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导读

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宋仁宗庆历八年九月,在江西临川逗留之际,专程凭吊了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墨池遗迹。又应当时州学教授王盛的邀请为“墨池”作记。于是根据王羲之的轶事,曾巩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记“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深造道德”。

文章开头,作者从大处落笔,以省俭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环境面貌:“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这样扼要的介绍,给人留下了清晰的整体印象。

其实,对于前人记载临川墨池,作者用略带疑问的语气点到即止、轻轻带过,然后采取了姑妄信之的态度,用“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岂信然邪”等语表示了这种质疑态度。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为池考证,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池的记叙,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文章这样开启,显示出作者的目光不是落在墨池的位置、形状的介绍上,而着意在考查、探索“池水尽黑”的本源上,为下文议论作了张本。

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扬州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眼界大开,“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对书法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又…邪”强烈的反诘语气,意思是说王羲之哪有闲情逸致到这里来逍遥遨游来玩乐呢?

我们知道,王羲之七岁便开始学习书法,从小天资聪颖,好学善思。从“东床快婿”的美誉中,我们看到一个连对婚姻大事也任其自然的王羲之,他不可能“徜徉恣肆”,他完全致力于书法艺术,王羲之经过不断勤学苦练,终究练就了一手好字。他站在当时书法革新运动最前列,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为妍美流便的新体。到南朝时,他的书艺可以和东汉书法家张芝媲美,写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有云,矫若惊龙”,风靡一时,朝野流传,成为一代大家。

“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从结构上讲用了设问,肯定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了钩,又为下文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转为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至此进一步说明了锲而不舍、刻苦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这一设问告诉我们,后世没有人能达到王羲之这样的成就,那是因为不如王羲之那样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缘故啊!

接着作者又循意生发,进一步议论学习的功夫一点都不能少,而在道德方面要达到很高的成就更应该注意磨练。他说:“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由书法艺术引申到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的品质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当然,这里作者把书艺跟深造道德分开,暴露了他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不足。

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索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作者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他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也一并重视起来吗?难道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写记的良苦用心啊!

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一句的意思是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推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到更广泛的仁人志士,又以“何如哉!”煞尾,作者不把原意说破,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回味,言外之意是“那就一定更加受人尊敬了!”这种含蓄产生了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里是从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立论的。两点推论极为自然,表现了曾巩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超群不凡。

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怀念书法家到追尚先德,都紧扣题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重点是一个“勉”字。因此,从学习书法到推崇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

本文从墨池落笔,结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完全是“精力自致”,而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学者深造道德更应加强学习,是一篇意味深长的劝学篇。文章阐明了勤学苦练对于取得事业成就所具有决定性作用,鼓励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借物言道,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别致,文情并茂,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散文。

本文构思上以小见大。作者由墨池的一个传说引发出学习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后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远影响后世。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具体实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文章前呼后应,记事议论紧密结合。本文的主旨在借物言道,所以第一段记叙墨池的地理位置及有关传说均略写,为后文议论作了铺垫,重点突出第二段说理部分。如第一段的“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就是与后文“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相呼应的。第二段“况欲深造道德者邪?”与第三段“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相互应照。而第一段提出“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也与第三段的王先生“恐其不章”、“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等呼应。

文中第一段记叙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第二段记他“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是和紧接其后的议论“羲之之书晚乃善”、“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有紧密的因果关联。由于他“精力自致”,才使后人“欲推其事”。总之,由记叙转到议论照应得紧,显得十分自然。然作者仅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就将羲之临池苦练基本功的精神刻画了出来。“晚乃善”、“精力自致”,“非天成”和“深造道德”都恰如其分、非常简洁而又准确地表明了王羲之取得书法的高深造诣的根本原因,使人一目了然。文笔简练犀利,风格朴实。

文中运用了不少的设问句,于委婉含蓄中寓发人深思的无穷意趣。如“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此处用设问推测的语气,指出王羲之曾到过临川,间接解释了临川城东为什么会留下墨池遗迹的原因,补充说明了临川墨池的来历。再如“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用此设问,推究王盛良苦用心,同时也表明作者写这篇“记”的深意是不仅仅重视遗迹,更重要的是“劝其学者”勤学苦练,以成大器。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墨池记》导读

学习

孩子到了厌奶期怎么办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孩子到了厌奶期怎么办,内容包括孩子厌奶期不喝奶粉怎么办,三个多月的孩子厌奶期有什么症状。在厌奶期,宝宝对奶总是十分的抗拒,这下可急坏了爸爸妈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安全度过厌奶期吗?第1招不用强迫手段很多家长都担心

学习

小学美术―――创意学画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美术―――创意学画,内容包括学画9至10岁的创意画,小学美术画法。【摘要】小学学习阶段除了语文、数学这种比较基础的知识学科外,为了挖掘学生们各方面的潜能,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学校还开展了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多姿

学习

对食品生物性危害的认识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对食品生物性危害的认识,内容包括食品中生物性危害的预防,食品生物性危害与预防办法ppt。劣质米、面、油问题以及农药、化肥、激素等对食品的污染问题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乃至

学习

游戏机的是是非非

阅读(27)

以前,晚上来“胖叔叔茶座”喝茶的学生不多,大家都忙着上兴趣班,或者回家做作业去了。现在,“减负”了,学生的作业少了,也有学生到“胖叔叔茶座”来喝茶聊天了。于是,就有学生建议,“胖叔叔茶座”要是改成游戏机室,或者在茶座里安放一两台游戏机,那

学习

易货 低成本利润策略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易货 低成本利润策略,内容包括易货公司的利润从哪来,易合仓易货的利润从哪里来。各种形式的易货交易已占全球商业交易总额的3096多,易货不仅可以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也是避开资金“瓶颈”,获得额外销售的一种营销手段。”我们公

学习

读《学会感动》有感作文400字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读《学会感动》有感作文400字,内容包括刻在心底的感动作文400字,读什么令我感动作文400字。感动曾经、感动当下、感动永远。是的,曹文轩的《学会感动》感动着我们少年的心,让我们懂得苦难,不再如家中小皇帝一样奢华;让我们为童

学习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内容包括吴昌硕山水画作品赏析,吴昌硕篆书作品赏析。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的创作内容涉及书法、篆刻、人物画、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吴昌硕的

学习

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思考

阅读(33)

商代时期,考古发现大量的有关牛类遗存,如灰坑、墓葬、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牛骸骨,制骨作坊中的牛骨,这些牛骨多为黄牛。而水牛多出现在一些器物上,作为一种写实性动物形象常装饰于商代的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上。本文以商代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

学习

黑山峡:黄河上游最后的大峡谷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黑山峡:黄河上游最后的大峡谷,内容包括黑山峡黄河上游,黑山峡是黄河上最大的峡谷吗。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顺势而下,一路上穿山越谷奔腾咆哮而来。黄河穿州过府,在景泰五佛盆地边缘暂息片刻后,又不顾一切地在莽

学习

中考对联特色题解析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对联特色题解析,内容包括中考对联题大全及答案,中考语文对联题解析。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的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近几年的

学习

《孽子》 第4期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孽子》 第4期,内容包括孽子白先勇小说全文,孽子小说全文。【摘要】《孽子》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小说,然而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对家的留恋之情。读这部作品,让人不自觉中陷入“情”的漩涡。文章

学习

他们在新中国当“人质”

阅读(28)

外交实践中,有一个古老陈旧的做法:“人质外交”。在往昔封建时代,“人质外交”屡见不鲜。两国互以皇室贵胄为对方人质,借以建立相互信任,增进关系。封建时代的“人质外交”早已成为往事。在当今世界上,虽仍偶有“人质”事件出现,但这也只是以“

学习

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

阅读(26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思考,内容包括教育惩戒的思考,广东拟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的教育和反面的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

学习

灵欲春宵比荒诞更荒诞

阅读(29)

迈克・尼科尔斯的大电影处女作《灵欲春宵》决定了他日后电影作品的基调――辛辣尖刻,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方方面面。荒诞的家庭派对《灵欲春宵》由一对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夫妇乔治和玛莎的对话开始,一上来就显得神经质和古怪,二人不像一

学习

民族翻译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翻译,内容包括能翻译民族话的软件,民族翻译。法律汉壮翻译琐议新词术语蒙译方法初探蒙古文翻译词典的演进风雨六十年民族翻译情铁肩担使命妙手译文章汉语成语维译中的等值原则岩帅佤语述补结构的时间范畴汉蒙脏腑成语隐

学习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范文精选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鱼我所欲也拼音版原文。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篇1阅读文言文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内容作出评价。因此内容探

学习

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内容包括斯坦纳阐释学翻译视角,阐释学与斯坦纳翻译理论论文。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

学习

描写性翻译研究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性翻译研究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小说的翻译批评与赏析,浅谈文学翻译中的比喻。本文对描写性翻译研究作了概述,指出该研究范式在研究的对象、角度、方法和目的方面分别具有宽容、宏观、实证和客观的特点,并

学习

英汉翻译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英汉翻译,内容包括英汉在线翻译,英汉对照翻译成中文。摘要: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翻译的对等是有限

学习

课文《狼》导读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课文《狼》导读,内容包括课文狼全文,狼课文讲解。《狼》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的孤愤之书,作者蒲松龄可谓描写鬼狐、妖怪的高手大师。大文豪郭沫

学习

试论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教学思想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教学思想,内容包括靳家彦导读法和钱梦龙导读法,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教学案例。【摘要】本文阐述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形成、基本内涵和四个方面的启示。四个方面的启示为:教育认识方面,民族语教育是语文

学习

浅析英汉翻译中平行文本的应用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英汉翻译中平行文本的应用,内容包括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汉英翻译教程一二章翻译常识。【摘要】当今世界,各地文化相互渗透,文化传播成为人类活动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各语言之间意思的对等,平行文本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