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聊且迸发少年的狂放,左手牵黄狗,右臂擎猎鹰毛色苍苍,戴锦帽着貂裘的骑士勇武雄壮,像一阵狂风席卷过平野山冈!为了酬谢倾城随我出猎的豪兴,我要亲手射猛虎,像当年的孙郎一样。酒酣耳热,胸怀开敞,心高胆壮,鬓边添几点白霜,又有何妨!何时能持节远赴云中守卫边疆,像魏尚那样为国征战立功沙场?我定要力挽雕弓如一轮满月,望着西北,射杀贪残的天狼!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40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会猎于铁沟,作此词以抒怀。
【典故化用】
1. 孙郎:三国时代的孙权。据《三国志·吴志》载,孙权曾亲乘马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这里以孙权自比,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因上报战果时数字略有差误,获罪削职。郎中署长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符节去赦魏尚,仍当云中太守。这是苏轼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事,到边疆杀敌。
3.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内容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诗歌意境法】
上阕: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表现手法】
1. 鲜明的对比。作者写这首词时刚刚四十岁,词人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老夫”并不服老,偏要发一发少年人的狂劲,显一显自己的年轻精神。“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 “少年”对比鲜明,毕现一位英姿飒爽的老将形象。
2. 精彩的比喻。“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夫的确是上了年纪,“霜”字喻指白发,形象可见,不难使人联想到李白的佳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卷”从动作方面设喻,绘出了千骑竞逐、似一阵狂飙卷过原野平冈的浩大的出猎声势。
3. 强烈的反问。反问可使语气变得更强烈,表现某种强烈的感情。“鬓微霜,又何妨”,词人年过四十而不服老的精神状态完全覆盖了“鬓微霜”的老态。
4. 形象的借代。不说随从武士,而说“锦帽貂裘”,这是借人物的外貌特征代人物;不说挽弓劲射武艺高强,而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这是借动作特征代形象;不说“黄色的猎犬” “捕猎的苍鹰”而用“黄” “苍”这一色彩特征代替,如此等等。形象的借代,丰富了词的意境,使全词有声有色,动感十足。
5. 巧妙的典故。运用典故可使读者走进文章铺设的时间隧道,再现历史上的名人要事,使要表现的人物在古人的衬托下更伟大。你看,三国英雄孙权挽弓射虎,威武无比,而词人写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西汉良将魏尚,因小过被削职,后来朝廷派遣使臣冯唐持节前往云中,让他继续担任云中郡守,而苏轼是因与王安石的***见不合而出为地方官的,此处作者巧妙地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能报效国家的决心。
【重要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统领全诗。苏轼当时胸怀报国志向,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未彻底灰心,仍旧对建功立业抱有希望。年岁不算太大,还来得及发一发少年一般的“狂”傲之气,作出一番事业来。一个“狂”字,写尽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2.千骑卷平冈
一个“卷”字,极写出猎队武士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勇武气势。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阵。
【诗歌风格】
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中考链接】
(2012广东湛江卷)按原文填空。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出猎队伍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