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实践中,有一个古老陈旧的做法:“人质外交”。在往昔封建时代,“人质外交”屡见不鲜。两国互以皇室贵胄为对方人质,借以建立相互信任,增进关系。
封建时代的“人质外交”早已成为往事。在当今世界上,虽仍偶有“人质”事件出现,但这也只是以“人质”作为要挟,借以达到某种目的,不复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然而,世间也竟有人们所意想不到者。在20世纪50年代时,在中国和泰国的关系中,却真实地出现过被***戏称为“人质外交”的事件。
“在夹缝中求生存”
话还要从泰国的外交传统说起。
泰国是一个小国,其面积和人口均约为中国的1/20。泰国外交有一个传统:“在夹缝中求生存”。近代史上,葡萄牙是最先进入泰国的。随着葡对泰的压力增大,泰便引进法国势力作为平衡,尔后又引进英国势力以平衡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以“借道”为名,对泰实施变相占领,而泰则借机排除英国势力。二战结束后,美国势力在泰独占鳌头,泰实际处于被美控制之中。这一次泰国是否又要重演“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它走的是一条富有戏剧性的道路。
美国对泰国的控制是严酷无情的,泰国在安全和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沦为美国***棋盘上的一个小走卒。然而,仰“美”鼻息的日子并不好过,况且美又在不断地削减对泰***援。泰内有泰共活动,外有巨人般的近邻中国的存在,泰把自己视为小草,把中国看成大象,一味盲随美国***并非是福。恰好此时(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有开明声誉的泰外长万亲王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万亲王同中国***有了接触,还在尼赫鲁的推动下出席了的宴会,周赠以中国丝绸,为万亲王珍藏。万亲王十分赞赏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本人也深怀好感,带了这样一个印象返回泰国:原来中国***人并非是美国人所描绘的那样的青面獠牙。
泰国谋求建立通往中国的桥梁是形势所迫,万亲王这次出席万隆会议的经历更加强了泰方这个决心。于是,在泰国***銮披汶、外长万亲王以及銮披汶的亲信乃讪・帕他努泰(泰国新闻界的泰斗)的共同密商下,决定由乃讪挑起秘密同中国建立联系的重担。
首次尝试是通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来建立同中国的联系。1955年底,銮披汶***访问缅甸,乃讪秘密随行。他行动诡密,成功地会晤了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双方签署了一个秘密协定,内称中泰“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等等。不料好事多磨,美国人侦悉后大为震怒,随即更加强了对泰国人的防范和控制。
送“人质”上门
此计不成,又生一计,泰国人决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最后是乃讪献的策。乃讪对銮披汶说:他翻阅了中国的古书,从中获得启示,他发现中国人较重视“和亲”,不妨采用送“人质”去中国的办法,以取信于中国。乃讪毅然建议送其子(汉名常怀,时年12岁)去中国,銮披汶同意。在乃讪将此事商告常怀时,却被其女(汉名常媛,时年8岁)偷听到。常媛撒娇,执意要陪伴其兄赴华。乃讪不得已,只得同意。
乃讪通过秘密渠道,致函***,阐述愿送其子女去中国学习之意。事出突然,起初对此并不赞成。认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变相的“人质外交”,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对此不宜接受。便在1956年4月27日的复函中婉拒道,考虑到“他们甚至可能采取不利于你的行动”,你似乎“不宜”过分暴露自己,并且招惹麻烦。所以从***治上考虑,如果你的子女等待将来较有利的时候再来中国学习,也许更适当一些”。但乃讪不改初衷,仍坚持要送。在此情况下,中方着眼于发展中泰友好关系,斟酌再三后勉强地表示了同意。在1956年7月9日的复函中称:此事“应该由你最后决定。如果你经过考虑后仍然认为,把你的子女在你认为适宜的时候送到中国来求学是无妨的,那么,我们将尊重你的意见,并且尽力来照顾你的子女”。在得到中方的首肯后,乃讪很快将常怀、常媛以极秘密的方式送来北京。作为掩饰和平衡,乃讪同时又将其长子常曼送往美国学习。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常怀、常媛抵北京后,受到中方热情周到的接待。***亲自关怀,指派专人负责其学习、生活等事宜,特别是还嘱咐廖承志同志夫妇亲予照料。常怀兄妹被安置在一个精致的四合院内居住,并被送往北京最著名的学校学习。有一名厨师专职为他们服务,一切按外国贵宾身份予以接待。1957年2月25日在致乃讪的函中这样写道:“您的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在我出国之前,我曾委托这里的中国同志们代我接他们到自己的家中欢度春节,使他们得到些家庭般的温暖。”、廖承志待常怀兄妹亲若自己的孩子,使他们感动莫名。多少年后,常媛将其所生的两子分别起名为“念周”和“念廖”以志感恩和怀念。
“人质”在“”中的劫难
当初乃讪送常怀兄妹来北京时,原估计中泰将于一至两年内建交,届时兄妹两人即可返泰。孰料世事多变,天不从人愿。就在常怀兄妹来京后的第二年(即1957年),銮披汶被,之因多端,而同中国暗中接触被发现则是原因之一。銮披汶的下台也给乃讪带来厄运。乃讪随即被捕,在监狱中一关就是七年。出狱后,人事皆非。乃讪万念俱灰,心中只是强烈惦念滞留中国的常怀兄妹,难以释怀。此时中泰间的沟通已中断多年,访华已非易事,及至一切准备就绪,中国已进入“”的非常时期。
选在1967年初访华,对乃讪来说,既是不幸,也是无奈。乃讪此行无疑是为探望其子女,殊不知他还另负一个极为重要的外交使命,而这却是鲜为人知的。美国驻泰使馆副大使在得知乃讪行将访华后,即晤见乃讪,郑重委托他向中方传递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关于美国意欲停止越南战争的重要机密口信。可是,不料此时恰逢中国全国处于疯狂夺权的高潮之中,在如此特殊的形势下,乃讪要求会见***被断然拒绝,乃讪所携的约翰逊总统的重要口信也被搁置不理,乃讪本人则被视做***派,两周后即被驱逐出境。
“”的风暴也使常怀、常媛身处难忍的逆境。正在大学研读马列主义哲学理论的常怀因态度欠佳而被逐出中国。常媛虽侥幸留下,但被下放农村,恶劣的境遇使她一度失却记忆。原只拟暂住中国的这对泰国兄妹,一个长留了10年,另一个则是在13年后才迟归。
“人质”演译出的《龙珠》
在我出使泰国期间,中泰关系中的这段所谓“人质外交”的插曲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就在我离任前的两个月,1997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常怀、常媛和常曼热情地宴请了我和我的夫人,畅谈了他们上述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此时兄妹三人都已年过半百。大哥常曼已是下议员,二哥常怀也已是上议员,小妹常媛则已下嫁洋人,常年身居巴黎。常媛念念不忘中泰关系中的这段她亲身经历的曲折历史,特用英文著书以记其详,书名曰《龙珠》(DRAGON PEARL),已被译成多种文字,颇为畅销。《龙珠》还被改编成电视剧,拍摄后在中、泰上演。
我们常说,“中泰友谊来之不易”。这其实并非外交辞令,而是深含实实在在的内涵和沉淀。电视剧《龙珠》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插曲唱道:“人间千万桥,这是座不高的桥。它比彩虹更绚丽,谁为架桥曾经呕心沥血!人间千万桥,这是座不高的桥。它比彩虹更绚丽,谁为架桥曾经备受煎熬!”此曲恰正道出了中泰“人质外交”在为中泰最终建交的“架桥”中的不凡、曲折和艰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他们在新中国当“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