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技论文篇1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物理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第二课堂的教学有以下特点:一是“活”: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例如:在第一课堂中讲无线电发射和接收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死板地讲其原理,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中制作“小小广播台”,发射和接收调幅、调频电磁波,然后可在实验室、操场等地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实验。有时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技能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是“新”: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材——主要是传播昔时信息的限制,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播给学生。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在营养液中培植的西红柿等,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三是“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教育是服从于教育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但可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的相对***的教学体系。用发展的观点看教育,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进行科技教育、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原则,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等,在第二课堂中一般也是适用的。但由于第二课堂有着不同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因此,在中学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教育。
第一,画向多数原则
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首先要面向多数,根据自愿和每个学生的爱好,尽量多地把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研究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促进心智机能的发展。
第二,实践性原则
我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突出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科技信息知道的少,创造精神差。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受科技信息、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物理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学生做出了“光控报警器”,“光控路灯”等许多作品。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三,相互促进原则
这是指第二课跟第一课堂的辩证关系。从系统论看,学校是一个整体,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培养目标是一个;从贯彻***的教育方针看,德智体美技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课堂并行发展,互相促进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合理的结构。第二课堂活动要注意内容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和宇宙速度时,可提到卫星发射和接收,但无法做细致讲解,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录像,资料讲解等具体学习,可以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因校制宜原则
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科技活动。
例如:利用旧的半导体元件制做出“光控报警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技能。
关于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作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创新,因为当今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内容丰富并有最新科技信息,而且有多样的形式。例如:录像、讲座、竞赛、科技制作、参观、小论文、成果展等,才能更好地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物理科技论文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技阅读;方法措施
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为我们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完成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根本转变,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和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强化自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科学做好物理科技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一、构建良好的课外科技阅读环境
为高中阶段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物理科技阅读的环境,必须构建一个供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合理因素,
1.从教材中挖掘物理阅读的内容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的书目,以便供学生到***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有时教师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书直接搬到教室,如《科技物理漫谈》、《卫星与气象探测》、《地震知识》、《科技时代》、《电气化》、《物理与生命科学》、《诺贝尔获奖启示录》、《原子大爆炸时代》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科技课外书籍的兴趣。
2.通过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阅读物理科技书籍
高中物理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与各学科交错的知识点也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物理课外科技书籍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时将物理学史、物理人物志、物理规律研究与实验的过程渗透到考试评价中去,尤其是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天气变化、力的本质及应用、运动规律中的化学、生理、数学等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填空,一个回答,一个计算,一个人物的回忆与供述,但却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3.课堂教学有意渗透物理科技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入挖掘物理教材自身的特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发明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例如,讲授力学时,联系我国火箭发展史,详细介绍动力学与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技术,重点介绍我国航天史及重大的载人成果;讲授热学时,引进地热的利用与发展,蔬菜保护地种植与栽培;讲授能量时,介绍三峡工程及地震有关知识,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及水能的综合运用,课堂科技知识的渗透,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有关的书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引导方法很好、
二、探索合适的课外科技阅读模式
1.上好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物理科技公开课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使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物理学科教学特有的特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为此,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一节具有阅读指导意义的公开课,有效在调动了学生课外科技阅读的积极性。
如,讲授完热学这个单元后,我们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分子运动理论。将目前世界地热能源开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中地热的开发,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开发前景和科技创新四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后,反应强烈,多数学生写出了观后感,通过应用和科技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现代技术,怎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将中央电视台每周的科技时代,科技探索,科技苑,农业博览,探险等挂在学校网上,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2.设立课外科技阅读系列讲座,定期进行科技小论文评选
每学期,物理教师要人人都举办1-2场物理科技讲座,新学期开始我们就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将课题、讲座题目、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分类安排专讲教师,教师在通过组织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素材剪集准备完毕后,定期开讲,讲座结束后教师都根据讲座的主体内容,向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科技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做出科学指导。
在举办物理科技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小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有的学生3年内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将科技阅读与科技发明创造、科技课外活动小组有机结合
结合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成立了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制作与生活、农业、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科技小产品,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不断完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
如,力学小组,根据我县蔬菜高温大棚的现状及结构特点,积极开展力学结构研究,尤其是大棚承重力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建设,热光学小组,积极结合蔬菜高温大棚的透光性情况,进行透光及光照研究,不仅提出了改革大棚结构的形态,提出了提高后坡结构的改革办法,加大掩盖体的厚度及改变掩盖体的质量等重大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博.将科学方法的教育贯穿于高中物理探究学习之中,物理教学探讨,2007,3.
物理科技论文篇3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中***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01-4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1.2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不易转变,如何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多方位深入地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体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没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不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缺少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考试评价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倾向于用苦教苦学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1.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举办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可以给学生和物理教师搭建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操作实施
2.1 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遴选赞助学校,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论文评比组、组织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小论文评比、评比过程的通知、简报、结果公示和评比前的分类统计、评比后的证书打印快递工作。
2.2 拟定通知组织实施
拟定并向各个区县教研机构物理教研员、委属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下发通知,各区(县)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做好科技小论文参评组织工作。通知明确了参赛对象: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给出参赛论文内容:科学报告(包括科学考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技制作或科技发明报告等);科学猜想或创新观点;实验现象探究,家庭小实验探究;科技书籍、报刊阅读心得或有创见的读书笔记。评比不收任何费用。
2.3 大赛评比程序
评比第一阶段由各区县、直属校初评,择优选出的论文按规定数量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参评,论文应有指导老师所写的50字以内的评语和签名。第二阶段,由工作人员将小论文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而以编码代之,将一定数量的论文打包发到评委邮箱,评委个人按评比条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要求评委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网络搜索,凡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一律取消评奖资格。第三阶段,评委集中在一起,对所有一等奖论文进行审议,获特等奖的要经过全体评委投票表决。
2.4 表彰方式
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物理青蓝网上公布,对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介绍,并附学习或生活照片,进行鼓励和宣传。对指导学生获特等奖的指导教师,也在物理青蓝网上进行宣传与表彰。对组织工作突出的教研员和辅导教师颁发组织奖。优秀论文上传物理青蓝网,供教师、学生查询,也供下学年学生写作小论文学习参考。
3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成效显著
3.1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全市重点中学积极挂名赞助此项活动,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参与活动的区县、学校个数逐年增加。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投入经费1万元赞助开展“巴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245篇,一等奖43篇;2013年重庆南开中学投入经费1万6千元赞助开展“南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65篇,一等奖65篇;2014年重庆一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一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45篇,一等奖77篇,特等奖3篇;2015年重庆八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八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54篇,一等奖63篇,特等奖3篇;2016年,重庆11中投入经费3万元赞助开展“11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766篇,一等奖 82篇。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科技小论文。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性、积极性与以前相比都大有进步。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毫无疑问,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飞跃。大渡口区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树叶为什么落下时大部分是反面朝上》被评为了特等奖,使得领导与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同事纷纷向他讨教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文章的经验,他还给全区物理教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带动了区域内一帮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年的科技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质量越来越高。
3.4 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重视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一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家长们为让自己的孩子写出得奖论文,纷纷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收集素材。重庆11中的学生家长为物理青蓝网投来了稿件,文中热情地说道:感谢物理专委会和青蓝网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耕耘,为孩子提供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试验田,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这里,让孩子思想起飞,去到科技的远方!
3.5 科技小论文集结成册
我们将5届的科技小论文评比资料汇总,按照通知、获奖公示、简报、学生心得、优秀论文集结成册,收录初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50篇,共108页,高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27篇,共86页。
3.6 网络宣传锦上添花
我们的5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学生论文展示、学生写作心得等,都在物理青蓝网上面挂出,供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们点击、了解、学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励、唤醒着广大师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行动研究成果
4.1 科技小论文的意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写作的论文,都是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在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各科知识,而且通过研究创新,知识的深度加深了,也扩大了知识面。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掌握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论文《三种洗衣粉洗净度之研究》就需要多人合作,讨论如何研究,控制哪些变量等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学生写的环保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等等。一名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感谢祖国、父母和恩师培养教育我,希望我以后能在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作科技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论文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可以到***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还通过实验,用手机拍照收集证据,很多小论文都是***文并茂,论据充分,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4.2 学生的小论文还有不足之处
有的论文题目太大,研究问题不够深刻。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认真地考虑,题目的范围太大而不易把握,无法深入。有的论文立意本身就是错误的,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写,如《永动机的制造》等。有的论文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论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4.3 更好地开展小论文活动的一些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支持学生的小论文活动。我们不应该从应试教育出发,把学生圈在课本知识之中,抑制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身边的实例展开分析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有写小论文的念头,老师要在选题、讨论、修改、成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多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科技电视节目、阅读科技杂志,了解科技方面的新进展。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后,要组织竞赛评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具有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写作小论文。对好的论文可以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投到相应的杂志发表。需要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应强调安全第一。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活动是通过群众性的学会来组织开展,不收取学生费用,每一年都会面对经费问题。这项活动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区县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参与面还不是很广。学生主要是写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论文,学科单一。对学生科技小论文的方方面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5.2 对未来的展望
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解、认可和大力支持,是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得到重庆市的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普基地,争取专项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宣传和表彰工作,都可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课题,有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提炼、升华。随着高考制度的重大改变,今后高中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修订,已经加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将会推动这项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愿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其他的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治等等学科,在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各个学科都能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写作、交流、评比的平台,让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则是学生成长的福音,也是家长、教师、社会最大的愿望。
结束语
开展这项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学会观察社会、生产、生活,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广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转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在千秋。坚信在各位积极进取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11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市各区县物理教研员、直属中学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感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指导教师,感谢各届评委,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素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2012(02):58.
物理科技论文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10-0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科内综合测试题以物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各部分知识内容间综合知识为考查内容,强调物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不再局限在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处理物理问题、推测答案,仅仅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环节上,而是全面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反映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实验过程、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3、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可以收集***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4、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三、进行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了他们***思考、***创造、***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1、物理科技小制作。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物理科技论文篇5
明晰学生特点,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创立我校理科实验班,陆续培养出国际奥赛金牌、国家集训队成员、高考理科状元。每年约有3名学生获得北大校长实名制和清华领***计划的推荐。每年有数十人次在北京市和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科竞赛中获奖。高考成绩名列北京市前茅,为高等学校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理科预备人才。理科实验班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称赞。
理科实验班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表现突出:智力和能力水平高于同龄人,喜欢***思考,善于做出决策;有很强的接受力,愿意主动地接受挑战和战胜挑战;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意志力强,在数理学科方面有兴趣,优势潜能明显,对未来的发展有追求。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不足表现明显:需要加强人文情怀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不足;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乐群性不足,倾向于少参与社交活动、不偏好与人打交道的心理状态。
在高质量、校本化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构建出适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科实验班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有:拓展课程、竞赛课程、专修课程、讲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科技与人文社会实践课程等特选课程。
培养人文情怀,突出数理学科“高精实”的特色
学校制定的《理科实验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针对学生特点,加强人文情怀的培养,坚持注重启发、引导,灵活运用“问题推进”和“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必选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数理学科“高精实”的特色。
1.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建设
首先,开设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与写作》专修课程,如《英文小说阅读》、《中文写作指导》等,加强阅读与写作方法指导,拓展中英文阅读范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今后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和撰写论文奠定基础。其次,整合历史、地理、***治等学科知识,突出构建知识结构,采用自主学习,读、讲、议、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
近3年,学生个人和小组撰写的课题有12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22篇论文获区、市和部级奖励,学生个人出版书籍10余部,如2010届金一娜出版了《我同时考上了清华和伯克利》,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提升。
2.突出数理学科“高精实”的特色
理科实验班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喜欢***思考。因此,补充、整合和深化数理学科专业知识十分必要。主要的方式有:以专题形式呈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探究、合作交流,邀请专家指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高精实”特选课程
近3年,理科实验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荣获一、二等奖人数达46人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的课题有4个,二等奖的课题有6个。这种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类别的特选课程,实现了学生的兴趣和优势潜能匹配,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需求,凸显出理科实验班在数理学科“高精实”的特色。
开设特选课程,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老多次提出的问题。我校理科实验班有一批具备创新潜质的学生,学校一直坚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借助大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指导,激活有潜质学生的发展内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与创新思维,为他们今后在某些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1.大学先修课程
通过“大学先修课程”给予潜质学生更高的学术挑战,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分析型思考,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高中到大学在学术和心理层面的过渡,从而增加在大学的成功机会。通过多次调研、论证,我们将逐步开设《中国文学史》、《微积分AB》、《英语语言学入门》、《普通物理》、《化学原理》、《生命科学导论》等课程,将大学的教授请到高中来授课,形成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有机衔接,使高中的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延展性。
2.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提出学习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方向,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通过自学、集体讨论、导师指导、成果展示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一门个性化指导课程。
研究性课程侧重两方面发展,一是学科专业的深入发展,着重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科进行专业书籍的指导阅读,加强专题系列的实验操作,通过学生间的阅读交流、实验互动,满足学科专长的发展,聚焦属于自己领域的学习。二是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高质量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与专家接触,与大学实验室建立联系,联合培养,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性课程”为具有特殊发展潜质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指导教师有自己的得意门生,让学生的特长获得充分发展,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深厚的任课教师。
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理科实验班坚持做好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和长短期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社区服务重内容,重坚持,轻形式。学生成立了多个志愿者小组,开展了丰富的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保证可持续性地开展社区服务。目前,已有“走进农民工子弟小学”、“铁狮子坟车站绿色宣传”、“中国科技馆志愿服务”、“走进智障学校”等20余项社区服务站点。
物理科技论文篇6
热学课程论文教学形式与作用一、引言
《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质热运动及其有关性质和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热学》课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液态与固态、相变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养成刻苦踏实、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又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还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教学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热学》课程的教学中,课程论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讨课程论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课题也逐渐开始得到重视。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在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适当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规律以及它们在生产技术、特别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特别是当代物理学前沿以及当前高技术领域中物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和激励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和责任感。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课程论文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把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于造就新世纪人才,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程论文的基础
课程论文实际上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热学》课程的教学应当把重点放在打好基础上。如果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雄厚,基本功扎实,再加上广泛涉猎与深入钻研,专业课就能学得好,理解得深,在将来从事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工作时就上手快,回旋的余地也比较大。况且,“热学”课程在传授系统物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与工作语言。这样,尽管有些基础物理知识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被直接应用,但这却会影响到学生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以至世界观,当他们以后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时会在潜意识深处起重要作用。总而言之,《热学》课程的基础还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离开这些基础去谈课程论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课程论文的形式
课程论文的形式灵活,不仅包括论文、调查报告,还包含有实验研究、实物制作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告知、提问等多种提示方式引导同学自行深入研究,常见的课程论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解题方法的探究,通过对一个例题或习题的多种方法求解,使得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方法掌握得更透彻;二是实验探究,例如,当讲解到气体玻一马定律与盖・吕定律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来验证上述定律;三是调研报告,例如在讲解卡诺循环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调研、总结目前市场上热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等;四是理论模拟与分析,例如讲到相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各种相的稳定性。五是合理的估算,例如气体动理学理论里输运现象中的气体黏度公式,查普曼和恩斯库格曾用不同的高深理论得到相同结果,它是个级数,由前几项可得系数约为0.499,而如果充分考虑速度住留的简便方法,很容易就得到此系数等于1/2,又如通过对小无极分子估算分子间力的有效作用距离与平衡距离的半经验公式,再如可以用标准大气模型中数以千计的数据,考虑地面凹凸不平的影响,可求出精度较高的大气粒子总数,然后与用均质大气模型、等温大气模型或者地面大气压强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估算行星大气粒子总数的简便方法;目前“热学”课程中有一些概念和提法在学术界实际并未完全统一,有的甚至还是有争议的,例如:任意逆循环的制冷系数的定义,等热容过程与多方过程的差异,卡诺循环的概念以及回热式循环与非回热式循环,等等。遇到这些内容时,就在课程讲授中把各家的观点都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同时也介绍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研究,自由思考,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总结
《热学》课程论文的目的是使得学生通过热力学宏观定理与微观模型的学习,建立把宏观现象与微观模型进行联系的物理思想方法,掌握对事物的实验――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问题探讨与课程讲授、主题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论文为载体,实现《热学》课程的互动研究型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通过精心设计方案,全面加强各个环节,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成视野开阔、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风格。用搞科研的态度对待教学,积极开展教学论文的教学,从教学有关领域挖掘课题开展科研,再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两者有机地相结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这些从教学有关领域挖掘课题开展科研所取得的成果,身教言传,课程里就会充满了研究与探索的特色和风格,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受到熏陶,养成勤于思考研究、勇于提出自己***见解的良好习惯,并为学生发展其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理科本科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9-60.
[2]张辉,陈振乾.“高等传热学“教学的改革实践[C].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172-175.
[3]高崇伊.改革“热学“课程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3):34-38.
[4]朱雄,王世涛.是“教物理教材”还是“用物理教材教”――大学物理热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以及提供的启示[C].第三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169-172.
物理科技论文篇7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可见,赋权予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2005年秋季起开始实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尽管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但是,由于学科教学进度及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就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现象和物品工作原理做充分的展开,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生相应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以一定的物理知识为依托,以相关的现象和应用为内容,研究性学习为形式,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探索的能力.
在这次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在承担物理学科教学的同时还承担了教授名为“科技与生活”的理科选修课程的任务.在准备和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不仅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开发和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2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立――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与灵魂,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遇到的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校本课程目标.由于采用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认为“科技与生活”课程的开设不应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而应以培养学生从感兴趣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且自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立
然而在适应了长期的学科教学传统方式的情况下,我感到在开设和教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候必须经历和适应以下的一些转变.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研究性课程上什么和怎么上的问题.因此对我来说开课之初就面临了教学和备课的方式以及内容的转变.
3.1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灵活多样
研究性课程的开展重在学生研究和探索课题的过程.如果还是按照学科教学“满堂灌”的方法来上课显然是有违开设这门课的初衷的.但是如果在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研究如何去研究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自己定课题组织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显然也是不合适的.经过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知识的研究,我决定采取教师教学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也就是,在开学初的几堂课上由教师针对一些学生初中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应用做展开让学生了解如何去研究.然后再针对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对学生进行指导.期中考试前学生组成研究小组,选定课题,填写开题报告.随后的课程主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进程和成果,学期末上交论文或报告.经过实践,取得的效果较好.第一学期学生们已经能按要求进行选题、研究和上交论文,第二学期学生们上交的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中也能看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2备课方式与内容的转变
物理研究性学习与物理学科教学是有区别的,它不是物理学科教学的延伸,也不能用学科教学模式指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的综合应用,更关注学生实践理性的发展,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生成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分享.这些都增加了教师备课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量,同时也增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求教师创新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前,我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学.在准备“科技与生活”课程的过程中,我苦于没有教材可以参考.然而没有教材的限制却给了我充分发挥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准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经过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容和高一物理的学习内容,我决定在最初的几节课中,以学生较熟悉的物理知识为中心,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展开,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该课程是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我针对高一新生物理知识的内容和掌握情况,选择了力学与生活作为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摩擦力、香蕉球原理(流体力学)、万有引力等分别作为学期初的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选择了电磁学、光学的相关现象为学期初的教学内容,包括了磁悬浮列车、手机、大气的散射和激光全息等与生活密切联系及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用品.
在授课形式方面,我不仅利用***片、flash课件来丰富我的课堂教学,还利用discovery、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法国电视台的科学探索等视频资源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了解国外科学家展开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4评价方式与标准的设立
课程的开设离不开评价的激励.科技与生活选修课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研究性课程,学生的成绩应该与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紧密相关.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研究小组展示研究过程与成果的环节,我就把展示过程的表现作为一部分和最终结题报告或论文的成绩一并纳入了学生的学期成绩,在此过程中还一并考虑了学生对各研究小组的评价成绩.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上课的专注程度.
这一课程开设了一学年,我发现自己在授课理念、授课方式上有所转变,学生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4.1授课理念的转变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学生们设立课题后在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只涉及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我们以往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要同时具备几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是我不曾遇到过的,但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使我不得不面临授课理念的转变,那就是变“学科中心”为“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从事理科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中较重视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中心”构成的,易造成学科分割,知识和能力的综合难以体现,十分不利于对青少年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少必要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尤其缺乏对理科综合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而理科选修的课题往往是以某一种现象或某个事物为中心确立课题展开研究,很可能同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这对长期从事某一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因此在辅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注意学生在课题的选择过程中尽量缩小范围、在物理涉及的范围内做深做透研究;同时我也根据学生所选课题的要求加强自己的学习,通过书籍、互联网的查询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量,同时也向从事相关学科教学的同事请教,以满足辅导学生的需要.
4.2学生态度的转变
在授课的过程中间,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延伸到生活中时,学生们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例如在高一第一堂课时,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摩擦力作为内容,在观看相关视频和***片以及实验时学生反应强烈,尤其在讲到砖木结构房子的房顶为什么不能太倾斜也就是摩擦角的相关内容时,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欧洲多雪的地方古堡房顶都很尖是不是因为这样有利于积雪滑下.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上网查资料、找书籍还精心制作了ppt文件,边解说边展示,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不同的才能得到了展示.
5本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也感到在课程的开设中间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有待解决.
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展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构还是较为完整的.可是学生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是以一个事物或者一种现象为中心展开,去研究相关的知识,这两种显然是不同的.可以说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研究是没有联系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却并不现实,课堂上的时间最好使用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可是在课题未定或研究不深时就让学生展示又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问题还没能很好的解决.
很多开设这类课程的教师都会发现,在研究性学习进行的过程中,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大部分学生参与研究并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他们其实并不积极参与却跟着取得“成果”.我认为,如何让全体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也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物理科技论文篇8
日本***府一l一分重视科学技术,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年11月),设立了专门的***府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厅”。***府提倡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推广、教育活动。面向全民的科普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全国各地设立科普部门和科学馆;二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各种青少年科技活动。
1.1各地科普部门和科技馆
日本科学技术厅所管辖的社会公益法人单位有118个,其中有关科技普及和人才培养的部门有46个。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全国设立了科学馆共219所,其中科技馆最多的城市是日木的首都东京,有25所。科学馆可分为三大类:①综合形式馆(博物馆、科技馆、科学馆等);②专业形式馆(工业、农业、交通、水族、矿业、航空、航天、宇宙、天文、通讯、广播、电力等);③青少年科学馆。几乎各大城市都设有青少年科学馆,全国共计有38所。7月25日上午,参观了设在东京的“国立科学博物馆”。它是日本最大的科学馆、除本馆外,还有3个分馆。展出内容主要有:生物进化、动物分类、人类进化、地学、南极考察、科技发展、航空、航天、天文等。由于时间有限,只参观了部分展品。在科技发展室中展示了各时代的钟表,其中有中国古代传人日本的‘旧唇”(日规)和清朝的钟表;在地震展品中还展出了中国古代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在航空展室中,我们驾驶了由电脑控制的“飞机操纵模拟体验机”,如同飞行员身临其境。日木科学馆除展示展品外,还经常举办各种科普讲习班、讲演会等活动向国民进行专题科普宣传和教育。
1.2青少年科技体验活动
日本的理科教育也有和中国类似的状况,这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存在偏重书本知识、应付各种考试、不愿学习理科和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日本于1992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开始举办“为了青少年的科学节”(简称“青少年科学节”或“科学节”)活动。该项活动由日木“科学节”全国实行委员会、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振兴财团联合主办,由日本物理教育学会等社会团体协办,在文部省等***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利用学生的假期,在各主要城市的科学馆、体育馆等场所举办。到1996年举办此项活动的城市增加到14个。7月26一28日,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1997日本青少年科学节全国大会”。我带去了精心制作的参展作品,以及和日木朋友合作的作品,组成‘旧中友好走廊实验”展台丁参展作品具有中国特色和中日合作的特点:有来源一于《天工开物》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典型器械--一“春米机”,以水为能源可当场演示;有可以自动在水中上来下去的“浮沉鱼”;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简单反冲水车”;有坂田正司先生与本人合作研究的“不可思议的通电车轮”等中国作品和中日合作的展品在大会上展示还属首次。日本朋友的展品具有新颖奇特、趣味横生、简易巧妙等特点,如没有车轮的“超声波驱动车”,用可乐瓶制作的“静电转桶”,用再生纸现场制作的可飞的“飞机模型”,各种“立体***像”和“液品变色”的物理画面,可观察“牛奶滴溅的瞬间景象”的实验装置,用魔术纸绘出的不可思议的***画等。新闻界对本届科学节东京大会{•分关注,{一l木有名的NHK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为了鼓励面向青少年科技体验活动作品的开发和研究,口木科学技术厅委托t一!本科学振兴财团从199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科学技术体验活动作品设计评奖会”,对该项活动中的优秀设计作品给予表彰和奖励。本人与大家洋一先生合作的“热水球”荣获1997年优秀作品奖。
2物理教育改革
日木物理教育学会在物理教育改革方面注重物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以及物理演示实验的研究与开发。他们支持和号召开展各种有关改革经验和学术研究的交流会会议的形式主要有卜述两种。
2.1地方和临时的交流活动
各地方以县为单位组成物理教师研i寸小组,各小组的命名也颇有风趣,如j奇玉县的“火锅”小组,爱知县的‘野良猫”小组等。大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开展各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而的学术交流活动、每次活动都印发简报。各位组员每次只交活动费约200日元(相当于一瓶饮料钱)地方活动小组中,爱知县和岐阜县的物理小组在口本有较高的知名度。两组联合在1988年出版r<生动、活泼的物理》一书,书中收集了爱知县和岐阜县物理教师多年来研究开发的各种既有趣又巧妙的简易物理演示实验,深受读者的喜爱,到1994年已14次再版发行爱知县小组还经常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物理演示实验集体表演,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欢迎和赞渗7月28日,访问了爱知县立明和高校(高中)。主人悉心安排了爱知县物理小组交流活动在教室的黑板上画出了中国和日本的地***,标出长春和名一占屋的地理位置,并用汉字书写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会上首先由明和高校学生展示了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的实验装置,当场演示了固体发声的“金属棒打击乐器”,并演奏了一首精彩的乐曲。同学们还表演了令人寻味的“最速降落”等8个极有一趣味的演示实验。日本物理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研究活动中吸收学生参加的这种作法,值得学习和借鉴。liJ本教师也分别演示J’各自的作品;有用现代新技术充实更新的演示实验,如“水中超声光栅的激光干涉条纹”;有用新材料制作的“记忆光板”;有用新方法演示失重现象的“液泡玻璃管”等「多个实验,使我大开眼界。最后由本人演示了卜儿个物理实验,如“酒精火箭”、“水银杯导电式平行电流”、“自动游动鱼”、“翻根斗小人”和“投影式抽水机模型”等。日本的大学物理教师也十分关心物理演示实验研究。名城大学的内川英雄教授已73岁高龄,这位老人对物理演示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职期间,他研究的“人工彩虹”曾荣获日本东京理科教育奖。退休后,把自家的一个房间作实验室,在家里搞各种实验研究工作。我们在教授家中的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家庭交流会”。教授夫人当助手,我们相互间介绍和演示了各自的新作,真是其乐无穷。我在教授家庭实验室意外地发现这位老学者还收集和珍藏了大量的“科学玩具”。我向他请教时,他毫不保留的拿出这些玩‘具为我讲解和演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利用磁极间相互排斥和吸引而制作的“空中悬浮转球”,用手拨动球体使它转动后,球体就可以悬在空中不停的转动,具有魔术般的效果。老人说:“利用这些科学玩具的奇特现象,可以吸引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动手、爱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这也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内川教授的一番话对我们的理科教育改革大有启发,让孩子们在科学娱乐和游戏中获得能力和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方法,也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口木各地区还成立了物理教育学会地区支部,并创办地区支部的物理学术刊物,组织地区的学术会议。
2.2全国的定期的交流研讨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物理科技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