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1

地理水文学(GeographicalHydrology)与水文地理学(Hydro-geography)均属水文研究的地理学方向,与直接服务于水利工程的工程水文学有所不同。但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50年代受原苏联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区域水文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水文地理学的主题。俄语中的水文地理(гидротафия)与英语中的Hydrography涵义相同。后者于16世纪在欧洲用于水道(河、海)测量制***的描述[1,2],在中译书刊中有人译为“水象学”。水利工程专业人员把水文地理作为水利的自然条件来看待,例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等背景,实际上是自然地理因素的特征描述。这里看不出对于水文与水资源本身规律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学原理深入研究水文现象。为此,我们强调水文学的地理方向或地理方向的水文研究。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广泛涉及生态与环境等的方方面面[3]。水文地理学已突破了单纯的水背景研究。实际上,从1978年以后,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的历届全国水文学术大会上都强调人与水关系的研究[4-6]。

适应水问题研究发展的需要,并与工程水文学相配合,深化水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地理水文学更可拓宽水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发展内涵,有利于学科研究发挥自己的特色;促进水文研究与地理科学其它分支科学的横向结合,如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等,尤其是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结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领域和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水与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的广泛联系,有利于综合性研究优势的发挥,改变水文地理研究的传统方法与手段,增加计算技术、遥感遥测与信息系统方法的应用,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

地理水文学的提出是一种发展,而不是对水文地理学的否定。两者既属于地理科学也属于水文科学。为了简化叙述,它们的关系可以用***1来表示:

***1地理水文学与水文地理学示意

Fig.Relationshipbetweengeographicalhydrologyandhydrogeography

显然,地理水文学与水文地理学均是地理科学(G)与水文科学(H)的公共部分,即集合G与H的交,有共同的元素为X,则:

G∩B={X/X∈G,X∈H}

只是水文地理学靠近地理学,而地理水文学靠近水文学。从我国地理部门的水文研究来看,针对区域和流域的单纯水文地理研究已相对减少,而水文水资源本身的研究相对发展。地理水文学在研究领域、深度层次、实际应用等方面均领先于水文地理学。

2回顾与研究现状

从3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的研究回顾,见参考文献[1-3。结合当前,简要概括如下:我国地理学中现代水文学研究始于30年代末,从吴尚时先生的译著“江河之水文”为起始。50年代初,谢家泽、郭敬辉、施成熙、罗开富等为推动我国水文研究作出巨大贡献,50年代中期以后,以河流水文为主的水文研究迅速发展,包括边远地区河流水文调查与全国水文区划的研究。60年以后,从河流水文(包括河口水文)逐渐扩大到其它陆地水体,包括冰川、湖泊与沼泽水文及水文过程(如泥石流、洪水与森林水文影响等)的研究。同时,水文实验,包括定位半定位试验相继发展。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水资源问题与环境水文研究得以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人与水”和涉及全球变化的水文研究开始兴起,方兴未艾。

至于研究现状的归纳,择其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2.1水循环与水平衡

作为水文基本理论的水循环与水平衡研究,正在宏观与微观尺度上不断扩展与深化。在宏观上面向全球。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强调的界面过程研究,正力***把描述全球物理气候系统的总循环模型(GCMS)与全球水循环模型相耦合。这一研究将提供量化与描述全球水文过程与未来变化的可能,其中包含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IGBP计划特别注重植被变化的作用,以便把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这是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的一项巨系统研究。在我国结合IHP-IV计划(大气、陆地和水系统间的界面过程,气候变化和水文系统的关系,湿润热带、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研究与水资源管理战略等)已有初步研究,目前正加强我国地理水文学与地学及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水循环研究除在国内已发展的各类流域水文模型外,正深入到单元尺度的细微观测与计算模拟,尤其是田间水分运动与交换过程的实验与计算研究。相对于宏观尺度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如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的研究,发展了多种水体之间多种形式耦合系统的探讨;结合中国科学院生态台站网络的建立,开展不同地理带的水循环过程的实验,致力于揭示界面过程中水分、热量交换规律,例如,地下/土壤水、植物根系吸收、植物冠层辐射平衡、温度、总气孔阻力、边界层阻力、土面蒸发、土壤热通量等等。水循环或水量平衡研究,既是发展水资源确切评价方法的基础,也是农田节水调控、农业合理用水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7]。水循环的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表征水文科学理论的逐步完善化和系统化。

2.2区域水文与水资源

2.2.1区域水文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表现在:

①定量分析技术手段有所加强,如应用模糊数学进行区域水文类型的研究,已有黄河流域的水文区划工作;应用有序量最优分割法,进行河川径流变化的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区水文条件的判读,包括对多时相卫星遥感***像分析区域水文动态等。

②区域水平衡研究进一步深入,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进行的全国水量平衡与华北水量平衡的研究;长江流域办公室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长江流域水平衡三要素分布和黄河流域水文要素时空分布及水平衡分析;各省区的水平衡研究,全国已有一半的省市提出研究报告[5]。在这些研究水平衡的工作中,多采用六要素的平衡计算方法。

③全国水文区划已完成初稿,这项工作开始于1984年,成果即将发表。

④特殊区域的水文研究也取得许多成果。如喀斯特地区、干旱区与半干旱地区、山区、平原地区、高寒地区与小岛的水文研究均有相当的研究成果发表。

2.2.2水资源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直对水文研究起着导向的作用,而且经久不衰。有人甚至认为一门新的学科——水资源水文学正在兴起。这说明水文与水资源不可分割的关系。作者认为水资源的研究可以作为水文学延伸与拓广。但水资源学并不与水文学等同。水资源学与社会、经济有更直接的密切关系。1986年在南宁召开的第4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以来,水资源的研讨非常热烈:

①针对水资源的涵义,杨戊与刘昌明等分别提出了水资源的定义[8,9]。

②在区域水资源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土壤水的资源评价与利用[10-12]及农业节水的途径。这方面的研究与原苏联学者李沃维奇曾经展望的“水文学的土壤趋势”相呼应。

③在区域水资源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论著,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如***、西藏等地区)的水资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13]。

④结合城市水文研究的开展,南京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对城市水资源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比较突出。

⑤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重大战略性工程,对缓解我国地方水危机有重大作用。由于引水线横跨江、淮、河、海4大流域,水资源的配置与联合利用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用水文地理的系统分析取得了进展[14]。

2.3冰川、湖沼水文

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中的冰川与湖泊水量均由地理部门完成[15]。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计算分析得出全国冰川间积为58651km2,冰川储量为51322×108m3,冰川融水年径流量为563×108m3。这部分水量构成了我国西部地区水源的重要成分;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估算了全国湖泊总面积为71787km2,年贮水量为7088×108m3。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估算出我国沼泽的面积约为10×104km2。

冰川与湖沼水文的研究,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地理研究单位。在学术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施雅风先生的倡导下,我国冰川的研究,取得迅速的发展。除水文调查外,冰川水的研究已深入到冰川的水量平衡与融水径流形成过程的机制方面,并提出了我国冰川水文学的研究专著[16]。

我国湖泊水文研究,在西北与东南地区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了亚洲中部湖泊的近期变化[17]的研究成果,为中亚湖泊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毛锐,在太湖蒸发的长期研究基础上,针对1991年太湖水灾时期湖水位日变化分析得出排浅阻碍论据,对于世界银行为治灾投入资金的决策起了很大作用,显示了研究论文的价值。此外,199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南四湖蒸发的系统研究成果也通过了科学鉴定,发展了水面蒸发的计算模型[18]。

沼泽水的研究以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水文研究为代表,已获得了多年的科学积累[19]。

2.4水文过程与环境水文

水文过程在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在水文过程的驱动下,导致地貌演化,流水造成侵蚀、搬运与沉积,起着地形的塑造作用;携带地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沉淀,对化学地理景观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地球表面的主要热量(太阳能)进行调节与传输,影响到气候的形成与变化;蒸发过程包含着生物界的一个基本生理过程——蒸腾作用,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在这个过程中,水与二氧化碳一起是构成植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物质;另一方面,水文地理或环境条件又对水文过程发生影响,成为环境变化研究的命题。水文过程的研究近年来非常活跃。

2.4.1水文过程模型结合各地水文计算的需要,对产流与汇流发展了不同的模型。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贵阳师大与成都科技大学等单位分别研制了岩溶地区水文模型[20,21]。结合流域地貌水系结构,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发展了地貌单位线方法,用于径流过程的计算。考虑土地利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刘昌明、于静洁提出了森林拦蓄降雨极限量模型①,用于森林拦蓄降雨的计算问题。

①北京林业大学,国际森林水文模型班讲义,81-87,1990。

2.4.2水量转化近期,在我国平原地区,开展了“三水”(降雨、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研究,考虑到土壤水,称为“四水转化”,再进一步联系到植物水分,称为“五水转化”,这是研究工作的一种循回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方面的研究由于采用了系统的观点和演绎方法[22],使水量转化过程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进展表现出对水文过程研究的全面概括和预见性,揭示出界面水文研究的前景,同时,也丰富了自然地理过程的理论。

2.4.3环境水文主要探讨环境变化(包括自然与人为变化)造成水量与水质过程的变化,这一研究是以水文过程的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各种水文要素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响应。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采用鉴定评价法、模拟法以及外推法等[23]。近几年,国内环境水文的研究大多结合各地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实施进行,如华北地区的水环境与上海市的水环境[24]。在一些薄弱的领域,如:地下水的污染,也开展了研究[25]。1990年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在北京举行区域大会后,IGU执委会批准在中国建立了区域水文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响应的二级学术研究组织并推选刘昌明为***,使环境水文的研究由较小尺度的研究转向更加宏观的大尺度环境水文研究。1992与1993年分别在美国华盛顿与中国拉萨举行了国际会议,研讨了全球变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和高寒地区水文水资源对气候与全球变暖的响应[26]。这些学术活动推动了我国大环境水文的研究。

2.5实验水文

水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必须借助于实验研究。目前,水文的定位观测遍及我国的主要陆地水体,包括冰川、湖泊、沼泽与小河流的降雨径流、土壤水与地下水。比较著名的台站可以山东禹城水循环与水平衡试验站、太湖试验站、东北三江平原沼泽试验站与西北天山冰川试验站为代表,这些实验站纳入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生态类型区,为我国地理水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实验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所有的水文要素的试验观测,而且结合了能量与溶质等不同地理地带的生态与环境条件的研究。在实验技术与手段方面,除了引进国外的先进仪器(如普遍配置土壤水分中子仪,太阳辐射仪等)外,根据实验与模拟的需要还自行研制了室内与野外实验装置[27]。配合对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的观测,设计了多种仪器的综合装置,发展了新的研究课题。

2.6应用性研究

结合国家与地方的任务,适应市场经济与生产需要,在国土整治、区域发展、城乡规划、工矿交通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缺水的华北与西北地区的工作如节水农业[29]等。有些研究突出地理学的特色,如在华北平原进行的古河道调查[30],为区域的水量调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3、21世纪地理水文研究若干问题

展望未来,地理水文的研究,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密切结合社会各方面对水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考虑国际学术的发展趋势,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和众多的机遇,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提出的若干方面仅供商榷。

3.1水资源仍为研究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今后应以地理水文与工程水文相结合,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水资源水文的科学依据,深入水文规律的研究,创造新的水文分析方法。由于供水量的不断增长引起废弃水的增加,水质的研究和地下水及一些新水源利用,将会更加迅速地发展,不断扩大规模或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三峡大坝与南水北调等超大型水资源工程的影响,将为地理水文研究提出新课题。

3.2全球变化与地理水文

埃里克·巴伦提出的通用循环模式(GENESIS)进一步发展了全球增暖的认识。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水文水资源变化的研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中国是世界大国,幅员辽阔,大约跨4°-53°N之间,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特点是:

①因纬度带而异;

②水文水资源量的响应属非线性(见***2);

③水文的变异,包括极值,有随温度升高而俱增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因此,必须开展全国不同地理区或纬度带的水文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并为水资源未来情景作出预测。

***2年径流(R)对气温(T)与降水(P)的响应

Fig2AnnualRunoffResponsetoAnnual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

3.3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

GEWEX是一个跨世纪的国际研究计划,它属于世界气象计划(WCP)的内容,横向与水文学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计划在1990年制定,1995年以前属准备阶段。我国早在50-60年代已由黄秉维先生提出了与其基本相同的课题,即“热水平衡”的研究。因此,在我国开展这一工作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目前正在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生态台站网络,将为开展GEWEX的研究和国际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GEWEX的研究需要解决大小尺度空间系统的耦合问题,今后的研究从我国的实验观测台站来看,存在着小尺度能量与水分运动的计算,如何在尺度上延伸或升级(Upscale),当然,全球大尺度的模型,也需要考虑尺度的降级(Downscale)。随着GEWEX研究向21世纪的迈进,水文与气候学在大尺度上的结合,将会产生出崭新的成果,发展新的前沿。

3.4水文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

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BAHC是核心计划之一。这与1966年澳大利亚著名土壤-水文学家菲利浦提出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的研究一脉相承。1992年已在法国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欧洲与北美及澳洲均在开展研究,加拿大国家气候中心立项作为专题项目。

BAHC作为IGBP的核心研究项目,将密切配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研究,旨在通过植被对水循环实现调控。在我国地球与生命科学的一些研究单位也正从实验的途径开始工作。由于水循环控制关系到水资源调蓄利用,这项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且结合IGBP计划将促进一门新的水文学科——宏观生态水文学的发展。

3.5过度或交错带(Ecotones)的水文问题

Ecotones原意为群落交错带。随着环境变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问题,Ecotones是环境水文问题研究的延伸。根据人与生物圈(MAB)的活动计划,1993年7月,在法国里昂召***际地下水与地表水交错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议题:

①地下水与地表水界面的作用。

②地下水与地表水界面的障碍:原因与评价方法。

③地下水与地表水界面的管理与恢复。在我国Ecotones尚属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水文地理与化学地理工作者正在着手开展Ecotones的研究,除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交错带外,河湖与陆地过渡带Ecotones也开始研究,预计未来其它交错带的研究也会逐渐发展,这一研究作为水文学与环境学的交叉研究课题需于重视。

3.6雨水资源化

雨水资源化顾名思义是雨水利用的问题,80年代以来热衷于这一研究的各国学者已举行了六届大会和多次区域性会议,1992年10月在日本东京都召开了国际雨水资源化区域会议。1993年8月初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第六届会议,说明雨水利用问题深受各国学术界的重视。

1989年8月初在菲律宾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大会上,酝酿成立了“国际雨水收集系统协会”(IRCSA)并推选了美国夏威夷大学水文学家,美籍华人霍雨时为该协会的第一任***,该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着雨水利用的研究。

雨水利用的研究应用前景广阔,其内容也甚为广泛,特别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农户的供水、对缺乏河川的渔岛、远离地表水源的山村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拓宽的雨水利用还包括雨云的研究(和人工增雨),屋顶雨水的收集技术以及水质保存的方法、雨洪的调蓄等等。对于我国缺水的北方与南方石灰岩山区。地表水缺乏的地区,雨水利用的研究可望缓解局部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我国降雨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这一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1985年6月将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与组织在我国召开第七届IRCSA大会,可望推动我国的雨水资源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敬辉,刘昌明.水文学的地理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地理学报,1984,39(2):296-212.

2刘昌明.水文地理学与水文学的地理研究.人民黄河.1984(2).

3谢家泽,刘昌明,杨戍等.笔谈:2000年的地理水文学.地理学报,1985,40(1):70-76.

4刘昌明,杨戍,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5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6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7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笔谈:90年代水文研究的若干方面,水科学进展,1990,1(1).

8杨戍,丁岩等.论水资源涵义.见: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4.

9刘昌明,刘苏峡.关于水资源涵义的商榷.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

10由懋正,袁小良.土壤水资源评述.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9-23.

11李宝庆.土壤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的探讨.见: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67-170

12刘昌明.土壤水资源评价.见:水量转换实验与计算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3汤奇成,周成虎.中国干旱地区水资源主要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见: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24-127.

14刘昌明,杜伟.系统分析在东线引江水量平衡中的应用.地理研究,1985,4(4).

15水利部.中国水资源评价.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16杨针良.中国冰川水文,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7杨川德,邵新媛编著.亚洲中部湖泊近期变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18洪嘉琏.水面蒸发的计算.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99-202.

19陈刚起,刘兴士.我国三江平原沼泽的水文气候效应.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06-111.

20郑亿华,沈桑灿.岩溶水文模型.见: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51-157.

21林三益,黄庆岩.黔南安顺地区岩溶水运动与径流形成规律的初探.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3-89.

22刘昌明.自然地理界面过程与水文界面分析.见: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编.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黄秉维学术思想探讨.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3张春岩.环境水文问题.见:杨戍,刘昌明,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81-185.

24杨凯,黄锡荃.上海嘉定县水资源水环境及对策的初步研究.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30-244.

25刘庆书等.大边地下水污染小区段差异分析.见:沈灿燊主编.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69-273.

26牟海省.“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对山地、寒地和其它地区水文水资源的影响”1993年拉萨国际学术讨论会圆满结束.地理学报,1994,49(1).

27WuRai,LiuChangming.ThreeInstrumentsinRainfall-runoffSimulationlaboratory.HydrologicalProcesses,1988(2).

28李宝庆,刘昌明等.零通量面方法的应用研究.见:谢贤群等主编.农田蒸发——测定计算.北京:气象出版社,1981.

29许越先等编辑.节水农业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毕业设计 团队模式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43-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聚焦中国的水利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研究及部署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要求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推进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可持续发展水文转变。创新决定在发展,创新关键在人才。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对水利事业的发展将提速,对水利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作为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专业,涉及到水文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与保护全过程,是指导水文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同时它还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供求关系及其解决的科学途径,探求在变化环境下如何保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治水观念的转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已日渐发展为一个由多学科相互交叉支撑的专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以适应业界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每一位从事该专业的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起步晚,专业建设从总体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传统的“一对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即一人一题,一师多生,使得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相互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与配合。为适应专业发展新形势,培养本专业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有必要对传统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为此,本教改项目小组以南昌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着眼点,提出了基于团队的水利类专业团队毕业设计新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 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介绍

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就是根据学校毕业设计的各项规定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工程实际与科研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小组,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2]。同时,在有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可将上述模式进行拓展,将研究生科研团队也引入到本科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协助指导教师对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

通过构建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增强老中青教师之间有机结合,通过“以老带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增加工程实践经验,进而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同时,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导向,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以适应新时期水利人才竞争要求,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水利人才。

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团队为主体,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相关的毕业设计任务,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成果总体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有研究生参与的,研究生全过程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流程。(见***1)

2 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又要体现应用型的特色。笔者在多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以便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现以笔者所带的毕业设计为例讲述毕业设计团队的开展方法与具体流程。

2.1 确定合理的选题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团队毕业设计的最终效果。好的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能较全面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课题更科学,笔者所在的南昌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在第7学期初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以“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为工程背景,分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和“南山水库大坝工程――水文水利计算”两个题目(见***2)。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均是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初期为确定坝体尺寸而开展的水文水利计算,两题目内容之间存在着联系紧密,涉及设计洪水过程推求和调洪演算两块内容,但又有所区别,一个是针对有实测洪水资料的,一个无实测资料的小流域,在设计洪水过程推求上有所差异。这样通过团队毕业设计模式,可有效锻炼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两个选题均要求计算机编程完成,与专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2.2 组建毕业设计团队

(1)教师团队的构建。

团队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鉴于我校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且尚未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故笔者在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中选择由科研兴趣或科研方向相近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并由1名责任心强、专业业务素质高的中年教师担任负责人,对团队教师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起协调和组织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共同负责毕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工作。同时,在笔者的团队中吸收了2名研究生协助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2)学生团队的建立。

学生团队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毕业设计团队的整体优势,学生团队的组建应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毕业设计选题公布之后,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挑选1~3名学生组成毕业设计学生团队。进入团队的学生并不需要全部都是精英型的,只要学生对选题有兴趣、能与人和睦相处就可。笔者所在的南昌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学生团队由3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组成;同时,安排了1名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

2.3 团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毕设前期阶段、毕设中期阶段和毕设后期阶段。团队毕业设计需对每一阶段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首先,毕设前期阶段,在选定了毕业设计课题、组建团队后,指导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下发给团队成员,并约定时间召开毕业设计沟通会。在毕业设计沟通会上,除教师团队、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团队外,我们还邀请研究生团队三方共同参与。根据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选定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任务书及指导书,对课题具体的任务和课题要求向团队成员作详细的说明和安排,明确个人工作内容与团队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纪律问题。其次,毕设中期阶段,组织团队成员按时召开周进度会、月进度会,通过定期汇报工作进展,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周工作日志,指导教师对周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并现场就毕设做的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平时通过见面、发邮件或QQ进行指导,解决毕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研究生团队引入到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一起协助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事实上,他们的加入分担了指导老师的不少工作。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交流方便,指导效果显著。毕设后期阶段,指导学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撰写完成后先由具体指导的教师进行评阅,再由评阅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都认可后,方可参加答辩。

2.4 团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

在团队毕业设计中,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协作成绩、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4部分组成[3,4]。对团队毕业设计而言,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考评,再结合日常讨论、中期评审及学生答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团队师生团结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终团队较好地完成了课题任务,毕业设计成绩3名学生中有2人获优秀,1人获良好。由于通过定期汇报工作进展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学生表现都较为出色,答辩得分比较高。

通过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也锻炼了团队中的研究生。总得来说,本次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 结语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成为每一位该专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及所在南昌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多年实践经验,从团队组建、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对阐述了一些实践体会。连续四届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模式的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下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较明显改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然而,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也必然具有不同内涵,需要高校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升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动态及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18-20.

[2] 刘卫林,刘丽娜,彭友文,等.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0(1):89-92.

[3] 樊友奇,龙红明,赵卓.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双团队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2(2):40-4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3

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说:“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而兴水利、除水害,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作为中国水利学科的一流学府,河海大学秉承水利特色,争创世界一流,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学科上都处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曾担任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的任立良教授,则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水文学科研究的道路上迈步前行。

孜孜以求不断进步

任立良,出生于长江下游的江心洲――镇江市扬中县。江心洲是因长江东流至下游时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泥沙淤积而成的沙洲,这里四面环水,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耳濡目染长江之水的任立良便与水结缘。16岁高中毕业便录取到南京大学地理学系陆地水文专业,1984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系任教至今。1991~1993年,任立良赴爱尔兰国立大学深造,获水文学硕士学位(1st Lass Honor)。1 999年,任立良获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1996-1998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参加国际环境与发展高级培训lLEAD(Leadership for Envi ronmentAnd Development)项目,分别在中国北京、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哥斯达黎加等地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在职培训。

任教初期,任立良一心扑在教学上,跟随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术、教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90年代开始注重教研相长,教学上取得进展的同时,1996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进行“大尺度水文模拟时空四维化”和“基于流域空间信息系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学术研究工作。

20多年来,任立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基础理论及现代模拟技术,变化环境下水文过程响应的理论与方法,数字流域、数字水文、数字减灾系统,大尺度水文。区域大气一水文过程耦合,多源时空信息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融合,生态水文。

1999~2010年,任立良教授先后承担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干旱化的影响研究(G1999043404)、中国水圈环境关键与典型事件时空尺度定量遥感信息系统与应用示范(2001CB309404)、半干旱区地表生态和水文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2006CB400502)。2002年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水文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创了数字水文研究的先河。2008年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流域管理模型与GIS双对象共享结构集成平台”。由于教学、科研能力突出,2007年被评为河海大学二级教授,成为河海大学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之。

因有欧洲留学经历,为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作为国内研究的前沿学者之一,任立良主动接轨国际水文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The Xinanliang Mode on DigItaI Basln P1atfo rm'’2006年被美国Taylor&Francis Group出版的专著《Watershed ModeIs》收录;并应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期刊《Jou rnal of Hyd rologlc Engineering》之邀担任客座主编,2008年5月出版一期“Methodo oqles ln Hyd rologic Modeling”。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是国际水文学术组织,引领国际水文科学的发展方向。其宗旨是促进水文学作为地学及水资源学的一个方面的研究,包括研究全球陆地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探讨水和气候及其他物理和地理因素的关系,并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基础。任立良教授出众的学科研究能力,使其国际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07年7月,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4届大会在意大利举行,任立良被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国际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副***。四年后的2011年7月5日,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笫25届大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任立良当选为新一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任期至2015年,使中国在国际水文学术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他立足前沿,开展了大气一植被一水文过程耦合机理、方法、平台到实际应用的系列研究,从水文循环基础理论、模拟方法到技术平台集成创新开拓了一条新路子。他独特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为水文学科的发展厘清方向,为进一步接轨国际而努力。201 1年7月在《水科学进展》期刊22卷第4期发表了学术论文“水文学方法的演进与诠释”,基于水文学的定义和内涵,运用描述性一解释性一人本性的思想方法,从问题、学科、方法三个维度入手,梳理出水文科学发展演进的三条主线,剖析了各条主线不同阶段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认为:体现上述三个维度的三条主线相互交叉,在研究对象、科学认知、方法手段和技术平台层面会形成水文学科新的生长点:生态水文、数字水文是水文学科的前沿方向、水文学科新的里程碑,也是水文学科解决全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水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团队协作成果斐然

通常情况下,学术带头人的素质状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其所在学术队伍的发展态势及学术水平,带头人需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组织能力,且在各自学科或者专业领域有较大贡献者。任立良认为当今的科学研究中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需要依靠团队,大型科研项目的展开更是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的合作。对于团队建设,他遵循三句话原则,即尊敬长辈、团结同辈、提携后辈。这三句话是他组建团队、发展团队和培养后辈的原则,也正是在这三个原则之下,任立良的团队成为成果较丰硕的团队之一。

任立良主持的项目中,团队成员无不欣然为之,在实际研究中,任立良不仅紧紧依靠团队,且依据能力将项目任务分解给每个团队成员。正是在这种合理的组织架构下,任立良的团队一直有效地运行着。作为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08048)主持人,任立良利用自己的科研和学术能力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在“变化环境下水循环与水安全”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被授予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气候

变化背景下洪旱灾害形成机理)。

2009年,任立良申请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变化环境下水文过程响应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批准。他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团队的研究工作。同年,任立良及其团队经过17年的努力研究取得的成果――“流域水文物理过程及数字模拟”荣获200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类)。该成果针对流域水文模型发展缺乏新认知和新信息的瓶颈问题,以水文过程认知、物理规律揭示、水文预报理论发展和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实现了水循环过程耦合理论创新、数字水文方法创新、服务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评估以及实时洪水预报实际应用的目标。

实际发展情况表明,任立良是合格的学术带头人和团队的领航者,他不仅得到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众多荣誉,2002年授予江苏省“青蓝工程”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9年获******府特殊津贴。

育人不倦桃李满庭

穿越如烟岁月,回首漫漫来路。任教授认为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求学意识。在任立良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的方法,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在教学上的辛勤耕耘,使任立良的优秀教学成果层出不穷,如《水文学》获2003年江苏省优秀课程群,《自然地理学》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获200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利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参与申报成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部级教学团队。通过产学研结合,指导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鲍振鑫的毕业设计荣获2008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任立良教授强调寓学于研。在读博士生江善虎获2010年全国潘家铮水电奖学金,指导的硕士生王美荣获2005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欧阳如琳获201 1年河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两位研究生(史俊超、李帅)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分别于2009、2010年赴荷兰Delft UnIverslty 0f Techno OCly、Utrecht Unive rsity攻读注册博士。

任教授着眼干为学科发展培养后续人才,以保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他利用自己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促进青年学者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以达到培养青年学者的目的。受到任教授培养的青年学者,都在他有意识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自主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的主攻方向。任立良团队营造的学术氛围十分和谐,尤其给予青年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信任更是对他们有力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之中。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师资建设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14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uangxi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s

JIN Xi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Guangxi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stablished more than ten years to for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make it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local economy. In the futur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profession more to do even better,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overall layout of the development owned universities, where the area determined is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o develop in line with the futur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d school capacity training objectives.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as a guide to set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er construction

0引言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规律,即研究各种水体的储存、分布、运移转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规律,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科学。①水文学对应于我国高校的本科专业名称在1993年前为陆地水文专业,在***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②中,将陆地水文专业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利用,后又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③中变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组成,多年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分布和发展,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点到面的发展历程。在1993年前仅有河海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展陆地水文本科专业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截至2014年,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教育的高校达到51所(不含已经获批设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但未实际招生的高校),遍布我国27个省区(直辖市)。在众多的高校中,省区所属的地方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的水文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应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水旱灾害频繁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在广西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是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着的水文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1广西对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疆,陆地面积23.67万km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河流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④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广西区的水资源大省区地位,同时也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需求的大省区。

根据调查,广西区内涉及水文水资源专业人才需求的行***及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各级水利行***机关的水***水资源处室、水利科技公司,此外,还包括电力、交通、林业及市***勘测设计企业。其中,广西区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及其下属单位和各级水利行***机关的水***水资源处室为水文水资源人才需求量最大单位。广西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现有从业人员1500余人,分布在区局机关及其12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不仅担负着区内总共3994处测站(含基本水文站126处、专用水文站152处、基本水位站25处、专用水位站248处、雨量站3129处、水质站299处、地下水监测站5处、墒情监测站12处)的水文信息观测及资料整编、报讯、水文设施建设维护工作,⑤同时还承担着水文水资源评价和规划等有关科技工作。从目前广西区内水文勘测工作的现状来看,各级水文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任务重、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仅以目前的规模,不考虑人员增加的情况下,按照技术人员35年的平均服务期计算,每年需要的新进人员数量约为40~50人,按照专业人员比例占75%计,则每年需水文及相关专业人才为35人左右。

近年来广西水文系统通过公开招考形式招收的水文专业人才数量每年保持在30~40人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区内各级水利行***机关,包括区水利厅、14个市级水利局、107个县级水利局,均设有水***水资源有关处室(站),加上各级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和水利科技咨询公司,总体的水文专业人才需求较为旺盛。

相对于较为旺盛的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因广西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长期以来对区外人才的招引很不理想。从目前水文水资源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来看,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广西区开展水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时间较短,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少,区外人才难以引进。因此,广西区水文专业人才需求必须立足区内,加强区内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水文专业人才。

2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教育现状⑥

目前,广西区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仅有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工学院)一所高校,广西大学于2010年获得批准设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但目前尚未开始招生。桂林理工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成立于2000年,已有11届水文本科毕业生,招生规模在2000~2008年为1个班(30~40人),2009年后扩大为2个班(70人左右),平均就业率超过90%。

桂林理工大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13年更名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上建立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其专业定位为: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研究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为主。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岩溶区水文水资源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的教理论与实践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地质学、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水环境化学、河流动力学、地下水水文学、地下水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水文测验、水资源利用、专业英语、水环境保护、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勘察、环境地质学、测量实习、综合地质实习、水文测验实习、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水文预报课程设计、地下水水文学课程设计、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3关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探讨

3.1专业定位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定位,总体来说与所属地区、学校的总体定位、社会需求及专业的发展是基本适应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余地。

“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的基本定位对于广西的水文专业来说是准确的,既充分考虑了所处的地理位置、隶属关系和主要服务对象,也兼顾了周边区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技术服务的需求。

“研究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是专业特色的表达,既是研究方向或领域的定位,也是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引进所定的基调。广西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出露面积最大,达到12万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1%,但非岩溶区面积也接近一半,将研究方向仅限定在岩溶区水文水资源方面显得较为局限。另外,岩溶区水文是水文循环规律的特殊体现,其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方法,其科学及工程问题的解决基本还主要是以非岩溶区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仅就岩溶区水文规律进行研究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的表述给人直接的感觉应是属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领域,而广西区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更长的办学历史,现在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也是在该专业基础上成立的。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岩溶区水文水资源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的表达与研究领域的表达类似,初衷是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但同样具有局限性,容易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适用于非岩溶区的错觉,也与实际的人才培养状况不符,对广西水文专业得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目标的描述也不够准确。

3.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考虑办学主体的培养能力及社会需求,对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以及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描述。

从广西水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来看,在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与大部分工科专业类似,基本体现出了国家和社会对本科人才的要求。在学生毕业后的可能就业领域方面的描述也较为准确,但在所能从事的工作方面仅提到“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而未与专业定位中的“研究岩溶区地下水与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相对应。此外,“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提法与目前国内教学和科研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几乎都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有一定差距。

3.3课程设置

从广西水文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为了体现专业定位中的水文地质特色,增设了常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基础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综合地质实习、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等课程,而常规水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未删减,由于总课时的限制,不得不压缩一些课程的课时数,容易造成学生学不透,教师讲不完情况出现。

3.4师资配备

在师资配备方面,从学历层次来看,广西水文专业目前的师资配备应属于高学历教学团队,在11人的师资配备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人(其士后出站1人,在站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从教师的从业经历来看,有3人具有相关专业的工程实践从业经历,有利于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但从教师所学专业的情况来看,仅有少数教师具有水文水资源或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学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广西水文专业成立之时正是国内高校大规模扩张之际,以广西的区位和经历条件,对人才的引进困难较大;二是目前高校进人基本都要求博士学位,而水文专业博士的就业情况一直较好,引进合适的水文专业博士难度较大。

4广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方向

广西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设应综合考虑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专业布局、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行***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生源状况、所在高校综合水平及未来发展、师资现状及未来建设,立足现实,进行科学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

4.1专业定位

广西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定位应坚持立足广西、面向西南,研究的主体应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水文循环规律,同时将岩溶区特殊的产汇流机理及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法的研究作为重点,着力于解决西南地区特别是岩溶区的水资源问题。人才培养宗旨应为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水文水资源理论基础知识,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岩溶区的水资源勘测、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2培养目标

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具备较为扎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水资源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实干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

4.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定位为基础,以培养目标为宗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适当删减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复较多及与基本工程实践关系相对较弱的课程或压缩这类课程的课时,将删减掉的课时用于新增有关岩溶区产汇流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等课程。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可考虑新增岩溶水文学、天气与气候学(取消气象学),增加水文学原理、地下水文学、水文测验学等课程的课时,将综合地质实习与河流地貌实习合并为自然地理实习等。

4.4师资建设

师资的建设应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导向。从目前的师资情况来看,应重点引进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师资,同时适当引进与岩溶区水文循环关系密切的水文地质类师资。在具体操作上,应重点考虑本科毕业于“985”或“211”院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且其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的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的引进。

5结语

广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不断的努力和进取中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为广西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广西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办得更好、更强,需要在国家、地方及所属学校的支持下,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科学预见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准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积极强化师资建设。

注释

① 左其亭,王中根.现代水文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水资源利用[R].1985.12.

③ 广西水文水资源信息网http:///gxmh/pages/fb/ w11pagedetail.aspx?articleid=13637.

④ 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3]13号)[Z].1993.7.1.

⑤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Z].1998.7.6.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6-0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水利中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本专业的培养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信息采集与分析计算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所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掌握与水文、水资源相关的专业及基础知识,能够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如勘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应具备扎实的水文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随着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加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水旱灾害加剧,给新时期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规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问题,更需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来解决变化环境下日趋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针对此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建立了“一核心四支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架构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四个重要平台为支撑,探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还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水文学主要研究区域的水循环规律与模拟,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存在着大量的产汇流理论问题亟待解决[1]。如人类活动对流域下垫面的改变以及大量水利、水保工程的修建使得经典的产汇流理论无法直接应用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与水资源评价等工作。再如气候变化使得水文气象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从而更加剧了水文资料短缺的程度。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创新性的去解决。其次,从目前我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近三分之一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部分从事水文勘测、测验、设计与规划、施工等相关工作。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必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潜质与创新能力,而从事勘查设计工作的学生也需要灵活应对勘查设计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甚至是新问题。此外,本专业教育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学生专业能力比较单一。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师的需求已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大学,更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重大变革以及现代水利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一些新技术、新仪器不断涌现,更需要毕业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大胆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等引入到专业领域中,以解决日趋复杂多变的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水利高等教育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体系,人才的创新实践培养也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培养模式,需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创新实践能力实施方法。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有效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一些全国性的高水平学科创新竞赛平台,以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相关的部级竞赛有“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另外,省级及校级的其他各类竞赛在此不一一列举。鉴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对数据分析处理与建模能力要求较高,故建议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上述各类竞赛时,重点推荐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通过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可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模型求解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水文预报、水库运行调度与管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文水利计算、水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从而有利于将数学建模等多方面能力应用于专业问题的求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程设置,推荐大二时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培训。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下小组讨论等环节。课堂教学作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启蒙的重要环节,要求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统筹规划,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取适合的专业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从而便于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案,讨论教学案例设计,特别是针对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以及伴随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重点进行讨论。针对我校的区位优势,可利用三峡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为基础,在讲解中长期水文预报时,方法众多,类型多样。课程讲解时宜先引入传统的历史演变法,再讲解该方法的不足,引出其他的预报方法。针对预报因子的选择以及预报方法,可将学生分组,引导各组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报因子与预报方法进行径流预报,最后将结果汇总,引导学生进行方法间的综合对比分析,并归纳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等,进一步针对各方法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方法。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制订出改进方案或实施步骤,再经讨论后进行实施。这样可以既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加科学研究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还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最新学科发展动向。如讲解《水文预报》课程中的河道汇流方法-马斯京根法,在讲解完方法的提出背景、方法基本理论等后,进一步针对该法的参数率定问题,引导学生在手工率定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优化率定,可以指定学生阅读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论文,由学生就算法、率定目标等进行自主选择,采用竞赛的方式评选出预报效果最优的学生或者小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采用专业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起到了巩固专业知识的效果。此外,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研讨式、头脑风暴式、课堂模拟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大胆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环境。不轻易否决学生的想法,为激励创新思维,还应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奖励。通过上述措施达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创新思维的效果。

3.重视实验教学,拓展专业实践。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2]。而目前受学时限制,无论是从实验数量与质量上都不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的前提下,合理的对本科生开放部分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诸如《水文学原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等课程的相关实验,特别应适当开设一些带有探索性质的实验。此外,大力鼓励本科生全程参与研究生的课题实验,尽量为学生创造发现新问题的机会。通过参与实验,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今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在本专业的应用状况,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激光颗粒粒度分析仪、ADV、TDR等先进设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实践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大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生产与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建立相应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等以利于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我校建立了水利与环境工程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水文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昌分院等单位合作,搭建校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4.建立创新实践保障机制。创新实践培养环境需要有良好的***策管理保障作为支撑。对于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从学校、学院层面上应为每个创新实践小组提供良好的资金与实验环境,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采用由学校、学院、系部、学生组成的“四层”创新实践保障机制,设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对创新实践活动全过程与实施效果实行督导与评价,接收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反馈与工作协调等工作。为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或者补贴等。如我院自2011年起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项目,从各专业中选拔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位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校也设立了“求索”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与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大学生科技立项课题、科技论坛。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事业、生产单位等第一线定岗挂职锻炼,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定期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增强本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理解,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现代水利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水利专门人才,本文结合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建立了“一核心四支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架构,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为水利事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芮孝芳.水文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祖波,王维,李颖,等.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90-192.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104)。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煤炭院校;工程地质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0;TV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90-0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至2014年,全国大约有48所院校开设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其中煤炭院校(隶属原煤炭工业部)有7所,这些院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几乎都是由过去的水文地质专业发展而来的[1]。众所周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专业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前者属水利工程,后者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从学科对专业人才的定位来看,由于二者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差别,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同。因此,对于煤炭院校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教学如何既能秉承学科传统特色优势,又能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是以地学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力学的知识和工程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有关的地质问题[2]。由于工程地质学涉及内容多,概念广,实践性很强,且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机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又具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少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些年来,多数院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存在着向公共课倾斜的现象,这使得专业课学时被不断压缩。主要表现在课程学时少,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过去动辄几十学时乃至上百学时的课程,现在多为32~48学时。在多数煤炭院校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开设有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地学背景。即便如此,工程地质学课程仍涉及工程岩土学、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内容,这使得该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教师上课难度增大。在此情况下,如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相关内容的讲授;同时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也将停留在较浅的感性认知阶段,不能理解机理性的问题,更不能深刻地认识该课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势必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调

工程地质学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同时该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单一的多媒体或板书授课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个别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而个别教师授课又完全脱离指定教材,这些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此外,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教学内容,诸如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等比较抽象,单纯在PPT中以***片形式展示,不能很好地呈现,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环节薄弱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教学资源的投入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野外实践场地或基地功能缺失,满足不了野外实践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人数与设备台套数不成比例,同时也存在部分试验仪器无场地安放的尴尬局面,导致部分试验无法开出,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和时间不灵活等问题。目前多数院校的室内实验都是教师准备好试验后,学生在制定的条件下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学生真正思考的较少,部分学生既不动脑也不动手,而是依靠同组其他同学来完成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或丧失。

(四)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多数院校该课程考核成绩都是由期末考试成绩(约占70%~80%)和平时成绩(占20%~30%)组成,而平时成绩又多以上课出勤率、课外作业以及实践环节表现等形式存在,其中上课出勤率占主导地位。这样难免会存在一些学生到课不听课,考前突击且考分很高的现象。此外,考核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最终导致校内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几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专业通识教学为行业特色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院校的特色优势。针对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具有地学背景这一特点,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可主要讲解三部分的内容,即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等。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是该课程的基础,该部分主要讲授土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讲授学时应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该部分主要讲授活断层和地震、斜坡、岩溶、泥石流及地下硐室的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地质勘察部分主要讲授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以及长期观测等几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课程教学要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突出重点,同时也要注意前后所学课程内容上的衔接,避免重复。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单一的满堂灌为交互式教学

工程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这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紧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较多地局限在抽象的经验上,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观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讲授滑坡、泥石流等内容时可采用flash动画或影像资料展示灾害的形成过程、危害以及其防治措施;在讲授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内容时可结合典型的地震(5・12汶川大地震),讲解地震发生的机理及预警预防措施;在讲解地下硐室位置的工程地质论证时,可借助物理模型来分析地形、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对硐室位置的影响等等。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引入不仅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同时也可节省一定的时间,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课堂讲解和课外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就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设置课堂辩论。通过教师布置论题―学生收集资料―学生课堂辩论―教师讲解剖析的教学过程,改过去教学单行道(教师到学生)为双行道(教师到学生,学生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针对近期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设置“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人类活动or自然条件”的论题,让学生通过查阅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与辩论,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知识的目的。此外,还可增加一些工程实例课,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最新发生的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工程实例,探讨这些灾害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索

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进行实验之前,指导教师可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给出参考意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将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洞察力,培养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野外实践应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野外实践教学时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工程地质现象丰富的地方。对河南理工大学而言,可在市区北部的缝山针公园进行为期半天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园区内原有采石场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讲解边坡的应力分布状态及变化特征,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可结合该园区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讲解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原则和措施。此外,可结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愿和方向,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安排一些与工程地质有关的实践内容,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或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煤矸石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等。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方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改重视理论考核为突出实践性考核

改变考核成绩的比例组成,将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提高10%~20%,弱化到课率在平时成绩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同时加大课堂表现方面的考核力度,就重点内容的一些问题进行课堂提问,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者每次加2分,答对的再加3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要增加一些综合能力的考核,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设置一些案例分析题,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作为多数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性较强,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少、教学方法单调、实践环节薄弱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专业通识教学为行业特色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单一的满堂灌为交互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索;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改重视理论考核为突出实践性考核等措施,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松柏, 康艳. 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 2011,(3):68-7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教学改革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毕业设计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于1954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水文本科专业——陆地水文专业,1993年更名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专业,1998年***专业目录修订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该专业分别于2006年、2007年和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类(水利类)核心专业;2007年在全国第一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08年该专业核心课程团队被评为部级教学团队;2011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科教系统“工人先锋号”。自2005年以来,该专业建成了一批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了多项部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作为主任单位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水利工程、水利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专业建设成效的取得,除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基础外,更与最近十多年进行的大量改革创新和集体的艰苦努力分不开。本文简要介绍该专业团队自1998年以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以期为相关专业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1 专业教学改革过程回顾

1.1 培养方案改革过程

上世纪末至今,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逐步推进,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1.1.1 1998-1999年实现人才培养内涵重大转变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兴水利除水害而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以水文测验、水文预报和水文水利计算即“测、报、算”为核心的工程水文得到长足发展,相应地形成了河海大学以工程水文为核心的陆地水文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之后30多年间基本保持该格局的教学计划,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陆地水文专业人才。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仍然以工程水文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人才培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经济建设需求。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从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角度看,水文学已经在工程水文学基础上,形成了水资源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等方向;从交叉学科或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水文学已经在水文统计学、动力水文学、实验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出随机水文学、数字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等方向。(2)面对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对水文专业人才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时的教学计划仍集中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行及水灾害防治等技术领域,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水文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以致出现了学生就业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前后,该专业团队在分析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性质、地位和发展轨迹,对比国内外相同专业的教学模式、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以及深入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内涵和模式进行大胆改造,较大幅度地压缩工程水文类课程,增加反映新学科方向和新技术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保护、3S技术及应用等必修课程,并配套相应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此次培养方案修订使该专业成功地实现了由工程水文为主向工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并重的重大拓展,呼应了新时期国家治水新思路,比2009年水利部提出“大水文”理念早出十多年,具有前瞻性,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1.1.2 2002-2003年科学整合衔接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改革

国外大学一般不在本科阶段设立水文水资源专业,而是在研究生阶段设立,其生源多为来自土木与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理学和地质学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国水文水资源专业高等教育存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使学生有足够长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但也容易出现不同层次教学内容重复、有些应该选学的知识点却未能进课程等问题。从管理体制上看,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两个部门牵头,分管本科教学和分管研究生教学的院系负责人组织有关教师分别制定。不同教学人员在不同时期制定、修订各自的培养方案,相互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重复现象较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2002-2003年,该专业团队进一步完善199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时修订,科学整合衔接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体系,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尽量减少重复内容。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继续充实专业内涵,增加了水生态和反映学科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课程。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改革实践,该专业团队完成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改成果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1.3 2007-2008年体现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

针对本科毕业生中继续深造率较高、国家对创新型拔尖水文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的状况,在2003年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该专业团队于2007-2008年首次构建了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除了普通班外,还遴选优秀学生入学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对普通班学生,根据他们毕业后读研与就业两种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对大禹班学生实施本、硕连读,在土木水利背景下拓宽专业基础,一对一配备专业导师,加强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培养。

1.1.4 2011-2012年推进国际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改革

2011-2012年,该专业团队进一步探讨和推进国际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立与培养方案相应的核心课程体系,开设全英语课程和新生研讨课,设置个性化课程,加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以激发学习兴趣,并优化培养方案中的进程安排等。

1.2 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

河海大学1954年开办陆地水文专业以来,其教学水平和教材质量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标志性成果较少,没有国家精品课程,部分教材更新速度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速度缓慢等问题日渐凸显。

为此,2000年前后,该专业团队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资助教师加强重点课程建设。一是选择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梯队开展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课程网站建设、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成效显著。“工程水文学”、“水文统计”分别于2006年、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工程水文学》2005年、2007年和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工程水文学课件》、《水文学原理课件》、《水文预报课件》、《河流动力学课件》、《计算水力学课件》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课件奖和***全国优秀教学课件奖。二是为提高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就业或深造能力,在2003年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双语课程,通过引进国外留学博士、安排教师出国进修交流等途径提高团队外语授课水平。“水信息采集与处理”、“地下水水文学”分别于2009年、2010年被遴选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水资源与现代水利”入选2012年第一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已于2012年9月29日在“爱课程网”正式上线,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与好评,这是水利类领域第一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1.3 毕业设计改革过程

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大多采用分散指导的方式。过去存在选题任意性大,设计内容深度因人而异,过程管理薄弱等不足。在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与优劣评价方面也缺少切实有效的手段。

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开始,该专业团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毕业设计教改探索。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资助下出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在学校经费资助下编制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研发了学校首个“水文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空间信息支持系统”,并撰写了多篇探讨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论文,提出了鼓励优秀学生早期介入教师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鼓励生产科研单位与学校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建议,这些成果和措施对规范毕业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年江苏省本科毕业设计评选中,该专业获优秀毕业设计4篇(其中一等奖1篇)和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2支。

2 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体会

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在新的历史时期注重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长期以来专业排名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或组长)单位,主持编制了***实施的《全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规范》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在全国该专业建设和改革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在专业改革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个专业要长期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先进理念、深化专业改革是前提。专业教学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应先进行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而且要善于抓住突破口。

(2)要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首先,撰写项目申请书的过程,就是分析现状,确立教改目标和规划教改内容的过程;第二,立项成功后可以获得相应资助支持开展教改活动;第三,立项项目运作期间进行的检查和验收环节,对教学改革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第四,入选部级和省级教改项目有助于提升教改成果水平,扩大专业影响力。教改项目一般拟先申请校级为主,俟积累相当基础后,再申报省级或部级项目较易获批。

(3)要在国内外广泛调研基础上,针对国际发展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改革要有前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4)要做好教师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支持配合专业改革。专业改革可能一时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删减教师熟悉的课程内容,增设反映学科发展新方向的课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影响其工作量达标等。但教学内容吐故纳新是必须的和必然的,不应该为了迁就教师完成工作量而缩手缩脚,或设置一些不太合适的课程。

(5)要鼓励专业教师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型学术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视野和科技能力与水平。这是提升教学团队实力的重要举措。

(6)要充分发挥部级学科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科研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学术带头人积极参与本科教学过程等措施,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科技反哺本科教学。

(7)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挥校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在校友工作单位设立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聘请校友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学生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实习教学;改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26-02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也预示着水利类专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和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作为水利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解决水文水资源的勘察、开发、利用、评价、规划、管理与保护相关问题[1],具有专业问题复杂、理论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水旱灾害加剧,给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习模式单一,实习教学手段滞后,实际动手环境欠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2],难以达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技术的目的,实习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改变实习教学现状,改善内外部保障条件,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在深入分析实习教学现状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习教学改革相关建议。

一、实习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设立于2006年,2012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2014年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目前,该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年均毕业生人数40人左右,其中读研比例在1/3左右,面向行业就业比例在2/3左右。专业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工程测量、水文测验、自然地理实习、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目前主要选择宜昌周边与专业相关的水电企业、水文部门、气象部门等作为实习对象,采用集中实习模式,通过老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与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少量操作的方式。实习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实习教学课时与内容安排不合理。在2012版及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受到内外部条件和实***费限制,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外实习教学课时偏少,实习教学与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衔接性较差,实习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部分实习内容相互重叠的问题。

2.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对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和实习对象了解不够,实习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没有带着专业的眼光参与实习过程,实习总结如同日记,缺少专业角度的记录与分析,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集中实习模式下多数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在目前的集中实习模式下,实习单位需要一次性接纳几十名学生。然而,由于实习单位接纳能力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安全管理和自身经济效益问题,使多数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实习内容转变为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的观摩形式,难以达到实习教学原本的要求。

4.实习监管和考核力度不足。目前各类实习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或实习带队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实习考核则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及实习报告进行评定,缺少科学的综合评价环节,因此在客观上也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习。

5.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水文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水利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专业领域中。而目前观摩式或者机械式、程序式的实习锻炼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习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针对目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各类实习存在的主客观问题,结合三峡大学的特色与实际,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实习教学经验,对专业实习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1.科学制定实习计划,优化实习课时与内容。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将认识实习融入到专业学科概论当中,将课程实习穿插到课程教学周中进行,并适当加大部分课程实习教学的课时比重,使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升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改变过去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分离的状况,将课程实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向结合,让学生带着设计任务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加深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理解。进而推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更好衔接,充分发挥实习教学对专业理论的指导与升华作用。

2.以问题方式引导实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实习效果,由实习老师在实习动员会上初步介绍实习对象,提出一系列需要学生在实习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书、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实习对象,巩固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习目的,自拟3~5个专业问题,在实习中寻找答案;在实习总结和答辩中,要求学生必须对老师所提问题和自拟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与解答。这种以问题引导学生实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

3.改变单一集中实习模式,进行多样化实习探索。充分挖掘专业教师科研需求、专业学科竞赛需求、部分企事业单位实习生需求,将学生分散到校内和校外进行个性化实习锻炼:专业教师将学生的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融入科研课题中,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高水平学科创新竞赛平台,以竞赛方式引导学生的课程实习,将极大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事业单位实习生模式直接面向实习单位或学生拟就业单位实际工作需求,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实际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并最终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此外还有助于增进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的相互考察与了解,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开放校内科研实验平台,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传统的实习基地已经没有能力和义务容纳大批量的学生集中实习。为配合开展多样化实习模式,必须探索开拓校内实习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内实习平台建设,将校内实习平台与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师科研平台相结合,通过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实验室,吸纳学生进入实验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实习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工作,使之成为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在湖北省、宜昌市水利行业的辐射作用,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针对某些就业单位可建立联合培养班,使之既能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建设,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实习条件。

5.完善实习考核机制,制定科学评判标准。改变过去仅以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效果评判标准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并完善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进行实习全过程动态监管及考核的机制。一方面,聘请实习单位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态度、遵守实习纪律与规章制度的情况,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实习成绩表中写出实习单位评语和评价等级;另一方面,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结束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每位学生就实习内容、实习收获、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答辩,进而最终根据实习单位评语、实习答辩情况、学生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日常考勤情况五个方面做出综合考核评价。

6.探索实习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多样化实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专业教师科研项目是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相关的部级竞赛有“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充分利用这些高水平学科竞赛平台,以竞赛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在项目中完成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竞赛和科研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总结与凝练,将部分优秀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与发明专利等,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实践创新的快乐与收获,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

在当前水利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实习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科学制定实习教学方案,对改善目前实习教学困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实习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工程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

十大热门歌曲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十大热门歌曲,内容包括十大热门歌曲,十大热门经典歌曲。第一首《解千愁》By周彦宏推荐指数:推荐理由:”都说一醉解千愁,怎知苦涩难入喉“素以演唱风格细腻的周豢宏2005年的最热力作,舒展的曲风配合周彦宏凄美的声线,让人们读懂了

学习

食色男女 第2期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食色男女 第2期,内容包括食色男女作者艾慕后续,食色男女赵莺后续。1一个名人说:“人生遭遇不算什么,可是对遭遇反应如何,却看到一个人的真性情。”千宝想,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女人,突然遭遇失业、失婚、失意,还要若无其事,谈笑自若,怕是

学习

“百年老店”的秘密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百年老店”的秘密,内容包括百年老店的兴衰完整版,百年老店小说完整版。让自己所在的企业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毕生的愿景。流金岁月后,企业愈发历久弥新,依旧车水马龙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象足以让每

学习

依曼丽内衣:舒适是最永恒的时尚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依曼丽内衣:舒适是最永恒的时尚,内容包括依曼丽超薄有钢圈内衣,依曼丽无痕舒适内衣。通过对2013年内衣行业现状分析,在整体市场中,女士内衣占到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女士内衣市场销售迅速升温,且发展势头一直比较强劲

学习

莎朗·斯通事件揭开“10亿级消费”面纱

阅读(26)

当下,距离莎朗・斯通的“报应论”已经有一段时间。莎朗・斯通事件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被卷入进去。《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一篇文章:《莎朗・斯通显现出本能的丑陋》。5月31日,莎朗・斯通了专门的道歉声明:“犯下这样的错

学习

和蔼可亲的潘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和蔼可亲的潘基文,内容包括潘基文题词全集,潘基文法文。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2日就下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举行第四轮意向性投票,结果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获得了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14个成员国的支持。如今所有候选对手

学习

宾川县红提葡萄栽培技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宾川县红提葡萄栽培技术,内容包括宾川红提葡萄种植面积,宾川县红提葡萄种植株距与行距。[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项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产业

学习

李安民 焦煤汉子的眼光

阅读(647)

从煤炭起家,如今的安泰集团已成了一个企业王国,一个以生产、销售、出口产品为主的集产运销、科工贸为一体,拥有焦化、冶炼、电业、建材、地产物业、生物工程、编织服装七大行业,30多个直属企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今年7月,《福布斯》中

学习

“ARJ21”客机

阅读(410)

本文为您介绍“ARJ21”客机,内容包括arj21客机事故,支线客机arj21。蔚蓝的天空,阳光灿烂。热闹非凡的2014年珠海国际航展上,人头攒动,人们正争相观望“ARJ21”客机的空中表演。别看它宽大的机身圆鼓鼓的,但却十分轻盈灵巧,只见它时而上下俯冲

学习

奥飞动漫底牌

阅读(16)

“动漫第一股”似乎前景不错,但是要保持儿童的天性。每年遵循惯例在贺岁档推出的最新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年将遇到一个新对手。日前,动画片《巴啦啦小魔仙》将推出同名电影。出品方奥飞动漫表示,投资2000万元推出的电影将联合国内所有

学习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今天交通运输发展趋势,4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日

学习

企业可持续增长分析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可持续增长分析,内容包括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分析。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对公司战略管理和公司价值评估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不能可持续增长必定面临清算的风险。该文分析了公司销售可持续增长模型的

学习

读《训诂学》的体会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读《训诂学》的体会,内容包括读训诂学入门的感受,读训诂学有感。摘要:文章对《训诂学》一书的章节编排、内容充实、排版编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调整、添补、小改等意见和看法,以求对著书《训诂学》的编者或教师的教学,或是读

学习

法甲三强中卫危机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法甲三强中卫危机,内容包括中卫法甲最新消息,法甲中卫卡马拉最新消息。18年来第一次,人们看到了里昂在两轮过后只有一分进账的景象;法甲历史上第一次,人们看到了马赛和波尔多在两轮过后同积零分的惨状。波尔多倒数第一,马赛

学习

美术教育学论文范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教育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美术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美术教育学论文2000字。美术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人格塑造;美术教育;艺术素质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

学习

基于HSPF/BASINS的岩溶地下河水文模拟

阅读(18)

拟通过使用HSPF模型过对岩溶区流域的气象水文数据与其它各类,进行水文参数的校准和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NO3-、PO43-,以此探究青木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发展的时空分布规律,实现对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评价和预测。为寻求有效

学习

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设计美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美学论文范文,设计美学论文4千字。设计美学论文范文第1篇【目的】:运用美学思想及社会公共态度对京剧进行分析,将流行音乐与京剧进行比较,指出京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探讨它的出路在哪里以及今后发展(改

学习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社交网络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有关社交网络的论文3000字,论文社交网络关系。社交网络论文篇1SNS是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的。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理论表明:社会化成员之间,都

学习

主题思想论文范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主题思想论文范文,内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论文范文,思想论文范文。主题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故乡》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有诸多说法的,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第一种为“隔膜说”,是茅盾先生最早提出的。先生早在1921年就谈了

学习

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内容包括关于逻辑学1000字的论文,逻辑学论文范文精选。逻辑学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TheEvolutionofPrincipiaMathematicaBertrandRussell’sManuscriptsandNotesforthe2ndEdition2011,407ppHardbackISBN97811

学习

汽修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汽修毕业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汽修技师毕业论文8000字,汽修毕业论文答辩模板怎么写。汽修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

学习

品牌培育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培育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卷烟品牌培育论文,关于品牌战略的论文范文。品牌培育论文篇1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品牌培育;对策研究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whichindustrialclusterpromotestheregionalbrand,ite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