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书。也是我们最喜欢看的书之一。书中小兔子和大兔子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
刚看的时候豆豆大概一岁半左右,他不能完全明白爱的含义,但是他很喜欢跟着我一起,把手举起来再张开,来比划爱有多么高,爱有多么多……
如今,两岁的豆豆基本上明白爱是什么了。每次爸爸问他豆豆,你最爱谁?“妈妈!”你第二爱谁?“妈妈!”你还爱谁?“妈妈!”。可怜的爸爸,用尽了办法也没能得到他想要的回答,而妈妈在一旁乐得热泪盈眶。当然也不忘帮着提携提携爸爸,告诉豆豆,爸爸妈妈都是最爱他的人,豆豆也最爱爸爸妈妈。豆豆听了以后举起手喊:爸爸妈妈豆豆,我们三个是快乐的一家,噢也!
开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或是其他任何时候,只要我一说:我爱我的宝宝。他马上会回答:我爱我的妈妈。然后我们会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大兔子和小兔子一样,一边比划一边说,来比赛谁的爱更多些。
我说:“我爱你有这么多。”
豆豆说:“我爱你有这么高。”
我说:“我爱你爱到路灯上去了。”
豆豆看看四周,说:“我爱你爱到树梢上去了。”
我说:“我爱你爱到屋顶上去了。”
豆豆说:“我爱你爱到飞机上去了。”
我说:“我爱你爱到天空上去了。”
豆豆说:“我爱你爱到太阳上去了。”
我说:“我爱你爱到月亮上去了。”
豆豆说:“我爱你爱到彩虹上去了。”
我说:“我爱你爱到云朵上去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如果是正在玩耍的时候,我们还举起手,高高地跳起来,一边笑一边说,每说一句还要对视一下,在如此轻快的话语和动作中表达深沉的爱。每次结束时,他都会跑到我面前来,说:妈妈。抱抱。我把他抱起,脸庞紧紧贴着他的脸庞,那一刻,周围万物都在羡慕我们的幸福。
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游戏,而是每天向对方表达爱――让孩子明白妈妈对他的爱,也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面对宝宝,我们总说,怎么爱你也不够。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每个宝宝都喜欢比较,喜欢玩不停重复和强调的语言游戏。和宝宝一起做做这个游戏吧,每天都来比比看,到底谁的爱更多。而妈妈更能亲耳听宝宝张开小手说,我爱你有这么这么多!举高小双手说,我爱你有那么那么高,都高到月亮上去了……这是多么幸福美好的时光!
游乐场里的东西方育儿差异
有了豆豆以后,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看别的小孩,喜欢了解一下他们多大了,吃的什么,睡的怎样,玩什么玩具,看什么书,甚至穿什么衣服,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能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到好的育儿方法与经验,以完善我自己的育儿观念。
常去的公园像是个室外大游乐场:有很多家长带小孩在那里玩,不同肤色的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家长可以在一起聊天,小孩可以见到他们的小玩伴。在那里,东西方之间的育儿差异经常是通过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反映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小孩大都是老人帮带,两个老人一个孩子。西方的家长经常是一带两,甚至仨――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一对3岁的双胞胎女孩,还有一个一个多月的婴儿躺在婴儿车里。两个女孩都非常调皮,不停地跑来跑去,可是她们的妈妈却很镇定自若地站在一边看着,只有孩子叫她时才过去打点一下。可是中国的父母就不同了,孩子们玩的时候总是紧紧地盯着跟着,一会说,不玩这个,这个脏,一会说,不玩那个,那个危险,显得比孩子还累。所以,沙地里,很少看到中国的孩子,而西方孩子,都是满屁股坐在沙子里面,甚至父母也跟着坐在沙子上一起玩。
加州的阳光很强烈,到11点左右,中国家长一边招呼孩子不要往阳光下跑,一边开始催促着孩子准备回家了。西方的父母则开始陆陆续续的带着孩子出来,拿块布往地上一铺,中饭,点心都带出来了,孩子们四处跑开,父母们开始坐下来聊天。孩子们玩累了就过来吃东西,吃饱了再继续去玩,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家长要孩子再吃点。哪怕是刚会爬的孩子,也是自己坐在那里吃,东西掉地上了,家长忙着聊天也不管,孩子就继续捡起来吃。
而中国的父母喜欢拿个东西追着孩子跑来跑去地喂,孩子有时可能会无意识的咬上一口,就算不要也会被塞上一口。
经常可以见到西方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在灌木丛里钻来钻去追追赶赶,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和孩子一起打球,一起骑自行车。他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应付,也不仅仅是责任,从他们自己的欢乐也可以看出,他们也在享受这玩乐的时光。
想起曾经在瑞典看到的一幕。下雨天,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在街上走。突然大孩子见到一个水坑,很兴奋地跳进去使劲跳使劲踩,水花溅起老高,马上弄得一身泥水。这时,小的那个也羡慕了,小手指着也要去,可是还不会走路呢,怎么办?于是妈妈抱着孩子一起跳了进去。三个人跳啊,笑啊。那母亲的笑容让我看到,似乎她也回到了童年,孩子的笑容更是像开艳了的花,漂亮极了。
这一幕我到现在也无法忘怀,那个时候我还怀着豆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世界无限美好,一场雨后水坑里的游戏也会让人如此兴奋。想着等他出生了,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妈妈,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玩得尽兴与开心,而不会因为一套衣服变脏,而失去一个开心的时刻。
以前我经常和妈妈们在一起讨论,孩子在国外长大,不能打不能骂,真不知该怎么教育好,看西方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听话,不知道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后来慢慢的就发现,西方的父母要求孩子做每件小事都要有原则,该做还是不该做,做错了会处罚,慢慢的孩子就明白事理了。而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有原则,而不是相同的事情这次这样处理下次那样处理。
一次在游泳池,见到非常有趣的一幕:游泳池的左边有两排游泳道,右边则是小孩子们乱玩的地方。一个中国小孩在妈妈的监督下,在左边的泳道里游了一趟又一趟,不停地问,妈妈,我不游了行吗?妈妈说,不行,你得坚持游完45分钟。旁边的西方小孩子在右边玩水球,打水仗,好不欢乐!父母在岸上喊,go home,dinner time(回家吃饭了),孩子说,再玩一会行吗,妈妈说,5 minutes(还有5分钟)。5分钟后,妈妈一说,时间到,孩子们就都自觉地上岸了。我不能明确地说谁对谁错,但是很明显,中国孩子并不会期待下次的游泳,而西方小孩他们还都意犹未尽呢,明天对于他们来说又是充满期待的一天!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箭
我从来没想到还有这个比喻。当我读到圣经诗篇里的一句话: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父母好像勇士一般。箭被发射出去后,落在哪里,这要看父母想要射去的靶心在哪里。我的心
中豁然开朗。原来,这就是对这世上唯一一种以分离为目标的爱的最好解释。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合聚,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离开,是为了将他们手中的箭射到他们预想的靶一心。
不论孩子们怎样依恋父母温暖的怀抱,最终总是会离开父母而奔向更广袤的天地。也只有在自己***飞翔的时候,才能彰显出成长的真正价值。于是,父母一生只为拉一张弓,尽最大力量地弯得圆满,张得无悔,只为让箭飞得更远,更快乐。可是,这张弓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还有坚持,还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在最佳距离的靶心。
当我们还未为人父母的时候,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在心里想:如果能有一个这么漂亮、聪明、优秀的孩子,也很不错啊!
当有一天,终于孕育了一个孩子,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恨不得把心里所有的梦想都给他。父亲说: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体育健将,这是我一辈子未完成的梦。母亲说:我要让孩子学钢琴,学芭蕾,学舞蹈,这是我对一个女孩子最完美的期待。
后来,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越来越久了,听到他在肚子里拳打脚踢,对他的爱越来越深沉,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简单,宝宝,只要你健康顺利地降生,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当第一次看到孩子那小小的样子,心中无限怜惜:孩子,只要你快乐,你想做什么,我都愿意。可是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心中最初的那个梦想又开始萌发,尤其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如此,就忍不住要跟随:孩子,你再不好好学习就竞争不过别人了!
于是,父母心中那个靶心开始前后左右地摇摆,靶心越来越远,越来越偏离,甚至已经超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孩子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越来越牢的束缚。所以当他们终于可以离开,当他们第一次参加没有父母在场的聚会,当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的时候,当初父母的教诲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所以说,想要箭飞得远,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相反,有时用力过度,甚至大到将弓弄断,结果都是适得其反。我们需要耐心、坚持,和一个正确的靶心,这个靶心不是将孩子送上理想的学校,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够了,而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是让孩子拥有学习的能力,行动的能力,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做自己量力而行的投资,强大自己手中的弓,逐渐学会用弓的技巧,也要给予孩子适时适度的教育和管束,让箭头理解靶心,认同靶心。最后,让孩子凭借弓的力量,带着弓的希望,无拘无束,快乐地,飞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