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王渝

“虚名过实,易至意外灾星。”其所以及早改业,也即免作“绊脚石”意思

无声的发言

沈从文致王渝

王渝女士:

谢谢您托人带来的佳笔好墨(似是在文代会中一个人转来的,似为何达)。久不回信,深感歉疚。上星期已看到巫宁坤,精神极好,还像四十多岁人。他教书的学校在颐和园外边,到园中开花时,如出得了门,我会去看看他。

我们在京生活,不免有“心事照常”感。事实上,或许仅在文艺界几月中就大量变化,我们则处于“极端无知”情形中。最近拟印两份选集,每份约四五册,一由香港付印,已交出一卷。第一册内计三种:包括《湘行散纪》《湘西》《自传》及其他一些故事,据说是“至迟两个月必可印出”(如能这样,今年或可望全部印出)。另一份由北京付印,可能会慢一点。再延长下去,或许更新的风气一来,就不印了,亦意中事。

这两年来,国内有成百上千种文学刊物和翻译小册子应市,内容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我的四十年前“并未及格”的旧作国内早已因过时全部烧尽,公家大***书馆也不多。因此新编选集,还多亏香港方面前后约寄来四十个复印本,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是个不认识的人,即为寄来二十多本,内中不少还是原印本)。事实上,在国内当真早已过时。

最近九大院校十多位“现代文学”教师,合编了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竟没有一个人认真读过我的作品。小目上就没有我的姓名,即此可知“一面倒”的教师,一切多照***以来和“权威批评家”定的基调作去,可说实已全面成功。虽上面曾提出过“五四以来现代中国文学史”应当把作品成就放在主要位置上,不宜当成“现代***治史”去著笔,但能烧的已经烧尽了。为省事计,教材照旧作去,还是一种必然合理趋势,也比较保险。“先内后外”,是不至于犯大错误的。所以新编的教材,指定由一个教师,随便把我作品翻看了二三本,即下个“判决书”方式,放我在萧***、萧红、蒋牧良之间,不伦不类到可笑程度,由他们作来,倒像是十分认真的。说不上三句好话,末了还是否定,并不是意外事。我倒觉得这些三四十岁大学教师,很值得同情。虽无知,却有功,因为坚守原则。而尊重“正统师承”,在国内说来,是应当得奖的。至于国际方面的情况,满可以付之不理。不然,把一些“官大作品少”的人无从安排。照国内习惯,作家似乎是排了等级一、二、三、四,不会错的。学校内即或已容许有研究生不必按程序,许可找些不同作家和作品进行自由研究工作,但结论可绝不会使原定的次序打乱。

我倒总为这些好事者担一分心,怕他们因阅读我那些四十年前、不受任何拘束产生、早被“否定”的作品,不知忌讳,说几句什么“公道话”,终于被排出学校,而把饭碗打破,心中经常抱着不安!在写作中我得到的好处,早已超过应当得到的甚多。“虚名过实,易至意外灾星。”其所以及早改业,也即免作“绊脚石”意思。目下文艺方面的所谓“开放”,大致还也随时在变,各有不同含意。日本香港的电影,内容再荒唐些,也无所谓。又旅游开放地区的朝山拜佛迷信,旧戏中鬼魂宣传也无碍于事。至于新文学作品方面,恐不大一样。若无什么社会影响的作品,也许得到的便利会较所希望的还大得多。正如张恨水的作品,肯定必有大量读者,也不会禁止,真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却难言。因为不少带指示性的文件中,即经常可以发现,“许可自由发表作品,也许可自由批评(又还可以反批评)。”

事实上,一心搞创作的人,是不大可能还会有精力和人做反批评的。我也不会反批评。正也恰如搞批评以至于搞创作领导的人,你要他写一个可以示范作品不易著手一样。目下在国内从事写作的,机会之好,比我们过去的工作困难辛苦不易比拟。但是照目下温室育种方法培养作家,恐不大可能在三五年内即可收显著成效(不必宣传,即可在世界上取得效果)。因为求作品文字见风格,有内容,恐不是上面指定让某几位的三五种作品,即可见功。更不是藉三五个短篇,就可望得到应有进展。总是得从工作实践中,去做十年八年的辛苦探索,甚至于得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讨经验,才能逐渐使工作巩固。应当去各种天然风晴雨雪生活里去明白人、理解事,并从千百种不同作品中得到启发,也从自己千百次实习中明白得失,出过大量成本作品后,才会得到真正扎实有用的经验。也有人出过十本八本书后,还是不会有结果,终于受淘汰的。

我说的看来多是失时效已多年的旧话。也许新发明的方法,完全不必经过老一套生产程序,即可定量保质出现第一流的作家和作品的。这方面新的事情,其实我已毫无发言权,因为隔离实在太久了,可以说已近于极端无知。只宜对你谈谈我这种近于十分迂腐的见解而已。听熟人新从澳大利亚回来的,说有个作家,写了个关于我的文章,写得极有趣,题目似《乡巴佬的沈从文》,又另外还有两个人在美做的博士论文(金介甫以外的两位),查查或可知道,便中望告我内容。

《记丁玲》一书及复印旧照像,均早已收到,十分感谢。这个作品并不拟重印。我因住处窄,杂物多,凡事易“顾此失彼”。这个信大致还是两个月以前或半年以前(或更早)写的,最近才从信堆中发现,真是万分抱歉。因此又重新另写一次。向你致谢外,也向你道歉。

并祝

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沈从文

一九八年四月六日

(六月十三日发出)

沈从文从未消失

王渝致郑树森

树森兄,你好!

我觉得从文老伯的信,是他在某一段时期中无声的发言。

半年多前,我找东西时无意中翻出此信,当即重读了一遍,心中感慨万千,就拨了个电话跟李黎聊了起来。她叫我复印此信给她,让她保存,免得我弄丢掉。她深知我的糊涂与杂乱无章。

一九七九年夏天,我在北京见从文老伯,记得那天在坐的有诗人杜运燮,老作家荒芜。那时从文老伯与伯母住在一座四合院中的一间房子里。房中陈设十分简陋,一床,一藤椅,一小板凳,一矮几和一张倚窗放置的旧书桌。围着那张藤椅,我们闹了半天,因为从文老伯一定要让客人坐,而我们又怎么肯坐哩。后来,我们总算全坐了下来,坐在床上,小凳上,藤椅上。那张小矮几则放在我们当中,让大家放茶杯。从文老伯笑指它说,这还是我一个亲戚用擀面板帮我改造的。以后我才知道,那个亲戚即是著名的雕塑家刘焕章。在好长一段岁月里,从文老伯那样优秀的作家停了笔,雕塑家也只好做一些并不在行的什么茶几了。

那是个大热天,从文老伯与伯母都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跟我们聊天。我却整个人从心底结了冰层,只感到从头顶冷到脚尖。从小我们就从书本读到过“北平”这个地方;也知道巴金、沈从文这些名字,甚至偷偷读过他们的作品。但当我真的处身于叫“北京”的北平,坐在沈从文真身的咫尺地方,倒有些不敢相信这竟是真实人生。在纵横的断层与***之间,我迷失太久,失路归来的人听着自己的脚步声都恍若前尘。

我一面听从文老伯絮絮地谈着历代的扇子、杂技、布锦和服饰,一面我努力使自己听觉以外的一切感觉都一律关闭;否则就只他老人家绝口不提文学这事,就要叫我一寸一寸碎裂。虽然我尽力使自己不感,但是在不肯接受自我催眠的朦胧意识里,反复回旋着一个声音:出土文物。这是不久前老作家萧***在一个文学会议上发言的自喻。这个形容牢牢地贴在我初见从文老伯的印象上。

去见从文老伯之前,我几遍想过要问什么问题,怎么写好这篇报道,但在我见到他们的一刻,这个念头全没有了。对自己这样喜爱的作家,我自然而然地不能不愿在心里存任何目的。那次我们的见面真是一点没提到文学。告别出来,从文老伯那漂亮和熙的笑容也未能消除我心中的阴霾。我来寻访文学的沈从文,他竟是不见了,连在我眼前的沈从文似乎也忘却了那曾是文学的沈从文。

其实文学的沈从文从未消失,那时没有,今天也没有。我不过被自己一时肤浅的见识所蒙蔽。后来收到从文老伯此信,我就更明白,那天我们在口头上都对文学不置一词,而心里谁都没有放下文学,且是默默地交流着叹息。

那次从中国大陆返回纽约途经香港,我想起荒芜谈到从文老伯善章草却无好笔,就去买了一些笔、纸和墨,请诗人何达捎了去给他。他信中即提到此事。

巫宁坤是我的舅舅,他视从文老伯如师长,又相亲如好友。他执教于国际关系学院,家住学院中,离颐和园很近,所以从文老伯在信中说到要去颐和园。

在中国大陆的老作家中,我敬爱的两位是巴金和沈从文。前者有所为,后者有所不为。

沈从文大去了。沈从文长远在。

王渝

(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湖南凤凰人,苗族,原名沈岳焕;学历高小;1922年只身来到北京,后碾转于上海、青岛、昆明等地;1924年起发表作品,直到1949年停笔,共出版过70多本小说、散文、自传、评论集,代表作《边城》。他曾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创办或编辑过多种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

1948年,沈从文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他“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先后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讲解员,到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81年,沈从文先生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王渝,诗人,美国华文报纸《侨报》副刊编辑。

就我们所知,这是沈从文生前对自己处境惟一的自白。即使海外作家来访,或者他到美国讲学,他都从未透露过对于中国当代文坛状况的看法,也没有表达过因社会对于他的作品的误解和不公而产生的怨忧。对于近40年几乎从不发言的沈从文来说,这封信显得尤其宝贵。

在台湾长大、到美国求学的王渝,初次见到景仰已久的沈从文,那情景却让她“从头顶冷到脚尖”,以至于不相信那是真实的人生。时值“”十年动荡甫定,“我来寻访文学的沈从文,他竟是不见了,连在我眼前的沈从文似乎也忘却了那曾是文学的沈从文。”仅沈从文绝口不提文学一字,让热血诗人王渝没有“ 一寸一寸碎裂”之感也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沈从文/王渝

学习

名医李辅仁的长寿秘籍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名医李辅仁的长寿秘籍,内容包括李辅仁的长寿方法,名医李辅仁。李辅仁生于1919年,是我国近代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素有“中医泰斗”的盛誉。李老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为人治病时,他总是坚持以治本为目标,以培元养身为原则,在养身

学习

中国合同法预期违约规则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合同法预期违约规则,内容包括中国合同法中的违约救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条款制定。一、大陆法不安抗辩权制度及其缺陷不安抗辩权渊源于传统大陆法,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对之加以确认。《法国民法典》第1613条规定:“如买卖

学习

走到哪里都创纪录的陈澍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走到哪里都创纪录的陈澍,内容包括陈数推荐的书,陈澍语录。陈澍的履历十分丰富:从农民到作家、从作家到博士、从博士到副区长、从副区长到重庆市社科院院长,从高校的教授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陈澍的使

学习

袁庚:中国改革开放的“马前卒”

阅读(21)

1979年,62岁的袁庚出任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他决定在蛇口投资建开发区。他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借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为引进外资发展边境经济进行试验,发挥两地优势,取长补短。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当

学习

新媒体时代户外媒体的发展趋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时代户外媒体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户外新媒体如何创新发展,户外媒体发展的特征。户外媒体,通常指设置于户外公共空间、用于各类广告信息的媒体资源与媒体形式。传统的户外媒体包括交通工具、霓虹灯、路牌、POP等多种形

学习

陈丹青: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陈丹青: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内容包括陈丹青艺术家是天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丹青排第几。“你打开了自己,什么都会发生,每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中秋的北京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

学习

奥运场馆如此演变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奥运场馆如此演变,内容包括奥运场馆顺序,奥运场馆形状。从古典到现代现代奥运会源于古希腊奥运会,所以,初期的奥运会场馆自然会崇尚古典风格。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时,希腊人多方筹集资金,在古奥运会废墟上,建起了雅典

学习

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贝塔系数的估算及调整

阅读(694)

本文为您介绍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贝塔系数的估算及调整,内容包括怎么计算上市公司的贝塔值,估值的贝塔系数怎么找。贝塔系数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主要用于进行折现率的折算,其中贝塔系数可使用单一指数模型、GARCH模型、均值回归模型进行

学习

国企股份制改革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国企股份制改革,内容包括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始于哪一年,什么是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股份制改革在中国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有产权不

学习

胶囊铬超标意味着什么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胶囊铬超标意味着什么,内容包括对于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你怎么看,铬含量超标胶囊应该怎么处理。据媒体报道,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了皮革厂鞣制下脚料制作的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这种胶囊铬超标最高达90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学习

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冰箱制冷效率提高的研究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冰箱制冷效率提高的研究,内容包括冰箱半导体制冷和风冷哪个好,提高冰箱制冷效率的技术路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型半导体冰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半导体冰箱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的致命特点。文

学习

《林黛玉葬花辞》译作比较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林黛玉葬花辞》译作比较,内容包括林黛玉葬花古文,林黛玉葬花词。作者简介:姚茜(1983-),女,天津人,助教,学士学位,单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深造,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专职英语教师。《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

学习

吉林气象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吉林气象,内容包括吉林今天气象预报,吉林气象。吉林省高一氧化碳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倪惠王晓明(2)WRF和MM5对2008年6—9月温度数值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晏晓英药明王雅君(5)大连机场雷雨天气预报初探李革韩韡田丽(8)两次倒

学习

安邦奇才耶律楚材(上)

阅读(30)

耶律楚材其人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法号湛然居士,晚号玉泉老人,元代的朝廷重臣,为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做出重要贡献,官至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出生于燕京玉泉山契丹贵族家庭,世居金中都,是辽代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父亲给金世宗做过尚书右

学习

民俗与人情――论沈从文《萧萧》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民俗与人情――论沈从文《萧萧》,内容包括沈从文《萧萧》,萧萧沈从文全文免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扎根于湘西这片独特而神秘的土地,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向读者展示了湘西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引导读者不断探寻传统民俗

学习

沈从文为警备队长“书丹”

阅读(18)

湖南省芷江县文物馆内收藏着一块长2.07米,宽1.05米,厚0.1米,青石质地的石碑,这是沈从文一生第一次为他人书丹立碑,并且是他唯一留世的青年时期书法真迹。这块光彩熠熠的石碑无疑成为后人研究沈从文的书法、早期思想、个性特征以及后来走上文

学习

沈从文和胡也频的交往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沈从文和胡也频的交往,内容包括沈从文与老朋友的琐事,沈从文的情史。民国时期,刚刚登上文坛的沈从文曾经和胡也频有过一段真挚的友谊。当时,因为投稿,沈从文在北京结识了《京报·民众文艺》的编辑胡也频,两个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

学习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浅析近代西欧文明的优势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浅析近代西欧文明的优势,内容包括古亚非文明与古西欧文明比较作文,中国文明与西欧文明的对比。在1600―1760年的160年间,西欧地区凭借海洋文明的优势发展了自身,通过文艺复兴等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

学习

论沈从文《边城》中对“湘西”的重构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论沈从文《边城》中对“湘西”的重构,内容包括沈从文边城写出了湘西男人的血性,从沈从文小说看湘西地域文化。湘西的水土养育了沈从文,因而沈从文对湘西有着独特的情感与眷恋,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以湘西为创作题材,为我们创

学习

沈从文之子沈龙朱:我们只是父亲生物性的延续

阅读(1673)

1934年11月20日,沈从文苦追张兆和获得爱情后,结出了第一个胜利果实――儿子。这一年,沈从文三十二岁,距离他二十一岁离开湘西已经过去十一年的时间。沈从文给这个新降生的儿子取名“龙朱”,这是他的一篇小说的标题,也是这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

学习

新年祝酒词全集

阅读(29)

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女士和领导碰杯: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来几下来几下。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

学习

试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情美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试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情美,内容包括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赏析,小说边城沈从文完整版。《边城》是沈从文最具影响的代表有作,整篇从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全方位地展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