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丑恶与美善

摘 要: 余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对苦难的叙述一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在余华看来,苦难可以折射出人性的两面:丑恶与美善。他的八十年代的小说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美善,前后期的创作出现了转型。余华认为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人性中的美善是他现在也是以后小说创作的选择。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苦难 “人性之丑恶” “人性之美善”

苦难是余华小说创作迷恋的重大母题,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就已执著于对苦难的追踪,以后也将追踪下去。徜徉在余华小说的海洋中,时常能感受到活着的不易,世事的艰难。甚至我们可以直接称之为苦难,“苦难”可以在最微妙的意义上象征人类存在的一种境遇,余华将这种微妙的苦难融合于历史的一幕幕场景中,溶解于具体的个人命运中,溶解于他的小说世界中。

一、“人性之丑恶”是余华在前期小说所表现的主题

八十年代的余华是一个具有***性的先锋派作家,这时期他笔下显现出来的苦难场景基本上是一个丑恶的世界,人性的丑恶充斥于他的小说中,这些丑恶主要表现为暴力、血腥、欺骗、杀戮、阴谋等。因此,暴力、杀戮、血腥等这些前期小说创作中的典型内容也就共同体现为“苦难”,也可以说是一种灾难。

这时期余华小说一个让人感受最深的元素就是暴力,通过暴力展示人性之丑恶。这个时候,他钟情于描绘各种关系的人们之间的阴谋与搏杀,他们也许是关系很好的兄弟,也许是恋人,也许是……以此通过这些来否定爱情、亲情、友情,证明人与人之间自古以来的冷酷、敌视与仇恨,“温情脉脉”的面纱无声滑落,这在《现实一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说皮皮把堂弟摔死纯属失误,那么他用手掐堂弟的脖子,扇堂弟的耳光并从中感受到无比的心态已隐隐述说了人性之丑恶的主题,是余华对“人性之丑恶”的独特诠释。在此,余华用一种绝对客观与居高临下的叙事角度冷冷地向我们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及自我残虐,这让我们感觉似乎在进行一场解剖实验,非常清晰,也很具体生动,这使得每一位有着常人情感的读者在目击这些文字时,有锋利的匕首刺过我们的神经,穿过我们的十指的感觉,从这极度恐惧的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邪恶、恐怖、陌生,人性是如此丑陋、可恨、可惧、恶心。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绝录求生》,这里面的场景一一得以再现,苦难对于人们来说也等同于灾难。

二、余华在后期小说致力于对苦难中“人性之善美”的挖掘

进入九十年代后,余华一反八十年代的叙事主题,开始关注人温情、善美的一面,开始关注人物命运,追求价值,倾注人文关怀。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余华是反叛的,那么九十年代的余华开始了回归,回归当代、回归真情、回归理性。余华此时继续以叙述苦难为母题,反复渲染,尽管余华自己说:“作为作家本人,变化是基于他本人对自己比较熟练的写作方式的一种不满或慢慢产生疲惫感。”[1]然而,他并没有对“苦难”产生丝毫疲惫,继续迷恋且乐此不疲的加以表现。余华九十年代对苦难的继承并不是简单的、低级的重复,而是在内容上产生了新的意义:这时期“苦难”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必须面对的生存困境和在困境中求生存而表现出来的人性之善美,这给他的小说增添了新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在此,人性开始复苏。

在《活着》中尽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苦难和生命残忍的终结,但支撑人们行动的信念是那么积极乐观与朴实。余华将福贵一家的命运放置在中国当代社会不停变动的背景上来写,但并没有对外部发生的一些让人痛苦的灾难进行极端的诅咒,而是写了磨难中的友情和亲情,展现了人性的美善,如家珍是那样宽容丈夫,正如《活着》中的叙述:“家珍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心里对我不满,脸上不让我看出来,弄些拐弯抹角的点子来敲打我,我偏偏软硬不吃,我爹的布鞋和家珍的菜都管不住我的腿,我就爱往妓院里钻。有一次我在妓院里赌得正起劲,家珍挺着个大肚子来妓院找我,硬拉我回家,我对她拳打脚踢,叫人把她拖了出去。”[2]即使是这样,家珍也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她依然贤惠如旧,这就是家珍。二喜对凤霞的挚爱足以感动每一个人,特别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当凤霞难产时,医生问二喜要大要小,二喜想也没想就说要大的。小说中的所有亲人,从爸爸、妈妈、家珍自己甚至到年幼的苦根都非常的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懂得亲情是那样的伟大,他们所有的人都支持了福贵对苦难的抗争;即使是县长春生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也是如亲人一般相互宽慰,家珍在春生危难时还想用“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换吧”[3]来拯救春生的生命。这在最平凡与最普通的人性之中展示了对人性善美的验证,如果说富贵讲述自己一生时讲述的是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历程与最下层人民的生存环境与思想意识,那么作为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一个到乡下的作家,一定将这个故事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延续下去,连接现在与未来,来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与人性美善的肯定作进一步的体现。

余华八十年代致力于展示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开始了对人性之美善的挖掘,这种转型是由于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余华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加深,他对小说和现实的关系有了不同的理解。一九余华在《上海文论》上发表了《虚伪的作品》,在这篇展现典型的先锋文学特征的论文中,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展现了文学创作对当今社会常规的经验与现实的反叛,还原小说的“真实的本质”,表现了对现实的激烈反叛。到了九十年代,他则说:“我过去的现实更倾向于想象中的,现在的现实更接近于现实本身。”并提出:“写得越来越实在,应该是作为一名作家所必须具有的本领,因为你不能总是向你的读者们提供似是而非的东西,最起码的一点,你首先应该把自己明白的东西送给别人。”[4]

三、余华小说转型中所展示出来的亮点

1.“人”与“生活”的重现与复活

在《虚伪的作品》中,余华和所有先锋作家一样,在描述与展示这个世界时表现了一种狂妄,一种自大,而在《活着》的前言中,他却以“高尚的写作”替换了“虚伪的作品”,“对一切事物好像看得很透,站在一个圣者的角度,对善与美的崇尚,用一种慈悲者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了他新的人生写作信念。世界变得美好与色彩缤纷,余华认识到对当今世界是欣赏而不是去改造才是“高尚”的。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中。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对世界的欣赏主要表现在“人”与“生活”上,正如此,“符号化”的人才成为血肉丰满的人。混沌的世界才具有了“生活”气息。余华塑造的许三观这个形象是他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成就。在小说中,余华让许三观平凡的人生、朴实的话语“自动”地在小说时空中呈现,但在这种呈现中,许三观的形象清晰可见。

2.“民间”的发现与重塑。

八十年代,先锋作家在中国文坛大放异彩,先锋作家余华也开始注重对“民间”的表现。但那时“民间”比较模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与“***”主流相对的文化立场,甚至是一些比较过激的表现,比如悍匪、黑社会等一些被社会极度边缘化的元素也一度被视作“民间性”。八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有诸多事物被极端化,因此“民间”也被极端化了,导致了民间百姓日常性的屏蔽及民间的“非民间化”意识形态的重现。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对民间的发现与表现,对当时所有的先锋派作家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许三观卖血记》重建了一个日常的“民间”空间。小说中的情节线索与矛盾都比较温和,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对民间的温情、民间人性的美善有很到位的展现,在许三观让一乐为何小勇喊魂的场景里,我们读到的是民间的善良与宽容大度;在许三观向方铁匠和何小勇女人借钱的情节里,我们目睹的是民间人性与人情的纯美;在许三观去上海的途中卖血的经历里,我们感受的是民间的温暖与善良。而在许三观应对苦难的人生历程中,我们更感动于他的乐观豁达与至高的人生境界。正如作家在其中文版《自序》中所说的:“这本书其实时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家在这里虚构的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唤起的是更多人的回忆。”[5]

综上所述,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的母题,而对于苦难,作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八十年代展示人性的丑恶,到进入九十年代后挖掘人性的善美这一转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华对社会、对世界的不断理解,对人生的不断感悟,对理想的不断追求,有理由相信,他以后的作品将会呈现出更多美好、阳光的元素。

参考文献:

[1]余华.新年第二天的讲话[J].作家,1996,(3).

[2][3]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36,194.

[4]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后评)[J].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5]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自序)[J].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人性之丑恶与美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性之丑恶与美善

学习

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内容包括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全集。刚来北京的时候,租住在通州一个非常偏僻的住宅小区里,窗外是一条修建规格非常高的“断头路”,双向6车道,可能是因为拆迁的原因一直没有修通,于是在夜里总有一

学习

武当山民间朝山进香习俗

阅读(23)

民间信士到武当山向真武帝君进香,称为朝圣。朝山进香,多为许愿。许愿者也可以在家中设香案祈祷默求,更多的是到天柱峰顶金殿跪拜时默祷。还愿的方式很多,主要有:(1)供献物品,诸如锦幢、神服、匾联、香烛、清油等;(2)舍资出力修庙修桥,建立功德;(3

学习

学龄前儿童使用氟化泡沫防龋效果分析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学龄前儿童使用氟化泡沫防龋效果分析,内容包括氟化泡沫防龋治疗多少费用,氟化泡沫防龋儿童有危害吗。[摘要]目的了解专业应用氟化泡沫护齿对学龄前儿童防龋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南宁市幼儿园3岁儿童共2832名。试

学习

跟赵树宪学南京绒花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跟赵树宪学南京绒花,内容包括南京绒花赵树宪工作室,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授课大师:赵树宪1954年生,1973年进入南京工艺制花厂绒花车间工作,师承周家凤、王家太、柯秀英等老艺人,历任工人、车间主任,从事绒花的复制、设计等

学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汇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落实市及市防范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我街重

学习

2014百度世界 再度连接人与服务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2014百度世界 再度连接人与服务,内容包括2013年百度首页,2015百度世界。今年百度世界大会的重磅产品无疑是百度“直达号”。从百度云的七种武器、轻应用到百度钱包,再到今天的直达号,百度一直都在向一个目标靠近。“百度要连

学习

登上西西的“羊皮筏子”,忘记时差

阅读(18)

应该怎样向大陆读者介绍西西这位写作已逾半世纪的香港作家呢?在作者硕果累累的著作前,我如何只抽取作品简述,而不陷入以局部展现全貌、或者是无可避免的以偏概全?写作与阅读的时差有时是巨大的,尤其对于可通过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而言。西西作

学习

日本真的失去20年吗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日本真的失去20年吗,内容包括日本消失的二十年真相,日本失去的20年深度解析。全世界都在研究日本“失去的20年”,人们在以惯有的思维方式刻意寻找日本不增长的理由时,往往忽视了一个常识—增长本身也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不增长

学习

正确认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正确认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内容包括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企业如何实施有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走向质量、效益和市场型发展轨道的必经之路。技术改造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产业

学习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内容包括什么是活力新课堂,新时代新模式新课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新课堂教育实验,是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结合电工专业,说明新

学习

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工作意见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工作意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验收内容,工程建设专项验收意见。第一条为加强城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强化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工作,规范建设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合法性、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学习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内容包括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六税两费减免退税申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减免税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对减免税

学习

八面来风 8期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八面来风 8期,内容包括八面来风范琳琳,八面来风。有关我们的“教养”范正伟这几天,两则与考生有关、与高考“无关”的新闻,激起人们心底的波澜。一是高考前20分钟,在四川宜宾一中考点,一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同一考场的黄子恒

学习

古代讼师地位研究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讼师地位研究,内容包括古代讼师名言名句,古代律师叫讼师。从西方移植的法律文化在中国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问题,我国古代存在与西方律师相似的职业共同体――讼师,即帮助办理诉讼事项的人,他不存在于我国的正式体制之中,但又与

学习

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人性本善与道德责任,内容包括人要良知责任道德正义全文,人性本善与道德的关系。思孟学派及其思想特质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和精神方向。思孟学派是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思”,指孔

学习

建立人性化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建立人性化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内容包括高校纪律处分实施细则,普通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中,由于权义不对等、程序不完整、申诉难实施等问题造成学生违纪处分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本文阐述了高校违纪

学习

试析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人性基础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试析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人性基础,内容包括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经典表述。论文摘要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适用的因人而异,讲求犯罪与刑罚的统一。这一原则的产生体现着人的自身利益追逐与追逐利益的行为方

学习

《圣经》中的人性与耶稣的人格

阅读(399)

本文为您介绍《圣经》中的人性与耶稣的人格,内容包括圣经中的耶稣记忆,圣经中的真正的信念。《圣经》是历史、哲理与伦理、神话的统一体,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人性的贪婪、邪恶、嫉妒、凶残、诡诈、恶毒、狂傲以及战争频仍等灾难的反思,是

学习

《圣殇》:拷问最深层的人性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圣殇》:拷问最深层的人性,内容包括圣殇的故事概论,圣殇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今年的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携着自己的第18部电影作品《圣殇》一路笑到最后,掳获了最高荣誉——金狮奖,不仅实现了韩国影片在威

学习

浅析《灵犬莱西》的人性内涵

阅读(20)

[摘要]英文经典影片《灵犬莱西》讲述了柯里犬莱西历经坎坷,饱经磨难最终与主人团聚的故事,片中的情节充满了辛酸,令人动容,同时也让观众备受鼓舞。本文介绍了故事的简要剧情,从莱西在影片中的行为表现入手,深刻总结和挖掘了她善解人意、机智勇敢

学习

王晋康:在科学理性的平台上,思考人性和人类命运

阅读(24)

科幻小说评论家吴岩在评论王晋康的科幻作品时,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帕伯罗毕加索给女士画像。像画完后,观看的人都说不像。这时,毕加索说了一句人震惊的话。他说:“你得它像才行啊!”20年以后,人们发现,在所有为这位女士所做的肖像中,惟有毕

学习

解析陶瓷餐具的人性化设计

阅读(20)

设计服务于人,人性化设计成为当下设计的重要元素,人性化的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人性化设计下的陶瓷餐具,无疑才是陶瓷餐具寻求发展的新潮流和趋势。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皿和用具,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