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彤管”意象本义新解

内容摘要:《诗经・邶风・静女》所见“彤管”,历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谳。概言之,有四种观点影响比较大,即管笔说、管乐说、针管说和管草说。根据文字学、训诂学、植物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线索,“管”或即“兰”,“彤管”即“红色的兰草”。

关键词:《诗经》 彤管 兰草

《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其中“彤管”究竟是何物,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但大致说来,以下四种观点影响较大:

1.管笔说。毛亨《传》认为,“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汉儒此说影响甚大,后世注家多从此说。如晋杜预注“《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左传》定公九年),云:“虽悦美女,义在彤管,女史记事,教诲之所执。”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亦认为此乃“女史之法”。陈子展《国风选译》①、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②承此说。

2.管乐说。至宋欧阳修始质疑汉儒旧说,他在《诗本义》中说:“古者P、笔皆有管,乐器亦有管,不知此彤管是何物也。”朱熹则同样审慎认为,“彤管,未详何物,盖相赠以结殷勤之意耳”(《诗集传》)。王质《诗总闻》则另起炉灶,认定“彤管,乐器之加饰者也”。今人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③亦倾向此说。

3.针管说。清人王廷鼎《彤管解》认为,“男佩则为笔驱,女佩则为箴筒,彤其色,赠以表要结之意,与遗我佩玖,同为男女投赠物……”(《诂经精舍四集》)。郭沫若先生《卷耳集》将“彤管”译为“鲜红的针筒”④,实承王氏之说。

4.管草说。余冠英《诗经选》则倾向于“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周振甫《诗经译注》则释“彤管”为“红管草”。此类诸说,虽有新意,但较为含混,不明所指何物。相较而言,闻一多《风诗类钞》将“管”释为“菅”则具体得多⑤。吴炜华《说“彤管”》承闻氏之说,并多有论证,可参看⑥。

由于学者思考的角度不尽一致,目前而言难有定谳。我们则以为“管”或即“兰”,“彤管”即“红色的兰草”。“管”与“兰(m)”均隶元部,音近可通。《诗经・郑风・溱洧》云:“士与女,方秉z兮。”之“z”,《齐诗》与《汉书・地理志》引作“菅”。《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斩衰z屦杖而f粥者”,《荀子・哀公》与《孔子家语・五仪》作“菅”。著名的利簋所见“”字,于省吾先生认为应读为管蔡之“管”:“古文无管字,管为后起的借字。从f从柬古字通,《荀子・修身》的‘柬,理也’,杨注谓‘柬与简同’。《诗・溱洧》的‘士与女方秉z兮’,毛传谓‘z,兰也’。按《齐诗》z作菅。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二,引《声类》训为兰,并谓‘又作菅z二形’。按从柬从f从官之字同属见纽,又系叠韵,故知或柬为管之初文。”⑦从“阑”、“f”、“官”声之字均相互通用⑧,由此可知,“管”读作“兰(m)”应无疑义。

值得注意的是,“兰”意象在《诗经・溱洧》中亦有出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z兮”。根据上文分析,这里的“z”应通“兰(m)”。诚如《韩诗外传》所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溱洧》的背景是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上巳节用香草除邪风俗在其他文献中亦有记载。《周礼・春官》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之句,郑玄注云:“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而兰正有“杀虫毒,辟不祥”(《尔雅翼》)功效。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兰草有较详尽的解释:“‘z’即‘兰’,香草也。《春秋传》曰:‘刈兰而足。’《楚辞》曰:‘纫秋兰。’子曰:‘兰当为王者香草。’皆是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但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

先秦文献所谓的“兰”是兰草(即佩兰,或曰大泽兰),或近于兰草的泽兰,总之,与今天所见到的兰科植物兰花差距甚大,是生长于水泽畔的香草,上博简《兰赋》亦可说明这一点⑨。兰草的茎绿色或红紫色,花浅紫红色,泽兰的茎常呈紫红色,即陆玑所说“节中赤”。

《楚辞・九歌・少司命》有云“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体现出兰草“节中赤”特征。这一特征可以说是我们理解“彤管”的一突破口。因为茎紫红色恰好能解释“彤”之由来,它不是笔管、针管、乐器上的人为涂饰,而是天然之色,无需雕饰。如果《静女》的“管”即兰草,那么何以为“彤”也便不难理解了――“彤管”即红色的兰草。

需要注意的是,在《楚辞》中多有结兰而佩之用。如《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谓幽兰不可佩”、“结幽兰而延伫”。“佩兰”当然可以解释为古人借兰草之香,表现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之品质。但闻一多《离骚解诂》认为,“结兰者,兰谓兰佩,结犹结绳之结。……盖楚俗男女相慕,欲致其意,则解其所佩之芳草,束结为记,以诒之其人”。此说对于我们解读《溱洧》中的“兰(m)”以及《静女》的“管”无疑大有启发――“兰(z)”除了有在上巳之节秉兰除不祥之用外,还可用来男女之间赠信物,表达爱慕之意。如,《左传・宣公三年》中也有相关记载。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梦天使与巳兰,曰:“余为伯。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引文中“将不信,敢徵兰乎”一句是古人借兰作为信物的直接证据。郑文公见到燕,先赠兰表达爱意。待合欢后,燕为让人们相信自己侥幸怀上的孩子是文公之子,便请求文公将其所赠与之兰作为信物。

《礼记》中也有类似的文献记载。《内则》中提到:“妇人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这句话是说,如果有人赐给妇饮食、衣服、布帛、佩巾和兰草等物,接受之后要献给公婆,不应私自占为己有。在这里也从侧面说明古代赠兰之风是比较盛行的。

正因兰草有丰富如此的文化内涵,后世便有了“采兰赠药”之说,表示男女示爱以结其信,彼此忠贞之情。这里的“药”指的是“芍药”,同样是一种香花芳草。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细品《静女》全诗,便可跳出经学家“刺时也”(《毛诗序》)、“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贻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佩”(《笺》)等比附***教的解经套路,从而将它还原成一首朴素、自然、真挚的情歌。

参考文献

①陈子展:《国风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2-93页。

②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13页。

③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0页。

④郭沫若:《卷耳集・屈原赋今译》,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168页。

⑤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四)・风诗类钞》,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8页。

⑥吴炜华:《说“彤管”》,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3)。

⑦于省吾:《利簋铭文考释》,《文物》,1977(08)。

⑧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87页;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28页。

⑨陈民镇:《上博简<兰赋>与<幽兰>意象探论――兼说先秦文献中的“兰”》,《上博简楚辞类文献研究(下)》,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229页。

(作者介绍:刘子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诗经》“彤管”意象本义新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诗经》“彤管”意象本义新解

学习

修拉艺术生涯晚期的三幅作品

阅读(36)

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是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严肃细致的研究前辈大师的画作,并理性的将当时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理论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将科学分析引入绘画的理念影响了后来的主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他特有的黑绒

学习

爱满天下,积极期望

阅读(22)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效应,它是由一则古希腊神话而来。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位国王叫皮革马利翁,他擅长雕刻,有一次他精心雕刻了一个美女,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于是他每天都深情地凝视她、抚摸她、对她倾诉衷肠,并且真诚的

学习

长城第一墩景区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长城第一墩景区,内容包括长城第一墩景点门票,长城第一墩景区怎么样。长城第一墩于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对于它的雄险,著名长城专家罗

学习

好儿童画报·童话故事城堡

阅读(24)

1.分享邓笑2.罗吉蛙放声歌唱张李3.关在十八层地狱的捣蛋鬼周锐4.七星瓢虫鲁冰5.罗纳尔多的球鞋欧阳志刚6.除梦奇案简梅梅7.秋天的声音彭懿8.疑似杂技表演云乐9.胡仔儿唐敏珠10.亲情解咒符姚晴11.龙卷风中的世界/乖乖熊的故事章杨曲,苏慧1

学习

10款顶级粉底大测试

阅读(23)

即便喜欢素面朝天,可以决绝地与口红眼影说Bye―Bye,却也很难彻底放弃粉底。改善肤色、遮掩皮肤瑕疵于无形,粉底能弥补肤色或者气色的不佳,掩盖皮肤上的小瑕疵,这也是为什么广告里的妙龄女子得意洋洋地面对镜头笑问:“你能看出我擦了粉吗?”[粉

学习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包括幼儿启蒙教育百科知识,幼儿启蒙教育模板。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它不仅是知识启蒙,还应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

学习

对话诗人,品析诗歌结尾余韵

阅读(18)

姜夔这样高度概括诗歌结尾的艺术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确,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对结尾高度重视,强调结尾意蕴丰富,能够余韵不绝。因而作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赏析诗歌结尾的意境中品析出其艺术价值。一、以朴衬奇,以平实

学习

反恐战争第二战场

阅读(24)

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对于美国来说都是目标明确的速决战,而在反洗钱领域的战争则将是一场看不清对手的持久战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对于美国来说都是目标明确的速决战,而在反洗钱领域的战争,则将是一场看不清对手的持久战。继阿

学习

人生几何,醉酒当歌!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几何,醉酒当歌!,内容包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寓意,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文案。人的一生,说来也真是不容易,途中有山有河,有风有浪,有高兴也有苦恼,有幸福也有悲伤,有顺达也有坎坷,有欢聚也有分离,有所得也有所失……但不管怎样,人,总得一

学习

CLIL理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27)

通过观摩英国大学里CLIL教学模式,作者思考CLIL理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一个简单的课堂设计,旨在构建丰富、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词:CLIL英语写作教学运用2009年,我赴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实地观摩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对各国留学生

学习

浅议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阅读(24)

成本和费用是减少利润的因素,其数额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营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利润就越高,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成本费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企

学习

“天下第一名楼”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天下第一名楼”,内容包括天下第一名寺,天下第一名楼地理位置。花萼相辉楼代表了盛唐宫廷建筑的最高成就,在当年号称大唐第一楼,是各种庆典活动的中心,尤其是有唐玄宗与民众同欢共乐的动人故事,并展现过无数气势恢弘的宫廷乐舞

学习

气象要素影响人体健康

阅读(26)

气象要素是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的天气现象,主要有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突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人体健康。气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学习

声纹识别研究综述

阅读(29)

声纹识别是移动设备中最容易实现、最有应用性和经济性最高的生物特征。本文叙述了声纹识别的特点,历史与现状,影响声纹识别性能的因素,声纹识别系统框架的搭建,以及声纹识别的应用前景,指出声纹识别必将掀起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新的篇章。关

学习

车延高诗歌中眼睛意象探微

阅读(18)

内容车延高诗歌中有很多意象,而其中眼睛这一意象多次出现。诗人笔下的“眼睛”,既有情人的眼睛,也底层人的眼睛,甚至还有诗人自己的眼睛。这些眼睛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意蕴,都不同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眼睛意象,具有强烈当代性,通过它可以探索诗人丰

学习

文化意象的重构

阅读(24)

[摘要]为了生动形象地表达某种意义,语言中出现了很多表示文化意象的语词,而这样的文化语词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所代表的形象以及折射出的涵义都不尽相同,因此,这就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很大麻烦。本文拟以习语中的文化意象为视角,以文化翻译论为

学习

《诗经》中玉作礼器及其文化内涵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中玉作礼器及其文化内涵,内容包括周天子以玉作礼器,以玉作礼器的六大礼器。玉质礼器在《诗经》中多次被提及,如圭、璧、璋、瓒等。古人借助玉礼器实现与神灵的沟通,寄托希冀与愿望,玉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取代的作用

学习

浅谈村上春树意象世界中的隐喻

阅读(10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村上春树意象世界中的隐喻,内容包括村上春树海驴隐喻什么,论村上春树的孤独情结。意象是一种文学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形象化。其手法之一的隐喻是用于将具现实物抽象化以升华至艺术形象层面的有效途径,文章借此推动

学习

电视散文的意象创作

阅读(23)

电视散文以对“天地人”的旷达追求,对“音诗画”的优雅寻觅,对“真善美”的质朴咏叹,成为整个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片绿洲。电视散文应该怎样打造自己,才能在电视屏幕上有生存之地,才能更好地为爱好文学的观众提供高雅的精品呢?只有

学习

T.S. 艾略特《荒原》中“荒原”的意象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T.S. 艾略特《荒原》中“荒原”的意象,内容包括艾略特荒原的荒原意识,荒原艾略特全文。本文通过对艾略特的《荒原》进行逐章分析,阐释了艾略特笔下的荒原原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社会精神荒漠的写照。关键词:《荒原》

学习

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意象

阅读(19)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种物象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视觉形象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而且一些古曲调、动物的鸣叫及自然声响等听觉形象也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如:古曲《霓裳》多表达

学习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阅读(20)

【摘要】郭沫若的《女神》,可以说是打开了新式诗风的大门,将新的文化特征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女神》的创作主要是在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下而完成,其中蕴含的多种意象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精神。本文就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