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氛围篇1
如何让学生愿学、爱学、会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发挥聪明才智,是每个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当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被人们广泛赞同。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是重中之重。 对新接手的班级,我首先考虑到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好朋友。师生之间本应是平等的、好友式的关系。我先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些问题,理解他们,进而引导、启发他们。记得曾有学生评价他所喜爱的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课堂上总有一种乐融融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同学们都全身投入。能让人感到一份友情,而烦恼都烟消云散。”这的确是学生都喜爱的氛围。因此,每当我踏入教室,都会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我也会从一张张稚气、充满信任的小脸上,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要让他们喜欢语文,在语文课上得到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更多做人的道理。 课上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能动自主地领悟语言规律,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和沉淀。那么,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是一个可望且可及的目标了。 因此,结合课文内容,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所学课文中悟出更多的东西。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百草园欢乐的生活,学生们一时间喧闹起来。我理解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于是,干脆让学生自由发言十分钟,讲讲各自喜欢的动植物和游戏。学生们兴味盎然,教室里一片欢腾。当说到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学习,教室感叹之声不绝于耳,我趁势引导到当今的素质教育,学生有丰富的课堂内容,多彩的课外活动,尽管有课业压力,但毕竟要快乐幸福许多。学生们纷纷点头,我也自然地引到课文的主题。学生学得愉快,印象深刻,较好地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情感是富有个性特征的。日常教学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有一次,课前安排的两分钟演讲,一位女生因上讲台太紧张,没讲好,同学给她评了个低分,她竟伤心地伏案痛哭。一时间课堂上有了一点骚动,也打乱了我的上课思路。我放下课本,走下讲台,轻轻拍着那个女生的肩膀,控制好她的情绪;另一方面,以我的亲身经历教育同学,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需要周围朋友、同学真诚的帮助,而每个人也应坚强自信。看到学生们有所领悟的神情,我十分高兴。纯真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指导;老师同样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内化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 师生情感的交流真正促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记得一次公开课,我教授《卖油翁》,同学们最初因有听课老师在场,有些紧张,但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他们又都恢复了往日的活跃。特别是词语解释竞赛,激发了学生争胜的心理,他们个个踊跃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气氛令在场的老师都受到了感染,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了融合。之后,听课老师的赞许,学生在随笔中表达出的喜爱和支持,都让我信心倍增。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语文学科不仅是其他基础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对于提高个人乃至社会的素质都具有奠基意义。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徐洁 徐汇区天等路258弄43号502室 邮编:200237 所在学校: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
学习氛围篇2
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的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景象,也指在一定的思想意识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感情基调。学习氛围,就是学习时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学习环境让人感受到的景象和情调,构成了学习氛围的主要内容。氛围的渲染、吸引、联动的共振作用和氛围优化过程的拉动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氛围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着眼于学习氛围营造的指导和设计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氛围。对校园学习氛围的营造,学校全体教师应担当起指导和设计的责任。这个指导和设计可以从构成氛围的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声像的宣扬和传导,二是情调的建立和深化。
宣传壁廊的布设、亭台的布局、阅读场所的设计等,都是景象的营建内容。在景象营建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分年级开辟栏目;要着力于有关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好人好事信息的传递;要充分体现前沿性、典型性、启迪性和鼓励性。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整体的协调,充分发挥景象之间的互动和共振作用;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校风。在学习氛围的景象营建中,我们要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集思广益,体现全校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还要注意反馈,及时检测景象的气氛效果,创新景象的营建方式。
对阅读、实践(作业)、研究等活动,我们要是没有强烈的求知探索情趣、奋进向上的情怀,是不可想象的。氛围之所以会有渲染的作用,就是因为它能使人动情。所以,情调与景象,都是氛围营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景象要通过情调才能发挥作用。在氛围营造的指导和设计中,对学习情调的渲染,首先体现在指导和设计者的情怀上,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上:一要设法加深师生感情、同学感情;二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集合个性组建共性,将一个个勤奋刻苦学习的气氛营造成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气氛,然后通过集体气氛的情调拉动个体上进;三要不断优化氛围的整体情调,防止少数人疲懒情调的扩散,及时制止或消除破坏良好学习气氛的行为。
景象和情调,相互作用。作为氛围营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我们要重视和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寻觅众多鲜活的例子进行诠释和解读,从中悟到提高氛围营造效果的路径和方法。
二、伙伴圈的组建和讨论气氛的营造
一个人的日常状态可以分为与人相处的状态和独处的状态,从相处中增长见识,在独处中感悟新知。与人相处时,总会产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交流,从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在独处时,人或多或少会思考一些问题,产生新的体会或感悟。这都说明了伙伴圈这个小氛围的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伙伴圈的组建的意义在于交流知识和信息,便于讨论问题,从而受到感染和激励,提高学习效率。
组建伙伴圈要注意几点:一要以感情为基础,最好是伙伴之间能实现性格互补。二要有辅导者和学习骨干。学习伙伴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愿组成的联系比较紧密的学习小组。有个热心的有一定解惑能力的辅导员是很关键的。当然,这个辅导员不一定是专职的,可兼辅多个学习小组,也可让一些家长担当。三要有适当的规模。伙伴圈过大不便于交流和讨论,过小则交流的知识和信息量太少,一般以5~6人为宜。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是研究式学习的一种常用方式。讨论气氛也是学习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应着眼于讨论的方式,最基本的讨论方式有3个:一是解读式讨论,也可称为定义式讨论,其应用面很广,可用于词义、词句的解读,可用于数学应用题的解读,可用于解读新事物。我们要鼓励学生探讨多种表达方式,营造讨论的气氛,养成严谨的习惯。定义,既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定义不清,往往无法讨论或者只能是一种没有结果的争吵。解读式讨论,就是对事物意义的解读,只有读懂了其意义指向或内涵,才能理解和认识事物。这种讨论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二是评价式讨论,也称判断归纳式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和评价能力。评价式讨论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可以是对校内外的人和事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书本的人和事的评价。学习的引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典型性、综合性和启迪性较强的讨论活动,鼓励伙伴圈的成员一起讨论;关注和提醒孩子,不要把评价式讨论异化为说别人的坏话或诋毁别人的行为;培养孩子客观公正的评价思维。三是逆向式讨论,也叫反诘式讨论。这种方式的讨论,往往是先怀疑或否定原命题,然后证明这是个伪命题或真命题,重新定义原命题。逆向式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换位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在逆向式讨论中,我们可以从设问、反问入手,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我们可先鼓励孩子献计献策,然后点评、比较,反复进行。如果孩子的判断成立,新办法更好,新方案更完善,新途径更可行,那么,引领者就要在点评中肯定;反之,就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进行分析、比较,让孩子自己评。在逆向式讨论中,引领者要注意提醒孩子服从真理,以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论是上述的3种讨论方式还是其他讨论方式,我们都应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营造讨论的氛围,争取达到较满意的讨论效果。
三、适时到位的解惑及其方式的多样化
解惑也是学习氛围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形下还是氛围的关键部分。“惑”的本义是“不明白”,由“不明白”而延伸为“不相信”,进而派生出“迷乱”“蒙骗”等义项。在学习氛围中,如果没有解惑的功能和角色,这个学习氛围就谈不上是良好的。解惑就是把人不明白的东西解释清楚,让人明白。所以,在一个学习氛围中,有了解惑的功能和角色,才能促使孩子学习,而这才是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解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几点:一是是否适时和及时。适时指解惑时要在适当的时机出场,这个时机应是学习者苦苦思索之后,实在弄不明白,即所谓的“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才出面解惑。这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充分的***思考的时间。所谓及时,就是以不妨碍学习进展为宜,及时解惑让人顺利学习。知识有着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没弄明白前面的部分,就很难理解后面的部分。有的孩子越学越茫然,越学越没有兴趣,很可能就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解惑。二是让人明白,即把“惑”解了。解惑要讲究技巧,方法要多样化、个性化,表达要幽默化、趣味化。这样,不仅能把“惑”解了,而且也让请教者感到亲切,增强学习兴趣。三是要根据请教者的特点进行解惑,包括个性特点、“惑”产生的原因、提问的知识起点等。解惑的个性化,除了创新解惑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请教者的个人实际。对一道题,有些人一点就明,而有些人要从更前面的知识讲起。根据提问者的实际讲解,就是这个道理。四是要点到辄止,不能助长孩子的思维惰性。解惑时要留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助长孩子的思维惰性,更不能代替孩子解惑。边解边启,是解惑的一大技巧。循循善诱,这个成语的奥妙在于一个“循”字和一个“诱”字,既要循认知规律和程序,更要善于启发。激发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经过了思考,才能对所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固。
学习氛围中的景象,是有形的,看得见的;学习氛围中的情调,则是无形的,只能感受而不可触摸。学习氛围的营造,除了要着眼上述的几个方面,我们还要注重硬件的营建和优化。校园环境设施和房间物品的陈设等,都是学习氛围的硬件营建内容,都关系到学习气氛营造中的景象问题。景象的渲染气氛和吸引作用,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学习氛围的硬件建设,必须努力完善氛围的硬件设施。
学习氛围篇3
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教学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我在教学《众数与中位数》一课时,尝试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参与学习。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众数与中位数》这一课例中,上课之前,教师布置了调查作业:⑴调查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⑵调查一家个体餐馆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情况,并计算其平均工资。此举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关平均数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为学习众数与中位数埋下伏笔。
二、营造探究氛围,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众数与中位数》这一课开始,教师帮助某生把所调查的素材整理、加工,表格化,然后提问:“鞋店店老板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此问似乎提得很宽泛,没有直接说“哪种尺码鞋卖得最多”,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宽的思维空间。事实上学生有许多不同的回答。例如有的学生说最关心的是赚钱多少,而赚钱多少不是本课所讨论内容,于是,老师导言:“积压了就卖不出地去,就会亏本,37码鞋销售了30双是销售最多的,应多进些货来”,此言实际蕴含了众数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从中发现了问题:最关心的是哪种码鞋的鞋卖得最多,从而顺理成章引入众数这一概念。对“中位数”概念学习也是从餐馆工作人员的工资情况这一实例开始的,教师针对学生搜集到的实例及教师自己的给出的实例提出问题:餐馆人员的人均工资能够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吗?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开始思考得出两点认识:⑴仅仅学习平均数是不够的;⑵可以用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描述工人工资的一般水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而解决问题必须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三、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课堂上,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例如,探索平行线特征以及平移***形的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操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