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A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Ballgowns: British Glamour Since 1950”(1950年以来的英国优雅礼服)展览,除了本馆中颇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藏品,此次新展览的两层空间内呈现了60多年来众多明星设计师与皇家御用设计师们的代表名作:自然可以看到包括维克托・斯戴贝尔(Victor Stiebel)、赞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等国宝型设计师的名家大作;女王及黛安娜王妃皇室一众的庆典盛装;难得也有不少来自当代名流如达芙妮・吉尼斯(Daphne Guiness)的私人藏品。想必只要是对美有所追求的女性,很难会去拒绝徜徉在这片真实的蕾丝海洋与宛若星辰闪烁的钉珠刺绣之中:不管你有没有芭比情节,生平若能拥有华服如此,也不妄称自己做过女人。
皇室的新衣
说来可能有些好笑,大多数的女孩们对于高级礼服的概念起源并非是这些华美服装的实体,甚至并非源于时尚。因为自小迪士尼通过大大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主也许你没有王子,没有皇冠,甚至要去森林里砍柴,但一条大而鲜艳的礼服却是必备品――穿着这样一件裙装便可以在鸟与小鹿中嬉戏亦或在舞会中摇曳生姿,仙蒂瑞拉的魔法除去水晶鞋和南瓜马车,纯洁的浅蓝色小泡袖礼服亦是大大的功臣。似乎只有当你穿着紧身束胸衣配以大裙摆的礼服时,才能真正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事实上,大礼服也切切实实地是属于王子与公主的消费品,或者说这样一件单纯与美好幸福的标志本身便是皇室的模范烙印。
Pantone(潘通,标准色订制公司)今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之际推出了以女王平日衣着色系为原型的Pantone色卡,可见女王不仅作为权利的至高点,在时尚界也拥有不容小觑的号召力。苗红自然根正,早在18世纪,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个人就拥有超过1000件的各式定制礼服;如此的排场与装置费用非常人可以负担,彼时女王在时尚界的地位都可以超越当今的一姐凯特・摩丝(Kate Moss):举手投足间一个搭配就决定了下一季伦敦城内的流行趋势。相较英式的正统贵气,海峡另一边的法兰西则因为“太阳王”路易十四进入了全民癫狂的巴洛克时代。路易十四对艺术、文化、礼仪与服饰的推崇使得宫廷上下无论男女都在进行一场持久的百花争艳,不仅女性梳起高耸的“芳坦***”发型,肋着细腰袒露出胸前的肌肤,更是以内衬臀垫的膨大裙子塑造着宛若摆钟般的剪影,外裙在后臀处卷起又垂下形成长达数米的裙裾,而这数米的裙裾上更是绣满了缎带与巴洛克的纹样;男装也在此时形成了孔雀开屏般的奇景:紧身收腰的对襟上装外套、绣满纹样的宽大袖角、缎带系扎的马裤配以颇有现代精神的Leggins……电影《绝代艳后》中的克尔斯滕・邓斯特所扮演的玛丽皇后曾穿着缀满蝴蝶结巨大无比的艳粉色礼服伴着摇滚乐一路狂奔过凡尔赛宫的镜廊,即便日后人物的期遇并不美满,而此时奢华到极致的甜蜜却足以叫人不悔当初。礼服于豪门夜宴之上横看竖观,终归满眼的繁花似锦。
作为这样一个兼具“比美”与“炫富”功能的社交载体,19世纪末的礼服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复古主义三大潮流冲击下分类更加清晰。礼服特定的布料渐渐形成,层层叠叠的大裙子下花样各异的裙撑腰垫,自然装饰细节也在无限地放大。年代的递进下礼服呈现了越来越多的廓型,高级定制礼服的概念也真正由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提出(被称为时装之父的他结束了裁缝的时代――毕竟不是每一位王公贵族都有无懈可击的好品位)。巴黎第一家高级时装店里这位顶级设计师告诉人们除了昂贵的布料与无懈可击的工艺没有问题,我还可以帮助你变得更美。哪怕当工业化的进程渐渐吞没着个体,贵族依旧可以通过定制向人们传达着身份与个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的赛马活动可谓是当时贵族的经典新潮活动场景,比起场上马儿的表现,贵妇人们真正在意的却依然是“谁才是最美丽的女人”。与众不同的美自然是昂贵的,想要争奇斗艳?定制礼服才是真正的秘密武器。
寂寥的浪漫之心
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这一法语词汇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巴黎,业界老大巴黎高级时装工会是如此为它设下标准的:必须有设计师主持的工作为顾客个别量身;并用手工定做的极具独创性的时装作品;期间包含至少一次的试装;设计师及其时装品牌必须经过法国高级时装工会认定;必须在巴黎有工作室并至少有15个专职人员;常年雇用3个以上的专职模特;一年两季对巴黎媒体举行时装;展示包括35套日装与晚装。
换句话而言,这些苛刻的条件缺少任何一项,这位设计师就不能称自己拥有高级定制系列。在时装工会的层层选拔下,如今还在活跃的正式成员也数不过十: Adeline Andre, Anne Valerie Hash, Chanel, Christian Dior, Franck Sorbier, Givenchy, Jean Paul Gaultier这些最为纯正的高定血脉;后期即便拥有如 Giorgio Armani, Valentino及 Elie saab等近20位的新驻力量,却也有如Yves Saint Laurent, Nina Ricci, Balmain, Lanvin等大牌的不断中途退场,实难掩盖高级定制的江河日下之势。自40年代Dior先生推出经典“New Look”系列拉开属于高级定制的黄金帷幕,风雨飘摇不过50年人们便已经纷纷哀叹着“高级定制已死”。08年的金融危机才刚刚消退,紧接着曾被誉为高级时装救世主的Christian Lacroix宣告了自己的破产。如果你看到过属于 Lacroix桃红与艳绿的宫廷灵魂,就会明白此番破产与其说是一家企业的凋敝,更如同高级定制的梦碎时分,他曾以人类历史上最精湛的工艺用最高超的想象牢牢地握住高级定制中“不完美宁勿死”的灵魂,当执着面对现实低头,也正是法国时装文化至高点的动摇时刻。
或许Christian Lacroix繁复雍容的梦幻之于当下的不合时宜,正是高级定制面对如今现实服装产业的尴尬局面。再浅显不过的事实就是:你无法穿着拖尾十米的大长裙坐电梯;而今也不再有当年的赛马盛况让爱美的贵妇们尽情地往帽子上插满奇珍异兽的羽毛。不是人们厌恶繁复,只可惜穿着大裙摆的年代已然过去了。女权主义的贯彻者们更愿意以套装展现她们并非美丽的摆设,罗嗦的饰物早已赶不上当下生活的节奏,贵族与皇室人数的递减与新型阶层审美的更新使得高级定制的创意与针对性的品味不知何去何从……当人们反复强调的耗时的工艺与材料的珍奇远远超越设计与创意,高级定制便成为了美而无用的古董摆设。
高级定制梦境是否能延续又如何延续?财大气粗的名主诸如Dior、Chanel用香水、包包和成衣系列的商业成功反哺高级定制。Chanel更是收购数家传统巴黎手工作坊,保证传统工艺传承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含金量;Maison Martin Margiela则用反传统的样貌再塑了高级定制中的创意与趣味性;而Elie saab,Valentino之辈仙女流派找到了贵族皇室之外的新兴明星阶层,飘荡的薄纱裙摆或许不够实际,却是红毯与闪光灯的好伙伴:隔日大街小巷传遍的头版头条比主流时尚杂志上一掷千金的广告显然更具有宣传效应。即使商业依然是时尚业的主旋律,甚为艰难的高级定制依然是设计师们的终极梦想,Armani也说过:“我什么都有了,但唯独缺少了自由。”选择高级定制正是因为它所给予的想象与表达永不计较成本与市场,一针一线下是以艺术的标准重新衡量着本应该快速消亡的时装,对高级定制的执着和希望犹如它所代表了人类对最完美最独特事物的永恒追求。
华伦天奴・格拉瓦尼(Valentino Garavani)曾一语道出这几十年间颇为心酸的真谛:“设计高级定制女装只是源于一份寂寥的浪漫之心”。
有龙不灵的尴尬
定制礼服并非只属于西方,古代中国的宫廷之中数之不尽的名贵服饰自然也是高级定制的萌芽。而我们的不幸在于,当还没有一位真正拥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出现来代替绣娘与高级裁缝时,最后一代满清王朝的贵族们便在隆隆炮火里仓惶离去。此后的几十年间并不只是贵族文化的真正消亡,四处冲击之下的中国文化产业也可谓是一团乱麻:对待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要么狠狠踩在泥里数十年,要么高高碰上天围绕着一些象征性的符号。
打***门后的中国,各行各业最少不了的便是一飞冲天的中国龙。V&A博物馆中有一件可成为典型当代中国高级定制的代表作:Laurence Xu(劳伦斯・许)为范冰冰设计的龙袍。在2010年63届戛纳电影节上,范冰冰作为《日照重庆》的演员,身穿“东方祥云”龙袍,佩戴Cartier珠宝,惊艳高调亮相红毯。此举在国际赢得叫好声一片,却在国内难获时尚界的巨大肯定。如此这般的矛盾在中国高级定制业频频发生:在今年郭培“中国新娘”的最新高级定制系列中反复使用龙的主题,并试***通过服装非凡的重量与耗时向观众证明她确实在致力发展中国的高级定制。事实上,郭氏服装并未说服人们惊叹于服装之美而忘却此番盛大排场之于当今中国的荒诞性。所有人都像观望闹剧般评点着每一个中国的高级定制作品,难道属于中国的高级定制更像是奥运会的口号:“更难更大更多龙”?
如果说高级定制必当跟随皇室与贵族的审美,“有龙则灵”的秘诀反而让中国自称的高级定制品牌们纷纷蒙上了荒诞的献媚情节。所谓当今中国的贵族多为纯粹的金钱亦权势背景,在空断的文化继承与品味上仍旧追逐着尊贵的身份式。第一次,可以借传统博得了西方媒体的好奇与尊崇,可惜再而衰,三而竭同样适用于时尚界:无论你用几百种绣法来表现龙的活灵活现,将龙立在肩膀或堆放在裙摆,如此单一化的中国符号是否可以长久与西方时装文化进行沟通融合,又怎样说服人们一次又一次可以为了这个腾云驾雾的怪物买单?
除却这些对传统民族符号的推崇过力,抄袭和山寨也是中国高级定制之路上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生产强国在此时的双面性也表露无遗:我们早已具备了对同一事物的高度模仿与快速生产能力,创造和想象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耗时的玩意怎么可能带来更直接的财富?娱乐时代本就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将这样一件作品横着比完竖着比,只要你的美不够深入人心随时都会落入到他人的身影里,裁缝与设计师的区别不过在创造力这一条,高级定制若起步于对西式奢华一味的模仿追逐恐怕也只是个形而上的躯壳罢了。
自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没有错,纷纷出世的中国高级定制品牌们这份勇气依然鼓励人心,其中不少品牌更切实地保护了中国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但现实的状况也让一直望向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国人们回过头来一番恨铁不成钢的自我嘲讽。属于中国的高级定制之路自然是中国式的山路十八弯,除了复杂工艺的堆砌,对待美的真诚才是所有人切实缺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