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魅影
当八年抗战在1945年得以完结后,中国战区的之个人威望亦无可争议地到达历史顶峰,包括蒋的巨幅领袖照也登上了象征最高权力的天安门城楼。
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后,天安门的防卫功能和象征功能都不复存在。它静静的矗立在那里,成为矛盾重重的近代中国的见证人。它的后面,是退位皇帝的腐败朝廷,高墙环绕、晨昏不辨、纸醉金迷,在强横的***阀统治下苟延残喘;它的前面,成为***治活动家、学生和工人们集会游行的场所。
最后一个帝国主义日本从中国撤离,天安门城楼拿掉了日据时代遗留的“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但除此之外,此刻蒋像的目光所及,依旧是一副保留祖制的帝国衰相:正对面中华门承袭自明代的大明门、清代的大清门,随***权更迭而更名;中华门两侧,明清大臣办公所在的千步回廊组成T字形宫廷广场健在;天安门往南,从崇文门到宣武门的南顺城一线,堆积着自明代以来的垃圾,抗战期间疏于管理,这些有400年历史的陈年旧物堆得比城墙还高,仿佛王朝的魅影。
两年后的1948年各处修缮工程才陆续开工,天安门上的蒋像也更换了新版本,其间的蒋像见证了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游行通过天安门前的大街――此时它已更名为中山街。
焕然一新的广场
1949年1月23日,即***公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文告的第二天,一支部队已经通过天安门,开始接替北平防务。在城楼所留下的“发扬民权,实施”的八字标语还未来得及撤下,蒋像早已消失。
半年后在由中国***组织的“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大会”上,天安门城楼正中央悬挂出一颗红心,一左一右分别是与的画像。到这年10月1日,开始成为城楼上唯一的角色。
1949年10月1日,在凌晨最后检查天安门装饰工作时,发现毛像下方写着“”三个黑体字。原来此画是画家们根据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一张的宣传画临摹而来,他们照本宣科地将宣传画中的字也一同描摹了过来。面对这个全无必要的“配***说明”,百虑无一疏的让工作人员赶紧想办法。
此时离庆典活动还有几个小时,要想把巨幅画框取下来再作处理已无可能,画家们爬上脚手架,用灰蓝色颜料把画像下面的白边连同黑色的字体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在延长的身体部位的服装上加了一个扣子。
这就是***大典以来天安门所悬挂的第一幅毛像。此时的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
画像变迁史
依成例,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像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次,画像至今已换版四次。第一版即为1949年***大典所悬挂的头戴八角帽的毛像;1950年至1952年的毛像,为正面短发穿绿呢上衣;1953年至1968年悬挂的是毛侧面像第三版;1969年至今则是第四版正面像。
1994年前的画像板是由21块五合板和铝板制成,不仅易变形翘角,且影响画像整体效果。1994年国庆45周年时,毛像画板进行了更换。更换后的画像板为一整块,采用平面玻璃钢材料,弥补了以前的不足,增强了画像效果,使毛像更加动人。
五十年代,每逢“五一”、“十一”节日时,城楼正中悬挂画像,广场东侧竖立马克思、恩格斯画像,西侧竖立列宁、斯大林画像。“十一”国庆节与“五一”劳动节不同的是在纪念碑北侧增设孙中山画像,与城楼正中画像相对,挂像时间为节日前后一周。期间,天安门南、北两面及端门南北两面均挂有像。1975年将天安门北面和端门南北面画像撤除。
1980年,根据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天安门广场只保留了天安门城楼画像,今后在必要的时候才悬挂马、恩、列、斯等导师的画像。1989年4月,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进行改革。此后,“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除了画像外,天安门广场只竖立孙中山先生画像,不再竖立马、恩、列、斯等导师画像。中央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节日期间主要都是悬挂本国民族英雄的画像。孙中山是中国近代***的先驱,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