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静,女,1990年,女,汉族,四川南充,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
摘 要:苏格拉底,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事业以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主。在西方哲学史上,他成功地完成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以探讨伦理哲学,其方式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由四个步骤组成:讥讽、助产术、归纳法和定义。问答法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对问答法的理解探讨了它的优势和弊端。
关键词:苏格拉底;问答法;利弊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的时光主要是以探究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主,在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苏格拉底则认为,关于自然的研究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他提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转向人类自身。这一观点的提出在西方哲学史、伦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问答法,也称助产术、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主要用于伦理哲学探究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亚里士多德曾高度评价苏格拉底法。他说:“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完全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是归纳法和一般定义。这两样东西都是科学的出发点。[1]”
一、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内容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主要有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讥讽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自己不断地陷入前后矛盾,而后无言以对,最终承认自己对该问题的无知。助产术即在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过程中,通过问题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引导学生得出对该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通过各种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即抽取事物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舍弃其非共同的东西,得出一般概念。也可以说是抽象的过程。不论步骤的划分细致或粗略,在苏氏的“问答法”中,“助产”是关键一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2]
问答法的基本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问和答。它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它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由教师不断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发问,让学生前后的答案陷入矛盾,进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以纠正学生之前的想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下例是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讨论关于什么是善行。
学生: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成奴隶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3]。
从上面的苏格拉底和其学生的问答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当与学生讨论善行的时候,苏格拉底并不是将善行的概念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个个问题,使学生慢慢地理解善行和恶行之间的界限,并逐步认识到之前的错误,最后得到正确的概念。在问答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作为一名老师,采用问答、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最后得到正确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使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4]。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西方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到现在,问答法仍然是课堂上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苏格拉底问答法在教育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问答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的个体,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苏格拉底也十分赞赏学生的提问和质疑精神。老师主要是知识的“催生者”,其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得出真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苏格拉底在问答的过程中,并不是将正确的概念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一步步地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对问题的见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最后,借助于老师的启发,得出正确的概念。苏格拉底通过提问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思考、***解决。
(三)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苏格拉底虽然学识渊博,但他从不骄傲自大。他自称是一名无知的人,而无知却是知的开始[5]。在问答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也将自己视为一名学生,他从没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而是与学生通过问答共同探讨。他与学生的讨论是基于师生相互平等、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双方思想、智慧上的交流碰撞,共同达到真理。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即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在教育学中的消极意义
苏格拉底提出的问答法虽然具有相应的优势,可是它形成于当时没有学校、没有教科书的历史条件之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它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
(一)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1.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是苏格拉底问答法实施的前提。没有求知的欲望,光靠教师的指导,就形成了传统的满堂灌。但是,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也必须是自己能够意识到的,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尚不能分别是非善误,所以问答法较适合于高年级心智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生,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稍渐成熟,对自己需要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有稍微清晰的认识,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事物,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与老师进行讨论。
2.在和苏格拉底进行问答之前,学生必须要对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否则问答的过程便无法开始。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在问答的过程中才能够问有所答,不至于存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比如前面的例子中,苏格拉底和学生讨论什么是善行,从学生回答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问答之前对于什么是善行其实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只是对于善行的理解还不够完善,与苏格拉底进行的问答过程也只是帮学生完善了关于善行的概念。因此,如果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比较缺乏,问答的过程也无法顺利进行,那么之后,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苏格拉底在问答的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关于某个事物的概念,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找出其中的联系,进而分析、归纳出概念。而分析、归纳过程的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这样的过程对于幼年儿童并不适用。相反的,如果学生不具有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也会存在有问答不出来的情况,同样地,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不能举一反三,整个问答的过程也就会受到阻碍。
(二)问答法只局限于部分学生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主要以讲演、交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进行,他的教育对象虽也十分广泛,但是大多数都是成人。这些成人基本都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是非善恶都有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与苏格拉底的交谈基本都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幼年儿童来说,一方面,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还需要成人的指导,尚没有形成***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年儿童的推理判断能力尚未形成,有的甚至还不能很好地陈述一个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比较片面。因此,问答法对他们来说不太适用。
(三)教师始终指引着学生的思路,造成学生思考问题的单一性
苏格拉底虽然在教学时不直接告诉学生关于某个事物的概念,旨在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引出概念,但由于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学识广,看待问题的角度具有多方面性,因此提问的权利几乎都在教师。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沿着老师思考的方向走,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角度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存在一定的局限。(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5:58.
[2]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黄芳,陶r.苏格拉底“问答法”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启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158.
[5] 夏青.苏格拉底问答法及其教育启示[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2):6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苏格拉底问答法在教育学中的意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