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直销如何扬帆
主持:本刊记者 邹尧
讨论嘉宾:行业资深研究人士 悟生
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天雕
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晁龙
近日旅适鹏城,观瞻城市风情之余,深圳当地友人谈及为了应对金融风暴,深圳市长提出了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必须在产业升级、更换新的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等方面走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前面,话间市长形象地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比喻,也就是说:地还是这块地,但必须通过实施产业升级换代和新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引入,再创深圳奇迹。由此,联想到08年底至今年初,虽然国内民族企业获直销牌照的速率加快,但却仍以哈药为代表的,皆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局;还有近两年的海王、万基、绿谷等的直销沉浮,种种事件皆表明:民企直销正经历脱胎换骨的阵痛。
一个企业的沉浮,是偶然的经营行为;一群企业的乱象,则或许呈现了我们国内民族企业在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完成原始积累,逐步长大过程中,仍未能摆脱的原罪,在哈药身上也正可窥其一斑。
有心跟踪哈药成长的研究者,不难在普通媒体、网络,甚或MBA商业模式的教案中,找到有关药企的分析文章;有学者提出,国内不乏这样的药企,主导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极低,低到可以在经营成本中忽略不计,销售回款的每一分钱都可以算作利润,于是,企业便敢于大量投入品牌广告,不惜角逐央视广告标王;甚至有学者指出,有些药企投入的广告还要大于企业总的销售利润,企业盈利完全靠广告对品牌的支撑,从而在股票市场上推高企业股价,企业通过股票买卖套利,而获取企业每年的预期收益。
跟踪研究有迹象表明,国内有些知名药企正是在此类游戏的角逐中乐此不疲,产品依从低成本原则,从一个换成另一个,广告也越拍越精彩;然而,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新药品的开发能力却几乎完全丧失――这也就是国内医药行业的基本现状。和国外知名药企相比,我们的药企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新药的发明专利,大都靠仿制或侵犯别人专利来开发产品,更低级的便制造和销售膳食补充剂、投放大量广告维持生存。试想,如果是此类知名药企拿到了直销牌照,他们又能有怎样的竞争力?又能有多大的市场选择空间?如果放在以前,粗旷式、掠夺型的双轨模式正适合他们;然而今天在盛名之下,又有《条例》约束,却不得不脱去拖鞋、穿上西装学做绅士,学做儒商,手足无措、进退维谷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国内药企不能赎清自己的原罪,再知名的企业拿到牌照对民族直销业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像对中国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稍具了解的投资者,决不会将振兴国药的历史责任与深陷原罪的上述企业联系起来一样!
当然,就像直销理论和创新实践在国内一直没有停止,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一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实践也证明,中国一定会走出世界级的直销企业;正在面临转型阵痛的企业决策者们,应该将管理团队带到深圳去,认认真真地面对和思考深圳现象,而且必须做好“腾笼换鸟”的思想准备――即使自己就是那只鸟!只有拿出脱胎换骨的勇气,从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根上着手,打造百年企业的根基,做好一砖一瓦建起深圳的艰苦创业的准备,直销转型才能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腾笼换鸟”的难与“脱胎换骨”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