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婷(1990.08―),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摘 要: 任伯年是晚清中国传统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既具有总结性又富有前瞻性,不但继承发展传统绘画风格,而且大胆融入民间绘画,吸收西洋画派的创作技法,勇于对风格技法不断探求,使他在近代绘画艺术上创出崭新的风格。本文结合任伯年的具体作品来分析其人物画作的艺术特色及其风格对画坛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任伯年;人物画;艺术特色
回顾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坛,十九世纪中叶“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任伯年可称得上是一位全能型画家,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画家。任伯年在人物绘画领域的造诣与其在花鸟、山水等绘画领域相比尤为突出;他的画作题材丰富,内容通俗易懂,兼工能写,具有明确的思想倾向并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任伯年的人物画创作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也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主张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打破了当时人物画坛的创作风气,以一种独具匠心的创作思想和充满时代烙印的绘画意向呈现在大众面前。换句话说,任伯年的作品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真正的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在当时可谓是“绝艺百年无偶”。而任伯年的人物画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现实与虚幻的题材结合
中国人物画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唐宋时期形成的,任伯年的人物画技巧来源于宋画,具有细致入微的特点;同时又受到了明代肖像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继承了相当一部分的传统人物画的创作理念,但又不同于前人,他的作品风格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元素。
任伯年的人物画有不少取材于民间故事,也涉及一些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这些题材在传统绘画中,无论是人物造型、姿态还是结构的安排布局都已趋于完善和定型,但在任伯年的笔下一改常态,没有完全套用前人的绘画创作理念,而是把人物的神情相貌、动作举止描绘得近乎于市井小民。如其画作《钟馗***》中对钟馗的描绘已不再是那种让人敬而远之的正统天神形象,反而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从***中描绘钟馗的神态、举止初步给人感觉是一名仗剑行侠的剑客形象,只有通过细细品读画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衣冠和人物的神情,在亦庄亦谐的审美态度下从而了解画家的创作目的。
二、形像与神韵的完美结合
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人物画中形象是基础,神韵是核心,画形是为写神服务的。任伯年作为一位以形传神的高手,他在对人物外形进行准确定位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善于抓住人物内心的精神;在注重特定人物瞬间个性描绘的同时,还注重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他的《桐下吹箫***》为例,画中女子慵懒地倚树而坐,手持长箫,玉指轻弄,低眉顿首,给人一种柔美、飘逸的感觉;然而,在我们细细品读该画作时不难发现,任伯年略去了对女子的衣饰详细描绘,以枯笔画眼眸使画中人物灵动起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通过对人物略收的双唇、微翘的手指等细节的刻画,将“吹箫”的主题表达得酣畅淋漓,使观画者能够透过画面真实的感受到女子演奏的天籁之音。
三、造型与构***的相得益彰
任伯年的人物画创作对于当时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创作格局来说,是一种完全的创新精神。任伯年遵循自己对人物的观察和理解,运用个性化的笔墨线条,塑造出了新颖独特且丰富多彩的人物画艺术造型,很大程度上为推动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任伯年的人物画造型绝少有雷同的现象,他为画友吴昌硕所作的三幅肖像――《饥看天***》、《酸寒尉像》和《蕉荫纳凉***》堪称代表,这三幅画作中所描绘的虽为一人,但画家根据被画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境遇、心境等客观环境,在人物塑造及笔墨使用上出现完全不同的意蕴。这三幅画作中不仅表现了画家在人物造型方面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展现了对画作结构的准确掌握。创作中,任伯年除了运用传统的中国笔墨外,还借鉴西方素描中对结构和特征的理解方式。他根据对所描绘对象的理解及画布格局的需要,均衡且又富于变化地设计绘画区域,并善于留白。他在掌握传统人物画作构***方式的同时,从作品的基本特点出发,根据需要而采用适当的构***方式,借助背景突显人物形象,使人物景观搭配巧妙,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以《酸寒尉像》为例,画面中的对象个体形象突出,色墨搭配合理,人物的面部勾勒清晰,显示出了人物的气质。而对着装的描绘使塑造的人物显得尴尬,也正是这种尴尬充分地展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味。;画家也通过对这种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宣泄。
四、用笔与设色精妙绝伦
任伯年特别注重用笔之法,他的用笔是典型的钉头鼠尾描,其特点讲究在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强调了线的波折和流畅变化。其画作《群仙祝寿***》中,画家有意加强一种色调或者故意削弱一种色调,甚至另行更换一种色调;如:以石青饰顽石,以粉绿点危崖,以浅绛绘椿叶,以嫩黄染乔木等等,这都与物体本色有很大的出入。画家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画面上色彩的相互辉映相互协调,完成颜色服务于主题的初衷,进而形成画作的完美性,使观者感到特别的优美活泼。正如王雪涛先生所说:“任伯年用色非常讲究,近百年来没有一个人及得过他。”
结语
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源于生活,设色巧妙,构***方式多样,人物神形兼备。他的绘画技巧不但传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并积极主动地借鉴西洋绘画的特色,中西结合,形成独有的绘画风格,不但确定了自己在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古代人物画与现代人物画的过渡,是中国画坛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艺术财富;同时,他的绘画思想开拓中国画崭新的发展方向,笔触社会底层与社会现实,以传统形式表达时代的气息,传统与现代的珠联璧合使他艺术得到创新并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蓝本。
继任伯年之后,从晚清到民国这个时期,“海派”绘画作品风格的发展可以说是波澜迭起,一批著名的画家如吴昌硕、倪田、***等等也相继崛起,为当时画坛添上了精彩的一页,而这些画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任伯年画作的影响和感悟。不仅如此,在当代中国画坛中,著名国画家何家英深受任伯年的绘画思想的影响,从而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与实践着。因此,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由古代向现代转变中,任伯年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与推动者,更是中国传统人物画重放光芒的引领者。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伯年画册》(上、下集)[M].上海西汾印社1929年版
[2] 《任伯年人物花卉册》[M].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1929年10月版
[3] 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版
[4] 《任伯年小品集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7月版
[5] 孙良工:《文艺辞典》[M].上海民智书局1931年2月版
[6] 张宜健:《任伯年的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版
[7] 梁得所:《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M].上海良友***书印刷公句1936年2月版
[8] 李谕:《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画家》[M].雄师***书公司1978年8月版
[9] 杨仁恺:《近代画家任伯年的生平简介》[J].辽宁日报1961年9月17日版
[10] [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任伯年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