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地铁建设,越来越多的地铁投入运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文章对地铁行车组织的概念及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这对于我国地铁行车组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行车组织;发展趋势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污染少、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等优点,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铁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乘车困难、行车速度下降等问题的压力,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铁建设,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同时还有效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确科学地组织行车,关系着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地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1 地F行车组织概念
地铁行车组织是指在运营过程中,为安全快速地完成运送乘客的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与运输相关的工作,是地铁运营生产的核心工作。地铁运营企业根据城市客流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行车组织规则,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地铁行车组织的特点
城市地下铁道交通穿越城市人流量大的区域,单向每小时运输能力大,行车密度也大,且大部分建于地下,在狭小的隧道空间中行驶,故障排除难度大。因此,地铁运营企业必须要有高效的行车组织工作支撑,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任务的顺利进行。
2.1 行车安全性高
地铁单向每小时运输能力可达到30000~70000人次,运输能力大,行车间隔短,且大部分时间在隧道中运行,若发生事故,难以得到很快救援,损失将非常严重,轻者造成列车损坏,重者带来人员伤亡。因此地铁行车组织安全性要求高,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首要条件。
2.2 行车计划性强
地铁行车组织要有完善的行车计划,按***行车。运营各部门要以运行***为依据,按照行车组织规则组织列车运行,列车发车时刻、到站时刻、停站时间、发车间隔等都需要提前制定计划,以保证行车准时及安全行驶。
2.3 信号显示性高
地铁多行驶在隧道或高架上,少部分在地面上行驶。地面或高架上信号机少,地下隧道部分由于背景暗,且线路多曲线走向,受隧道壁的遮挡,信号显示距离较短,所以保证地铁运营系统的各种信号显示性高,也是行车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
2.4 设备可靠性高
地铁隧道净空小,且接触轨上安装有带很高电压的接触网,行车时不便维修和排除设备故障,要求信号设备具有高可靠性,应尽量做到平时不维修或少维修;另外列车故障将影响大面积的乘客出行,社会影响大,要求列车设备可靠性高。
2.5 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设备,一方面可以保证列车安全、准时、迅速地运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乘务人员数量,同时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
3 地铁行车组织的发展趋势
随着线路里程和线路数量的不断增加,地铁系统将由单线系统逐步走向网络化系统,由目前的单线运营模式逐步形成网络化运营模式。
3.1 运营管理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做好地铁运营服务,许多城市引入多家运营企业,建立竞争机制。如深圳轨道交通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分别运营不同线路,在深圳***府指导下执行统一的票价和服务。
3.2 路网结构多样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乘客的出行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地铁线路的走向不再是单一的直线型、L型,城市环线会越来越多。如未来广州地铁11号线,是广州地铁第一条环线,串联起广州五个行***区,连接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等大型交通枢纽,串联起广州主要交通集散点,对完善地铁线网结构,提升地铁服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3.3 运行方式复杂化
地铁线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整体网络中的骨架线路,具有线路长、列车运行速度快、沿线断面客流量不均衡、客流断点明显等特点。因此,采用不同列车交路相结合的列车运行方式,能使列车组织做到经济合理。如广州地铁3号线工作日高峰除了运行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双向列车,还加开同和―大石的单向列车,提高列车车组的利用率,尽快疏散客流。
3.4 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多重性
地铁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不断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骨干和动脉血管的作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便捷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地铁规划时,要考虑与未来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对外交通以及地面公交的有效衔接。如未来的广州地铁4号线庆盛站,它位于四号线与广深港高铁庆盛站交汇处北侧,庆盛公交枢纽站西侧,四号线东涌站与黄阁汽车城站之间。车站为高架两层。该地铁站的一层和二层均与广深港高铁站连通,综合交通大厅的南侧直接通达高铁站,西侧直达地铁站,东北侧可前往公交站,从大厅分别前往高铁、地铁和公交站步行只需2~5分钟,日后旅客换乘将相当方便。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地铁建设,越来越多的地铁投入运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地铁行车组织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对于我国地铁行车组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辉,郭英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耿幸福.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刘贵德.地铁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
[4]唐佳.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