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电影大师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当代影坛后现代星空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编剧、导演了多部优秀的长故事片,并且因这些作品而获得了多项电影殊荣。他所编导的作品,多以女性作为第一人称视角和主角,通过塑造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却始终保持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凸显出人性的光辉、人类面对诱惑的弱点和无休止的贪婪欲望,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暴露出一定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阿尔莫多瓦;视听语言;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而杰姆逊认为,电影是最具后现代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大师,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作品个人风格鲜明,带有浓重的西班牙民族气息,深受所处时代及社会背景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所导演的多部影片,内容常常放荡不羁,颠覆传统、道德、甚至宗教,人物感情充沛,命运跌宕起伏,使观众随之动容。阿尔莫多瓦的影片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具的典范,作为后现代主义元素使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所特有的西班牙民族风情和导演所成长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得他在拍摄手法上不拘小节,亦不故步自封,而是大胆地使用视听语言,尤其是视觉语言,来讲述故事,传达人物情感,手法新颖,画面绚丽多彩,令观众目不暇接,堪称一席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本文将着重从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影片的视听语言入手,浅谈其电影作品中所具备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一、用丰富的色彩交织出复杂的人物关系
“我成长的时期是60年代,那是‘波普’诞生的年代,发生了一场色彩爆炸。我认为这是导致我如此运用色彩的根源之一。……在我骨子里有一种对色彩的自然倾向性。这符合我及我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因为他们的行为是很巴洛克式的,而这种色彩的爆炸对这些人物的创作与塑造是非常适合的。”[1]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波普”留下的印记无处不在。绚丽的色彩,明亮的画面,大量色块拼贴成的一幅幅画作呈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一场狂欢的盛宴。影片中色彩被委以重任,作为联系人物的纽带出现。在这丰富的色彩使用中,观众不但可以探知人物的情感状态、心理变化和命运的进展,更无法抗拒色彩带给人眼的强大的视觉冲击,而将自己带入到人物的处境和情感动态中,去充分体味和揣摩人物的心境,从而深入理解影片所传达的意味。
影片《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是阿尔莫多瓦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将令人痛心的悲剧利用反讽的意味加以喜剧化,将不同的电影类型杂糅在一起,借用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物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和印记。影片讲述了几个被男人抛弃和欺骗的女人所处的窘境和复杂心态。面对情感的挫折,这几个女人都处在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歇斯底里,失去理智。女演员佩帕发现情人伊万失踪,于是决定离开伤心之地,却被同样被人欺骗的好友坎德拉拦在家里,佩帕想要出租房子,而来看房的正是伊万的儿子和他的女友,伊万的儿子和坎德拉产生了感情,伊万的妻子露西娅则精神癫狂要去机场杀了伊万,佩帕保护了伊万不死,却发现他正要和新欢鲍莉娜一起去度假,而鲍莉娜则正是佩帕为了保护坎德拉去找的律师。整部影片中人物不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为了突出影片主题,强调这些受伤的女人正处于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阿尔莫多瓦特为佩帕、路西娅和伊万儿子的女友穿上了红色和粉红色的衣服,以此来表现她们浮躁和动荡不安的心境。穿着粉红色的路西娅几近癫狂,完全不像她的年纪应该有的样子,神经错乱一般要开***杀了伊万。佩帕身着一身红衣红裙,内心情感复杂,她对伊万失望却仍出手相救,感情如她身上的红色一般强烈而激荡,然而这大红色却也代表着她内心的尊严与坚持,面对回头讨好的伊万,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虚伪的热情。伊万在片中始终身着深色、头发花白,与他的妻子和情人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有内心异常阴暗的人才会做出让这么多女人伤心和精神崩溃的事情。
二、用绚烂的画面凸显西班牙民族特有的激情与放纵
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华丽的色彩运用不只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同时兼具营造环境、渲染气氛、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展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西班牙民族生性豪迈,善斗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阿尔莫多瓦的影片基于西班牙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尤以使用红色见长,以凸显出西班牙民族特有的激情与豪迈,将最本真的人性展开给观众看,将人物的情感抒发到极致,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民族特点。
影片《对她说》是阿尔莫多瓦近几年的一部转型尝试之作。影片首次将男性角色置于主角且正面的位置上,把两位男主角班尼诺和马克塑造成为女性的拯救者,假以爱的名义来推动叙事。两位女主角,一个被塑造成为斗牛士,并表现出强硬的性格特征,顽强地承担了来自男性的伤害,无所畏惧地挑战野蛮的公牛,终因此不省人事;另一个则是舞蹈演员,因车祸昏迷不醒。在班尼诺带着浓浓爱意的悉心照料和冒险尝试下,年轻的艾莉西亚终于醒来,而因为爱情枯竭,莉迪雅却永远地离开了。莉迪雅这个特殊的角色设置,让观众看到隐藏在强大外表下的一颗无比脆弱的女儿心。虽然这次阿尔莫多瓦并未滥用感情,而是收放有度,像一股暖流缓缓流入观众心里,但莉迪雅斗牛时所穿着的服装,鲜艳的大红色还是强烈地表达出她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强烈的情感波动,尽显那属于斗牛士的独特魅力。影片开头、结尾均在剧场中,片头一幅大红色的帷幕为影片渲染了强烈的戏剧氛围,整部影片色彩缤纷绚丽,华丽的斗牛士服装尽显西班牙式的民族热情和神秘气氛,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浓郁的西班牙风情画。画中不仅展现了西班牙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更借由影片内容抒发出西班牙民族对于生命的极大尊重。
三、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外化了人性中最隐秘的部分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造型塑造常常非常夸张。这些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剧中其他对于演员表演、环境营造、故事内容情节等多方面的夸张表现即是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发扬。这些对于传统观念的突破甚至直接颠覆了通常的社会道德标准,冲击着和伦理道德,对于社会、***治和宗教都产生了质疑。
这些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塑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具体人物的造型上别具一格或颠覆传统。如在影片《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中,怀孕又被情人抛弃的佩帕所居住的屋子里,墙壁、沙发、花瓶、电话等颜色各不相同,且互相之间对比鲜明,正如佩帕所处的精神状态——感情生活混乱不堪,作息紊乱,上班迟到……她的露台上,鸡、鹅等家禽成双入队,她却孤身一人,甚至压根联系不到情人伊万。她出门找伊万,两人却多次擦肩而过。佩帕打车总是碰上同一个司机同一辆车。这个司机装扮混乱,他染了一头金发,车里热闹非凡,播放着节奏明快的舞曲,有杂志、纸巾、香烟等,甚至还在副驾驶的座位前摆满了香烟,写着“请您吸烟”字样,完全与通常情况背道而驰。这些与通常社会标准完全不同的行为特征将佩帕混乱的生活状态加以夸大,尽显观众眼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让观众也不禁融入这混乱的状态中。
另一方面,在人物社会角色的选择上特立独行。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主角通常是受到男性欺骗和压迫的柔弱女性和修女、、变性人、异装癖、同性恋等。这些人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且多以受害者的身份出席,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都坚强而心灵美好,受到伤害却还能咬牙渡过难关。这无疑是对社会主流观念的又一冲击和颠覆。这些受尽生活艰辛的人,反而比那些外表看上去强大的人更要高大。影片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昭然。如影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变性阿悦性别模糊,得不到社会尊重,备受男人侮辱,但在她的救场表演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乐观开朗、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强的人。伟大坚强的母亲曼纽拉在痛失爱子后踏上了寻找爱人的路途,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帮助了几个与她命运不同却都坎坷多舛的女人,将爱传播给更多的人。面对罗拉的逃避和无能,曼纽拉并未埋怨和憎恨,而是用一颗平静而富有慈爱的心来面对她,留给观众对人性无限的思考。
四、借用广告和“戏中戏”来强调人物的心理状态
阿尔莫多瓦喜欢用颜色绚丽、内容丰富的广告来影射或反衬剧情。广告一般具有节奏明快、内容精炼、色彩绚烂、感染力强等多重特点。阿尔莫多瓦说:“我的影片是极为都市化的,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家庭中,而广告犹如城市生活中的部分家具,成为我讲述的故事所需的部分道具。”[2]在影片《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中,佩帕坐在沙发里看着电视,这时刚好播放一则洗衣粉的广告,而广告正是佩帕主演的——她笑着对观众说: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大概正如佩帕此时的状态,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事都太快太乱,令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而广告本身又是轻浮的、躁动的、不实的,此时加入广告来影射剧情,只会让影片本身看起来更混乱、节奏更快,也让观众的心情更加躁动不安,主动带入到剧情当中,寻求一丝头绪。
在另外一些影片中,阿尔莫多瓦则喜欢运用“戏中戏”或闪回、杂糅的方法来讲述故事。这种方式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采用非线性叙事的非传统叙事模式,打破时空的原始属性,强化偶然性,强调故事情节的戏剧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欣赏影片的难度。影片《对她说》中,叙事时空是错乱的,过去发生的事经常以闪回的形式不着痕迹地穿插在正常的叙事当中,一定需要观众紧紧追着剧情才可以明了故事发展。在影片当中,运用了一小段严格意义上的“戏中戏”来借以表达剧情发展。黑白短片《缩小的情人》看似与剧情毫无联系,却巧妙地替代了演员表演来委婉地表现了故事发展,正好和该片含蓄、收敛的叙事手法一脉相承,更加唯美安静,在故事的进步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以至观众在观看影片后半段时仍然是带着包袱,一刻不肯放松地看完全片,才终于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傅郁辰.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谈自己的创作[J].当代电影,2000(02).
[2]〖JP3〗毛斯.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归来[J].电影新作,2007(01).
[3]袁晓如.从欲望走向银幕的过渡——试谈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精神奇观[J].世界电影,2004(05).
[4]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建立,李静韬,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5][法]保罗·奥巴迪亚.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颠覆传统的人[M].杨伟波,顾晓燕,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法]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斯.欲望电影——阿尔莫多瓦谈电影[M].傅郁辰,谢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7]伊齐.阳光灿烂西班牙[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钧博(1990—),男,湖北武汉人,湖北省林业厅机关后勤处宣传干事。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王志斌(1969—),男,湖北武汉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码艺术与技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阿尔莫多瓦作品中的后现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