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和有着更高能力的同伴帮助下,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笔者根据这一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践行“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化,就要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师生互动的效果上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一是以最近发展区理念,武装学生思想头脑。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并理解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在哪里。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为了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需求,从智力、性格、兴趣、成绩、情意特质方面,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从事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高中英语教材具有循序渐进、不断复现的特点,教师必须在深刻认识英语学科性质的基础上,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及习惯,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要求,促使所有学生都树立坚定的信心,并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三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提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任务,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而得到提升,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表现,适当地逐步地提高要求,即在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况下,略高地提出新要求,并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升入下一个发展区。其实,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有所获。
二、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总体上遵循自愿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先是帮助学生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的个体差异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表现、学业成绩和预期目标。由学生自主选取相应的层次,教师则关注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实验初,笔者将2015届高三(5)班(共有54人)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为Level A,Level B和Level c。各层次学生人数基本相等。
二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实施动态管理。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生本人的意愿,可动态调整分层。在实验中期,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整,Level A由18人增加到20人,Level B是21人,Level C由16人减少到13人。到实验末期,最初的Level A、Level B、Level C到后来出现了Level A+、LevelA、Level B和Level c四个层次。Level A+层次的学生以上课听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主,可以为自己布置任务,并充当其他层次学生学习的指导小老师,可以为他们布置学习任务。Level A层次的学生可在课堂中充当教师助手,主动召集小组活动,并负责解答小组学生的问题。Level B层次学生主动收集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负责向教师提问。Level C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部分作业,在小组活动中虚心请教,并负责将B层次学生从教师处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
三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需要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有寻找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问问题的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学的东西不能够很好地放进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因而无法发现自己的缺失,也就问不出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Level B和Level C层次的学生得到笔者更多的关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缺失,指导他们补上欠缺的知识模块。
四是重视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创设学习与交流情境。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该包含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的帮助,还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课堂的各种活动中,笔者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需求等方面形成互补,相互帮助,共同提升。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力量,让全班合成集体的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是建立多元的形成性考核机制。传统的学校考核模式基本上只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及高三的模拟考。这些评价要么更多地考查一些识记性知识,要么就是难度不一而题型完全采用高考形式。对此,笔者在实验班采取了多元的形成性考核模式。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验初学习情况调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外活动、等级考试、期中和期末的学生自评和互评等。通过对系列考核及评价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保证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将考核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形成性考核可以让学生多方面了解自己,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结果
笔者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两次考试的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进行了对比,并算出实验前后的对比差。实验班在实验前与级平均分的差是9.3,对照班在实验前与级平均分的差是9.2。实验班在实验后与级平均分的差是14,对照班在实验后与级平均分的差是8.8。因此,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对比差是4.7,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对比差是-0.4。另外,我们将实验班内原有的Level A、B、c学生的平均分,与实验前后两次考试的年级平均分进行对比,实验班中的班内LevelA学生在实验后的平均分比年级平均分进步了3.2,Level B进步了4.7,Level C进步了9.9。其中,Level c学生进步最大。这证明实验是成功的。
当然,实验中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本校对全年级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层,笔者是在第二个层次进行实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属于这个层次,而对于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是否适合本实验探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进行进一步实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