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号叫“小侠”
1901年8月25日,秋瑾25岁时,在湖南湘潭生了个女儿,起名桂芬,字灿芝。
秋瑾于1907年遇害,虽然王灿芝对母亲没留下什么印象,可是任侠尚义,救人之急仍千金不吝,一如其母鉴湖女侠――秋瑾之风。
王灿芝的童年是在没有母爱的苦难中度过的,这成就了她倔强的个性。她效其母,拜师学习武艺。每天上午要练两个小时。15岁背着祖母,拜“王大老倌”为师学习武艺,立志要找谋害母亲的刽子手报仇。并自题一个号叫“小侠”。
主持竞雄女学
王灿芝为逃婚,中学毕业那年到了上海。在上海持志大学(又一说法是上海大夏大学)肄业后,1927年得母亲挚友徐自华的荐引,接任上海竞雄女学校长。
“竞雄”是秋瑾的字,当年创办竞雄女学曾经得到孙中山的关怀。王灿芝接任时,学校经济非常困难,只得到处去募捐。元老、孙中山的机要秘书邵元冲,为王灿芝写了数封介绍信,使她能顺利地解决经济问题。
女界航空第一人
王灿芝在竞雄女学工作了些时候,后回到湘潭,与哥哥彻底理论了一次,拿到几千元钱,于1928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王灿芝看到人们对航空事业之热爱几乎到疯狂的程度。***府大力提倡,***事和商业航空事业日益发展。王灿芝为了使外国人不再藐视中国人,决定学习航空专业。在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及航空知识两年。
1930年5月,王灿芝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先在***府航空署教育科任职,不久调入******部所属航空学校任教官,负责教授飞机作战技术。
王灿芝在空***中知名度很高。
王灿芝逃婚后一直是单身。1932年在人劝导下,终于同意与广东人黄公柱(也有人说是叫黄公石)结婚。黄公柱是位留法学生,曾任湖北汉阳兵工厂厂长,著有《欧美考察记》。
王灿芝在1935年生了个女儿,名王焱华。1951年王灿芝去香港,两年后去台湾时,王焱华正在读高二,每月能收到母亲从台湾寄来的生活费。高中毕业后,她向统战部申请当老师,后如愿以偿。王焱华的丈夫是位美术老师,他们生有两子一女。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王焱华成为上海民革成员,先后到绍兴和杭州,瞻仰了秋瑾的故居、卧龙山上的风雨亭和轩亭口的秋瑾***纪念馆、秋瑾墓等。1992年王焱华移居美国。
为母亲写书
王灿芝对母亲秋瑾的感情非常深,年轻时一直要为母亲报仇。1931年她得知杀害母亲的刽子手为原绍兴知府贵福,躲在东北,正欲前往,不料“九・一八”事变爆发。等到抗日战争胜利,贵福已年老生病而死。她为未能手刃亲仇而不胜悲痛。
王灿芝15岁时,诗、词、骈、散文俱琅然可诵,尤好书法,笔势奔放毫无闺秀纤弱之气。她常以秋瑾诗句“为人须作人中雄”自励,后更姓秋以继母志,还设想创办一所秋瑾学校。当年王灿芝没办成的事,后人办成了,20世纪90年代,在绍兴福全镇秋瑾的故里建立了秋瑾小学和秋瑾中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灿芝着手写秋瑾传,并在杭州找到了当年绍兴府审理秋瑾的三百余件档案,但后因生计所迫,终日劳碌而未果。
1951年王灿芝得到***的允许,移居香港,在走之前,将收集到的秋瑾材料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她后又到台湾,进行历史小说《秋瑾***传》的创作,英文名字为《伟大的牺牲》,署名秋灿芝。该书共17回约12.4万字,书末还收了她写的10首诗,抒发了女儿对母亲的深深思恋和敬佩之情。
1967年,王灿芝突发脑溢血,因救治无效而去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秋瑾之女王灿芝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