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炭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儿,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得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眼睛里都蒙了一层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命儿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的匾。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他吃喝***赌抽大烟,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阅读思考]
1. 小说第一句单独成段,请谈谈你对作者这样安排的理解。
2. 这篇小说成功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 开篇点题,呼应题目;写出这个医生行为的特别,身为医生,却“每天钓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如文章第三段写王淡人钓鱼、吃鱼。作者抓住王淡人的几个动作:“就手”“放到锅里”“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修辞,只是精准地选择了几个动词,就简练传神地刻画出了王淡人闲适洒脱、自得其乐的性格特征。
[写作借鉴]
寓褒于贬,以舍写得。
文中多次提到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怎么“傻”?作者先用概括的笔法告诉读者,作为医生的王淡人有时看病不收诊费,甚至连药费也不要。接着详叙了两件事:一是王淡人舍命救人,一是王淡人舍财救命。作者以详略有致的笔法写出了王淡人的“傻”。王淡人真的“傻”吗?文末一句“你好,王淡人先生!”可以看出,作者对王淡人充满敬意。文章实则寓褒扬于贬抑,以王淡人貌似“傻”来写其淳朴洒脱、淡雅风流,以其舍来写其得。王淡人虽舍去了世人看重的物质名利,却获得了“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的闲适自在,获得了内心的宁静淡泊。在作者笔下,王淡人完全是一个率性洒脱的士大夫形象。
妙用伏笔,照应严密。
文章从王淡人钓鱼吃鱼写起,叙其名字由来。写其庭院中悬挂诸匾,写其院中菜蔬,写其为人治病,落得“傻”名。一路自然流畅,用笔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文章用了一段文字写通道中的匾,接下来写王淡人的庭院和他的“傻”,把读者的眼光引开去。当读者被王淡人的“傻”吸引时,作者顺势而下,道出了“急公好义”一匾的由来。至此,读者才明白,前面所写之匾,只是伏笔,全为下文写王淡人之“傻”设下埋伏。其间,作者的叙述也如行云流水,毫无曲折生硬之感,看似随意之笔其实照应严密,结构严谨。
(作者系河南省长垣县一中教师王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