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颜元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实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敢于否定宋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重义轻利观点,提出石破天惊“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反命题。这一论断不仅达到古代功利论的顶峰,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颜元 功利思想 现代价值对象性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晚号习斋,直隶博野人,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是明清时期的启蒙学者,他勇于冲破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对宋明理学所持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存理灭欲的理欲观进行全面的清算和总结,斥责其空疏无用,乃腐儒之论,进而构筑其“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为主体的义利观,并赋予其合理性。
一、我国古代三次义利之辩简析
程颢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P要深刻理解颜元义利观所处的历史地位,必须疏清义利之辩的历史逻辑。义利之辩发端于春秋,此时在形式上表现为道德与利益之辩,但实质上却为“公”“私”利益之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针对义利关系问题发表各自看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Q“放于利而行,多怨”R这些是孔子重义轻利思想表现。但孔子并不一味否定利的作用,他提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T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学思想,把“义”与“仁”、“礼”等字合成一词使用,谓之“仁义”、“礼义”等。孟子说 :“无礼义,则上下乱”U。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接见他的第一句话就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V时,孟子答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提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W由此可见义利关系问题已出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诸子百家中以墨家的观点较为中庸。墨家重义,认为“万事莫贵于义”X,但同时认识到,儒家宣扬的忠、孝等,也含有“利”的成分:“忠,利君也;孝,利亲也;功,利民也。”Y从而推出“义,利也。”Z中国古代在儒家文化思想主导下形成了“先义后利”的儒家义利观,经过时代洗礼,最后由董仲舒做出“正其谊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的历史总结[。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义利争辩。
第二次义利之辩的大争论发生在宋明时期,是以王安石、陈亮、叶适等事功派同二程、朱熹等道义论的争论。朱熹以“天理”为核心的理欲观和义利观,基本沿续了孔孟的“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思想。他的 “天理”是指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认为“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他强调义理的重要性,把“义”提升到极端神圣化的“天理”高度。陈亮反对其说法,提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他认为道德与事功不可分离,义与利不存在绝对的鸿沟。陈亮崇尚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指出能够富国强民的“利”便是“义”。叶适认为:“‘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他认为无功利的道义只是“无用之虚语”,公然否定“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说:“古人之称曰:‘利,义之和’;其次曰‘义,利之本’;其后曰‘何必曰利?’,“然则虽和义犹不害其为纯义也;虽废利犹不害其为专利也,此古今之分也。”_他主张把义理和事功结合起来,做到义利并举,“成其利,致其义。”`
第三次义利之辩发生在明清之际,由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历史上的义利观作了清算与总结。与前两次义利之辩相比,明清之际的大辩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超出了先秦和两宋,其中以颜元的功利思想为启蒙学者的翘楚。
二、颜元功利思想的三点内容
(一)坚持义利兼重为主导思想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义”作为“礼”的道德要求,存在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不“义”之人历来被看作是不忠不孝之人。标榜仁义,讳言功利成为当时反功利主义的倾向。一些理学家更是彻底否定利的合理性。陆九渊裸指出:“私意与公理,利欲与道义,其势不两立”。a由此可见,重义轻利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为很多学者所认同。在这样的基调之下,颜元针对董仲舒所提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把其易为“正其谊以谋其利,行其道而计其功”虽仅有一字之差,但却为石破天惊之语。他以种田、捕鱼为例来说明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是必须讲求功利的。郝公函问:“董子‘正谊明道’二句,似即‘谋道不谋食’之旨,先生不取,何也? ”曰:“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乎……这‘不谋、不计’两‘不’字,便是老无、释空之根……盖‘正谊’便谋利,‘明道’ 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b人们进行耕种以收获为目的,捕鱼以鱼的数量为标尺,哪有“不计”“不谋”之理。颜元基本主张是以义为利,义利兼重,道功并收。颜元肯定“利”的存在并赋予其合理性,并以《尚书》、《周易》等典籍作为论证依据来证明人们对功利的向往是正当的,并且有益于推动社会发展。
(二)奉行以义为利的原则
颜元意识到“利”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最原始的动力,正当的求利行为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在讲“利”的时候,应以“义”作为限制的原则,“以义为利,圣贤平正道理也”、“利者,义之和也”、“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c颜元不仅不避讳谈论富贵还充分肯定圣人与凡人都有求利的欲望,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圣贤之欲富贵,与凡民同。古人之言,病在一浊耳,人但恐不能善用富也。大舜富有天下,周公富有一国,富何累人。今使路旁忽遇无衣贫老,吾但存不忍人之心耳,兄则能有不忍人之***矣,富何负人?要贵善施,不为守钱虏可乎!”d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他在取利方面严格遵守自己的原则,“体乎仁则富,行乎礼则贵”、e“思有一夫不能下,亦傲恶;有一事不耐理,亦怠恶;有一行不平实,亦伪恶;有一钱不义得,亦贪恶”f。颜元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极其注重实践,他经常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并且在生活中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一次颜元到集市买麻不成,“信手拈麻一丝,将作鞭提”,但后来他转念一想,“麻未买而用其一丝,非义也。”而后便将这丝麻还给了卖麻人。颜元洁身自好,从不贪求不义之财,言行一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三)提倡实功为行事标准
宋明以来,颜元对宋儒重义轻利的社会倾向十分不满,指出如今的理学思想***空谈,不计功利是误国害民的源头,造成了崇尚空疏、鄙弃实事实功的社会风气。颜元批评程朱陆王,正在于他们的学说是“无用”的。他说:“两派学辩,辩至非处,无用;辩至是处,亦无用,盖闭目***、读讲著述之学,见到处俱同镜花水月,反之身,措之世,俱非尧舜正德、利用、厚生、周孔六德、六艺路径。g颜元敢于逆时代潮流思想,提出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实学思想之路,说“读书万卷,若无实得实用,终是无益”。h所以凡是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经常的实验才能掌握,“天文、地志、律历、兵机数者,若洞究渊微,皆须日夜讲习之力,数年历险之功,非比理会文字可坐而获也。”i颜元所讲的“习”多指实践,他的观点相对朴素,重于内容而非流于形式,这尤其体现在他的教育论上。对于个人的学习修养来说,要做到“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j对于***读书中来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必须要通过个人亲身的实践才能作为检验学问的标注。颜元功利之学目的在于使国富兵强、百姓丰衣足食,其观点易于为平常百姓接受,因而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学以致用的思潮。
三、颜元功利思想的现代价值对象性
颜元义利观是深刻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产物,他的义利观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面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大力发展经济,提出“效率优先”原则,在逐利的过程之中如果义利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偏差,引起社会动荡。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利的刺激和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更需要义的规范和约束。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层出不穷,在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滋生不良现象出现。西方拜金思想的入侵,讲究以利为中心,一切为了获利而不择手段,一些人借口发展市场经济见利忘义。坑蒙拐骗钱财、假冒伪劣商品、官场贪污腐化,都是重利轻义的现实表现。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在腐蚀甚至瓦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然颜元所提倡的义中之利正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盲目讲义,重义轻利会延缓市场经济发展,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发展市场经济应有之义,当务之急。求社会发展之利,树社会文明之义,义中之利,以义为利,颜元在几百年之前就已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其思想合理成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注释
河南程氏遗书・语录・十一.
R孔子・里仁.
论语・宪问.
尽心下.
梁惠王上.
荀子・荣辱第四.
墨子・贵义.
Y墨子・经上.
汉书・董仲舒传.
论语集注.
止斋文集・答陈同甫.
^_习学记言序目.
陆九渊集.卷十四与包敏道.
bcdefghi颜元.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理论思想史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朱义禄.颜元 李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春阳.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颜元功利思想及现代价值对象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