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成为教育史上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研究者简单介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涵义和特点,分析了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作用,并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系统 教学手段 现代化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47-02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李秉德教授指出,与教学手段一般是指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这是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讲,教学手段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作用于对象的信息的、精神的、物质的形态和力量的综合。
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手段和教学系统的其他要素一起,成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用来作用于教学对象的工具,没有教学手段,师生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就只能是理想而无法实现。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涵义和特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的,是指把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如:幻灯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科教学领域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末期,幻灯在教学中的运用,标志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教学手段从此进入了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电子化的设备使它有电子技术的一般特征:传递速度快、传播距离远、能传递兼具***像和声音等形式的内容等特点。作为教育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具有的这些特点就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实际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育的影响
1.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促进教育和社会的联系。
在教育和社会的联系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社会引入课堂,它运用现代技术的特点,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把外界事物带进课堂,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把课外的甚至全球的信息联进教室,不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保持了课堂和外界的同步;另一方面,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校的教学活动传向社会,实现教育对社会其他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不但促进了教育教学和社会的联系,也实现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要求。这种相互传递促进了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促使教育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的传递给学校,促进学校教学的变革以便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2.丰富了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传递***像和声音的这种特殊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不但丰富了内容量,使人们能在短时间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丰富了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对视觉、听觉的刺激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利用这些现代化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时,能够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和速度,使学生从传统教育中被动地接受教育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角色,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3.引起了教育内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在社会现代化的大潮之下,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社会现代化的现实来思考教育的现代化问题,这就促使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比如,人们认识到:学校不再是唯一的传递教育的场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能***自主的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结构、教育制度。传统的教育,偏重于学校教育,而忽视了教育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这一事实,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了教育和社会联系的这一功能,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结构的建立。教育制度作为社会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当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社会和教育的联系之后,在***策的制定上,制定者就能考虑到各个社会问题和教育***策、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原因,从而变革***策、改革制度以期达到教育对社会的导向功能。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基础,但并不是说新事物一旦出现,就会毫无障碍的向前发展并取代旧的事物而***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一样,它有着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在实际的发展和运用过程中,也存着对它的错误理解和实施。
1.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的缺陷
尽管我们能看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功能,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也有着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首先,课堂教学内容的电子显示,使得课堂展现的内容远远多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内容,过多的知识量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这样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其次,网络是一个知识链接的“海洋”,对于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小学、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在这些复杂的网络链接中“迷航”,从而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获得他们需要学习的信息和知识。最后,电子屏幕要求教室内部是一个相对黑暗的空间,才能很好的显示内容,这种相对黑暗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学生需要记笔记的时候,对他们的眼睛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和损害。
2.教师技术的缺乏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所以,它的这些“电子特征”就要求教师能对电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他们才能理解这些教学手段的基本原理,从而顺利的对这些教学设备进行操作,并且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特殊功能。可是现实中,多数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原理和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从而导致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缺乏正确合理的认识。比如,只会运用多媒体设备的PPT展现功能;课件制作缺乏技术性,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电子再现;不能运用设备的特点标示出重点、难点等。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教学手段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3.教学理念的不成熟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尚不成熟的今天,很多教师还不能合理地处理教师、多媒体、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想当然地认为有了多媒体,学生就能学会所要学习的知识,而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这样就容易造成对学生放任自流而降低学习的效果。另外,过分注重对机器的依赖,导致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从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单纯地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做法,使教学手段缺乏人文性,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
当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一种合理的趋势向前发展的时候,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国家和学校要根据当前形势,针对教师技术缺乏这一现象,适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做一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师。这样,他们不但能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各种功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加强“现代”和“传统”的优势互补
在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也就是说要各取所长,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结合,达到优势互补。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本着“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媒体,即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切不可为了方便或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崇而不加考虑的一律“现代化”。
3.更新观念,注重交流。
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媒体的工具性、服务性特征,要把它作为手段加以合理的利用,而不能误将媒体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而是要将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达到与其他要素的和谐,从而为更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服务。同时,要重视教学活动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因为,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可以使教师能更确切地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就能达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生生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但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还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五、结束语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适应时代应运而生的,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对他的认识尚不全面客观,对他的使用还缺乏合理的理性认识和足够的技术水平。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过程还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要意识到教学手段无论多发达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明白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2
2 汪 潇.浅析教学手段的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 杨晓虹.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0(9):26~27
4 潘志栋.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J].信息化教学,2010(24):124~125
5 廖文贵.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J].教育科研,2010(3):77~78
6 王 影.浅谈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7 卢 湘.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初探[J].吉林教育,2010(7)
8 姚义静.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0(1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