常在形式上提醒人们的注意。随着对摇摄所建立起来的前后关系的回味,人们很容易从中悟出创作者的表现意***,达到随着镜头的运动而思考的目的。创作者也正是利用人们具有的这种思维联想特性,运用镜头运动所形成的画面语言来讲述故事、表现生活。如果将两个物体或事物分别安排在摇镜头的起幅和落幅中,通过镜头摇动将这两点连接起来,这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关系就会被镜头运动造成的连接提示或暗示出来。这种镜头我们其实在很多电视画面或者大家日常拍摄的画面中都可以经常见到,比如从新闻发言人摇到听取发言的新闻记者,从国徽摇到正在宣读判决书的法官,从国旗摇到旗杆下的哨兵等等。在这样的画面中,发言人与记者、国徽与法官、国旗与士兵的关系用镜头语言表现得十分清楚。摇镜头除了通过镜头摇动使两个物体建立某种联系外,还通过摇出后面的物体对前面的物体的进一步说明来规范观众的思路。例如,我们在拍摄一对男女朋友走进一个大门后镜头摇起来出现了婚姻登记机关的牌子,画面通过视觉形象明白地告诉大家这两个人走进的是婚姻登记机关,而不是别的地方。由于有了后面这个画面才使得前面画面的意义更为明确,这种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剧情发展留下伏笔,大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镜头
来思考后续的画面。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例如,从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往地上吐瓜籽皮的青年;从一片花朵摇到一群天真的孩子;从树上的乌鸦摇到树下者;从一个正向外涌出工业废水的管道口摇到河里漂浮的死鱼。这种通过摇来建立某种对应关系的镜头,如同对列蒙太奇的表现性组接一样,把生活中富有对比因素的两个单独形象连接起来,使它所表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单独形象本身的意义。然而,比对列蒙太奇更有力量的是,在摇镜头中这种连接要求这两个视觉形象必须在同一场景中,确切地说是在摄像机所能拍摄到的视域范围中。这本身就因两个事物在同一时空而具有了强大的真实性,它比对列蒙太奇那种将两个场景中拍摄的画面组接在一起的表现方法更少人为加工的痕迹和拍摄者的主观表现性,因而具有不可置疑的论证力量。
5.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
间歇摇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了若干段落或间歇,常常用来表现或揭示一组画面主体由于某一因素或原因所构成的内在联系。这种摇镜头通过镜头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无形的线和线上间隔相连的点,把几个主体串连起来,有红线串散珠的艺术效果和作用。比如,在记录社区运动会或者班级比赛的时候,拍摄获胜的小组一同领奖的画面时,就可以用一个一气呵成的间歇式摇镜头,摇过每个获胜者时稍做暂停而又不切断,既让观看者看到每个获胜者的不同神态和表情,也同时通过画面的造型形式喻示出这是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他们有着团结拼搏的凝聚力。
6.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用几个有清楚稳定的起幅而无清晰明确的落幅的急速摇镜头组接起来,从画面效果上看酷似急速的间歇摇,但它与间歇摇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是由编辑完成的,而不是一个镜头中拍得的。这种甩镜头组接的画面动感更强、力度更大,整个画面从急停到急速运动再到急停反复多次,使画面运动有一种突然性和爆发力。这里我们可以用美国NBA巨星“飞人”乔丹飞身上篮的录像来说明一下,这组甩镜头的起幅都是乔丹飞身上篮的画面,然后甩虚,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了乔丹不断起“飞”、虚化的运动历程,非常具有视觉刺激力,刻画出乔丹那种在篮球场上君临一切、无法阻挡的运动天赋。
由于甩镜头表现的不是同一视域区内的事物,因而拍摄时要求甩的部分(急摇的部分)一定要甩虚,否则从视觉上不能拉开各组事物的空间距离,就与间歇摇无区别了。拍摄时急摇的部分应注意选择纵向线条丰富、较密集的、有层次的景物,才容易得到好的效果。
7.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用长焦距镜头在远处追摇一个运动物体,摇动的方向、角度、速度均以这个被摄动体为“基点”,被摄体朝哪运动,镜头就摇向哪方,被摄体移动快,镜头摇动也快,用此方法将被摄动体相对稳定地处理在画框内的某个位置上。这种摇镜头可以使观众在一段时间里看清这个动体的动态、动姿和动势。例如在电视体育节目中经常见到的场地赛马,摄像机在场地中心随奔跑的马摇动,观众通过画面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清楚地看到运动员在马背上的身姿及赛马四蹄腾飞的动态。
用长焦距镜头追摇某个运动物体,在有众多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运动体的场面中,当镜头摇速与被摄主体运动速度一致时,可以将这一运动主体从混乱的场面中分离出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比如,在拍摄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拍摄者发现一个须发皆白、精神焕发的老人也在人群中慢跑,为了表达“重在参与”的奥林区克体育精神,他用了一个追摇镜头来跟拍这位老人,因为老人的速度是所有参赛者中最慢的,因此,这个摇镜头中老人的主体形象始终是清晰的,其他的参赛者都快速地“划过” 了画面。
8.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如同修辞学中的排比句,在一段视觉流中,同形事物的重复出现可以强化人们对这个事物的印象。平常大家喜欢在街上对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进行拍摄,比如那一栋栋的摩天大楼,这种对摩天大楼的表现不用全景景别一开始就让观众对大楼整体一览无余,而应该用较小景别逐层向上摇,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不断运动并且不断重复的楼层。这种摇镜头延长了人们对大楼的视觉感知,加深了对大楼的高度印象。在对同一幢楼的表现上,用积累式摇镜头比用一个全景固定镜头要显得高大得多。
9.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观众对录像的观看不完全是被动的,时常主动地通过联想对画面未出现的事物进行猜测,当摇镜头摇出观众预料之外的事物进入画面时,观众的猜想线索就会被阻断,随之而来的是对意外之物的注意和疑问,形成悬念,引发兴趣。比如,在拍摄家中的小宝宝顽皮的影像时,当摇镜头摇过一件件小宝宝平常喜欢玩的各种玩具,最后落在一个漂亮的兔毛帽上时,按正常思路这个兔毛帽无疑也是一件玩具。不料,帽子突然抬起,露出一个头顶这个帽子的小宝宝的脸,由帽子摇出活人,出乎预料之外,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和注意。
10.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使画面具有包含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让画面倾斜。倾斜可以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心理平衡,造成一种不稳定感、不安全感。同时,倾斜也可以造成一种欢快、活跃的气氛。倾斜的画面加之摇动,不稳定、不平衡的因素更为强烈。比如,去西班牙旅游肯定要拍摄一段西班牙斗牛士的影像了,这时就可以采用倾斜式环摇的手法,画面随着野生公牛和斗牛士的运动带有一定角度的追摇过去,只见天旋地转、人奔牛跑,看台上的观众也倾斜地旋转了起来,非常直观形象地再现和表现了那种紧张、刺激而又略带血腥气的现场氛围。
11.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在镜头组接中,当前一个镜头表现是一个人环视四周,下一个镜头用摇所表现的空间就是前一个镜头里的人所看到的空间。此时摇镜头表现了戏中人的视线而成为一种主观性镜头。另外,当画面从主体人物摇开,摇向主体人物所注视的空间,这种摇镜头也表现了戏中人的某种视线,同样也具有主观镜头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让我们来运动摄影之三:摇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