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在校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26岁的女子张妙,因担心自己的车牌号被对方记下,药家鑫持水果刀向对方连捅8刀,致其死亡。
药家鑫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人们在关注、愤怒、谴责,引发整个社会的大讨论。在同情被害者家庭、关注案件审判结果的同时,更多的人在理性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药家鑫如此的残忍和疯狂?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防止药家鑫事件的重演?
分析药家鑫疯狂举动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其家庭教育的失败:
“乖孩子”内心隐藏的暴力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过分满足别人而压抑自己,会让内心充满愤怒,而这种愤怒一旦被激发,会成为一种失去理智的暴力。药家鑫是邻居、同学、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平时性格柔弱、温顺,他从小到大就是不断练琴,剩下的时间用来补习功课,朋友很少,缺乏交流。但这种“乖”并非是本性,是在父亲的严厉家教下被扭曲的个性表现,他内心其实充满了沮丧、无奈、恐惧和愤恨,就像积攒了一大盆干柴,只要有火星擦过,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张妙记车牌的举动在药家鑫当时极度害怕承担责任的恐惧中,被错误地当成了“纠缠不休”的麻烦,恐惧点燃了内心积攒的暴力,于是这个“乖孩子”在一瞬间就变成了***。
严厉家教下的生命教育缺失生命是神圣的,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爱与尊重,才会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珍惜别人的生命。药家鑫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中,恰恰接受到的是不尊重生命的教育。父亲的打骂除了让他感受到被束缚、被强迫的痛苦,也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卑微的,不值得被尊重的,更让他看到了强者的暴力可以控制弱者,甚至践踏弱者的生命。因此,当张妙记车牌的举动让他不满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拿刀杀人”来解决问题,以身犯法并非因为他不懂法律,而是因为冲动中的他内心已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功利教育造成的心灵扭曲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情绪和冲动,而是对自己和社会负有责任感,能及时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合理控制自己的冲动。药家鑫父母的家庭教育,以练琴和学习为惟一目标,为追求成功可以牺牲一切。过于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不仅没有从小培养药家鑫的社会责任感,教他学会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反而养成了他自私、偏执的个性,错误地形成了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价值观。于是,当他意识到被撞后的张妙有可能找到自己要求赔偿的时候,为逃避应负的责任,不惜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失误。如此极端自私、残忍的行为,是一个人在心灵扭曲之后才可能做出的。
要避免我们的孩子成为第二个药家鑫,作为家长,需要的是吸取此案的教训,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灵的健康与人格的健全。
(亦君工作室博客:blog.省略/zmf633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灵扭曲”的药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