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考证,平定县境内的固关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中山长城,比秦长城早一个半世纪。固关又是我国内长城的重要关隘,这里曾经历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尸归咸阳经固关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巡视天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公子胡亥第五次巡游,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东)患病身亡。陪同巡游的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为宣布始皇死于外地必会引起诸公子争位及天下大乱,故秘而不宣,将秦始皇尸体置于车内,造成始皇安然健在的假象,过井陉,经固关,抵九原,直奔咸阳。时值盛夏,车驾将入井陉、固关古道,秦始皇尸体已经腐臭。为蒙蔽下属及百姓,李斯、赵高下令随从官员每车装载一石鲍鱼,用来混淆始皇尸体的臭味。同时还下令井陉、固关一带百姓抢修道路、进贡美食。但百姓闻到臭味,皆掩鼻而走,猜测到这是一种不祥之兆。由于秦始皇在位时,实行专制,严刑酷法,租役繁重,加上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死后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韩信"背水之战"屯兵故关
韩信(?-前196年),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韩信率***破赵取齐,抄袭项羽后路。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兵攻赵时,从阏与(今和顺一带)出发,驻兵平定榆关。""前,在平定上城东门(即榆关门)城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镌《汉淮阴侯下赵驻兵处》。前人说"赤帜未标于水,奇谋早定于榆关",就是讲韩信下赵前运筹帷幄于榆关的故事。韩信屯兵榆关之际,赵国谋臣李左东向主将陈余建议说:"井陉口山高路险,车不同轨,骑不成列,汉兵要通过这么狭窄的山沟,辎重必然跟不上,若派兵切断其后援,韩信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必败无疑。"陈余书生气十足,自以正义在手,且兵十倍于敌,用不着搞什么计谋。结果韩信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陈余被斩。韩信下赵"背水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战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诸将问背水之故,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背水阵即沿河设阵,背靠大河,前临大敌,后无退路,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韩信下赵的井陉口,即今新关、旧关一带,当时称西井陉口。至今新关、旧关仍有韩信下赵时安营扎寨、屯兵操练、为"背水之战"作准备的遗迹,如韩信寨、韩信垴等。
郭子仪出故关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唐代杰出的***事将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攻陷常山,河北地区的郡县多被叛***占领,紧逼故关,唐都长安告急。郭子仪奉诏率部出故关,过井陉口,与名将李光弼部会合,打败史思明叛***数万人,收复藁城,南进赵郡,又大败叛***于沙河,平定"安史之乱"首战告捷。之后,朝廷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传说郭子仪在故关捐修的十王殿,今仍有遗址存在。
韩愈奉使出故关宣抚镇州兵变
韩愈(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贞元八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韩愈在***治、文学方面都有建树,被列为"唐宋家"之首。元和初年(806-820年),韩愈从江陵府椽曹位上被召为国子博士,后升为都官员外郎。长庆元年(821年),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兵变,韩愈奉命宣抚,途经太原,出故关,驻承天***城。
司马光《晨发故关寄逢吉诗》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其中《资治通鉴》是一部最有影响的历史名著。司马光任并州通判时,曾路经故关小住,留下《晨发故关寄逢吉诗》:"画戟衣中趋绛衣,驿亭门外拂征鞍。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徒容十日欢。暖席未穷谈笑乐,陟岗相望滞留难。扬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召司马光入京主国***,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韩琦察访民情《过故关》
韩琦(1008-1075年),字雅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大臣,著名***治家、***事家、诗人。仁宗年进士,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安抚史,同范仲淹共防西夏,功绩卓著,时称"韩范",曾任并州知州,官至枢密使、宰相,为保守派***之一,反对王安石变法,著有《安阳集》。韩琦任并州知州期间,多次出入故关,留下许多赞颂平定山川胜景的诗篇。其中《过故关》脍炙人口:"春日并州路,群芳夹故关。前驺驱弩过,别境荷戈还。古戍遗残堞,新耕入乱山。时平民自适,白首乐农闲。"
朱元璋纳奏议戍守故关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为防范元王朝残余势力东山再起,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整顿山西、北平边备,并采纳佐臣华云龙奏议"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三千余里,关隘万二千有九,皆置戍守",下令将故关一带的中山长城、北齐长城修复,设置关城,驻兵把守。自此,故关就有了常驻守关将士。
嘉靖北迁故关筑新城
嘉靖,即明代第十一位皇帝朱厚,在位45年。嘉靖年间,蒙古游牧民族经常窜至内地扰乱。当时故关为京畿要塞,所辖北起龙泉,南尽沙河,相去600余里。故关旧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所建,虽地当冲要,然险守不足。虏寇曾经太原密迩故关,差一点被攻破,危急京都。为加强防御,嘉靖皇帝下诏,征用正定府八县民工,在故关以北十里筑隘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故关新城峻工。建正城一座,周围32丈5尺,高厚不等。建北门一座,重门一座,水门一座,瓮城墙一道,长15丈。改故关为固关,即今新关村。
王士翘编修"固关志"
王士翘,字民瞻,江西安福人,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嘉靖二十六年,王士翘出任巡按西关御史,巡察京师迤西而南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固关,统称京西四关。因巡按御史"巡历一年,满日复命,造册画***,贴说进呈",所以在此任间,他编纂了一部记述长城重要关塞的方志书《西关志》,其中固关部分七卷,近50万字。正值故关迁新城固关不久,他亲书"固关"关名,还赋诗《固关旧以故名今改固》云:"万山深锁固关城,云绕岑楼景更清。玉临堤开两鉴,旌旗斜日照孤营。井径犹自跨天险,背水还堪拥汉兵。秋到人间空抒袖,坐看沙漠一犁平。"
李自成进***北京固关受阻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大将,勇猛有识略。崇祯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领袖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起义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顺***权,年号永昌,同年率部进攻北京。传说行至固关,几攻不下,李自成感叹地说:"此关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插翅难飞。"随后倒取宁武,攻克北京,明王朝。
乔宇密察固关赋诗篇
乔宇(公元1416-1531年),字希大,乐平(今昔阳人)。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48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多次出入固关,写下许多记述故关及平定山川胜景的诗篇。其中载入《平定州志》的有五言诗《故关》一首:"仄径依村转,高林隔陇疏。溪风爽毛发,山翠湿襟裾。边馈春输尽,田租岁歉余。民风兼旅况,一一为渠书。"还有七律诗《故关》一首:"道旁松火映溪红,夜度层关月正中。志兴岂绿槽槊在,少年谁与弃同。河山里表连三晋,燕赵襟喉控七雄。圣代乾坤皆一统,诗书何处不。"
庄懿王镇守固关城
传说,明嘉靖年间故关北移新城后,朝廷为加强固关的防御力量,御封皇四叔为庄懿王,镇守固关城。庄懿王赴任前,向圣上讨旨,请示允许固关守关将士随***带眷,生下男孩即到关城衙口报丁充***,吃皇粮***饷。后来,固关守关将士多为官兵后代。至今,新关这个仅六七百口人的小山村,就有姓氏20多个。由于庄懿王有皇族皇叔的特殊身份,所以当时固关的关城设置,衙斋气派,与其它关城大显不同,时有"小皇城"之美誉。后来,为纪念庄懿王的恩德,守关将士在固关瓮城的关楼内,塑了庄懿王的雕像,尊为"定边神祖",为后人崇敬的偶像。
康熙西巡固关写景记行
康熙(1654-1722年)即爱新觉罗・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农历十月西巡之时,留下《过固关》诗篇:"鸟道入云中,风光塞漠同。人依险地立,城自越山丛。俗朴观民舍,才多壮士雄。芹泉连冀北,回首指青骢。"
于成龙《出固关》手书碑刻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明崇祯年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康熙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康熙十七年,迁福建按察史。康熙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康熙二十年,于成龙进京朝觐,被召见询问***事,康熙表扬其为"清官第一"。这一年冬天,于成龙向圣上请假,为母亲办理丧事,皇帝下诏批准。没多久,于成龙迁升江南江西两江总督,时年65岁。次年农历二月,于成龙葬母事毕,辞故赴任,出固关离晋之时,心潮难平,有感而发。手书《出固关》七律诗一首:"行行复过井径口,白发皤皤非旧颜。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四十年前经熟路,于今一别到三山。"诗中所指的"三山",在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而得名,亦作南京别称。后固关守关将士将此诗刻石竖于古关隘处。
固关参将--向荣
向荣(1799-1856年),清末将领,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四川省巫溪)人。行伍出身,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随杨步芳镇压河南李文成起义,屡建战功。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88年),固关城添设参将,位次于副总兵,统理关隘营务。道光十五年(1835年)10月,向荣被清廷任命为固关营第五十一任参将,道光十六年8月奉命离任。向荣在固关任期虽不足一年,但办了许多实事,如加固关城防御工程,在西峰山建造武圣关帝庙,并亲笔书写"万世人杰"匾额。向荣离固关后,出师征战多年,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被擢为四川提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率部镇压湖南李元发起义。同年被调任广西提督,对太平天国***队作战。咸丰二年初(公元1853年)任钦差大臣,尾随太平天国***至南京郊外,建"江南大营"。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被太平***击溃,向荣逃至江苏丹阳自缢身亡。
林凤祥率太平***攻克固关
林凤祥(约1794-1855),一作凤翔。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武鸣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农民出身。在紫荆山参加拜上帝会,随洪秀全金田起义后历任将***、指挥、检点、天官副丞相。太平天国定都金陵之后,欲夺取黄河以北地区,直捣清都燕京。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2月,命林凤祥与李开芳、吉文元率部队约2万人北伐,经安徽、河南,迅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攻陷平阳,直达洪洞,8月兵至固关。当时镇守固关的参将崇福刚于7月调离,新任固关参将珠隆阿到任不久就奉命出师。此时固关疏于守备,林凤祥趁虚而入,攻克固关,长驱直隶,又回兵东下临关(今河北永年县治),击溃清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清廷大震。洪秀全以此大功封林凤祥为靖胡侯。为加强北京防御,清***主力集中保定。林凤祥又从深州(今深县)东进攻克天津附近的静海。次年南撤阜城,5月据守东光连镇,李开芳南移高唐接应援***。援***已从临清败退,他在连镇孤***奋斗9个月,1855年3月被俘,就义于北京。后追封求王。
(责编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